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1-2022 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 案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 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本卷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 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答案】A 2.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①③ 【答案】A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3.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形成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 黄帝、蚩尤部落 B. 炎帝、蚩尤部落 C. 黄帝、炎帝部落 D. 黄帝部 落 【答案】C 4. 《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 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答案】B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5. 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由此可知,分封制 在一定程度上
A. 加强了西周统治 C. 避免了割据分裂 【答案】A B. 实现了中央集权 D. 加强了思想控制 6.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 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A. 打制石器 B. 原始陶器 C. 青铜铸造 D. 瓷器烧 制 【答案】C 7.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 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的源头活水。“这一时期”是指( )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两晋南 北朝时期 【答案】B 8. 《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 子到鲁国“求赙(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A. 诸侯争霸 B. 百家争鸣 C. 群雄兼并 D. 王室衰 微 【答案】D 9.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段材料孔子旨在说明 A. 以德治国,爱惜民力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答案】A D.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10. 秦实现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度是 A. 中央集权制 B. 分封制西周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C 【解析】 11. 成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 官渡之战 B. 牧野之战 C. 淝水之战 D. 巨鹿之 战 【答案】D 12. 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 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关键词: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答案】B 13. 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僅”,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 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 “文景之治” B. 楚汉之争 C. “光武中兴” D. 盐铁专 卖 【答案】A 14. 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 2000 多年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 的历史事件是 A. 秦始皇焚书坑儒 B.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隋唐统治者重用韩非 D. 清朝大兴“文字狱” 【答案】B 15. 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 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 为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 世 【答案】B 16. 公元前 60 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新 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西域都护的设置 C. 班超出使西域 D. 丝绸之 路的开辟 【答案】B
17. “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 伯的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民族融合的加强 C.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中外文 明的交流 【答案】D 18. 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史上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提 出“治未病”预防理念的东汉名医是( ) A. 扁鹊 【答案】C B. 华佗 C. 张仲景 D. 李时珍 19. “上承大汉下启大隋,前后历经了 350 多年的大混乱,期间政权更迭,战火纷飞”,这 一时期是 A. 春秋战国 B. 三国两晋南北朝 C. 五代十国 D. 秦汉时 期 【答案】B 20.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图中①代表的内容 ( )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 A. 涿鹿之战 战 【答案】D 21. 下图反映出( )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C.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答案】B 22. 两晋时期,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 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材料反映了两晋时期( ) A. 对外交往频繁 B. 民族交融现象 C. 社会生活丰富 D. 政治局 势动荡 【答案】B 23.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 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反映出当时南方 A. 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 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答案】D B. 农业超过北方 D. 经济得到开发 24. 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②③ ④ 【答案】C 25. 2021 年 5 月 22 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 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 《齐民要术》 B. 《农政全书》 C. 《本草纲目》 D. 《天工 开物》 【答案】A 第 II 卷非非选择题 第 26 题 16 分,27 题 16 分,28 题 18 分,共 50 分。 26. 按朝代顺序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朝代,完成如下填空:
(1)A: ______;B:______;C: ______;D: ______;E: ______;F: ______; (2)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E 建立前夕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时段,发生过很多著名的战 役,请列举其中两例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夏朝 ②. 西周 ③. 战国 ④. 西汉 ⑤. 三国 ⑥. 南北朝 (2) ①. 官渡之战 ②. 赤壁之战 27.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 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1)根据材料一回答“商君”是谁? 他的做法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 材料二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 “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战国时期,秦国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 (2)依据材料二归纳“秦国新法”的主要作用。 材料三 魏主(孝文帝) 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 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为“正音”,“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三并 ——《资治通鉴》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这两次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1)商鞅;法家思想。 (2)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汉化政策(穿汉服、说汉语、用汉姓、学汉礼等); 尊崇孔子,以孝治国;作用: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4)相同原因有: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 的进步;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只要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8.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 国家推向大一统。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他们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的 作用? 材料二: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 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 (不得照抄 材料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材料三 汉武帝统治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还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 经营权收归国有。 (3)材料三中“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而实行的政策是什么?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这一政策的作用如何? 材料四 丞相李斯说: “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 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公元前 212 年,有一些儒生说秦始皇“天性刚暴,贪于 权势,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认为这是妖言惑众,下令大肆搜捕,把抓到的儒生连同方 士 460 多人全部活埋。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五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5)根据材料五的主张,董仲舒向统治者提出了什么建议? 【答案】(1)措施: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作用:巩固统一。 (2)措施:“推恩令”;作用: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政策:盐铁官营、专卖;作用:大大改善国家财政状况,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 定了经济基础。 (4)焚书坑儒。 (5)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