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北京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资料共2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北京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a23 Mg24 S32 Hg20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25 分) 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1. 如图所示图标表示 A. 禁止烟火 B. 禁止燃放鞭炮 C. 禁止吸烟 D. 禁止放易燃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所示图标表示禁止放易燃物,故选:D。 2. 下列 CO 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味 B. 能燃烧 C. 难溶于水 D. 常温下为气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性质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 性质。 【详解】A.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常温下为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 B。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B. 木炭 C. 铁丝 D. 氢气 A. 红磷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B. 大理石 C. 天然气 D. 二氧化碳 A. 海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海水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 大理石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D。 5. 能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A. 2O 【答案】C 【解析】 B. 22O C. 2O D. 22H O 【详解】A、O2 表示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种氧原子构成的,选项 A 错误; B、2O2 表示两个氧分子,选项 B 错误; C、2O 表示两个氧原子,选项 C 正确; D、2H2O 表示两个水分子,选项 D 错误; 故选:C。 6. 下列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活性炭净化水 B.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研碎胆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活性炭净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用自来水制蒸馏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硫酸铜和铁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研碎胆矾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7.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Fe+H SO 2 4 =F SO +H e 4 2  高温 B. CaCO 3 CaO+CO  2 C. 2CO +C 高温 2CO
D. 3CO+Fe O 2 3 高温 2Fe+3CO 2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反应特征是“一变多”。 【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 另一种化合物,符合“单换单”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B.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C.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故选 B。 8. 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气 A. 煤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 括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 A、煤属于化石燃料.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D、氢气可以人工制造,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 D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化石燃料方面的知识. 9. 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B. H C. Na D. N A. C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是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是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D、是氮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实验室过滤操作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过滤时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漏斗、烧杯,而不用酒精灯。 故选:B。 11.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B. Na2CO3 C. KCl D. H2O A. H2SO4 【答案】D 【解析】 【分析】氧化物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硫酸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酸,不属于氧化物; B、碳酸钠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 C、氯化钾由两种元素组成,但不含氧元素,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 D、水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故选 D。 1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l C. O D. Fe A. Si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 C。 13. 能闻到榴莲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原因是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榴莲气味,是因为榴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 使人们闻到榴莲的气味。 故选 D。 14.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2KMnO K MnO +MnO +O = 2 2 2 4 KMnO K MnO + MnO +O 2 2 4 2 4 2KMnO K MnO +O  2 2KMnO K MnO +MnO +O ↑ 2 2 4 Δ 4 4 Δ Δ 2 2 4 4 【答案】D 【解析】 【详解】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Δ 2KMnO K MnO +MnO +O  。 2 2 4 2 4 故选:D。 15. 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氧化铜 2CuO B. 二氧化硫 2SO C. 氯化钠 2Cl Na D. 氢氧化钾 2K 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氧化汞 CuO,错误。 B、二氧化硫 SO2,正确。 C、氯化钠 NaCl,错误。 D、氢氧化钾 KOH,错误。 故选:B。 16. 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水由水分子构成 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 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D. 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 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选:B。 17.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取用固体粉末 D. 加热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点燃酒精灯时需要用燃着的木条或火柴引燃,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防止发 生安全事故,操作不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先把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 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 C、取用固体粉末时,要先将试管横放,然后用纸槽或药匙将固体粉末送至试管底部,最后直立起试管,操
作正确; D、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正确。 故选 A。 18. 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A. 闻气味 B. 观察颜色 C. 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水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 A 错误; B、氧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 B 错误; C、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是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故 C 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现象明 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两瓶气体,故 D 正确。 故选 D。 19. 下列气体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中毒的是 B. 2N C. 2CO D. 2O A. CO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就不能与氧结合,导致人体缺氧而中毒,氮气、二氧化碳、 氧气都是空气的成分,没有毒性。 故选:A。 钛合金是常用的航天材料之一、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20. 下列有关钛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 22 B. 元素符号为 Ti C. 属于非金属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是 47.87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