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北京门头沟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资料共2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北京门头沟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30 分) (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 1. 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 门捷列夫 B. 达尔文 C. 拉瓦锡 D. 牛顿 【答案】C 【解析】 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错误;B、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错误;C、 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正确;D、牛顿发现了力学定律, 错误。故选 C。 2. 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 )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 A. 氮气 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氧气,故答案选择 C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 3. 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A. 黄瓜 B. 牛肉 C. 鸡蛋 D. 馒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 A 错误; B、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 B 错误; C、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 C 错误; D、馒头中富含糖类,故 D 正确。故选 D。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B. 硅 C. 铝 D. 铁 A. 氧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48.6%,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正确;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该选项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该选项错误;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该选项错误;。 故选 A。 5.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B. 铁丝 C. 红磷 D. 蜡烛 A. 木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A 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发生红热现象,B 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C 正确;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黄色火焰,D 错误。 故选 C。 6. 下列方法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A.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C. 滴加澄清石灰水 【答案】B B. 观察颜色 D.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解析】 【分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氧气不能,可以 鉴别,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 B 不正确,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可以鉴别,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 7.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 急救病人 B. 温室肥料 C. 人工降雨 D. 灭火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急救病人,故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故不符合题意; C、固态的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升华吸热,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故不符合 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常用于灭火,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 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础性强,主 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 8.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B. 食盐 C. 蔗糖 D. 花生油 A. 食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食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花生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9. 铜可用于制造传统的炭火锅,下列性质与此用途无关..的是 A. 熔点高 C. 延展性好 【答案】D 【解析】 B. 导热性好 D. 导电性好 A、此铜锅需要熔点高,与性质有关,正确; B、此铜锅做炊具,要求导热性好,与性质有关,正确; C、将铜压制成此形状,要求铜的延展性良好,与性质有关,正确; D、此铜锅不需要用电,故与导电性无关,错误。故选 D。 10.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食盐水 B. 蒸馏水 C. 汽水 D. 洁净的 空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食盐水中含有食盐和水,属于混合物; B、蒸馏水中只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C、汽水中含有水、糖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11. 下列符号中,表示 2 个水分子的是 B. 2H2O2 C. 2H2 D. 2H2O A. 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H2O 宏观上表示水,微观上表示一个水分子,选项错误; B. 2H2O2 表示 2 个过氧化氢分子,选项错误; C. 2H2 表示 2 个氢分子,选项错误; D. 2H2O 表示 2 个水分子,选项正确,故选 D。 【点睛】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数目。 12. 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B. Fe C. H D. Cu A. M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镁是“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铁是“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氢是“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D、铜是“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3.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可用作燃料 B. 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铜丝可用作导线 【答案】A 【解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本身不可以燃烧,故氧气不可以用做燃料;B 选项二氧化碳可做气 体肥料是正确的叙述;C 选项干冰能作为人工降雨,是正确的叙述;D 选项铜的导电性好, 铜丝可作导线,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 A 14. 开发月球土壤中的氦﹣3 资源,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有效途径之一。氦﹣3 是氦的同位 素,其原子核内含 2 个质子和 1 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B. 2 C. 3 D. 6 A.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其原子核内含 2 个质子, 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 故选:B。 15.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B. 金刚石 C. 金属铁 D. 氯化钠 A. 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 A 正确;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 B 错误; C、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 C 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 D 错误。故选 A。 16. 新冠肺炎使得市场上 84 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一度紧俏。含氯消毒剂中的“氯”指的是 B. 元素 C. 原子 D. 离子 A. 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含氯消毒剂中的“氯”不是以单质、分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氯”是 强调存在的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17. 2020 年世界地球日的中国主题是“引领绿色生活•推进绿色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垃圾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 B. 焚烧废旧塑料,消除“白色污染” C.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形成酸雨 D. 使用大量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故 A 正确; B、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污染性气体,污染空气,故 B 不正确; C、酸雨的形成是二氧化硫等气体引起的,故 C 不正确; D、使用大量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应该合理使用,故 D 不正确。故选 A。 18. 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属于 A. 厨余垃圾 B. 其他垃圾 C. 可回收物 D. 有害垃 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废弃的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塑料瓶属于塑料,都是可回收物,故选 C 考点:金属材料和塑料 19. 京白梨是门头沟区的特产之一,每到花开时节走进梨园总能闻到梨花的香气。能闻到花 香的原因是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由原子构成 D. 分子在 不断地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花香在空气中不断的运动到梨园的各处,所以走进梨园总能 闻到梨花的香气,故选 D。 答案:D。 20.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B. 2H C. N2 D. Cu A. O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表示氧元素;一个氧原子,故错误; B、表示 2 个氢原子,故错误; C、表示氮气;一个氮分子等,不能表示氮元素,也不能能表示一个氮原子,故错误;
D、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铜这种物质,故正确; 故选:D 21. 已知:H2 + Cl2 点燃 2HCl。该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 分子的种类 B. 原子的种类 C. 分子的个数 D. 各元素 的质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 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详解】A、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变成氯化氢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B、反应中只有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有 2 个分子,反应后有 2 个分子,分子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各元素的质量不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化学变化中分 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22.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氧化镁 MgO B. 硫酸 H2SO4 C. 氯化钠 NaCl2 D. 碳酸钙 CaCO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氧化镁属于氧化物,书写氧化物化学式时,氧元素的符号写在后,另一种元素 的符号写在前,且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所以氧化镁的化学式 写为 MgO,选项正确; B、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 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根据化合物中的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 数和为零以及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前,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后,硫酸的化学式写 为 H2SO4,选项正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