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2024 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10 月月考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 1. 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折腰(zhé)、折本(shé)。 B. 大部分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呢(ní)喃、冠冕(miǎn)。 C. 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娉婷”应为“聘婷”,“飘逸”应为“漂逸”。 D. 要注意区别同音字,例如:“海妨”应为“海防”,“鲜研”应为“鲜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C.“娉婷”一词正确,“聘婷”错误;“飘逸”一词正确,“漂逸”错误。 故选 C。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年累月的艰苦劳动,使得母亲那丰润..的脸颊日渐消瘦,毫无光彩。 B. 作为当代青年人的我们是一代天骄....,应当主动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C. 鲁迅先生对我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风流人物....。 D. 一场大雪过后,太阳出来了,整个华北平原呈现一派红装素裹....的景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丰润:丰满滋润。使用正确; B.一代天骄:比喻有才能、有影响的人。不能指当代正在奋斗的青年人,使用有误; C.风流人物: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在此用 来指鲁迅先生是对我国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使用正确; D.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使用正确; 故选 B。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踏入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
B. 我国有 5000 多年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 C. 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精神纽带和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源泉。 D. 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成分残缺,应该在句子最后加“的国家”; 故选 B。 4. 下列句子组成语序恰当的语段,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一词在《周易》《诗经》中已大量出现,最初是对统治者、贵族男子的尊称。 ②相应地,“小人”多指那些道德有疵、品行不正之人。 ③到了春秋时期,孔子丰富了这一词语的内涵:“君子”不仅仅是指那些贵族官僚了,更主 要的是指道德完善、品行高尚的人。 ④君子、小人对举,成为对人品高下的评判。 ⑤“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传统中国人评价人品的重要尺度。 A. ⑤④③②① B. ⑤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②⑤ D. ①③②⑤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先找到总起句和总结句。很显然,全段围 绕“君子”来写,从⑤句中“‘君子’是……是……”的句式中可以看出该句是这段话的引 子,也就是首句;接着①句中“最初”一次可以看出该句表述了“君子”最开始的含义;③ 句中“到了春秋时期”是时间的跨度,因此①句是对“君子”的进一步;接着②句相对君子 来说解释“小人”的含义;最后④句“君子”“小人”对比来判断人品。这样正确的排序为 ⑤①③②④,对应的选项自然就是 B 了; 故选 B。 5. 以下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丙辰中秋”“庆历”“丙 辰”都是用的年号纪年法。
B.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婵娟”“丝竹”“桃李”分别代指家乡、月亮、 音乐和学生。 C.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D. 中国传统节日多有吃食习俗,如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 月饼,重阳节吃菊花酒。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丙辰”不是年号纪年法,而是干支纪年法; 故选 A。 6. 古诗文默写。 (1)“月”动着古代文人的情思。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来描绘那倒映在湖中的月影,静谧优美,惹人沉醉。 (2)在人生路上,难免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来勉励自己,以坚定信心。 (3)初三的学子奋斗正青春,我们会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一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有正确的忧乐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4)各界的声音无法阻挡双减的步伐,暂时出现的各种质疑,也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 车轮,因为在历史的发展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正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所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浮光跃金 ②. 静影沉璧 ③.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 直挂云帆济 沧海 ⑤.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⑥.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⑦.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⑧.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跃、璧、沧、忧、畔。 7. 综合运用 (1)我校九年级(1)班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请完成下列任务。 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论语·卫灵公》) (《周易·乾·象》) (屈原《离骚》) 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 (《孟子·告子下》) 阅读上面几则名言,说说“自强不息”的内涵是什么。 (2)【找寻人物】 李慧英老师,1996 年全力投入学生心理教育工作。2004 年,因车祸所致脑干功能损伤, 导致她平衡功能失调,脖子不方面转动,只能平视,她还患有肝胆疾病。但她依然忍受病痛 工作,并于 2012 年在南雅中学成立“成长不烦恼”工作室,免费为学校学生及家长提供咨 询、帮扶等服务,帮助青少年缓解压力,克服障碍,增强信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班级小记者想对李老师进行采访,假设安排你事先给她打电话联系活动事宜,你应该怎么 说? (3)【传承精神】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 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请依据上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_____________ 【答案】(1)“自强不息”指为人要自立刚健。“自强不息”指勇于探索、执着探索的精神。 “自强不息”指面对逆境勇敢面对、不退缩、不屈不挠。 (2)李老师,您好!我是南雅中学九年级(1)班一名小记者。我们班正在开展“君子自强 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了解到您自强不息的可贵事迹,打算到您工作室对您进行采访, 您什么时候方便呢? (3)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材料。①句子“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意思是:指具有君子品行的 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 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这个句子告诉我们:出现问题要先从自身找原因,要善 于反思自己;②句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 永远不断地前进。告诉我们:人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③句子“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求索”的意思是:在追寻真理或其他方面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也要不遗余力地上上下 下追求探索;告诉我们,我们要有探索精神;④句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意思是: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 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 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告诉我们一个要有所成就,就一定要经受磨难。 因此,这几则名言,揭示了“自强不息”的内涵:为人要自立刚健;要有勇于探索、执着探 索的精神;面对逆境不退缩、不屈不挠。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要有称呼(李老师,您好),然后进行自我介绍(我是南雅中学九年级 (1)班一名小记者),告诉李老师,打电话的目的(我们班正在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 性学习活动。我们了解到您自强不息的可贵事迹,打算到您工作室对您进行采访),再征求 老师的意见(请问您什么时候方便呢)。注意口语交际时的得体、礼貌。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座右铭。这里上半句“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是结合材料中范仲淹少时的大 志,从自己的角度来写的,那么下半句应该结合材料中邓稼先的事例,从国家或民族角度来 作答。示例:为国防走前端奉献心血。 二、阅读与理解(共 46 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李二十侍郎① 白居易 笋老兰长花渐稀,衰翁相对惜芳菲。 残莺著雨慵休啭,落絮无风凝不飞。 行掇木芽供野食,坐牵萝蔓挂朝衣。
十年分手今同醉,醉未如泥莫道归。 【注】①李二十侍郎:李绅,字公垂,排行第二十,白居易的诗友,曾为户部侍郎。 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描写眼前之景,竹笋变老、花少叶长,这一切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怜惜之情。 B. 诗人摘取草木嫩芽而食,随意牵来藤蔓挂自己的朝衣,可见诗人向往自然,厌恶官场。 C. 诗人与友人别离十年,今日重逢,开怀畅饮,并约定不醉不归,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厚。 D. 末句化用《诗经•湛露》中“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句,以七言出之,自有一种风情。 9. 这首诗的颔联历来被人称颂,请从融情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8. B 9. 颔联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萧瑟凄凉的画面,营造了衰颓、凝重的氛围。 雨后残莺慵懒、无心啼叫,春日无风、落絮漫地,仿佛凝滞不动,一切有如主人公一样迟缓 衰残。诗句融情于景,暗示诗人内心有一种因年华逝去而产生的感伤。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B.有误,“可见诗人向往自然,厌恶官场”分析错误,“行掇木芽供野食,,坐牵萝蔓挂朝 衣”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潇洒之情;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要求从融情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颔联“残莺著雨慵休啭,落絮无风凝不飞”意为:雨后残莺慵懒、无心啼叫,春日无风、 落絮漫地,仿佛凝滞不动。写出暮春时节,黄莺的啼叫也到了尾声,又因下雨而懒于啼叫, 柳絮因无风而无法飘飞,落满地面,整个营造出沉重凝滞的氛围,把暮春凄凉衰败的景象描 绘得淋漓尽致,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透露出诗人因春光流逝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传(节选)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 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
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①。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②。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③,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 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④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 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注】①禁中:皇宫中。②汹汹:议论纷纷。③出位:越职行事。④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 (有删改) 宰相武元衡。 10. 下列对文言字词的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名未振”中的“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 B. 悦,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①高兴;②喜欢等,文中“上悦之”的“悦” 应解释为“喜欢”。 C. 运用课内知识迁移法,文中“权贵有嫌其出位”中的“其”与“问其姓氏”(《湖心亭看 雪》)中“其”的用法一样。 D. “初以勋庸暴露不宜”中的“以”是“把”的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 记》)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 B.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 C.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 D.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2)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13. 结合本文内容,说一说白居易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0. D 11. B 12. (1)于是(顾况)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住在这里是非常不 容易的。” (2)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
13. ①才华过人:顾况看到白居易的诗作之后,由“谑”转“叹”,足见白居易在诗歌创作 上的非凡才华。②为人耿直:白居易因为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触怒了权贵奸党,遭 受传言中伤,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③超脱豁达:白居易触怒奸党受挫,但他能借佛教的生 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D.有误,“初以勋庸暴露不宜”意为: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 尸街头。以:认为;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河朔乱”交代 背景,“兵出无功”“又言事”为并列关系;“不见听”为结果; 故断句为: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谑:取笑,讥讽。大:非常。 (2)规讽:讽谏。禁中:宫中。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 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可知白居易才华过人; 结合“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可知其为人耿直; 结合“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可知他超脱豁达。 【点睛】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 (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