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第 1 页至第 4 页,第Ⅱ卷为第 5 页至第 8 页。
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
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
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 11 题,共 27 分。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7 分。1~3 题,6~8 题,每题 2 分; 4~5 题,9~11 题,每题 3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遒劲.(jìn)镌.刻(juā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
B. 濒.临(bīn)倔.强(juè) 无动于衷.(zhōnɡ)长途泼涉
C. 俯瞰.(kàn)婆娑.(suō)惟妙惟肖.(xiāo)张目接舌
D. 雕镂.(lòu)秀颀.(qí)摩肩接踵.(zhǒnɡ)络绎不绝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A.遒劲.(jìn)——jìng;
B.倔.强(juè)——jué,长途泼涉——长途跋涉;
C.惟妙惟肖.(xiāo)——xiào,张目接舌——张目结舌;
故选 D。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法制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无论科技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法律、规则都是“基
础设施”。法律尊严,守护规则文明,你我的才可能得到保护。遵纪守法,行胜于言,与其高谈阔论,不
如严于律己,自觉。
A. 捍卫
C. 捍卫
效益
权益
饯行
践行
【答案】C
【解析】
B. 保卫
D. 保卫
效益
权益
践行
饯行
【详解】第一空:捍卫:保护使不受侵犯或损害。保卫:护卫住,使不受侵犯。“保卫”侧重于保护、护
卫,使用范围较宽。“捍卫”侧重于强力保护,语义较重,一般用于国家、民族、重要区域或政治路线等。
根据后面的“法律尊严”可知应用“捍卫”。
第二空:效益:效果和收益。权益: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权利。此处的语义是保护人们的权利。故应用
“权益”。
第三空:饯行:设下酒食为某人送行。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此处表达的语义是用实际会
动去遵纪守法。故应用“践行”。
故选 C。
3. 下面是一则邀请函,其中画线的语句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邀请函
①尊敬的李教授:
我校读书节活动将于 12 月 26 日在图书馆拉开帷幕。读书节期间,学校将开展征文比赛、读书交流会、
课本剧表演等活动。②您对名著阅读的研究确实有点水平,③学校特邀您给全校师生做《红星照耀中国》
阅读方法的专题讲座,④请您百忙之中参加为盼!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xx 中学
12 月 15 日
A. 第①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邀请函的语言表达。
B.第②处,“确实有点水平”表达比较牵强,可改 为“造诣很高”或“有着突出成就”;
故选 B。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
②身为一名建筑师,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
③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
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④不论是苏东坡、辛弃疾,还是秦观、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笔下的诗词。
A. ②④①③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排序。
②句点明自己的身份,①句中的“但”与②句构成语义上的转折。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给
自己带来了许多启示,但传统文艺对我的创作影响更为深远。故前两句为②①。
④句表达的是自己从诗词中得到的感悟。③句表达自己从书法中得到的启示。与①句中的“诗词、书法”
相照应。故后两句为④③。
故四句排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 D。
5. 下列对杜牧《赤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赤 壁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 本诗是诗人经过真正的古战场遗址赤壁,看到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写成的。
B. 本诗是一首怀古咏史诗,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
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屈辱后果,极富形象
性。
D. 诗中,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
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
而写下的;而真正的赤壁之战发生地,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南岸,故“诗人经过真正的古战场遗址赤
壁”判断错误。
故选 A。
阅读《睡出来的超能力》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睡出来的超能力
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教授马修・沃克专注于睡眠对人影响的研究。他发现睡眠不足
的人会缺乏生产力与创意。例如 NBA 篮球运动员一晚睡眠超过 8 个小时,在球场得分率会提升近 30%;人
连续 19 个小时无睡眠之后开车,精神状态和酒驾差不多……
②睡眠为什么会对我们有诸多影响?首先,我们要知道大脑在睡觉的时候都做了什么。通过现代医学,
我们知道大脑仅占人体重量的 2%,却要消耗人体能量的 25%。在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身体里 20%的血
液都会流入大脑。因此,人们睡觉的时间正是大脑内部重新调整组合的时间。
③那么,这个独特的器官是如何汲取营养,如何清除垃圾的呢?原来,垃圾从大脑中出来后,会到达
填充在大脑周围空间的脑脊液中,脑脊液和垃圾一起进入血液,就像一个淋巴系统的功能,这是大脑独有
的解决办法。
④大脑中这些液体的工作状态只出现在睡眠时,醒着的大脑中几乎..没有脑液流动。当大脑休息时,脑
脊液才在大脑里快速流动。此外,在大脑神经活动减弱即将睡着的时候,大脑的神经突触会收缩起来,使
细胞间产生间隙,从而让脑液得以快速流动,也让垃圾被清除。
⑤我们变困是因为身体发出暗示,告诉我们大脑“累了”,由此嗜睡化学成分上升,使我们进入浅睡
眠,并越睡越深。渐渐地,我们的呼吸和心跳变缓,肌肉放松,我们的身体也补充好能量以准备迎接新的
一天。
⑥缺少睡眠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马修・沃克在实验中将被测试者分成“睡眠充足组”和“睡眠不足
组”。“睡眠充足组”的被测试者可以睡够 8 个小时,而“睡眠不足组”的被测试者则在实验室中,在全
程监控下不断地被叫醒。第二天,让两组人试着学习一整套的新知识,同时记录下他们的大脑活动情况,
结果两组记忆能力呈现 40%的显著差距。
⑦睡眠是我们的能力补给站,睡好、睡足,才是最强大的长寿药。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6. 下列关于“睡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睡眠时,身体中 20%的血液流入大脑,大脑的内部会重新进行调整组合。
)
B. 睡眠时,大脑处于休息状态,脑脊液才在大脑里快速流动。
C. 睡眠很深时,大脑神经突触会收缩起来,细胞间产生间隙,从而清除垃圾。
D. 睡眠时,呼吸和心跳会变缓,肌肉放松,身体的能量也得到补充。
7. 下列对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举例子、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人体需要的充足睡眠时间为 8 小时。
B. 使用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力说明了缺少睡眠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情况。
C. 使用列数字、下定义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在全程监控条件下,睡眠质量很低。
D. 使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睡眠充足,记忆力水平较高。
8.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马修·沃克教授的实验来看,篮球运动员、驾驶员和学习者是最需要充足睡眠的。
)
B. 文章题目“睡出来的超能力”新颖简洁,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 第④段加点的词“几乎”表示程度上的限制,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展开说明,为读者普及了有关睡眠的知识。
【答案】6. C7. B8. A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判断。
C.有误,根据第④段“在大脑神经活动减弱即将睡着的时候,大脑的神经突触会收缩起来”可知,C 项“睡
眠很深时,大脑神经突触会收缩起来”说法有误。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B.第⑥段画线句子使用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本段中心句“缺少睡眠会对身体健康
造成伤害”。并不是说明了“缺少睡眠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情况”。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结合第①段“睡眠不足的人会缺乏生产力与创意”和第⑥段“缺少睡眠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可知,
充足的睡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所以 A 选项“篮球运动员、驾驶员和学习者是最需要充足睡眠的”
的说法不准确。
故选 A。
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
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
诚:真正,确实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B. 丈夫之冠.也
C. 父命.之
D. 往送之门,戒.之曰
10.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冠:帽子
命:教导,训诲
戒:告诫
)
A. 一怒而诸侯惧
C. 以顺为正者
B. 往之女家
D. 得志,与民由之
1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B. 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C. 孟子认为,大丈夫既要坚守仁义道德的原则,又要有正确的立身处世的态度,对于富贵、贫贱、威武这
些外部施加的因素不迷乱、动摇、屈服。
D. 文章使用排比句,增强了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比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三句,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答案】9. B10. B11. B
【解析】
【9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B.“丈夫之冠也”的意思是: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加冠礼。不是“帽子”。
故选 B。
【10 题详解】
考查对通假字的识记。
B.“往之女家”的意思是: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女”通“汝”,你。
故选 B。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讽刺公孙衍、张仪没有仁义道德标准,并不是大丈
夫。选项“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 B。
【点睛】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
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
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
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
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第 II 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把第 I、II 卷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
2.本试卷共 13 小题,共 73 分。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孟子〉三章》)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三章》)
(7)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抒写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表达他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欲辨已忘言
②. 感时花溅泪
③. 星河欲转千帆舞
④. 无可奈何花落去
⑤.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⑥. 劳其筋骨
⑦. 报君黄金台上意
⑧. 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
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辨、
溅、威、筋、携。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钱太守
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②谷间
出,人赍③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
不得安。自明府④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
父老辛苦!”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将作大匠:主管土木工程的官员。②若耶:山名。③赍(jī):携带。④明府:对太守的尊称。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山阴县有五六叟.
(2)宠不能辞.
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叟:________
辞:________
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
15. 结合选文,举例说说刘宠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3.
①. 老年男子
②. 推辞,不接受
14. 我的政绩怎么能比得上您所说的呢?
15. 刘宠是一个治理有方、爱护百姓、清正廉洁的官员。他在担任会稽太守时,除苛政,禁非法,让郡中
得到大治,体现了他的治理有方;他不派官吏打扰老百姓,不向民间索取财务,体现了他的爱护百姓;他
不贪图钱财,离任时,在几位老叟的一再请求下,才各拿取一文钱,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山阴县里有五六个老头。叟:老年男子。
(2)句意为:刘宠不能推辞。辞:推辞,不接受。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吾,我;之,结构助词,的;政,政绩;及,比得上。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
根据“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他担任太守时废除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
民等不法行为,郡中非常太平,可见他是一个治理有方,爱民的官员;
根据“人赍百钱以送宠”“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人们互相搀扶着也要来送他,给他钱,可见他深受
百姓爱戴;
根据“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自从他到任后,狗在夜里不叫了,百姓看不到官吏,可见他勤
政爱民,有仁爱之心;根据“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他并不接收百姓们的相赠,但又
不忍拒绝他们的好意,故只拿了一枚,可见他为官清正廉洁。可据此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刘宠担任会稽太守,废除苛刻的政令,禁止非法的勾当,郡中很太平。朝廷征召他担任将作大匠。山
阴县里有五六个老头,从若耶谷中走出来,每个人带着一百钱用来送给刘宠,说:“我们住在山谷里,见
识少,不曾知晓朝廷政事。别的人担任太守时,官吏到民间索取(钱财)。一天到晚不停,有时狗叫一整夜,
老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来了,晚上狗也不再叫了,百姓也看不到官吏了。年纪老迈之时遇到如此贤明的
官员,所以相互搀扶着来(给您)送行。”刘宠说:“我的治理(政绩)怎么能比得上您说的(那么好)
呢!父老乡亲们辛苦了!”老人将钱捧着送给刘宠,刘宠不能推辞,于是从每个人那里选了一个铜钱收下
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阅读《红朵百合》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红朵百合
罗瑞花
①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莱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
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
②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这盆百合像打过
“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瘦,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
③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