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黑龙江绥化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黑龙江绥化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本试题共四道大题,29 个小题,总分 120 分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本题共 8 个小题,共 30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数千年的汉字演变中,书法家们创造了诸如篆、隶、草、行、楷等不同风格的书写形体,使汉字不但具有 记载我们民族思想的实用功能,还升华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横平竖直皆风骨,拟捺飞扬是血脉”。汉字 形美如幽,音美如歌,意美如诗。汉字就是一道明媚的光,唤醒了梦寐中的国人,照亮了华夏文明之前的萌昧 和黑暗。 (1)用音序检字法查“篆”,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1 分) (2)请找出文中一个有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 改成 。 (1 分) (3)任选下面句并按其字体,抄写在方格中。 (1 分) 横平竖直皆风骨 撇捺飞扬是血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与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这里指涂上色彩。) B.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矫 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C.(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 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傲:本义是自高自大,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这里是贬词褒用。)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语法知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做“避讳”。 B.《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均选自《列子》,《列子》中还有很多寓言,如“九方皋相马”“穿井得一人” “歧路亡羊”等。 C.“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这是一个选择复句。 D.“前仆后继”“侃侃而谈”“心有灵犀”“活得精彩”这四个短语类型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 语、补充短语。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②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③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 英雄气概。 ④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⑤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A.②④⑤③① B.②⑤③④① C.④⑤③②① D.④⑤③①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B.近 200 年来,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森林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 50 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C.她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反思造成的。 D.远离故土的人,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祖国的亲人。 6.根据语境,选出语言表达最恰当、最得体的一句 (2 分) 某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小林爸爸认为这很浪费学习时间,不让他参加,小林该如何劝说爸爸? A.爸爸,你不懂,中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能不参加吗? B.爸爸,我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不仅能让我获得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更能磨炼意 志、培养担当意识,您说呢? C.爸爸,这是集体活动,我必须参加! D.爸爸,同学们都参加了,我不想搞特殊化。 7.经典诗文默写与赏析。 (1)经典诗文默写填空。(9 分) ① ,白露未晞。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③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④大道之行也, 。(《礼记·大道之行也》) ⑤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正在喷薄。(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⑥杜甫在《望岳》中,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 , 。 ⑦《道德经》中有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能几于道”,水是生命之源,它不仅能润生命, 亦能养德悟道。请你写出至少含有一个“水”字的连续两句古诗词 , 。 (2)赏析杜甫的《石壕吏》,按要求回答问题。 石壕吏 蓦投石壕村,有吏夜抿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希。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推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①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吏呼一何怒”,从“呼”“怒”中可见差役凶横残暴的形象。 C.诗人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不满那场平叛战争。 D.这首古体诗主要内容是叙事性的,但又带有比较强的抒情色彩。 ②从整首诗看,你觉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一句中的人物“泣”的原因是什么?从“如闻”二字中你 感受到了杜甫怎样的形象呢? (2 分) 8.名著阅读。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朝花夕拾》中:“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物是 ;在《 》中鲁迅讽刺了两名故弄玄虚、勒索钱 财、草菅人命的庸医。(2 分) (2)有些作品虽离我们年代久远。但其影响却一直在延续。请你结合作品及其中的具体内容,从做人方面,谈 谈阅读名著带给你的积极影响。(2 分) 二、综合性实践活动(本题共 3 个小题,共 5 分) 某校将开晨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答案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 名、校名、人名) 9.活动前,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发布一则通知,要求全校学生于 6 月 15 日上午 9 点到学校多功能厅参加主题 活动。(2 分) 10.假如你是策划者,在活动中,你将以哪些形式开展活动呢?(写出两个即可)(1 分) 11.活动后,请你围绕本次主题,在学校宣传栏上写一句话来激励自己或他人。(2 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本题共 17 个小题,共 35 分) (一)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回答 12-14 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 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2.解释加点词语。 (1)沙鸥翔集. 13.翻译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或.异二者之为 (2 分) 14.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已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的信条,贬官在外的范仲淹本可以 独善其身,可他却仍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勉励自己和朋友。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范仲 淹的政治情怀的,谈谈你的看法。(2 分) (二)阅读《辩政》(节选),回答 15、16 题。 子贡问于孔子曰:“昔者齐君问政于失子,失子曰:‘政在节财。’鲁君问政于夫乎,夫子日‘政在谕臣。’ 叶公问政于失子,夫子曰;‘政在悦近而来远,’三者之同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乎?” 孔子曰:“各因其事也,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妓乐不解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之家者三, 敌曰:政在节财。鲁君有臣三人,内比①周②以愚其君,外距诸侯之宾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夫荆之地广 而都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此三者所以为政殊矣。” 【注】①比:勾结。 ②周:结合。 1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然政在异.端乎 B 各因.其事也 C.齐君为.国 D.淫于.苑囿 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未若柳絮因.风起(《世说新语·咏雪》) 以顺为.正者(《孟子·富贵不能淫》) 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6.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他的回答对你处理事情有什么启发?(2 分) (三)阅读《何为中国精神》,回答 17-20 题。 ①《感动中国》自 2002 年至今己有 20 个年头了。20 年来,上至航天英雄、科学院士,下至普通百姓,“他 们”或在危难申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或在拼搏中奋进,以凡人之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 绩,把“感动”播种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书写着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②“他们”的背后是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的为民坚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扎根高原的吴天一院士风 雨兼程五十载救治上万藏族群众;“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隐姓埋名三十年不改初心本色,一生为国深潜; 抗美援朝老兵朱彦夫终其一生与冰雪斗争、同时间赛跑、向贫穷宣战……坚守的力量润物无声声自远,他们在 平凡的岗位中用一生的时间铨释着朴实为民的深厚感情。我们感动于这些逆境中坚守的身影,怀揣拳拳赤子心, 知重负重,以生命赴使命,用初心诠释中国精神。 ③“他们”的背后是不因前路坎坷而淡忘的艰苦奋斗。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年创造幸福生活,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 故事;在霓虹灯的丛林中。陈贝儿用脚步丈量大地,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向 世界传递两岸同胞的灿烂笑容;在奥运赛场上,飞人苏炳添以高度仰慕高度,以速度赞美速度,以力量致敬力 量,用汗水赛出了“中国风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拼搏向上、不懈奋斗”的崇高品质让我们明 白,每一份感动的背后,是拼将奋进迎难而上的担当。 ④“他们”的背后是不因风云变幻而懈怠的无私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是什么? 奉献是顾诵芬院士心中“蓝天寄深情,为国铸'战鹰’”的坚定执着,是航天英雄头顶“仰望星辰大海,逐梦 浩瀚太空”的奋力奔跑,是“中国巨人”杨振宁口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家国情怀……在他们身上, 我们能够感受到时代价值的坐标,感受到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他们始终站在时代潮 流最前列,身上有着一种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特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和燃烧着自己, 温暖和激励着千万人始终充满做事创业激情,为梦想而勇往直前。 ⑤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因此,中国精神就 是中国人民为民坚守、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些心存善念的凡人英雄,激励平凡之人勇敢前行, 推动中华巨轮劈泼斩浪,行稳致远。 17.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2 分) 18.第②段画横线处属于哪种论据类型?(2 分) 19.第③段画横线处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20.文中②③④段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2 分) (四)阅读《迎着风,一顶草帽》,回答 21-24 题。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爸爸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一边看守麦子,一边 和家人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劝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爸爸的 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白天,一场活忙下未,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 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 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⑤“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 波叉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在我童年的印象里,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 乐”时手舞足蹈的样子,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拌跤。也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得那样夸张,仿佛爸爸一跳起 这种舞蹈,就从来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酸了,他才停下来擦汗。 ⑥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 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⑦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春天时,爸爸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 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那时侯,我总会说,爸爸真 是个发明家! ⑧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 乡下打来电话说:“你们要一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我的眼泪簌簌地流下来,我明白“重 操旧业”的意思。 ⑨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 21.标题“迎着风,一顶草帽”的妙处有哪些?(3 分) 22.概括第⑤段画横线句的内容。 (2 分) 23.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⑦段画横线句对塑造人物形象及表达情感的作用。 (2 分) 2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2 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25—28 题。 【材料一】 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故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菜肴的 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要求。 中国人一贯..把烹调作为艺术来看待,进食的目的首在追求味觉美。正像钱锺书在《吃饭》一文中所说:“‘辨 味不是充饥’,变成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最高的裁判。”由于重视味道,圆而会采取 种种保味、入味的加工方法,使美妙的味道能保持在菜肴之中,或使菜肴的味道更加浓郁,或使本来没有味道 的原料与调味的汤汁融为一体,达到“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的境界。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轻味道,至少不以味觉享受为首要目的。西方人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 舌头的味觉神经一经冰镇,便大大丧失味觉的灵敏度,渐至不能辨味。更何况那带血的牛排、白水煮豆之类, 虽有“味”而不入“道”,反映了西方人对味觉的忽视。 如一盘兔饲料 基于对营养的重视,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吃,就是洋葱、西兰花也生吃。西餐的沙拉有 .....。中国人也讲究营养,也知道青菜一经加热,维生素将被破坏,因而主张旺火爆炒,虽然维生素 的含量下降,但不会完全损失,味道却比兔饲料好得多。中国烹调术旨在追求营养与味道的最佳平衡,这属于 一种中庸之道。中国的中庸哲学不同于西方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的截然对立,中庸追求的是“恰到好处” 与“最佳匹配”。中国人以烹调为艺术,于烹调中进入“中”的境界,西方人不懂“中”,焉能识得个中滋味! 【材料二】 西方人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接照规范行事。所以牛排的味道从纽约到其他地方毫无二致,配菜也只是番茄、 土豆、生菜等有限几种。中国菜不仅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的风味与特色。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其配菜与调味也 会依厨师的个人特点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厨师做同一个菜,也会依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用餐人的不同身份, 加以调整。如冬季味浓郁,夏季味清淡;婚宴色彩鲜艳,丧宴忌讳红色;穷汉解馋应浓油厚汁,雅士会餐宜新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鲜别致。此外还会因厨师临场的情绪变化,作出即兴发挥。 【材料三】 国学大师钱穆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一书的序言中说;“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 这一文化特征也体现于中西饮食文化之中。西餐除少数汤菜,鱼就是鱼,鸡就是鸡,所谓“土豆烧牛肉”,不 过是烧好的牛肉佐以煮熟的土豆,绝非集于一锅而烧之。番茄酱、柠檬汁等调味佐料,也都是现吃现加,体现 了“西方重分别”。 中国烹调的核心是“五味调和”甲《吕氏春秋·本味篇》称赞“五味以和”是“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 弗能言,志弗能喻”。乙中餐的“五味调和论”是由“本味论”“气味阴阳论”“时序论”“适合论”所组 成的。丙所以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使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丁不像西餐,一块牛排佐 以两枚土豆,三片番茄,四叶生莱,虽处一盘,却各自为政,只待食至腹中,方能调和一起。 中国菜讲究整体配合效果,要配合得好,就需掌握好调和的分寸。一如中医投药时讲究“君臣佐使”,多味 药相配合,以求整体的疗效。全不若西医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西医与中西饮食,也是“中国重和合,西 方重分别”的两种不同哲学思想的体现。 25.对上述三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 中国烹调术旨在追求营养与味道的最佳平衡。 B.中国人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规范行事,而西方人烹调则会根据不同情况,做出调整。 C.材料分别从味道与营养、灵活与规范、和合与分别三个方面来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D.材料中使用了很多对称句,两两相映,引人注意,很有情趣。 26.把下面的句子还原到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哪一处最合适,为什么?(2 分) 就是说,在重视原料自然之味的基础上进行“五味调和”,调和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调和的最终结果要 味美适口。 27.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见长,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体会加点处的 语言特点(2 分) A.中国人一贯..把烹调作为艺术来看待,进食的目的首在追求味觉美。 B.西餐的沙拉有如一盘兔饲料 .....。 28.请以“中国人的饮食是很讲究的”这句话为开头,就饮食与艺术、文化、中医等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方面,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2 分) 四、写作表达(50 分) 29.请你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文。 文题一:请以“别样的关怀”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你的理解,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一只小蜜蜂在百花园中漫无目的地飞。它望向远方迷茫地问:“如何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呢?”身后的妈妈 笑着说:“孩子,这很容易呀,现在就忙碌起来吧!多采花,勤酿蜜,未来的日子里定会少留遗憾,芬芳无限!” 要求: (1)文章立意要深刻,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积极向上,要有真情实感。 (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字数在 600 字左右。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 1-8 题,共 30 分) 1.(1)Z; zhuàn (zhuan) (2)萌昧改成蒙昧 参考答案 (3)“横平竖直皆风骨”按正楷书写或“撇捺飞扬是血脉”按行楷书写。 2.A 3.B 4.C 5.A 6.B 7.(1)①蒹葭萋萋 ②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回首向来萧瑟处 ④天下为公 ⑤是绯红的黎明 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⑦示例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例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示例三: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示例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①C ②原因是:婆婆被拉走,公公不在家,丈夫又死了,孩子尚年幼,生活很贫困,苦不堪言,所以“泣”;形象 是:关切人民痛苦的形象。 8.(1)范爱农;父亲的病 (2)示例: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我读到保尔筑路这一情节时,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我明白为了实 现理想,要有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二、综合性实践活动(第 9-11 题,共 5 分) 9.示例: 全体同学: 通知 学校将于 6 月 15 日上午 9 点在多功能厅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望全体同学准 时参加! 10.示例:主题班会 主题演讲 征文比赛 人物采访 校团委 2023 年 6 月 12 日 11.示例一:“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我将以自强不息的君子为榜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示例二:同学们应该以自强不息的君子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 12--28 题,共 35 分) (一)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回答 12-14 题。(6 分) 12.(1)停息 (2)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13.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4.示例:我认为范仲淹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 品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阅读《辩政》(节选),回答 15、16 题。(4 分) 15.D 16.这启发我在解决问题时,婴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因为导致问题的原因不同,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发生变化。 参考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从前齐国国君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治理国家在于节省财力。’鲁国国君向您 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治理国家在于了解大臣。’叶公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治理国家在于 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前来依附。’三个人的问题是一样的,而您的回答却不同,然而治国有不同的方 法吗?” 孔子说:“按照各国不同的情况来治理。齐国君主治理国家,建造很多楼台水榭,修筑狠多园林宫殿,声色 享乐,时时刻刻,有时一天就赏赐三个家族各一千辆战车。所以说:治理国家在于节省财力。鲁国国君有三个 大臣,在朝廷内相互勾结愚弄国君,在朝廷外排斥诸侯国的宾客,遮盖他们明察的目光,所以说:治理国家在 于了解大臣。楚国国土广阔而都城狭小,民众想离开那里,不安心在那里居住,所以说:治理国家在于让近处 的人高兴,让远方的人来依附。这三个国家国情不同,所以施政方针也不同。” (三)阅读《何为中国精神》回答 17-20 题。(8 分) 17.中国精神就是中国人民为民坚守、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8.道理论据。 19.举例论证。举苏炳添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他们’的背后是不因前路坎坷而淡忘的艰苦奋斗”这 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20.不可以。因为②③④段与文章第⑤段的中心论点“中国精神就是中国人民为民坚守、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 的精神”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四)阅读《迎着风,一顶草帽》,回答 21-24 题。(9 分) 21.①“草帽”是文章的线索;②回忆了儿时父亲陪伴“我”成长的往事,暗示了父亲对“我”的爱及父子之 间挚爱亲情的主题;③充满画面感和动感,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2.回忆了童年时父亲帮“我”“配乐”时手舞足蹈的情形。 23.动作描写,运用“撑”“系”“绑”三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父亲把一顶草帽做成风筝的过程,表现儿时 “我”眼中的父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表达“我”的敬佩之情。 24.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照应,呼应文题;内容上:揭示父亲对“我”的爱及父子之间挚爱亲情的主旨。 (五)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25-28 题。(8 分) 25.B 26.放在丙处最合适。 这句话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祛,具体解释了“中餐的‘五味调和论’……”一句的内容,且两句话有一一对应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