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
学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20 分)
1.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米、(
)、厘米、毫米。
【答案】
①. 千米
②. 分米
【解析】
【详解】略
2. 27 的 30 倍是(
),12 个 30 是(
)。
【答案】
①. 810
②. 360
【解析】
【详解】略
3. 在( )里填上“>、<或= ”。
3
8
(
)
7
8
5 吨(
)5000 千克
①. >
②. <
③. <
④. =
6 千米(
)600 米
)
1
6
(
1
8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4. “渤海之眼”是亚洲最大的无轴摩天轮,它有 36 个悬挂式观景仓,每个观景仓最多承载
8 人,“渤海之眼”最多可承载(
)人。
【答案】288
【解析】
【分析】每个观景仓最多承载的人数乘观景仓的个数即可算出“渤海之眼”最多可承载人数。
【详解】8×36=288(人)
“渤海之眼”是亚洲最大的无轴摩天轮,它有 36 个悬挂式观景仓,每个观景仓最多承载 8
人,“渤海之眼”最多可承载(288)人。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应用。
5. 学校下午 2:10 上课,一节课 40 分,应在(
)下课。
【答案】2:50
【解析】
【分析】用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即可求出结束时的时刻。
【详解】2 时 10 分+40 分=2 时 50 分
学校下午 2:10 上课,一节课 40 分,应在 2:50 下课。
【点睛】本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属于基础题。
6. 三(1)班 26 名同学去公园划船,每只小船坐 4 人,每只大船坐 6 人,如果每只船都坐
满,小船要租(
)只,大船要租(
)只。
【答案】
①. 5 或 2
②. 1 或 3
【解析】
【分析】根据总人数和每条船所坐人数,利用列举法找到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
【详解】
租船方案 大船 小船 可坐人数
5
4
3
2
1
0
1
2
4
5
30
28
26
28
26
所以,可以租 2 条大小船和 3 条大船或 5 条小船和 1 条大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最优化问题,关键是根据总人数和每条船所坐人数,利用列举法解答。
7. 用一根长 1 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 26 厘米,宽 18 厘米的长方形后,这根铁丝还剩
(
)厘米。
【答案】12
【解析】
【分析】1 米=100 厘米,先化成统一单位,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长
方形的周长,最后再根据求剩余问题,用减法解答。
【详解】1 米=100 厘米
100-(26+18)×2
=100-44×2
=100-88
=12(厘米)
这根铁丝还剩 12 厘米。
【点睛】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爸爸今年 32 岁,是小美年龄的 8 倍,小美今年(
)岁,图图年龄是小美年龄的
6 倍,图图今年是(
)岁。
【答案】
①. 4
②. 24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用爸爸的年龄除以 8,即可求出小美的年龄;用小美的年龄乘 6,即可
求出图图的年龄。
(岁)
【详解】32 8 4
4 6
(岁)
24
所以,小美今年 4 岁,图图今年是 24 岁。
【点睛】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 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参观熊猫馆的有 10 人,参观大象馆的有 8 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
3 人。若同学们至少参观了熊猫馆和大象馆其中的一个场馆,则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
)人。
【答案】15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用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加上参观大象馆的人数,再减去两个馆都参观的人
数,即可求出去动物园共有的人数。
【详解】(10+8)-3
=18-3
=15(人)
所以,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15 人。
【点睛】熟练掌握集合问题解题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要使 258× 的积是三位数,则 中最大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则
中最小填(
)。
【答案】
①. 3
②. 4
【解析】
【分析】用 258 依次去乘 1、2、3、4……,直到积是四位数才停止;然后填空即可。
【详解】258×1=258
258×2=516
258×3=774
258×4=1032
所以,要使 258× 的积是三位数,则 中最大填 3,要使积是四位数,则 中最小填
4。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选择。(10 分)
11. 1 吨与 1 千米相比,(
)。
A. 1 吨大
【答案】C
【解析】
B. 1 千米大
C. 无法比较
【分析】吨是质量单位,千米是长度单位,两种不同类的单位是不能比较大小的,据此解答。
【详解】1 吨与 1 千米无法比较。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对质量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 一桶油重 9 千克,下面(
)的质量是油的质量的 3 倍。
A. 一袋大米(重 36 千克)
B. 一袋面粉(重 45 千克)
C. 一桶水(重 27 千克)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桶油重 9 千克,它的 3 倍重量即用 9×3,根据整数乘法运算法则得出答案。
【详解】一桶油重 9 千克,它的 3 倍是:9×3=27(千克)。相当于一桶水的质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倍数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倍数及整数乘法运算法则,进
而得出答案。
13. 一包糖有 8 颗,小明吃了其中的 2 颗,小明吃了这包糖的(
)。
B.
2
4
C.
3
4
A.
1
4
【答案】A
【解析】
【详解】略
14. 在一张边长是 10 的正方形纸中,减去一个长 7 厘米,宽 5 厘米的长方形,剩下部分的
周长正好与原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剪后的可能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
【分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此题可利用平移的方法将三个图形的周长
与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依此比较并选择即可。
【详解】A.
通过平移可知,此图的周长比边长 10 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多 2 个 5 厘米。
B.
通过平移可知,此图的周长等于边长 10 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C.
通过平移可知,此图的周长比边长 10 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多 2 个 7 厘
米。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掌握利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图形的周长的大小。
15. 下面由四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中,(
)的周长最短。
A.
B.
C.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周长的定义知道,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该图形的周长,所以
通过平移转化思想,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然后再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
2,正方形周长=边长×4,代入数据计算再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A.周长是:(3+2)×2=5×2=10(厘米)
B.周长是:(3+2)×2=5×2=10(厘米)
C.周长是:2×4=8(厘米)
10 厘米>8 厘米,所以 C 选项的周长最短。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巧算周长,关键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计算。
三、判断。(5 分)
16. 在乘法算式中,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乘数大。(
)
【答案】×
【解析】
【分析】当一个数与 1 或 0 相乘时,积为原数或 0,所以积会等于或小于因数,据此解答。
【详解】5×1=5,积等于其中一个因数;5×0=0,积小于其中一个因数;所以原题说法错
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需要熟练掌握整数乘法,分析当因数为 0 或 1 时的情况。
17. 四边形有 4 条直的边和 4 个角。(
)
【答案】√
【解析】
【分析】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依此判断。
【详解】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可知,四边形有 4 条直的边和 4 个角。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四边形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 一个三位数乘 9,积一定是四位数。(
)
【答案】×
【解析】
【分析】200×9=1800,100×9=900,据此即可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一个三位数乘 9,积不一定是四位数,所以判断错误。
【点睛】通过举例说明原说法错误。
19.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形状大小也一定相同。 (
)
【答案】×
【解析】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因此可假设两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 12 厘米,然后
用 12 厘米除以 2,从而计算出长方形长与宽的和,然后再进行判断计算。
【详解】假设两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 12 厘米
长+宽=12÷2=6(厘米)
6=5+1=4+2
所以,长方形的长为 5 厘米,宽为 1 厘米;或:长方形的长为 4 厘米,宽为 2 厘米;
由此可知,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形状大小不一定相同。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长方形的周长确定长方形的长和宽,应熟记: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
20. 求 6 是 3 的几倍和求 6 的 3 倍是几计算方法相同。(
)
【答案】×
【解析】
【分析】求 6 是 3 的几倍,用 6 除以 3 解答。求 6 的 3 倍,用 6 乘 3 解答。
【详解】6÷3=2
6×3=18
6 是 3 的 2 倍,6 的 3 倍是 18。二者计算方法不同。
故答案为:×
【点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四、计算。(22 分)
21. 直接写出得数。
70 25
400 5
103 4
216 116
4
9
1
5
12
25 4
8
3
11 11
136 14
180 320
2200
200
3 4
4
9
8 8
【答案】150;45;2000;500
2000;412;100;100
7
8
【解析】
7
12
8
9
;1
;
;
22. 估算下列各题。
419 9
52 4
213 6
500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