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 答案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1—3 小题,6—8 小题,每题 2 分;4—5 小题,9—11 小题,每题 3 第Ⅰ卷 选择题(共 27 分) 分,共 27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惬.意(qiè) B. 名讳.(huì) C. 阔绰.(chuò) 胆怯.(qiè) 陨.落(yǔn) D. 污秽.(suì) 【答案】A 倔强.(jiànɡ) 骸.骨(hái) 吹毛求疵.(cī) 鲜.为人知(xiān) 差.使(chāi) 鞭挞.(tà) 玲珑剔.透(tì) 追溯.(sù) 荒谬.(miù) 相形见绌.(chù) 【解析】 【详解】B.鲜.为人知(xiān)——xiǎn; C.玲珑剔.透(tì)——tī; D.污秽.(suì)——huì; 故选 A。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 ,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 ,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倾听使人 ,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 ,你会觉察此时此 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 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C. 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答案】B 【解析】 B. 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D. 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详解】根据后文的语境用排除法能够快速地确定答案为 B。“狭隘”与“丰富”相对,“谦 虚”与“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相对。故选 B。 3.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②与书籍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机,有价值;书 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③今年,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被评为全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④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的营养,提升 人生境界,学校决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③句句子主干为:活动取得成果,被评为示范学校。“活动”与“示范学校”搭 配不当,应把“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改为“我校在‘书香校园’活动中”。故选 C。 4. 下面句子中空缺处,应填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执着,是一种情怀(1) 担当,是一种品格。张治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2) 没 有轰轰烈烈的伟业(3) 有的却是 23 年如一日的忠诚坚守(4) 无私奉献。 A. (1) ,(2) ,(3) 。(4) 、 B. (1) ;(2) ,(3) ,(4) 、 C. (1) 。(2) ;(3) 。(4) , D. (1) ,(2) ;(3) ,(4)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标点符合的正确使用。第一处分析前后句子可知,这两句内容之间是并列关系, 应用分号。第二处和第三处表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应用逗号。第四处前后两个词语 是并列关系,应用顿号。故选 B。 5. 下面对《水调歌头》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 爱。 B. 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 自然常理。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 苦的人们的祝福。 D. 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答案】B 【解析】 【详解】B.“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有误,根据“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知,在作者眼里,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睛圆缺是一种自然常 理。故选 B。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各题。 这些坚持越持久越有力量 张 璁 ①年轻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让生活的可 能性得到充分延展,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 ②又到毕业季,数年青春相聚的一团热火,就要转身话别散作满天繁星。 ③如果生活是一条河流,人难免在激流中踉跄:感觉生活充满诱惑的陷阱,被“成功” 的期望压得喘不过气;又有时会感觉自己在随波逐流,虽然轻松却蹉跎光阴。大浪淘沙,时 间会告诉你哪里是金哪里是沙。总有一些东西,越久越有力量。 ④请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当你来到陌生的城市,拿着刚毕业不过数千的起薪,七大姑 八大姨却告诉你“谁谁谁高中没读完就做生意,如今赚得盆满钵满”,这时请不要怀疑读书 的价值。不用着急,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因为教育是一坛越陈越香的酒,也是受益终身的一 场自我投资。如果育人像栽树,一年的树丛只能用作柴火,十年的树木却可能成为栋梁。十 年寒窗给你的不仅是一纸文凭,它打开的更是一个人认知与能力的大门,是站在前人的肩膀 上指出了一条继续向上攀登的路径。 ⑤请不要误解善良的力量。刚刚踏进社会,没有人能保证每一次都会被公平对待,但一 定要保持善良;没有人能保证每一次付出善意都会有回应,但一定要坚持善良。善良不是一 种无力的妥协,恰恰相反,善良是对生活最有力的回答。因为善良不意味着懦弱,有时坚守 底线必须付出巨大勇气;善良也不是一味迁就,有时候善良需要嫉恶如仇。做到善良,并不 意味着能带来什么报偿,因为善良本身就是最好的报偿:一个人守住了自己的善良,无论说 什么、做什么都能问心无愧,就能吃得香、睡得踏实、活得心安。它就像一束光,把生活里 每一个昏暗时刻照亮。 ⑥请不要低估吃苦的回报。记得有一次,到一个创业的同龄朋友那里做客。做餐饮行业 的他,指着店外告诉我,这条街上来来去去不知换了多少家餐厅、咖啡店,但这些年来坚持 下来并且人气越做越旺的却只有他一家。为什么?其实这条街上不乏明星投资、装修考究的 网红店,可是只有他每天起早贪黑,向食客一个一个询问就餐体验,不厌其烦地改进服务、 菜单。今天的社会竞争大、压力重是事实,却不该低估这个时代对一个不怕吃苦的人的回报。 再美的梦想,都不会在“小确幸”的轻松里自动完成。无论是多读一本书、多跑一次步,还 是多留一点心、多拜访一次客户,都仿佛是种下一粒种子,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发芽长 大,长成梦想的样子。 ⑦跨出校门,相比于对适应不了社会的担心,其实我们更应该担心太过于“适应”社会。 不必过早地急于“成熟”,因为别人告诉你的所谓“成熟”的人应该做的事,未必就是一条 适合你的正确道路。年轻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让生活的可能性得到充分延展,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
6. 下面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坚持读书,坚持善良,坚持吃苦,越持久越有力量。 B. 总有一些东西,越久越有力量。 C. 让生活的可能性得到充分延展,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 D. 不必过早地急于“成熟”,因为别人告诉你的所谓“成熟”的人应该做的事,未必就是 一条适合你的正确道路。 7. 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的观点,使论证 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B. 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把教育比作“越陈越香的酒”,把育人比作“栽 树”,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教育需要时间的道理,从而论证了“读书是一条继续向上攀登的路 径”的观点。 C. 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概括、深入地阐述了教育需要时间的道理,从而 论证了“读书是一条继续向上攀登的路径”的观点。 D. 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教育比作“越陈越香的酒”,把育人比作“栽 树”,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教育需要时间的道理,从而论证了“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的观点。 8. 下列对文章的论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①~③段是总起,引出作者观点,④~⑦段是分述,每段 都从不同方面证明了中心论点。 B. 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作者创业的同龄朋友不怕吃苦、坚持创业 的事例,论证了“请不要低估吃苦的回报”的分论点。 C. ④~⑥段分别从“读书的价值”“善良的力量”“吃苦的回报”三个方面论证了题目所 说的“这些坚持越持久越有力量”。 D. 文章第④~⑥段属于递进关系,各段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总有 一些东西,越久越有力量”的观点。 【答案】6. A 7. D 8. C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 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第①至③段引出了“总有一些东西, 越久越有力量”的观点。第④至⑥段分别从“读书的价值”“善良的力量”“吃苦的回报” 三个方面论证了文章题目所说的“这些坚持越持久越有力量”,故概括而得“坚持读书,坚 持善良,坚持吃苦,越持久越有力量”。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理解。 A.有误,“引用论证”不对,应是比喻论证; B.有误,应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教育比作“越陈越香的酒”,把育人比作“栽树”。论 证的观点不对,应是“请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 C.有误,应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教育比作“越陈越香的酒”,把育人比作“栽树”。论 证的观点不对,应是“请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分析。 A.有误,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第①至③段是总起,第④至⑥段是分述, 第⑦段是总结; B.有误,“引用论证”说法错误,应该是“举例论证”; D.有误,第④至⑥段分别从“读书的价值”“善良的力量”“吃苦的回报”三个方面论证了 文章题目所说的“这些坚持越持久越有力量”,所以文章第④至⑥段属于并列关系; 故选 C。 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命名) A. 名.之者谁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 醉翁之意.不在酒 D. 野芳发而幽香. 10. 下面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是( ) (香气) (靠近) (情趣) A.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 微斯人,吾谁与归 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 下面对《醉翁亭记》一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并交代亭名的由来。 B. 第二段描写了琅琊山朝暮、四时之景的变幻无穷,写出了太守的欣赏山水之乐。 C. 第三段描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的场面,表现太守与民同乐。 D. 第四段写了太守日暮醉归的情景,表现太守因仕途不得意沉醉于山水,避世退隐的思想。 【答案】9. B 10. C 11. D 【解析】 【9 题详解】 B.句意: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临,居高面下。故选 B。 【10 题详解】 A.“者……也”,是判断句式; B.“者……也”,是判断句式; C.倒装句式,正常语序应为“微斯人,吾与谁归”; D.“……也”,是判断句式; 故选 C. 【11 题详解】 D.“表现太守因仕途不得意沉醉于山水,避世退隐的思想”有误,根据第四段中的“人知 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第四段写了太守日暮醉归的情景,表现了太 守虽仕途不得意仍有兼济天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故选 D。 【点睛】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 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 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 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
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 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 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 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 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 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 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 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 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 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 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 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 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 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93 分)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 在下面横线上,用课文原句填空。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2)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3)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6)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表达怀念友人之情,抒发了 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答案】 ①. 欲与天公试比高 ②. 月是故乡明 ③. 鸡声茅店月 ④. 雪拥蓝 关马不前 ⑤.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⑦.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⑧. 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茅、蓝、蚕、赋、柯”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范文正浙西救灾 沈括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②,发粟及募民存饷③,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 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 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④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⑤,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陈条叙:所以 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 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⑥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 也。 【注】①殍殣(piǎo jǐn);饿死的人。②领浙西:兼任杭州太守,管理渐西一带。③ 募民存饷:聚集百姓,慰问馈赠物品。④监司:宋代各路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长平 仓等,总称为“监司”。⑤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⑥司农:即司农寺, (选自《梦溪笔谈》) 主管粮食等事项的官府。 13.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为术甚备.( 1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谕.之曰( ) 太守日出宴于湖上,居民空巷出游。 15. 根据短文内容,简要概括范仲淹救灾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13. ①. (1)完备 ②. (2)告诉 14. 太守(范仲淹)每天外出在湖上宴饮,百姓也全都从家出来争相出游。 15. ①发放粮食赈济灾民;②大量雇佣农民工,为地方兴利;③鼓励游玩,刺激消费,拉动 内需。(意思正确即可) 【解析】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 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 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注意“备”这里是“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