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北京石景山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资料共2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北京石景山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5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 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 A. 氮气 体 【答案】A 【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 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0.03%。 2. 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水蒸发 B. 矿石粉碎 C. 干冰升华 D. 蜡烛燃 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蒸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 D。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B. 木炭 C. 铁丝 D. 硫 A. 红磷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放出热量,产生白烟,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 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A. 铝制易拉罐 B. 一次性餐具 C. 菜叶 D. 鱼刺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铝属于金属,铝制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符合题意; B、一次性餐具属于干垃圾,不符合题意; C、菜叶属于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 D、鱼刺属于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5. 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是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物质,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B. O C. H D. P A. Ca 【答案】A 【解析】 【详解】A、Ca 为钙元素,由汉字结构,可知该元素为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O 为氧元素,由汉字结构,可知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H 为氢元素,由汉字结构,可知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D、P 为磷元素,由汉字结构,可知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 A。 6.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B. H2SO4 C. N2 D. KCl A. 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 A 项错误; B、硫酸是由氢、硫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 B 项错误; C、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故 C 项正确; D、氯化钾是由钾、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点睛】单质是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7. 下列气体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B. H2 C. O2 D. N2 A. 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CO2 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 A 不正确; B、H2 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 B 不正确; C、O2 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 C 正确; D、N2 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 D 不正确。故选 C。 8. 王安石曾写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诗句。能闻到梅花香气的原因是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A 【解析】 B. 分子质量小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详解】能闻到梅花香气,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花香四 溢,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也不能说明分子质量小,也不能说明分子由原子构成。 故选 A。 9.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A. 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 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 C。 10.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B. 豆浆 C. 冰水 D. 食盐水 A. 牛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 A 不正确; B、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 B 不正确; C、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 C 不正确; D、食盐水是食盐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D 正确。 故选 D。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检查气密性 B. 取用固体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 A. C. 【答案】C 【解析】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 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正确;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药 匙或纸槽将固体放在试管底,然后将试管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正确;C、倾倒液体时, 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错误;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 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 45°角,正确。故选 C。 12. 氧气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收集的原因是 A. 不易溶于水 B. 易溶于水 C. 密度比空气大 D. 密度比 空气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 故选 A。 13. 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26 个质子和 30 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B. 26 C. 30 D. 56 A.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核外电子数为 26,故选: B。 14.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B. 二氧化锰 C. 自来水 D. 石灰石 A. 空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自来水是由水、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5. 氢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 B. 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D. 电子层 数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最本质的 区别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故选 A。 16. 下列符号中,表示 2 个氯原子的是 B. 2Cl2 C. 2Cl D. 2Cl- A. Cl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表示 2 个氯原子的是 C.2Cl. 考点∶考查化学符号的意义。 17.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Fe+CuSO4=FeSO4+Cu 点燃 C. Fe+O2 Fe3O4 【答案】A 【解析】 B. Mg+H2SO4=MgSO4+H2O D. 3CO+Fe2O3=2Fe+3CO2 【 详 解 】 A 、 铁 能 与 硫 酸 铜 反 应 生 成 硫 酸 亚 铁 和 铜 ,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Fe+CuSO FeSO +Cu = 4 4 ,符合题意; B、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 SO MgSO +H  = 4 2 4 2 ,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3Fe+2O 2 Fe O 3 4 ,不 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O +3CO 2 3 高温 2Fe+3CO 2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8. 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 氯化铁 FeCl2 B. 碳酸 H2CO3 C. 氯化钠 NaCl D. 氧化铝 Al2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氯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 价, FeCl3,错误,符合题意; B、碳酸 H2CO3,化学式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 NaCl,化学式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铝 Al2O3,化学式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9. 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 ) A. 闻气味 C. 观察颜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B. 将集气瓶倒扣 在水中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鉴别不同物质时,所选择的用品或药品一定要适当,现象明显,操作尽量要简便。燃着的木 条在三瓶气体中会有不同的现象,虽然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复燃,但是会在二氧化碳和 空气中熄灭,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够高;三种气体都不会与水发生明显现象;三种气体都 是无味的,所以通过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 【详解】A、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气味,用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故此项错误; C、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没有变化的是空气, 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不同,方法简单,故此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鉴别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选择适当的用品,通过明显的现象鉴别出来。 20. 下列金属中,与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为浅绿色的是 B. 铝 C. 锌 D. 铁 A. 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硫酸亚铁和氢气,故选:D。 2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CO2 用于碳酸饮料 C. CH4 用作燃料 B. 干冰用作制冷剂 D. O2 用于炼钢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用于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需要通过化学 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 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甲烷用作燃料,是因为甲烷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 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氧气用于炼钢,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 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2. 向放有铁丝和铜丝的两支试管中加入溶液,不能..证明铁和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B. AgNO3 溶液 C. CuSO4 溶液 D. 稀盐酸 A. 稀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 前,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说明铁比铜活泼,不符合 题意; B、铁、铜都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铁、铜比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 序,符合题意; C、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 D、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铜与 稀盐酸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说明铁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3.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