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
答案
注意事项:
第Ⅰ卷 选择题(共 27 分)
1.每题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填写答案。
2.本大题共 11 小题,1—4 小题,6—7 小题,每题 2 分;5 小题,8—11 小题,每题 3 分,
共 27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骸.骨(hé)
荒谬.(miù)
污秽.(suì)
鞭挞.(tà)
吹毛求疵.(cī)
鲜.为人知(xiān)
玲珑剔.透(tī)
相形见绌.(chù)
A. 倔强.(jiàng)
B. 胆怯.(qiè)
C. 阔绰.(chuò)
D. 差.使(chāi)
【答案】D
【解析】
【详解】A.骸.骨(hé)——hái;
B.鲜.为人知(xiān)——xiǎn;
C.污秽.(suì)——huì;
故选 D。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______的心平息下来
了,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______,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
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______
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 焦躁 困惑 蕴藏
C. 焦躁 疑惑 蕴含
【答案】A
【解析】
B. 焦虑 困惑 蕴含
D. 焦虑 疑惑 蕴藏
【详解】焦躁:指着急而烦躁不安,形容某人的心里很不舒服、不安、从而引发火气大。
焦虑:指焦心忧虑。焦躁是躁动的情绪的表达,由横线后的“平息”可知,第一空应填“焦
躁”。
困惑:因疑惑而不知如何是好。
疑惑:迷惑,不理解。“疑惑”偏“未知、不能肯定”,“困惑”偏“矛盾,费解”;该语
境强调不知道怎么办,故第二空应填“困惑”。
蕴含:包含。
蕴藏:蓄积而深藏未露。前者仅是包含,后者是积存;根据语境可知,第三空应填“蕴藏”。
故选 A。
3.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高居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首位。②这部影片讲述了
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③影片体现的英雄情
怀、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带给我们许多启示。④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
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A. 第①句
【答案】D
【解析】
【详解】D.④句“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缺少主
语,去掉“由于”或“使”。故选 D。
4. 下面文段方框内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你懂得欣赏一棵树吗□苦难的人□”老者缓缓地说□“对于周遭的环境,树是全面接
受的;它接纳阳光,也包容风雨□它等待白天,也守候黑夜。正是这种全面的接受,才使它
更茁壮、伟岸呀!”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你懂得欣赏一棵树吗口苦难的人□”是个倒装句,所以两处的标点依次是“逗
号”和“问号”。可排除 BD 两项。“老者缓缓地说□”前后都有老者年说的话,此处标点
应该为“逗号”。可排除 C 项。“它接纳阳光,也包容风雨”与“它等待白天,也守候黑夜”
构成并列关系,应该使用“分号”。
故选 A。
5. 对《渔家傲·秋思》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
人思乡和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C.“羌管悠悠霜满地”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写的是霜,不是月光。应改为“以霜
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故选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
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
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
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
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
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
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制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
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氯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
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
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
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
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
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
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
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
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
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
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
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
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
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们
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
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
彩,只有黑、白、灰 3 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
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6. 下列关于“人类脸红”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的脸红是不分国家、不分民族的,达尔文认为这一行为是最独特和最具有人类特征
的表情。
B. 人类的脸红是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其他灵长类动物并不会出现脸红,人类的脸红具有
唯一性。
C. 人类脸红是因为大脑皮质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到外界刺激信号后,刺激肾上腺分泌出了大
量的肾上腺素。
D. 人类的脸红是人类某些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生理上与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有必然
的联系。
7.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巧设问题,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B. 人类需要脸红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可能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正因错误行为而懊悔,
以避免冒犯可能导致的暴力冲突,从而促使人类讲诚信,更团结。
C. 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能够看到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看不到。
D. 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情实感,任何时候,脸红发出
的信号都比语言要更准确。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脸红的原理以及脸红能够传递内心想法的特点。
B. 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肾上腺素作用的特点。
C. 第④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中的“大多数”
从范围上对对象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先问为什么需要通过脸红表达内心情感,然后在下文
一一解答。
【答案】6. C
7. D
8. B
【解析】
【6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C.依据第②段“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
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制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
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氯酸转变而来,
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
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可知,选项中的“外界刺激信”错
误,应该是“特殊刺激”。另外只有少量分泌肾上腺素时,才会引起脸部皮下小血管的扩张,
并不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
故选 C。
【7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D.依据第⑤自然段“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
要准确”可知,原句中有“有时”一词的限制,并不是选项中所说的“任何时候”。
故选 D。
【8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选文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肾上腺素作用的特点。并不是“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
故选 B。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面小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
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辟.也(躲避)
C.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分辨)
10. 下面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B. 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
A.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 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
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
善心。
D. 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答案】9. B
10. B
11. A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有误,“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思是“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加”的意
思是“益处”;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
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
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
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呼尔而与之”和“蹴尔而与之”是两种不礼貌的表现,
这句话写的是“行道之人”和“乞人”对待嗟来之食的态度,正确的停顿应为: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A.有误,《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他认为义
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人性是善的;
故选 A。
【点睛】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
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
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
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
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
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
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
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
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
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优厚
的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
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
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
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
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93 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12 题,共 93 分。
二、综合题
12. 在下面横线上,用课文原句填空。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杏花疏影里,_________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等小阁忆洛中旧游》)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
己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旷达、乐观的情怀。这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①.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⑤. 梦回吹角连营
⑥. 吹笛到天明
⑦. 但愿人长久
⑧. 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竞、沧海、畔、雕、
婵娟”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三、(7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①徐行弗间,
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
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急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
孟子曰:“其进锐②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注释】①驽马:劣马,即跑不快的马。②锐:急剧。
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良马虽善.走(
1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苟进取不已.(
)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
15. 选文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13.
①. (1)擅长、善于
②. (2)停止
14. 勤勉的方法没有别的,在于有恒心罢了。(意思正确即可)
15. 选文将“良马”善于奔跑却中途止步,与“驽马”行走缓慢却不间断反而先到达进行对
比,阐述了学习要有恒心(或:学习要坚持不懈)的道理。(意思正确即可。)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
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好马虽然善于奔跑。善:擅长、善于。
(2)句意:如果能精进不停。已:停止。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
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
词有:
道:方法;恒:恒心。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意为:好马虽然善于
奔跑,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止步。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也许反而先到(目的地)。作
者将好马和劣马进行对比,意在引出“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