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试题及答案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一部分(1-4 题,20 分)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 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______ (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历史只会(juàn gù)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 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juàn gù)_____ ②懈怠_____ (2)从上面文段的括号内,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词语。 (3)“挠”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 画,查到这个“挠”字有两个义项,你认为该字在“不屈不挠”这个词中的意思是( ) A.阻碍;搅扰。 B.弯曲;屈服。 C.搔;抓。 【答案】(1) ①. 眷顾 ②. xiè dài (2)浩浩荡荡 (3) ①. 扌 ②. 6 ③. 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juàn gù——眷顾:指关心、照顾。 ②懈怠——xiè dài:意思是松懈懒散;怠慢不敬;松散怠慢。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轰轰烈烈:轰轰:象声词,指巨大声响。烈烈:火势旺盛的样子。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 不同凡响。 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现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这里说的是时代的潮流气势宏大,应选用“浩浩荡荡”。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部首检字法。 ①②“挠”是“扌”旁,因此先查“扌”部,再查剩下的 6 画。 ③不屈不挠:屈、挠:弯曲,比喻屈服。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或在恶势力面前坚决不屈
服。 故选 B。 2.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3)李白的《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达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让我们联想到唐代诗人柳 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答案】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 沙鸥翔集 ③. 闲来垂钓碧溪上 ④. 忽复 乘舟梦日边 ⑤. 大雪三日 ⑥. 湖中人鸟声俱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鸥、翔集、碧溪、俱、绝”等字词的书写。 3. 下列语句中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刘老师的一孔之见....让我受益良多。 B. 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很棒,吃嘛嘛香。 C. 这是我的大作..,请各位老师多多指点。 D. 这是我的一点拙见..,供在座的各位参考。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是谦辞。B. 令尊:对方的父亲。故错误。C.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词。D.拙见是对自己的见解的谦称。正 确。 4. 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你所在的学校开展“扬帆起航,征服星辰大海”为主 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为下面这则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恰切的标题。(20 字以内)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搭载“神舟 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 约 573 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 伯明、汤洪波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1 年 6 月 17 日“央视新闻”)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诗歌《航天颂》中的句子。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一句话。 是他们_______________;是他们,用生命铸造了航天的宫殿。祖国不会忘记,中国航天的 缔造者;人民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航天员! 【答案】(1)“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2)示例:用智慧架起了宇宙的天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结合新闻材料可提取出新闻主体——“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闻事件——发射取得圆满 成功;据此可拟写标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时,注意句式一致,修辞一致,内容相关,同时注意字数要求。主 题是赞颂航天。句式:用+名词+动词+了+偏正短语。 示例:用勇气搭建了太空的桥梁 第二部分(5-20 题,共 5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词人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B. 我们可以从“明月几时有”一句中感受到词人对明月的怨恨。 C.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D. 这首词体现了苏词清雄旷达、豪放洒脱的风格。 6. 请简要分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转、低、无眠”的表达效果。 【答案】5. B 6. “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 准确的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能力。 B.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词人大醉后首先看到的是天空中的明月,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反映的是其乐观豁达的心态。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意思是: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 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其中“转”、“低”两个词语用来陈述和描绘月光移动的状态, 暗示已经是夜半时分。“无眠”描绘自己深夜仍然无法入睡的情景。结合下阙内容理解,揭 示其无法入睡的原因是在中秋夜思念远方的亲人,无法与亲人团聚。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 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③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信④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 嬉游,以祈福消灾。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 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④信:实在。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树林阴翳. 翳:__________________ (2) 太守谓.谁 谓:__________________
(3) 少长咸.集 咸:__________________ (4) 茂林修.竹 修:__________________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9. (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所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 10. (甲)(乙)两文均体现了“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 【答案】7. ①. 遮盖 ②. 为,是 ③. 全,都 ④. 长,高 8. (1)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玩。 (2)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 9.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0. (甲)文的乐是与民同乐。(乙)文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2)句意:太守是谁呢?谓:为,是; (3)句意: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咸:全,都; (4)句意: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修:长,高。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 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 词有: (1)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 不绝:络绎不绝;游:出游,游玩; (2)是:这;朗:晴朗;气清:空气清新;惠风:春风;和:和煦;畅:舒畅;畅快。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甲)文画线句“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 欢也”意思是: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 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主要表现了追随太守游玩之人的游戏之乐, 宴饮之乐;与(乙)文“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虽然没有管弦齐
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 表现了饮酒作诗,畅叙幽情的场面。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 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可知,表面上太守因出游之乐,宴酣之乐 而内心愉悦,实际上太守的快乐是建立在游人之乐的基础上的,展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情怀; 根据(乙)文第一、二段“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 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 旁边)”“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 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 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 在很快乐)”可知,作者先描绘了兰亭周围的景色,兰亭被山水围绕,竹树青翠修长,继而 写作者在天朗气清之日饮酒吟诗享受与友同游之乐。 【点睛】(甲)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 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 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 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 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 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 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 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 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 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 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 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技助力北京冬奥会主火炬 ①奥运史上主火炬的点燃方式各有创新,但北京 2022 年冬奥会主火炬仍?以“意想不 到”的方式展现在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在科技助力下,冬奥会主火炬实现冰与火的完美结 合! ②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设计研发,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复杂的 姿态控制系统构成鸟巢上空的完整结构,这在百年奥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③之所以微火设计,是为了更好展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北京冬奥会将绿色能 源——氢气作为燃料,微火设计可实现氢气消耗量每小时小于 2 立方米。北京冬奥会主火炬 须长时间燃烧,对环境适应性、稳燃性以及抗低温、火焰显色等方面均提出很高要求。而且, 氢气的供给需要达到安全、稳定,设计团队将氢气供给系统设计为撬装结构,使储存、减压、 输送、控制集成起来。由于特定的使用场景突破了氢气使用规范的现有要求,最终,撬装结 构作为航天专有产品提供给了北京冬奥组委。 ④火焰本身太小,如何使之壮观?创意团队给出设计,采用“微火+视频显示”技术方 案。视频显示技术成熟,但是用在火炬的核心装置内,复杂的造型就需要大量采用“异形屏” 技术,从设计到制造再到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都存在诸多挑战。设计团队奖结构高度集成并实 现轻量化,结构变得不显眼,屏显做到轻薄,让大家只关注到唯美的火炬,感受主火炬晶莹 剔透的效果。 ⑤与以往火炬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悬挂在鸟巢上空,宛如飘舞在空中 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这对系统的高可靠性提出要求——保证各个环节万无一失!设计 团队不光在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空中姿态方面为主火炬找到最优方案,还在供电、信号、 燃烧、机电、播控等方面都进行了冗余设计,确保主火炬在鸟巢上空美轮美奂地呈现。 ⑥主火炬壳体材质采用耐热不锈钢,这种选择是为了耐受长时间的燃烧和室外环境对它 的影响,而且主火炬的焰色实现方法与固化方式也都做了针对性设计。 ⑦航天产品讲求高可靠性、可验证性,因此测试检验过程必须做到系统性能指标和工作 流程的全覆盖性。2021 年 10 月末,经历了近 10 个多月的设计、研制,在航天综合测试场, 成型的北京冬奥会主火炬亮起来、动起来、转起来了。 ⑧2 月 4 日晚,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成功点燃。北京冬奥会主火炬从无到有、惊艳现身是 中国设计者和全体中国人的自豪。 11.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氢气供给系统设计为撬装结构,撬装结构是航天专有产品。
B. 火炬的核心装置内,复杂的造型就需要大量采用“异形屏”技术。 C. 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D. 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是中国人的自豪。 12. “这.对系统的高可靠性提出要求——保证各个环节万无一失!”句中加点字“这”指代 的内容是什么? 13. 阅读选文,写出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设计研发最大的创新有哪些? 【答案】11. C 12. 主火炬悬挂在鸟巢上空,宛如飘舞在空中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 13. 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复杂的姿态控制系统构成鸟巢上空的完整结构。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C.理解不正确。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不是“时间顺 序”。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⑤段“与以往火炬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悬挂在鸟巢上空,宛如飘舞 在空中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这对系统的高可靠性提出要求——保证各个环节万无一 失”可知,加点字“这”指代的内容是“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悬挂在鸟巢上空,宛如飘舞在空 中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②段“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设计研发,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 复杂的姿态控制系统构成鸟巢上空的完整结构,这在百年奥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可知,北 京冬奥会主火炬的设计研发最大的创新有: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复杂的姿态控制系统 构成鸟巢上空的完整结构。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雪花纷纷扬扬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 雪夜的老人 城市活着。 ②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 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 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换成三罐啤酒,我坐在公园的一个长椅上一个人喝着,想:一无所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