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60 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淡化海水 C.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可以作为植物的气体肥料 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两者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C60 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 A 错误; B、活性炭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及部分可溶性杂质,不能淡化海水,故 B 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全作用,可以作为植物的气体肥料,故 C 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单质,两者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 D 错误。故选 C。 2. 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B. 面粉 C. 白糖 D. 大理石 A. 植物油 【答案】C 【解析】 【详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 A 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 B 错误; C、白糖能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故 C 正确; D、大理石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 D 错误。 故选 C。 3. 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B. 铝 C. 镁 D. 铁 A. 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这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镁、铝、铁、 铜。故选 C。 4. 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 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 绿色出行 B. 火力发电 C. 植树造林 D. 节约用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电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 意; 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下列可回收垃圾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B. 塑料瓶 C. 玻璃瓶 D. 铝制易 A. 旧报纸 拉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旧报纸属于纸张,不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塑料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C、玻璃瓶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铝制易拉罐是用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答案:D。 6.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 甲烷和一氧化碳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详解】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 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A、甲烷和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 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 D。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7. 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B. 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 C.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 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森林起火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能够防止火势的蔓延,最终实现灭火,选项 正确; B、油锅起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锅盖盖灭,选项正确;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二氧化碳挥发,不会污毁图书等,选项 正确; D、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汽油着火用水浇,会导致汽油浮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 造成火势蔓延,选项错误,故选 D。 8.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 的有毒气体是 A. CO2 【答案】D 【解析】 B. N2 C. O2 D. CO 【详解】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 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 故选 D。 9. 现有 X、Y 两种金属,如果把 X、Y 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气,Y 不反应;如 果把 Y 放入到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 X、Y、Cu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A. Cu>X>Y B. X>Cu>Y C. X>Y>Cu D. Y>X> Cu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 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现有 X、Y 两种金属,如果把 X、Y 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气,Y 不反 应,说明 X 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Y 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 X>H>Y;如果把 Y 放入到硝 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说明 Y 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铜>Y;X 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 则 X、Y、Cu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X>Cu>Y。 故选:B。 10.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严谨、科学。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一氧化 碳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O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N2 也是气体,则 N2 的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 洗涤剂通过乳化作用去除油污,因此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也是利用乳化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推理错误;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同,二氧化 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使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推理错误;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越高,氧气、氮气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故推理正确; D、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但汽油去除油污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利用的是溶 解原理,故推理错误。 故选 C。 11.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合金的熔点一般高于组成他们的纯金属 B. 在铁制品表面刷漆可以防止铁制品腐蚀 C. 铝块可以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D. 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的铅、汞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熔点低,所以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 属,故说法错误; B、在铁制品表面刷漆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都可以防止铁制品锈蚀,故说法正确; C、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故说法正确; D、回废旧电池内含有铅、汞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造成水土的污染,应该回收,故说法正 确 故选 A。 二、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有 1-2 个答案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 不得分,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方法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B C D KCl 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uSO4 FeSO4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CuO CO2 Cu CO 在空气中加热 将气体点燃 B. B C. C D. D A. A 【答案】BD 【解析】 【详解】A、KCl 易溶于水,MnO2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足量的铜粉与 FeSO4 溶液不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 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 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BD。 13. 现有质量相等的 X、Y、Z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 X 不发生反应,Y、Z 在生成物中均显+2 价,Y、Z 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 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Z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Y>X Y+H SO =YSO +H  4 2 4 2 B. 相对原子质量:Y>Z C. 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Y
【详解】A、现有质量相等的 X、Y、Z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 硫酸中,X 不发生反应,至完全反应,Z 所需时间短,金属活动性 Z 比 Y 强,则 X、Y、Z 的 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Y>X,故选项说法正确; B、现有质量相等的 Y、Z 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Y、Z 在 生成物中均显+2 价,最终 Y 产生的氢气比 Z 多,则相对原子质量:Y<Z,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Y>Z,故选项说法错误; D、Y 在生成物中显+2 价,Y 与 H2SO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H2SO4═YSO4+H2↑,故选项说法 正确。 故选 AD。 14. 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 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KNO3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A. 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 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C. 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D. 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0.9g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中温度为 20℃,该温度溶液的溶解度为 31.6g,所以有 50g 水能够溶解硝酸钾 15.8g,只加入 10g 硝酸钾,所以为不饱和溶液;③中温度为 60℃,该温度溶液的溶解度为 110.0g,所以有 50g 水能够溶解硝酸钾 55g,而此时加入的硝酸钾有 20g,所以溶液为不饱和 溶液,正确。 B.②固体有不溶的,③固体全溶,所以对应溶液的质量:③>②,正确。 C.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5.8g  50g 15.8g  100% 24%  ;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g  20g 50g  100% 29%  ;④中温度为 10℃,该温度溶液的溶解度为 20.9g,所以有 50g 水能够溶解硝酸钾 10.45g,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正确。 10.45g  10.45g 50g  100% 17%  ;所以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20g-10.45g=9.55g,错误。 故选:D。 15. 现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是由 Al、Mg、Zn、Fe、Ag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 2.4g, 向其加入 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 0.2gH2,溶液呈无色,无 固体剩余。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该样品的组成有三种可能 B.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 C. 该样品中一定含有 Mg D.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 12g 【答案】A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取该样品 2.4g,向其加入 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 全反 应,产 生 0.2g H2,溶 液呈无 色,无 固体 剩余, 说明了 样品中 不含铁 和银 ;由、 Mg +H SO = MgSO +H 2 24 2 2Al+3H SO Al SO +3 54 )( 2 4 3 2 H  6 、 、 = 4  2 4 4 2 Zn +H SO = ZnSO +H 2 65 2 2 4 4  可知,2.4g 镁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 0.2g 氢气,2.4g 铝和稀 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 0.2g,2.4g 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小于 0.2g。 【详解】A、若只有镁,2.4g 镁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 0.2g 氢气,符合题意;若是铝与锌 的混合物,2.4g 的混合金属与酸反应,生成了 0.2g 的氢气,符合题意;若是镁、铝、锌三 种金属的化合物,2.4g 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 0.2g 的氢气,该样品的组成有三种可能, 该选项说法正确; H O S B、反应生成 0.2g 氢气,根据 2 9 8 4 H 2 2 可知,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是 9.8g,稀硫酸的溶 质质量分数为: 9.8g 100g ×100%=9.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样品中不一定含有 M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生成 0.2g 氢气,说明参加反应的硫酸根质量是 9.6g,则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 9.6g+2.4g=12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 16.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钛合金 ②铜 ③金刚石④氦气 ⑤活性炭 ⑥ 氧气,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供给人呼吸的是_______; (2)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3)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_; (4)可用于制电线的是_______; (5)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_______; (6)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的是_______。 【答案】(1)⑥ (2)③ (3)⑤ (4)② (5)④ (6)①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氧气是可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故填⑥; 【小问 2 详解】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故填③; 【小问 3 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故填⑤。 【小问 4 详解】 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故填②; 【小问 5 详解】 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制造电光源,故填④; 【小问 6 详解】 钛合金具有强度大、抗腐蚀性强等优点,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故填①。 17. 下图是有关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 (1)a、b、c 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_______(填序号);将 a 处与 b 处发生的现象对比, 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2)图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 A. 使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B. 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C. 作反应物 【答案】(1) ①. a ②.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A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据图可知,a、b、c 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a;将 a 处与 b 处发生的现象(a 处白磷燃烧, b 处红磷不能燃烧)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