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2-2023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 本试卷共 8 页。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一部分(1~4 题 20 分) 案 1.冀对近期所学字词进行了整理。请你阅览他的部分笔记,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易错字音:烘.烤(hōng) 易错字形:枯燥 狩.猎(shǒu) 慧星 农谚.(yán) 山簏 缄.默(jiān) 沟壑 重点成语:天衣无缝 目空一切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1)“易错字音”中,有两个字的字音标注错误,请你改正。(2 分) ①________字应读作________ ②________字应读作________ (2)“易错字形”中,有两个词书写有误,请你改正。(2 分) ②________应写作________ ①________应写作________ (3)用笔记中的重点成语造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那些到处招摇撞骗的人,编织着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谎言,然而在真相面前终难自圆其说,必将受到法律 的严惩。 B.他恃着自己成绩优异,目空一切....,每每不把人放在眼里,因而朋友不多。 C.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D.苏州弹词,几乎每一句的最后一字,都是轻轻落下、戛然而止....,风格鲜明。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甲】《蒹葭》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但三章中描写的景物又有所不同。第一章,是写露 凝为霜时,能看到蒹葭茂盛的样子;到第三章开头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写露水 还未干时,蒹葭茂盛且鲜明。 【乙】《小石潭记》中写潭上四周景色,用“竹树环合”四个字写竹树丛生的状态,与前文“伐竹取道” 呼应,突出了此地的幽僻,进而点出“寂寥”“悄怆”的特点。 【丙】在这首诗中,“平.”“涵.”“混.”等词的运用,锤炼精妙,富有表现力,写出了烟波浩渺、水天合 一的宏伟气象。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 乙 段文 字 描 述 的是 《 小 石潭 记 》 中 “ 坐 潭 上, 四 面 竹 树环 合 , _______________, 凄 神寒 骨 , _______________”这一段话。 ( 3 ) 丙 段 文 字 中 , 加 着 重 号 的 词 语 可 以 使 我 们 联 想 到 孟 浩 然 《 望 洞 庭 湖 赠 张 丞 相 》 中 的 诗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石洞子沟小学本着“减量、提质、增趣”的原则,不断优化学生特色课程, 培养学生多样的兴趣爱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B.早春时节,位于河北坝上地区的承德市御道口牧场管理区银装素裹,仿若一幅美丽的画卷。 C.我们要以奇思妙想和数字化手段宣传好、传承好、挖掘好成语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此次河北省“百城千园行”活动的启动,旨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各要素向园区、县域落地普及,促进广大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4.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你所在的班级开展“别出心裁品古诗”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帮助同学解决 下列问题。(5 分) (1)同学们计划在教室门口张贴一副符合活动主题的对联,作为活动场地的标志。请你从下面几句零散的 上下联中整理出一副最适合的对联。(2 分) ①诗词歌赋均抒情 ②赏意境陶冶情操 ③废寝忘食兴事业 ④读诗词提升修养 ⑤风餐露宿创辉煌 ⑥天涯海角亦相从 上联: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同学们策划了下面表格中的活动栏目,请你帮忙补全活动形式和内容。(3 分) 别出心裁品古诗 活动栏目 活动形式 活动内容 诵诗•声情并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合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古诗 品诗•诗中有画 举办“古诗意境绘画”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辑诗•佳作荟萃 举办“优秀专题诗集”评选活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5~20 题 50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5~6 题。(6 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同学们朗读“无为在歧路”一句时,有人认为重音应该放在“无为”上,有人认为重音应该放在“歧路” 上,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表现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7~10 题。(13 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老人入,杨从之,穴渐小,约三四十步即渐宽,又三四十步出穴,即 田土,鸡犬陶陶①,居民之大聚落②也。至一家,其人来迎,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 人肯相引至,此则子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③者惟米薪鱼肉蔬果,此犹不阙也。惟计口授地④以耕以蚕,不可取 衣食于他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①陶陶:欢乐、舒畅的样子。②聚落:村落。③享:受用。④计口授地:意思是按照家中人口数量分给土 (节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有删改) 地。 7.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渔人甚异.之 B.仿佛若.有光 C.子果.来 D.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属引凄异.(《三峡》) 若.止印三二本(《活板》) 天果.积气(《杞人忧天》)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1)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享者惟米薪鱼肉蔬果,此犹不阙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请根据甲文内容,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 方面。(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文所写桃花源中人生活与乙文所写“大穴”中居民生活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认为两文段所写生活在 当时是真实存在的吗?为什么?(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1~14 题。(11 分) 【文本一】元宵节习俗来历 ①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 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为何要吃元宵 ②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 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 感都不同的食品。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 挂在天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期待 阖家团圆的美意。 元宵节为何闹花灯 ③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东汉初期,由于汉明帝大力推崇佛法,所 以,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为了能够更好地“参佛”,他要求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这其实也是元宵 节点灯或者观灯的起源。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形式传入民间,就有了元宵节赏灯的习俗。 ④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元宵节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传于后世。在宋代出现了专门的灯市,灯 市从正月十五持续到正月十九,灯品也琳琅满目,如《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元宵节上有“望之蜿蜒如双龙 飞走”的龙灯,也有高达数丈、堆叠成巨鳌驮山的样子的“鳌山灯棚”,上面布置各种彩灯,燃灯万盏。 元宵节猜灯谜的由来 ⑤谜的基础是谜语,早在春秋战国时,谜语就已经出现,当时叫作“隐语”或“瘦辞”。到汉代时,逐 步演变成为以破译文字形义为主的谜语。三国时,谜语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到宋代兴起了猜灯谜, 至今不衰。宋代名人王安石、苏轼等都是制灯谜的能手。在南宋,猜灯谜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 了。南宋时,每逢元宵节,都城临安的一些好事者会把谜语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 猜玩。饶有兴趣又可启迪智慧的灯谜,深受人们的欢迎。 元宵节为何要舞狮子 ⑥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 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据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随着佛教传 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舞狮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 面戏”。唐代时舞狮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 ⑦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舞狮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舞狮以表演“武狮”为主,展示腾 翻、扑跌、跳跃、蹿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舞狮以表演“文 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北派舞狮中“引狮郎” 手持绣球引诱、训导、戏逗狮子,南派“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手握葵扇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 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 【文本二】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新年过后,元宵节又是一个高潮。我们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那条街从来就是灯市。灯节之前,就已 是“花市灯如昼”了,灯月交辉,街上的人流彻夜不绝。福州的风俗,元宵 节小孩子玩的灯都是外婆家送的。外婆家送给我们姐弟四人的是五盏灯!我的弟弟们比我小得多,他 们还不大会玩,我这时就占了便宜,我墙上挂的是“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一手提着眼睛能动的金鱼灯, 一手拉着会在地上走的兔儿灯,觉得自己神气得很。但最好玩的还是跟着哥哥姐姐们到大门口去看灯。有 许多亲友到我家街上来看灯的,我们都高兴地点起用篾片编成的火把,把他们送走。 (节选自冰心《漫谈过年》) 11.选文主要介绍了元宵节的哪些习俗?(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元宵节及元宵节习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元宵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有多种称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B.北方“包”元宵,南方“滚”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C.闹花灯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宋代出现了专门的灯市。 D.北派舞狮以表演“武狮”为主,南派舞师的招式动作与北派不同。 13.文本一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 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说文本二与文本一在写闹花灯时的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3 分)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5~18 题。(14 分) 时光里有一棵鼠曲草 ①岭南的气候宜人,梨园更是长满葳蕤的百草,多可入药。有一种长得像老鼠耳朵的草,叫鼠曲草。 儿时我们便唱着“鼠曲草,鼠曲草,小耳朵,细茸毛”的童谣,那情景恍若昨天。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记 忆的温情画面总是能涌上心头,给生活带来一份甘甜。 ②六岁那年,祖母把熬制好的鼠曲草泥糅合糯米粉,做成透亮有光泽的粿皮,再舀上一勺花生仁和芝 麻馅料,在手指间把粿皮来回旋转几圈,把花边粘到一块,按进一个桃子形状的木头印模,倒扣出来。鼠 曲粿便做成了。下锅蒸熟后,一个个绿色的鼠曲粿馨香如花瓣。那香味盈满我们的鼻尖,是儿时最甜的味 道。 ③十岁那年,赶上秋天丰收季,我到田里帮忙收割水稻,傍晚回家,发现一双手臂上都有许多红点, 像红豆一样。父亲说,应该是稻穗的叶子摩擦到皮肤引起的。父亲找来一捆鼠曲草,不顾白天收割稻穗的 倦意,搬来笨重的石臼,将清洗后的鼠曲草放在石臼里研磨。伴随着石头碰撞的声音,草汁渐渐溢出,清 香如品茗时散发出的气息。父亲把鼠曲草泥轻轻地敷在我的手臂上,那透凉的感觉,就像一阵清风拂过。 不知不觉间,我那通红的肤色渐渐像夕阳的云层变得越来越淡。没想到,鼠曲草还有这样神奇的药效。 ④十五岁那年,我随母亲到梨园采摘鼠曲草。回到家,母亲负责剁肉末,我负责把鼠曲草剁成泥。母 亲把它们混合在一块,在盆子里拍打出弹性。肉末被鼠曲草洇染成绿色,捏成的肉丸像颗颗青枣般诱人, 下锅煮,热气腾腾,淡香如薄荷的气息。母亲给我和弟弟各盛一碗,一直受咳嗽折磨的弟弟,吃得稀里哗 啦,汤水喝得一点都不剩。不久,弟弟的咳嗽便得到了缓解,我和母亲也松了一口气,鼠曲草没有让我们 白费力气。 ⑤毕业后,有一次因工作不顺心,我一个人去爬山。在低头思考时,意外瞥见一抹绿色,原来是石缝 里摇曳着一棵鼠曲草,儿时的美好回忆如春天的花儿盛放。我轻轻地抚一抚它,想起祖母带给我亲切的味 道,父亲带给我的温暖,母亲带给我们兄弟的深沉的爱。心里渐渐恢复了平静,轻声哼唱起儿时的童谣:“鼠 曲草,鼠曲草,小耳朵,细茸毛。”我想,即使遭遇不顺,也应像鼠曲草一样,做好自己,散发出属于自己 的芬芳。 ⑥每每徜徉于故乡的小巷,我便想起时光里有一棵鼠曲草。那像玛瑙般色泽诱人的鼠曲草,惬意地茂 盛着;那如佳茗般气息清雅的鼠曲草,怡然地舒展着。后来,我把晒干的鼠曲草留在身边,携着一缕时光 清香相伴于怀。夜里,闭上双眼,鼠曲草就像童话里的小精灵闯进我的梦里。 15.选文主要写了有关鼠曲草的许多美好记忆,请按时间顺序简要概括,完成下面表格。(4 分) 时间 六岁那年 十岁那年 主要事件 祖母用鼠曲草泥做皮,做成鼠曲粿。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岁那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选文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中两次出现童谣,在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时光里有一棵鼠曲草》这一标题的妙处。(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 19~20 题。(6 分)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 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 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 19.上面文字摘录自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著作《经典常谈》,联系原著,说说《经典常谈》这本书的主要 功用。(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上面摘录文字中可以看出《经典常谈》具有怎样的语言特色?(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 分) 第三部分(21 题 50 分) 也许,你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也许,你领略过家乡的美丽风景。也许,自然风景装点过你的眼睛; 也许,民风民俗触动过你的心灵……这些自然风景、民风民俗一定让你有过许多新奇的感受。请你任选一 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要出现真实 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⑥不少于 600 字。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评分说明:本答案仅供参考,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一致,只要正确,同样得分。 语文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6 分)(1)①谚 yàn②狩 shòu(2)①山簏 山麓②慧星 彗星(每空 0.5 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3)(2 分)C 【解析】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在这里褒贬使用不当。故选择 C 项。 2.(6 分)(1)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2)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3)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每空 1 分,有 错该空不给分) 3.(3 分)C 【解析】语序不当,应当先“挖掘”,进而才能“宣传”“传承”。故选择 C 项。 4.(5 分)(1)(2 分)④②(2)(3 分)①举办“诗配乐·经典古诗我来诵”诵读比赛②将富有画面感的诗 句绘成一幅画,在班级里展示③将相应古诗辑录起来,编成专题诗集,参加评选(每空 1 分,言之有理即 可) 一 第二部分 5.(4 分)示例:我赞同重音应该放在“无为”上。“无为”在诗句中是“不必,无须”的意思,突出“劝 慰”“劝勉”之意,这句诗的中心思想就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勉,所以读这句诗时重音应该放在“无为” 上。(写出赞同的观点,1 分;结合词语意思和诗句的中心思想说出理由,3 分;答“赞同重音应该放在‘歧 路’上”,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2 分)积极向上(或:乐观旷达)。 二 7.(3 分)C【解析】C 项加着重号的“果”,都是“果真”的意思。 8.(4 分)(1)又向前划去,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2)所受用的只有米、柴、鱼、肉、蔬菜、水果, 这些还不缺。(每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9.(2 分)体现在自然环境上,这里有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富饶的土地;体现在人们的生活状态上,这里的人 们生活安康,心情舒畅。(答案不可超出甲文内容,写出两点,每点 1 分,言之有理即可) 10.(4 分)安乐;自给自足。示例:我认为两文段所写生活在当时不是真实存在的。两文段所写生活不符 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只是作者对理想中的世外桃源的描绘,是美好的愿望。(第一问 2 分,第二问 2 分。第 二问答“是真实存在的”,言之有理,给 1 分) 三 11.(2 分)选文主要介绍了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这四个元宵节习俗。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2.(2 分)B 【解析】B 项中“北方‘包’元宵,南方‘滚’汤圆”说法不正确,原文为“北方‘滚’元宵,南方‘包’ 汤圆”。 13.(4 分)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 分)。举人们熟悉的名人王安石、苏轼是制灯谜的能手的例子, 说明在宋代时确实已兴起了猜灯谜(举南宋时,每逢元宵节,好事者把谜语贴在彩灯上供人猜玩的例子, 说明在南宋,猜灯谜已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对一个事例进行分析即可,2 分)。举代表性的事例, 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文章要说明的内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意思对即可,1 分)。 14.(3 分)文本二主要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文本一在写闹花灯时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四 15.(4 分)①爸爸用鼠曲草泥给“我”治疗起红点的手臂。②“我”和母亲一起做鼠曲草肉丸,帮助弟弟 治疗咳嗽。③毕业后④“我”工作不顺心去爬山时,石缝间的鼠曲草让“我”恢复了平静。 16.(3 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鼠曲草比喻成玛瑙、佳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记忆中的鼠曲 草诱人的色泽和清雅的香气,表达了“我”对鼠曲草的喜爱。 17.(4 分)第一次出现在选文首段,引出作者对儿时的回忆;第二次出现在“我”毕业后心情低落时,引 出选文的主旨。(每点 2 分。若答引用童谣对于选文整体的共同的作用,如童谣的内容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 感受到鼠曲草的样子;引用童谣,增强了选文的地域色彩和文学性,言之有理,可酌情给 1~2 分) 18.(3 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选文的主要内容;鼠曲草作为线索,贯串选文始终; 暗含了选文的主旨。(答出任意三点,每点 1 分,言之有理即可) 五 19.(2 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 然无措。 20.(4 分)具有普及性和通俗性;明快利落,不蔓不枝。 第三部分 21.(50 分)略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