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135.5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B. 氯 C. 磷 D. 钠 A. 硅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 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气”字头;据此进行分析解 答。 【详解】A、硅元素带有“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错误; B、氯元素带有“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错误; C、磷元素带有“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错误; D、钠元素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故选 D。 【点睛】金属元素大部分含有“钅”字旁,还应牢记两个特别元素:汞元素、金元素,它们 也没有“钅”字旁但是金属元素。 2. 下列物质中,富含糖类的是 B. 面包 C. 牛肉 D. 菠菜 A. 鸡蛋 【答案】B 【解析】 【详解】A、鸡蛋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面包富含糖类,符合题意; C、牛肉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D、菠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 马铃薯是非常好的高钾低钠食品,很适合肥胖者食用。这里的“钠、钾”是指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A. 元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里的“钠、钾”是指元素。 故选 A。 4.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B. D. A. C.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错误; B、该标志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故正确; C、该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故错误; D、该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质,故错误。故选 B。 5.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B. 一氧化碳 C. 酒精 D. 乙醇汽 A. 氢气 油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故选 A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铜用于制作导线 C. 赤铁矿用于炼铁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干冰用作制冷剂 D.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详解】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具有导电性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作制冷剂, 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赤铁矿用于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D、金刚石用于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7. 金刚石、石墨、C60 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 ) A. 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B.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D. 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金刚石、石墨、C60 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详解】A、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C60 是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故 A 不正确;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但不能决定物理性质,故 B 不正确; C、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相同,故 C 不正确; D、金刚石、石墨、C60 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排 列的方式不同,故 D 正确。故选 D。 8.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括号内),不正确的是 A. 硬水和软水(食盐水) B. 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C. 空气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 末)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通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
多,不能用食盐水,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 木条熄灭,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产生气泡, 水中加入过氧化氢,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A. 清除可燃物 C. 隔绝空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D. 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详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 A 错误; 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 B 错误; 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 C 正确; 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温度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故 D 错误。 故选 C。 10. 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 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 B.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试管,后固定加热 C. 制备气体时,先向装置中加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CO 还原 CuO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 C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为防止底部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先均匀加热,后集
中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 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 错误。 D、CO 还原 CuO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 CO,防止红热的铜被氧化,故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符 合题意) 11.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鉴别:用扇闻的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B. 提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 C. 检验:用加入稀盐酸的方法证明碳酸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钙 D. 除杂:用在空气中灼烧的方法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 【答案】B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无法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 碳,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用冷却热饱和溶 液的方法提纯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符合题意; C、碳酸钠、碳酸钙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现象相同,无法用加入稀盐酸的方法 检验碳酸钠和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D、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反应,可以用在空气中灼烧的方法除去氧化铜 中的炭粉,符合题意。 故选 BD。 12. 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果滤液显蓝色,则滤渣一定没有 Cu B. 如果滤渣只含一种金属,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三种 C. 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两种
D. 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 Ag 和 Cu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所以向硝酸银和硝酸铜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则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 生成硝酸锌和铜。 【详解】A、如果滤液显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硫酸铜,金属锌可能没有和硫酸铜反应,也 可能只和部分硫酸铜发生了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错误;B、如果滤渣只含一种金 属,该金属可能是银,说明锌可能与部分的硝酸银反应,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硝酸银、硝 酸铜、硝酸锌三种,正确;C、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金属锌,则 硝酸铜、硝酸银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硝酸锌,错误;D、在滤渣中加入稀盐 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 Ag,可能含有 Cu,错误。故选 B。 13. 如图所示,a、b、c 分别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固体、气体和液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 证密封性能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 b 为二氧化碳,c 为水,将 a 倒入试管中,气球会变瘪,则 a 可能是氢氧化钙 B. 若 b 为空气,a 为二氧化锰,将 a 倒入试管中,气球会变鼓,则 c 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 C. 若 b 为空气,c 为水,将 a 倒入试管中,气球会变鼓,则 a 可能是硝酸铵 D. 若 b 为空气,c 为稀硫酸,将 a 倒入试管中,气球会变鼓,a 可能是铜粉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气体被消耗,气压变小, 所以气球会变瘪,故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气压变大,气球会变鼓,故不符合
题意; C.硝酸铵溶解吸热大于放热,溶液温度降低,气压变小,气球会变瘪,故符合题意;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气压不变,气球也不会变化,故符合题 意。 故选 CD。 14.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度,下列各 相关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B. D. A. C.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A、因为开始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对于饱和氢氧化 钙溶液来说,溶剂减少就会析出溶质,所以溶质减少,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 放出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但冷却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又增大了,又 溶解了一部分,温度不变后溶质也不变了,图像正确; B、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图像正确; C、因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 溶解度 100g+ 溶解度  100% ,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影响因素是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是温度,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以 最后的溶解度与开始时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图像错误; D、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
度先减小再增大,图像错误。 故选:AB。 15. 实验室有碳酸钙和碳酸钡的固体混合物 50g,加入 300g 稀盐酸恰好反应,将反应后的 溶液蒸干得到 54.4g 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 BaCO3+2HCl=BaCl2+H2O+CO2↑) ( ) B. 48% C. 52% D. 72% A. 40% 【答案】C 【解析】 【分析】 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碳酸钡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钡、 水、二氧化碳。由上述反应可知,碳酸钙、碳酸钡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可 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利用原固体和蒸干后固体的差值计算出原固体中碳酸根 离子的质量,则金属元素的质量等于原固体总质量减去碳酸根离子的质量,最后计算出金属 元素的质量分数。 【详解】固体 CaCO3、BaCO3 经反应转化得到 CaCl2、BaCl2,从化学式的构成可看成碳酸根离 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两个氯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是 71,碳酸根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之和是 60,差值为 11。已知实际反应中固体增加的质量=54.4g-50g=4.4g,设原混合物中含 碳 酸 根 离 子 的 质 量 为 x , 则 60∶11=x∶4.4g , x=24g , 原 混 合 物 中 金 属 元 素 的 质 量 =50g-24g=26g,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6g 100%=52% 50g  。故选 C。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I35.5 Fe56 Cu64 Zn65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 1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现有 A 汞 B 液氢 C 石墨 D.一氧化碳 E 干冰,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属于高能燃料的是_______。 ②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_。 ③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_______。 ④用于食品冷藏保鲜的是_______。 ⑤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_______。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