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 答案 H=1 C=12 N=14 O=16 Mg=24 C1=35.5 K=39 Mn=5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苹果腐烂 D. 折叠纸张 A. 灯泡发光 C. 蔗糖溶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灯泡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蔗糖溶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折叠纸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闻气体味道 加热液体 移取固体药品固体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装置不管气密性是否良好,向内推注射器时,集气瓶中均有气泡产生,该选 项操作不正确; B、不能直接闻气体气味,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取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斜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立,该选项操 作正确。 故选 D。 3. 下列各种“最”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铜 B.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C. 空气中最稳定的气体是氮气 D. 电解水生成气体质量最大的是正 极产生的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空气中最稳定的气体为稀有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由于 通电 2H O 2 2H 2   O 2  ,则 4 32 生成氧气的质量最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4.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钠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B. 分子可以拆分,原子不可拆分 C. 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 D.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选项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化学反应时可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选项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 选项正确; D、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只有质子,选项错误; 故选:C。
5.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B. 五氧化二磷 C. 过氧化氢 D. 氯酸钾 A. 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五氧化二磷是由磷、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6.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某元素,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x=23 B. 钒属于金属元素 C. 钒原子容易失去 2 个电子 D. 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0.94g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序数,根据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即 x=23,故 A 正确; B、钒字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 B 正确;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2 个 电子,故 C 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最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钒的相对原 子质量为 50.94,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不是克,故 D 错误; 故选 D。 7.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B. 将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答案】B
【解析】 【详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该选项描述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料,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但若将没有加热的铁丝伸入集气瓶 中,无明显现象,该选项描述正确;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选项描述正 确; D、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 B。 8.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A. 微波炉加热榴莲能闻到特殊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碳酸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D. 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气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榴莲能闻到特殊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 B、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可说明分子由原子构成,但不能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都很小,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C、碳酸受热分解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该 选项解释正确; 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气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B。 9.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验证 H2 的纯度 自上向下套 入试管夹 A B C D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需要在导管处夹一个弹簧夹,防止反应时集气瓶中的 气体受热膨胀排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此选项错误; B、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实验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石 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此选项错误; C、验证氢气的纯度,首先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试管口要朝下,其次氢气具有可燃性, 所以将试管移到酒精灯火焰处点燃,若听到轻微的噗噗声,说明氢气较纯;若听到尖锐的爆 鸣声,说明氢气不纯,此选项正确; D、套试管夹时应从下往上套,此选项错误; 故选 C。 10. 在化学反应 3A+2B=2C 中,若将 6gA 和 12gB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 C 的质量为 14g,A 无剩余。则反应物 B 和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B. 5:2 C. 7:2 D. 7:8 A. 4:7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与反应的 B 的质量为:14g-6g=8g; 设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y 由于在化学反应中 3A+2B=2C,则: 8g= 2x 2y 14g ,解得 x:y=4:7 所以 B 与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7。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有 1 一 2 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 多选不得分,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 1 分,选错则不得分) 11.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背蒿素(C15H22O5)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种药品可以 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62 B. 青蒿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约 为63.8% C. 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90:11:40 D. 青蒿素由 15 个碳原子、22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该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故青蒿素的相对 分子质量为:12 15 1 22 16 5 282 ,说法错误;      
B、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100% ;故青蒿素中碳元素分数: 12 15 100% 63.8%  282   ,说法正确; 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12 15 : 1 22 : 16 5  说法正确;  )( )( ) (   90 :11: 40 , D、青蒿素由青蒿素分子构成,一个青蒿素分子由 15 个碳原子、22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 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 BC。 12.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还可能是质子、电子,选项错误;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选项 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得纯净物是单质,选项正确; 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 质在反应前后(反应过程中会改变)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 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是错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C。 13. 小白同学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与用途 B.环境污染与保护 稀有气体一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节约用水一选用滴灌或漫灌方式耕种 乙醇一实验室常用燃料 造成酸雨气体一二氧化碳、二氧化氮 C.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D.物质鉴别 分解反应 22H O 通电 2H 2 +O 2  区别碳粉和二氧化锰一空气中点燃 区别硬水和软水一用明矾检验
氧化反应 4Fe+3O 2 点燃 2Fe O 2 3 B. B C. C D. D A. A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乙醇是实验室常用燃料,该 选项正确。 B、选用滴灌或漫灌方式耕种,可节约水资源;二氧化氮会引起酸雨,但二氧化碳不会,该 选项不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书写正确,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铁燃烧生成四氧化 三铁,且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该选项不正确。 D、碳可燃,二氧化锰不可燃,则在空气中点燃能区别碳粉和二氧化锰;明矾不能区别硬水 和软水,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 A。 1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B. C.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电解水生成气体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锰元素质量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 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 分数逐渐增大,氯酸钾完全反应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钾元素质量不变,加热一会儿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 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氯酸钾完全反应 后,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元素质量不变,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 逐渐增加,则固体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少,反应完全反应后,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 不变,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D、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根据化学方 2H2↑+O2↑,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2):(16×2)=1:8,故选项图像 通电 程式 2H2O 不正确。 故选 B。 15.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由硝酸铵和碳酸钠组成的混合物,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28%,则混合物中碳酸钠质量分数 为 20% B. 2.3g 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4g 二氧化碳和 2.7g 水,可知该物质只含有碳、 氢两种元素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可能是 65.2% D. 在 mH2O 和 nCO2 中,氧元素质量比是:11m:9n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分数为 1-80%=20%,故 A 正确; 28%     14 2  80  100%    =80%,则混合物中碳酸钠质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