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1-2022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 案 一、(1~6 题 19 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树树皆秋色, 。(《野望》王绩) (2) ,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3)《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形容船行之快的句子是: , 。 (4)《钱塘湖春行》选择典型的动物“ , ”将初春充满生机活力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默(qì) (jiāng) 绳 (dān) 精竭虑 (biān) (zhàn) 发 蓝 摧枯拉(xiǔ) 3.给加点的字注音。 要塞. 翘. 承载. 诘. 滞. 屏息敛. 首 责 留 声 4.下列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有些企业老板挖空心思让工人做得多,拿得少,真是为富不仁....。 B.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C.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爷爷一生勤劳,到了老年仍是不辍劳作....,七十多岁了还下地干活。 5.下 列关于新闻相关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消息采用“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即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先写出来,然后按“次要— —再次要——最次要”的结构形式来写。 C.消息与新闻特写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择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
特征的片段展开。 D.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详细地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 可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等。 6.从下列“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品评人物。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徐海东 二、( 38 分)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蒌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 ” 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 。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 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有关, 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璧,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①高峰入.云 ②盖.竹柏影也 ③四时俱.备 (2)把下列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请简要赏析沉鳞竞跃中的“竞”字。 (4)乙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 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 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 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②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 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 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 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③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 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事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 劳动,一直到最后。 ④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 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 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 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 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 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 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⑤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 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⑥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 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围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⑦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 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 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 来 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王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 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⑨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我”瞒着母亲离开家乡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知道后“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表明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说说你对第⑧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3)将“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改为“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①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 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 ②黄旭华祖籍广东揭阳,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 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 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 年,黄旭华考取了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 通大学)的造船系。 ③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 20 世纪 50 年代了。1958 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潜艇,很快获批。 因为曾有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 远离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 了荒凉的小岛上。 ④此后 30 多年,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 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 60 多岁盼到 90 多岁才见到他一面。 ⑤核潜艇研制,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 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 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⑥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 20 多个省市的 200 多家科研单位, 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⑦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70 年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试航,1974 年交付海军,1981 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罗斯)、英、法之后,世界上第 5 个拥有核潜 艇的国家。 ⑧1988 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 托了后事。已经 62 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做深浅实验。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 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 米、200 米、250 米、300 米,巨大的 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 上来后,他诗兴大发,曾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海骇浪,乐在其中。” ⑨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1)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直到..20 世纪 80 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3)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4)作为科学家,黄旭华与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三、(20 题 40 分)
11.请以“窗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果需要出现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一、(1~6 题 19 分) 1. ( 1) 山 山 唯 落 晖 ( 注 意 “ 晖 ” 的 书 写 ) ( 2) 征 蓬 出 汉 塞 ( 注 意 “ 蓬 ” 的 书 写 ) ( 3)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 注 意 “ 疾 ” 的 书 写 ) ( 4) 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 谁 家 新 燕 啄 春 泥 ( 注 意 “ 啄 ” 的 书 写 ) 缰 qiáo zài 2. 契 3. 4. 5. 6. 示 例 : A. 毛 泽 东 sài C A 殚 jié 编 湛 朽 zhì liǎn 具 有 英 雄 气 质 , 胸 怀 天 下 ; 善 学 、 善 思 、 善 谋 断 ; 自 信 、 求 真 、 严 于 律 己 ; 率 性 、 倔 强 、 幽 默 、 风 雅 。 示 例 : B. 周 恩 来 尖 锐 严 厉 ; 精 力 、 记 忆 力 过 人 ; 热 爱 人 民 。 示 例 : C.徐 海 东 二、(38 分) 温 文 尔 雅 , 又 情 怀 激 越 ; 坚 持 原 则 , 又 灵 活 多 变 ; 彬 彬 有 礼 , 又 阶 级 意 识 强 、 有 强 烈 的 自 豪 感 、 大 胆 无 畏 、 热 情 、 勇 于 反 抗 。 7. ( 1) ① 历 历 ② 芳 草 的 茂 盛 。 ( 2) 合 理 。 “ 日 暮 ” 时 分 万 物 思 归 , 而 诗 人 漂 泊 在 外 , 产 生 了 无 限 乡 思 。 求 学 途 中 的 鲁 迅 见 到 供 人 住 宿 的 驿 站 名 为 “ 日 暮 里 ” , 很 可 能 联 想 到 “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 , 生 发 了 对 家 国 的 思 念 , 所 以 “ 记 得 这 名 目 ” 。 8. ( 1) ① 进 入 ; ② 原 来 是 ; ③ 全 , 都 。 ( 2) ① 自 从 南 朝 的 谢 灵 运 以 来 , 就 再 也 没 有 人 能 够 欣 赏 这 种 奇 丽 的 景 色 了 。 ② 张 怀 民 也 还 没 有 睡 觉 , 我 俩 就 一 起 在 庭 院 中 散 步 。 ( 3) 写 出 鱼 儿 争 相 跳 跃 , 静 中 有 动 , 动 中 有 静 , 表 现 了 热 闹 的 气 氛 。 ( 4) 表 现 了 作 者 旷 达 、 闲 适 的 心 境 。 9. ( 1) 表 明 母 亲 是 一 个 支 持 革 命 顾 大 局 、 识 大 体 的 人 , 也 表 现 了 母 亲 对 “ 我 ” 的 爱 与 信 赖 。 ( 2) 作 者 把 爱 母 亲 的 感 情 与 爱 党 、 爱 人 民 、 爱 民 族 的 感 情 紧 紧 地 结 合 在 一 起 , 大 大 地 深 化 了 文 章 的 主 题 。 ( 3) 不 好 。 原 句 中 起 强 调 作 用 , 突 出 了 作 者 无 比 坚 定 的 信 心 。 改 句 则 没 有 这 样 的 表 达 效 果 。 10. ( 1) ① 核 潜 艇 的 研 制 是 一 项 尖 端 工 程 ; ② 当 时 不 知 道 核 潜 艇 是 什 么 模 样 ; ③ 黄 旭 华 选 择 的 是 难 度 很 大 但 却 是 最 先 进 的 水 滴 线 型 ; ④ 没 有 计 算 机 , 全 靠 算 盘 和 计 算 尺 演 算 数 据 。 ( 2) 通 过 “ 直 到 … … 才 … … 也 … … ” 的 关 联 词 语 的 运 用 , 说 明 了 核 潜 艇 研 究 事 业 的 保 密 性 极 高 , 表 现 了 黄 旭 华 为 科 研 事 业 所 做 出 的 巨 大 牺 牲 。 ( 3)详 细 交 代 年 份 ,充 分 说 明 了 我 国 在 核 潜 艇 研 究 事 业 中 所 取 得 的 进 步 之 快 , 成 果 之 丰 。 ( 4) 无 私 奉 献 、 鞠 躬 尽 瘁 、 敢 于 创 新 、 淡 泊 名 利 、 废 寝 忘 食 。 11. 这 是 一 篇 命 题 作 文 。“ 窗 外 ” 的 世 界 是 五 彩 斑 斓 、 纷 繁 复 杂 的 。 可 以 写 窗 外 的 人 、 窗 外 的 事 、 窗 外 的 景 , 把 窗 外 的 这 一 切 有 机 地 联 系 起 来 , 进 行 合 理 地 安 排 , 进 行 恰 当 地 选 材 , 巧 妙 地 分 析 和 议 论 ,便 构 成 了 这 篇 文 章 的 主 体 内 容 。如 果 以 记 叙 为 主 , 要 在 记 叙 中 适 当 穿 插 议 论 ; 如 以 描 写 为 主 , 可 在 描 写 中 适 当 抒 情 。 窗 外 的 世 界 很 精 彩 , 也 很 复 杂 , 要 确 定 一 个 中 心 , 围 绕 中 心 进 行 选 材 : 要 注 意 发 现 窗 外 世 界 的 真 善 美 或 假 恶 丑 , 要 给 予 赞 扬 或 批 评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