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 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 10 题) 1. 直接写出得数。 390 30 800 20 300 50    96 2  660 11  450 5  880 80  630 90 91 7  2 55   480 60  60 3  【答案】13;48;11;110; 40;60;7;8; 6;90;13;20 【解析】 【详解】略 2. 用竖式计算,加☆的要验算。 693÷33= 8900÷320= ☆928÷57 【答案】21;27……260;16……16 【解析】 【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除到哪一 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 数。 【详解】693÷33=21 8900÷320=27……260 3 3 2 1 6 9 3 6 6 3 3 3 3 0 ☆928÷57=16……16 验算:57×16+16=928
5 7 1 6 9 2 8 5 7 3 5 8 3 4 2 1 6 3. 递等式计算。   5 7 1 6 3 4 2 5 7 9 1 2 1 6 9 2 8 902-19×35 (564-18×24)÷12 19×[(720-270)÷15] 240÷[15×(351-347)] 【答案】237;11 570;4 【解析】 【分析】(1)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详解】902-19×35 =902-665 =237 (564-18×24)÷12 =(564-432)÷12 =132÷12 =11 19×[(720-270)÷15] =19×[450÷15] =19×30 =570 240÷[15×(351-347)] =240÷[15×4] =240÷60
=4 4. 1 个周角=( )个直角 1 个直角+1 个( )角=1 个钝角 【答案】 ①. 4 ②. 锐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周角=360°,直角=90°,90°<钝角<180°,锐角<90°,由此解 答。 【详解】周角=360°,直角=90°,1 个周角=(4)个直角; 直角=90°,90°<钝角<180°,锐角<90°,1 个直角+1 个(锐)角=1 个钝角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换算进率是解题的关键。 5. 一桶油 6 升,30 天刚好用完。1 升油可以用( )天,平均每天用油( ) 毫升。 【答案】 ①. 5 ②. 200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得,一桶油 6 升,30 天刚好用完,照这样计算,先算出 1 升油可以用: 30÷6=5(天);再把 6 升换算成 6000 毫升,最后除以天数 30 即可。 【详解】30÷6=5(天) 6 升=6000 毫升 6000÷30=200(毫升) 【点睛】此题考查了升和毫升的换算以及计算,关键在于明确:1 升=1000 毫升即可。 6. 在括号填合适的单位。 一瓶眼药水大约有 10( ) 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 50( ) 家里的浴缸大约能装水 200( ) 一支钢笔长 13( ) 【答案】 ①. 亳升## mL ②. 平方米## m2 ③. 升## L ④. 厘米##cm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容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 瓶眼药水的容量用“亳升”作单位,计量一间教室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计量家里的 浴缸的容量用“升”作单位,计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 【详解】一瓶眼药水大约有 10 亳升 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 50 平方米 家里的浴缸大约能装水 200 升 一支钢笔长 13 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7. 346÷36 的商的最高位是_____位,将除数 36 看作 40 试商,初商可能偏_____(填“大” 或“小”). 【答案】 ①. 个 ②. 小 【解析】 【详解】因为 34<36, 所以 346÷36 的商的最高位是个位,将除数 36 看作 40 试商,初商可能偏小。 故答案为:个,小. 8. 计算 647 34 时,把 34 看作( )来试商,初商需要调( ),商是 ( )位数。 ①. 30 ②. 小 ③. 两 【答案】 【解析】 【分析】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中,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如果把除数看大了, 商容易偏小,调商时就要调大一些,如果把除数看小了,商容易偏大,调商时就要调小一些, 据此即可解答;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是两位数;当被除数的前两 位数小于除数时,商是一位数。 【详解】计算 647 34 时,把34 看作 30 来试商,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偏大,初商需要调 小,因为 64>34,所以商是两位数。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 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 9. 在括号里填“>”“<”或“=”. 999 毫升( )98 升 90÷3×2( )90÷(3×2) 75÷5( )750÷50 54÷3+6×2( )54÷[(3+6)×2]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解析】 【详解】①999 毫升=0.999 升 0.999 升<98 升 所以 999 毫升<98 升 ②90÷3×2 =30×2
=60 90÷(3×2) =90÷6 =15 60>15 所以 90÷3×2>90÷(3×2) ③75÷5=15 750÷50=15 15=15 所以 75÷5=750÷50 ④54÷3+6×2 =18+12 =30 54÷[(3+6)×2] =54÷[9×2] =54÷18 =3 所以 54÷3+6×2>54÷[(3+6)×2] 故答案为:<;>;=;>. 10. 某次测验李丽的语文和数学平均分是 93 分,英语要考( )分,才能让三门课 的平均分达到 95 分。 【答案】99 【解析】 【分析】用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乘 2,求出语文和数学的总分。用三门课的平均分乘 3,求 出三门课的总分。再用三门课的总分减去语文和数学的总分,求出英语成绩。 【详解】95×3-93×2 =285-186 =99(分) 英语要考 99 分,才能让三门课的平均分达到 95 分。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总数量÷份数=平均 数;总数量÷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数量。
二、选择题。(共 7 题) 11. 一个冷水壶装满橙汁,把它倒入甲杯,能正好倒满 4 杯;如果倒入乙杯,能正好倒满 5 杯。比较两个杯子的容量,( )。 A. 甲杯大 B. 乙杯大 C. 一样大 D. 无法确 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4 杯甲杯的容量和等于 5 杯乙杯的容量和,都等于橙汁总容量。则 甲杯容量=橙汁总容量÷4,乙杯容量=橙汁总容量÷5。根据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变 小可知, 乙杯的容量要小于甲杯的容量。据此解答。 【详解】甲杯容量=橙汁总容量÷4 乙杯容量=橙汁总容量÷5 4<5 则比较两个杯子的容量,甲杯大。 故答案为:A 【点睛】同样的橙汁,倒满哪种杯子数量越少,哪种杯子的容量就越大。 12. 已知 500÷13=38……6,那么 5000÷130=( )。 A. 38……6 C. 380……6 【答案】B 【解析】 B. 38……60 D. 380……60 【分析】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 除外),商不变,余数也同 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详解】5000÷130 =(500×10)÷(13×10) =5000÷130 =38……60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商的变化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 下面算式中,( )的运算顺序是先加、再乘、最后除。
A. 1000   25 15  + 5 B. 1000 25 15 5 +  25 15 1000 + C.       5   【答案】C 【解析】 【分析】计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同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 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小括号和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中括 号外的;据此解答。 【详解】A.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B.除法、乘法同时计算,再算加法; C.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14. 如图, 2 个杯子同样大,左边杯子里的水是50 毫升,估计右边杯子里的水是( ) 毫升。 A. 80 【答案】B 【解析】 B. 150 C. 300 D. 500 【分析】观察上图,右边杯子里的水大约等于左边杯子里的水的 3 倍,用 50 乘 3,据此解 答。 【详解】50×3=150(毫升) 估计右边杯子里的水是 150 亳升。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右边杯子里的水大约等于左边杯子里的水的 3 倍,再进一步 解答。
15. 两人轮流掷小正方体,约定红色面朝上算甲蠃 1 分,黄色面朝上算乙赢 1 分。用下面的 正方体( )掷是不公平的。 A. 2 红、1 蓝、1 绿、2 黄 B. 3 红、3 黄 C. 1 红、3 蓝、2 黄 【答案】C 【解析】 【分析】要想两人掷正方体不公平,这个正方体中红色面与黄色面的数量不相等,据此逐项 分析解答。 【详解】A.2=2,这个正方体中红色面和黄色面的数量相等,用这个正方体掷是公平的。 B.3=3,这个正方体中红色面和黄色面的数量相等,用这个正方体掷是公平的。 C.1<2,这个正方体中红色面和黄色面的数量相等,用这个正方体掷是不公平的。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可能性的大小,可能性的大小与它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 16. 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 )枚铁钉。 A. 1 【答案】B 【解析】 B. 2 C. 3 【分析】根据直线的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 2 枚铁钉;故选:B 【点睛】能从固定木条问题中想到直线的公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把150 50 3  ,36 3 108   和34 16 50  合并成综合算式是(   )。 A. 36 150 34 16    B. 150 36 (34 16)    C. 36 [150 (34 16)]    【答案】C 【解析】 【分析】四则运算计算的先后顺序: 加和减属于运算中的第一级运算,级别是最低,通常放在最后面计算; 乘和除属于运算中的第二级运算,级别中等,运算顺序高于加和减; 遇见含有括号运算是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然括号里也遵循上述的规律。 解决本题时要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需要搞清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需要改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