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 答案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第 5、11 小题每题 3 分,其他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晦.(huì) 寒噤.(jìn) 嗤.笑(chǐ) 前仆.后继(pū) B. 诓.骗(kuānɡ) 伶.仃(línɡ)阔绰.(chuò) 根深蒂.固(tì) C. 拮.据(jié) 恣.睢(zì) 譬.如(pì) 孜.孜不倦(zī) D. 省.悟(xǐnɡ) 桑梓.(shēn) 星宿.(xiù) 停滞.不前(zh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嗤.笑(chǐ)——chī; B.根深蒂.固(tì)——dì; D.桑梓.(shēn)——zǐ。 故选 C。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赔偿 鲁钝 持之以恒 重叛亲离 B. 端详 流俗 辨伪去妄 怀古伤今 C. 鄙夷 豢养 腐草为蝇 谨具贺仪 D. 渺茫 和谐 行之有效 自报自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重叛亲离——众叛亲离; C.腐草为蝇——腐草为萤; D.自报自弃——自暴自弃; 故选 B。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籍是我们视接八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 。 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 光。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叶扁舟暗空下的 ,直至寻找到 却又万家 灯火的港湾。我们应有这样的古风:沐浴双手,然后捧卷,在一番庄严肃穆的感觉之中,你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必将得到书的神谕。 A. 通行证 引航 风平浪静 B. 通行证 召唤 风高浪急 C. 准考证 引航 风高浪急 D. 准考证 召唤 风平浪静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与使用。 第一空,通行证:是准许在某一特定区域通行的证件。准考证:用以证明考生参加考试身份 证件。此空指书籍是每个人在世界上通行的“证件”,故此空填:通行证; 第二空,引航:指在一定的水域内,专门性的从业人员(即引航员)登上船舶,为船舶指引航 向,把船舶安全地引进、带出港口,或在港内移泊。召唤: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 通常口头呼唤某人。句中指书籍的亮光将指引“我们这一叶叶扁舟”的方向,故此空填:引 航; 第三空,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比喻平静无事。风高浪急: 形容风浪很大。句中指在书籍指引下,寻找到平静的人生港湾,故此空填:风平浪静; 故选 A。 4. 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历史大剧《觉醒年代》形象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建党前后这段时期风起 云涌的历史画卷。②《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就赢得了良好口碑。③这部剧之所以大受欢迎, 主要是因为它没有对历史人物进行脸谱化的塑造,而是比较严谨地依据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 展示人物群像的原因。④这部剧的成功,说明只要打破束缚、多接地气,主旋律题材就也能 产生观众喜欢的好作品。 A. 第①句 【答案】C 【解析】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注意病句一般有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 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类型。 C.第③句句式杂糅,“是因为”和“的原因”杂糅,应将“因为”或“的原因”任删其一; 故选 C。 5. 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小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中的“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衬托 出了诗人的愉悦心情。 B. “欲渡”两句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仕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写出诗人内心的迷惘惆 怅。 C. “闲来”两句运用典故,表现出诗人想要像姜尚、伊尹那样可以得到朝廷的重用。 D. 本诗中诗人的感情不断变化,最末两句表明诗人重新鼓起了勇气,坚定了信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A.开头两句的意思是: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这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 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结合下两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来看, 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 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因此“衬托出了诗人的愉悦心情”是错误 的; 故选 A。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公鸡为什么会在早上打鸣 苏澄宇 ①公鸡在早上咯咯咯打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现象。在许多国 家,公鸡的啼叫被当作破晓的象征。 ②但“公鸡为什么会在早上打鸣”?这个问题可不简单,甚至难倒了科学家。也许你不 会相信,直到 2013 年才有科学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并发表了一篇论文。 ③首先,我们得知道,公鸡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会叫,并不是只有早上才会叫。有时 候,公鸡会因为有其他动物的入侵、宣告领土或其他公鸡的威胁,把啼叫作为警告。不过, 没事的时候,它们确实是早上叫得最多。 ④多年来,科学家认为公鸡之所以在早上打鸣,是因为太阳升起后,光线由暗至明,公 鸡受到光线的刺激而做出反应。不过,有些人认为,公鸡不是受到光线刺激,而是知道早上 要来了才打鸣的,也就是说,公鸡有时间概念,到了早上就像闹钟一样叮叮叮地响个不停。 ⑤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科学家们决定做一个实验。他们先找了一批公鸡,观察它们在正常.. 情况下的啼叫频率。结果发现,一天下来,公鸡不仅在早上会叫,在喂食时也会鸣叫。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⑥在正式的实验中,科学家对公鸡所处的封闭房间的光照进行了控制:光照 12 小时, 然后关灯 12 小时,重复两周。结果发现,在规律的光照下,公鸡会在光照来临前两小时左 右开始打鸣。 ⑦科学家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地位优势明显的鸡叫得比其他鸡更早一些,地位最高的 公鸡有破晓的最优先权。然后按顺序挨个打鸣,地位最低的只能在其他鸡叫完后默默垫个底。 另有研究也证实,地位越低的公鸡,打鸣的频率也越低。以上发现说明,打鸣确实是公鸡宣 扬地位的一种方式。 ⑧在之后的两周,这一屋子的公鸡将进入全面的“黑暗时代”,即 24 小时无光照。然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鸡似乎慢慢出现了偏差,对于它们来说原本周期是 24 小时一次破 晓打鸣的,全黑后变成了 23.8 小时。一次相差 0.2 小时,也就是说,在黑暗环境下,公鸡 对时间的感知出现了问题,这种..打鸣的规律性逐渐被打破了,它们不再相对固定地打鸣,这 说明光照确实影响了公鸡打鸣。 ⑨科学家得出结论:公鸡打鸣主要是由内在的生物钟调节的,同时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 影响。此外,由于公鸡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不会像光照前后(黎明)那样强烈地鸣叫,研究 人员认为公鸡的“内部时钟”优先于“外部信号”。 6. 下面对“公鸡打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鸡有时间概念,到了早上自然就会像闹钟一样叮叮叮地响个不停。 B. 公鸡打鸣受内在的生物钟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 C. 公鸡打鸣不是在群体中宣扬地位的一种方式。 D. 公鸡打鸣是对人的惊扰所做出的一种对抗反应。 7. 对文章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时候,公鸡会因为有其他动物的入侵、宣告领土或其他公鸡的威胁,把啼叫作 为警告。(举例子) B. 地位优势明显的鸡叫得比其他鸡更早一些,地位最高的公鸡有破晓的最优先权。(作比较) C. 光照 12 小时,然后关灯 12 小时,重复两周。(列数字) D. 在之后的两周,这一屋子的公鸡将进入全面的“黑暗时代”,即 24 小时无光照。(下定 义)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公鸡打鸣的原因是受到由暗至明的光线刺激而做出的反应。 B. 第⑤段中加点词“正常”表示在符合一般规律的情况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 的特点。 C. 第⑧段加点词“这种”指的是公鸡破晓打鸣的原本周期是 24 小时。 D. 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准确而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公鸡在早上打鸣的真实原因。 【答案】6. B 7. D 8. D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与辨析。 A.由第⑤段“一天下来,公鸡不仅在早上会叫,在喂食时也会鸣叫”可知,A 项“公鸡有时 间概念”是错误的,公鸡不只在早上打鸣,在喂食时也会鸣叫; C.由第⑦段“以上发现说明,打鸣确实是公鸡宣扬地位的一种方式”可知,C 项“公鸡打鸣 不是在群体中宣扬地位的一种方式”是错误的; D.由第③段“有时候,公鸡会因为有其他动物的入侵、宣告领土或其他公鸡的威胁,把啼叫 作为警告”可知,公鸡打鸣不只是对人的惊扰所做出的一种对抗反应。D 项“公鸡打鸣是对 人的惊扰所做出的一种对抗反应”说法太唯一,是错误的;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 D.“在之后的两周,这一屋子的公鸡将进入全面的‘黑暗时代’,即 24 小时无光照”,把 “24 小时无光照”比作“黑暗时代”,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D 项“下定义”的判断是错误 的;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D.事物说明文重在写“是什么”,而事理说明文重在写“为什么”,本文用准确通俗的语言 说明了公鸡在早上打鸣的真实原因,因此是事理说明文。故 D 项“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说明 文”的描述是错误的; 故选 D。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意:意趣,情趣。 暝:明亮,明媚。 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C. 云归而岩穴暝. D. 非丝.非竹. 10.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山.行六七里 C. 杂然而前.陈者 11. 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作亭者谁”几句,通过轻松闲逸的问答,由议论、抒情巧妙过渡到写景。 B. 云.归而岩穴暝 D. 其一犬.坐于前(《狼》)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丝”“竹”在文中泛指音乐。 B. 第二段作者主要抓住数个时间节点,生动地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景物的特点。 C. 第四段中的“乐”包含了三种情境:一是禽鸟之乐,二是游人之乐,三是太守之乐。 D. 文章虚词妙用出神入化,全文大量的“也”的运用,于解释说明的口吻中透着淡雅的幽 默。 【答案】9. C 10. B 11. A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C.“云归而岩穴暝”意为: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暝:昏暗;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词类活用。 A.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B.云:名词,云雾; C.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D.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表述有误。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分五步突出醉翁亭。首先以“环滁皆 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作者纵观滁州 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醉翁亭座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 秀”,又写酿泉,然后写醉翁亭,作者接着转向叙事抒情,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亭的 来历:“作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 接联系起来。因此,通过轻松闲逸的问答,文章由写景巧妙地过渡到记事、言情; 故选 A。 【点睛】参考译文: 《醉翁亭记》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 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一股水流从两峰 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 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 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 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 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 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 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 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 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 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 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 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 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 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吧。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2. 在横线上将下面古诗文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④借助典故表达思想感情,是古代文人在诗词创作中惯常使用的手法。刘禹锡在《酬乐天扬 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归来时物是人非、 恍若隔世的悲痛怅惘之情。 【答案】 ①. 不以物喜 ②. 不以己悲 ③. 千里共婵娟 ④.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⑥. 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婵、炬、赋、柯”等字 词容易写错。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 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②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 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 日不复有征戍侵虞③之患.,可以永逸④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 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⑤,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 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支付军备费用。支,供给,支付。 ②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 蜒曲折。③侵虞:侵犯。④逸:安逸。⑤踣(bó):跌倒。 (选自《艾子杂说》,东坡居士著)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患:________ ②今旦.大雪 14.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旦:________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15. 艾子给齐王讲故事的用意是什么?结合文中内容简要阐述。 【答案】13. ①. 忧患 ②. 早晨 14. 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大城,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