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第 I 卷为第 1 页至第 4 页,第Ⅱ卷为第 5 页至第 8 页。试
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
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
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第 I 卷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 11 题,共 27 分。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7 分。1~4 小题,6~7 小题,每题 2 分;5 小题,8~11 小题,每题 3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抉.择(jué)缭.绕(liáo)相辅.相成(fǔ)穿流不息
B. 追溯.(sù)雾霭.(ái)衰.草连天(shuāi)销声匿迹
C. 穹.顶(qióng)凫.水(fú) 挑拨离.间(jiān)自圆其说
D. 束缚.(fù)潮汐.(xī)戛.然而止(jiá)名副其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B.雾霭.(ái)——ǎi;
C.挑拨离间.(jiān)——jiàn;
故选 D。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盛宴,它讲述着中国故事,____________着中国风采,
__________着中国自信。北京在为世界呈现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之后,又为世人呈上一届精彩、
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北京冬奥会____________了中国人民的饱满热情和不懈努力,也为当下的全球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创造新的契机。
A. 彰显 传递 见证
B. 张扬 传递 见证
C. 张扬 传送 见识
D. 彰显 传送 见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彰显:分明而确定地表现。张扬:将秘密的事情宣扬出去。与“中国风采”搭配,用“彰显”。
传递:传送;辗转递送。传送: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与“中国自信”搭配,用“传递”。
见证:目击事件发生而可以作证。见识:接触事物,增长阅历。与“饱满热情和不懈努力”搭配,用“见
证”。
故选 A。
3.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②它是上古先民在生产生活中通过观察
天体运行,认识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③二十四节气不仅具有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而
且能有效指导农民农耕生产。④2016 年,它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A. 第①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C.第③句“二十四节气不仅具有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而且能有效指导农民农耕生产”的病因是语
序不当,应将“具有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和“能有效指导农民农耕生产”互换位置;
故选 C。
4. 下列选项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B. 刘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
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A.“恭候”,意为恭敬地等待,敬辞,用于自己等待别人,不能用于他人,应改为“等待”;
B.“高足”,本意良马、骏马,犹言高才,后常用作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词,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学生”;
D.“略尽绵薄之力”表示尽力,是谦辞,不可用于评价对方,可改为“兢兢业业”;
故选 C。
5. 下列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A. “风怒号”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飞”“渡”“洒”“挂”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
的秋风怒号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痛苦。
B.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不言大雨,却给人以大雨将至的
压抑之感,烘托诗人愁苦的心境。
C. “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由个人扩展到时局,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和人民的忧思之情。
D. 这首诗最后一段抒写自己的心愿,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博大宽
广的胸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D.“间接抒情”错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应是直抒胸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故选 D。
阅读《植物也“聊天”》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
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
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③研究发现,相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
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
④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
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
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
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
明将罗勒这种植物载种到胡椒附近,朝物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
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⑥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文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
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
强抗虫力。
⑦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
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
反之,则和。对水稻 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算算地班开彼此,
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
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
互协调,对外 扩张领土。
⑧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
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
6.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进行交流。
B. 植物能通过对外发送声信号、点信号等物理信号进行交流。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 受害植物通过菟丝子将抗虫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
D. 非亲非故的水稻之间会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
7.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相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交流。
B. 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植物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决定是战是和。
C. 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植物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决定是战是和。
D. 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相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交流。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标题交代了说明内容,并用拟人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 第②段中“热闹”一词表现出植物间的“聊天”丰富而又活跃。
C. 第⑦段中加点词“最大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 本文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文章结尾提醒科学家要关注植物的“聊天”。
【答案】6. A
7. B
8. D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筛选。
A.根据第④段“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
可知,氰化物是由木薯释放的,并不是花生;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辨析。
画线句中“如小麦一旦感知到……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可知,是举了小麦分泌物质
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例子,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把小麦分泌物质抑制其
他植物生长比作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属于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根据前句“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
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可知,运用这两个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植物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决定
是战是和;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D.“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表述有误,本文主要分析了植物是怎样通过信号进行“聊天”的,介绍了植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物“聊天”的四种途径,属于逻辑顺序;
故选 D。
阅读《虽有嘉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知其旨.也旨:味美
B. 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
C. 不知其善.也善:善良
D. 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10.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C.教学相长也
D. 《兑命》曰“学学半”
1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
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做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
B. 文章逻辑严密,论述层层深入,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进一步论证了“教
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 本文所说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教”与“学”是两个主体。
D.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这类句式不仅从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整齐,造成铺排效果,也有增强表意效果的功能。
【答案】9. C
10. D
11. C
【解析】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现象。
C.不知其善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善:好处。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故选 C。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通假字。
D.《兑命》曰“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本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意思是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是指一
个人学习成长过程的两个方面:“自反”和“自强”。此项“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教’与‘学’
是两个主体”理解有误。
故选 C。
【点睛】参考译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
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
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导别人占自
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把第Ⅰ、Ⅱ卷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
第Ⅱ卷
2.本试卷共 13 小题,共 73 分。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3)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4)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6)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7)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写出卖炭翁极度反常、矛盾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卖炭翁悲惨境遇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 如闻泣幽咽
④. 天下为公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⑤. 故外户而不闭
⑥. 只有香如故
⑦.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⑧. 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作答本题时应注意易错字词“翼、垂、抟、扶摇、泣、幽咽、怜、炭、贱”的正确书写。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
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湖广行省员外郎②,累迁大
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
赖。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湖广行省员外郎:擢,提拔。后文中的“迁”,
调动官职;“除”,授予官职。“湖广行省员外郎”“大都督府经历”都是官职名。③豪右:豪门大族。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改)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与语.奇之语:________
(2)寻.命筑城泰州寻:________
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15. 陈灌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答案】13.
①. 谈话
②. 不久
14. 陈灌建造学堂,邀请老师,选出才智杰出的年轻后辈跟随老师学习。
15. ①从他在世道将乱前,就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让外人无法猜测,保全一乡之人,可看出他智慧过
人,有先见之明;②从他在天下初定社会不重视教育时,就建造学堂,邀请老师教育学生,可看出他重视
教育;③从他访问百姓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土地,筑堤蓄水,灌溉农田,可见他关爱百姓。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句意:太祖和他谈话,对他感到惊奇。语:谈话。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