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 案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2 周年之,班级计划开展“家国情怀”诗歌朗诵及创作展示活动。 你所在班级承担宣传工作。 1. 展示活动需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取一幅作为宣传册封面,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甲) (乙) 选择: 理由: 2. 一位同学拟写了一段宣传语,请阅读后完成问题。 史书万卷,字里行间皆可谓“家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 想,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无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汉青..”的忠诚执着.,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警言。①家国情怀早已沉 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 能够厉经..磨难而不衰、饱尝难辛而不屈,②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最 伟大的梦想,因此,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 (1)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汉青”应写为“汗青” B.“着”应读为“zhuó” C.“厉经”应写为“历经” D.“血”应读为“xuě” (2)有同学对①②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 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D.①—— ②; (3)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 3. 某同学选取《沁园春•雪》参赛,赛前对这首词的上阕进行了深入赏析,赏析欠妥的一项 ( )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A. 前三句写寒冬雪景,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境界开阔。 B. “望”字统领七句,登高远望,句句写雪,构成一幅壮观的北国雪景图。 C. “山舞银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加了意象的逼真感、形象感。 D. 上阕歌颂了祖国江山的壮美,激发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4. 在诗歌创作活动中,要求同学们模仿《乡愁》的写法创作一节诗歌。 示例: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创作:
小时候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示例一:甲,这句话出自毛泽东诗词,可见词人为救国而表现出来的自信和信 念,更符合宣传“家国情怀”主题。 示例二:乙,范仲淹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抽,为天下百姓担忧,更适合“家国情怀” 的宣传。 2. 4. ①. D ②. C ③. 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 3. C ①. 示例:母爱是一个温暖的摇篮 ②. 我在里头 ③. 妈妈在外头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宣传画册欣赏。围绕“家国情怀”从作品的内容来谈一下你选择的理由。 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句惊天之语,言有尽而意无穷,堪称点睛之笔,这震撼 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留露了对光明前途的无比信心。体现了气势无比磅礴的家国情怀。 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范仲淹为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 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 大的胸襟胆魄。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综上分析,选择其中一个作答。 【2 题详解】 (1)D.“血脉深处”的“血”读“xuè”。 故选 D。 (2)C.①处用省略号表示列举“家国情怀”的各种表现的省略;②处用分号,表示并列, 前面是“千百年来”“家国情怀”的表现形式,后面是“近代以来”“家国情怀”的表现形 式。 故选 C。 【3 题详解】 C.“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述错误。山舞银蛇,巧用比喻。“舞”,起舞,飞舞,形容 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把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态移动态,使之生机勃 勃。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仿写句与参照句一般结构相同,修辞一样,主题一致。本题仿写时,可 围绕“家国情怀”等一主题,仿照“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一比喻 句式来写。 示例:父爱是一剂良药,苦在舌外头,甜在心里头。 二、古诗文读(共 17 分) 5. 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李白《行路难》)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①. 玉盘珍羞直万钱 ②. 月有阴晴圆缺 ③. 此事古难全 ④. 在乎 山水之间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应注意易错及重难字词,如“羞”“圆缺”;要注意“直” 不要写成“值”,“事”不要写成“是”。 6.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首联回顾了 ①_____;颔联借用典故抒发了 ②_____之情。 (2)有人认为,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本诗中“沉 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观点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 ①. 诗人漫长的贬谪生活 ②. 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 (2)李白通过想象表现出自己勇于挑战命运,不屈服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 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 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 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首联通过“凄凉地”“弃置身”回顾了漫长的贬谪生活,表达了诗人无罪而遭贬谪的无限辛 酸与愤激之情;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吕安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 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 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刘禹锡借这 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指晋朝时有一位 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正在下围棋,于是驻足观看。 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 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作者 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所以,作者借“闻笛赋”“烂柯人”这两个典故,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表达世事沧桑, 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怅惘心情。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意为:坚信乘风破 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此句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内心愤 懑不平和他昂扬的斗志,通过想象表现出自己勇于挑战命运,不屈服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 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 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情感。 7. 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选段,完成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丝.非竹/无丝.竹之乱耳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 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 锦鳞游.泳/滁人游.也 C. 薄暮.冥冥/朝而往,暮.而归 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 处江湖之.远/居庙堂之.高 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2)下则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 理解:作者无论在哪里做官,对身处的境遇都充满忧患意识。 【乙】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端着酒杯,迎着微风,那是无比的欢喜啊。 原解:“迁客骚人”不同于“古仁人”的高尚境界,心情会因景色美好或境遇顺利而变得愉 悦。 【丙】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山中的早晨和晚上,景象忽明忽暗交替变化。 理解:醉翁亭所在的山景充满神秘色彩。 (3)根据上面两篇文章的节选内容及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济世情怀在范仲淹和欧阳修 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元昊反河西,延州 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节选《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材料二】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 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 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 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
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答案】(1)A (2)乙 (节选《丰乐亭记》) (3)范仲淹把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元昊造反,范仲淹亲赴国难,一心为公,表现了他的 济世情怀。欧阳修离京外任滁州后,他勤政爱民,教化民众,把民生福祉放在心上。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弦乐器/弦乐器,离开/离开; B.开/被推举,游动/出游; C.傍晚/傍晚,聚拢/归家; D.定语后置标志/定语后置标志,有时/或许; 故选 A。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和句子理解。 【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理解:作者在朝廷做官,担忧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担心君主。无论在哪里, 都关心的是家国,表现的是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而不是个人的忧患意识,故【甲】错误。 【丙】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翻译上要体现判断句的特点,【丙】 翻译不准确。 理解:这句话突出的是醉翁亭所在的山中景色的变化多姿,而非神秘色彩,【丙】错误。 故选【乙】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答题思路:先理解“济世情怀”,然后结合选文和两则材料分别分析哪些行为体现了范仲淹、 欧阳修的济世情怀。 (1)“济世情怀”即救济世界的一种情感、志向,即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情怀。 (2)结合《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材料一】“其事上遇人, 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可知,范仲淹平时对待皇帝,不因他是皇帝而屈从,把个人的 荣辱升迁置之度外,而是一心为公,表现了一种济世情怀。 结合【材料一】“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 小利”可知,面对元昊造反,范仲淹没有犹豫,亲赴国难,一心为公,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3)结合《醉翁亭记》“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
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丰乐亭记》“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等句子可知, 滁州百姓非常愿意跟随欧阳修外出游玩,看出滁州百姓对欧阳修的爱戴,看出滁州百姓生活 的富足、幸福,进而写出了欧阳修勤政爱民,业绩出众,结合《丰乐亭记》“使民知所以安 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可知,欧阳修还把教化民众,把民生福祉放在心上。这都 表现了欧阳修的济世情怀。 【点睛】译文: 《岳阳楼记》(节选):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 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 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 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 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 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 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 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 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 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 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 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 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 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写于庆历六 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节选):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 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 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 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 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 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 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 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 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