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一部分(1—4 题 20 分)
【甲】或许是受爷爷的(xūn táo),他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乙】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表示,像这样的(huàn yǎng)虎并不适合野放。
【丙】孙颖莎攻势凌厉,且不拘泥..固有打法,因此在东京奥运会上打败伊藤而一举成名。
【丁】随着德尔塔变异毒株的肆虐..,使得各国疫情再次反弹。最近,中国也受其影响,
部分地区暴发小规模疫情。
(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xūn táo)___________________ ②(huàn yǎng)_________________
(2)给上面【丙】【丁】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拘泥.._________________
②肆虐..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四段文字中,有一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熏陶
②. 豢养
(2)
①. jū nì
②. sì nüè
(3)去掉丁段中“随着”或“使得”
【解析】
【小问 1 详解】
①熏陶:读 xūn táo,意思是: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
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②豢养:读 huàn yǎng,意思是:喂养(牲畜),驯养。
【小问 2 详解】
①拘泥:jū nì,意思是:固执,不知变通;拘束,不自然。
②肆虐:sì nüè,意思是: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小问 3 详解】
【丁】段中“随着德尔塔变异毒株的肆虐,使得各国疫情再次反弹”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
语,应去掉“随着”或“使得”。
2.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2)《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借勉励马生,抒写“以中有足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专心向学的坚定志向。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典故表达了
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答案】 ①. 四面歌残终破楚
②.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 闲来垂钓碧溪上
④. 忽复乘舟梦日边
⑤. 持节云中
⑥. 何日遣冯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
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楚、垂、碧、溪、乘、舟、遣”等字的写法。
3. 选出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
)
①阅读过程中,即便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整理出反对的原因,这个过程也是有益的。
②一本书值得阅读,那么拿到书的第一件事,是做“快速通读”。
③过多纠缠细节,反而会错过一些大原则。
④如果觉得这本书确实有价值,那就要做“分析阅读”,这一步重点是分析。
⑤这个过程主要是把书从头到尾快速翻阅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②⑤③④
C. ②⑤③④①
D.
②③⑤④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序排列的能力。阅读文段可知,此题是有关“读书”的文段。②句首先
指出“快速通读”,引出下文,故置于首位。⑤句论述了什么是“快速通读”。③句从反面
的角度解析过多纠缠细节的危害,紧跟上句。④句从正面角度展开论述,强调要“分析阅
读”。①句具体阐述“快速通读”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②⑤③④①。
故选 C。
4. 观察下面地图,按要求答题。
(1)你们一家驾车从北京出发赶往张家口市崇礼区万龙滑雪场,请你根据地图给妈妈介绍
一下行车的具体路线(要求:介绍清楚行车方向和途径的县区市)。
(2)请你为滑雪场设计一则富有创意的宣传标语。
【答案】(1)妈妈,咱们开车向西北方向行驶,途径昌平到达怀来,然后可转向东北方向到
达赤城,再往西北方向行驶一会就到了万龙滑雪场。
(2)滑雪至景,我心独享。白色的视觉盛宴,运动的极限挑战。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的转换。
根据地图,按线路指示,介绍清楚行车的方向和途径的县区市。有多条线路选择,说清楚即
可。
示例:妈妈,咱们开车向西北方向行驶,途径昌平、怀来、宣化,到达张家口,然后转向东
北方向驶向崇礼,到达崇礼就到万龙滑雪场了。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
宣传标语的拟写,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标语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
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要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逻辑事理
的表达。宣传标语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讲究实用性、通俗易懂、鲜明准确、
亲切感人、生动活泼。标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可以使用明喻、暗喻、比拟、对偶、
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力争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本题围绕“滑雪场”设计即可。
示例一:欢乐滑雪,运动你我他。
示例二:雪白的世界,等你来滑下痕迹。
示例三:凝聚健康亲情,放飞雪上快乐。
第二部分(5—19 题 50 分)
一、(共 6 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 两首宋词都写到了秋天的边塞。《渔家傲》侧重记实,用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字统领下文的景物描写,揭示了边关将士险恶危急的处境;《破阵子》侧重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为将士们的出征渲染了肃杀悲壮的气氛。
6. 请你说说两首词的作者借“白发”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5.
①. 异
②. 沙场秋点兵
6. 《渔家傲》借“白发”表现将士们长期戍守边疆怀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的思想感情;《破阵子》则体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壮志未酬之情。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
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
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
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破阵子》中的“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
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
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感情主旨。
甲词,“人不寐”,人难以入睡,表明彻夜末眠,原因是什么呢?联系上文“浊酒一杯家万
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
立,还不能早作归计。由词句可知,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将军白发
征夫泪”,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白发未归,是因
为战争,与家人久别,一定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暗含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
乙词,“可怜白发生”,“白发生”指人生已步入老年,联系前句,作者想要以身报国,建
功立业,无奈白发渐生,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征战,“可怜”一词直接表现了作者渴望为国
建功,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二、(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罗森,字约斋,大兴人,顺治丁亥进士。舌短,语音不正。自县令累官开府①,所至以
贿闻。为四川巡抚②,黩货③不已。诸子从容谏曰:“大人位中丞④,齿高⑤矣,家已粗给⑥,
何必孳孳⑦于此!”罗谛听⑧久之,答曰:“汝曹⑨何知,多多益善!”
(选自《香祖笔记》)
[乙]
宋荔裳方伯⑩在塾读书时,有岸然⑪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⑫也。问:“小儿读何书?”以
《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
太史,非今进士也。”遂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
然而出。
(选自《香祖笔记》,有删改)
注:①累官:积功升官。开府:清代称出任外省的督抚为开府。②巡抚:清代为省一级最高
长官。③黩(dú)货:贪贿受贿。④中丞:即“巡抚”。⑤齿高:年纪大。⑥粗给:基本够
用。⑦孳(zī)孳:同“孜孜”,努力不懈。⑧谛听:仔细地听。⑨曹:辈,等。相当于现
代汉语中的“们”。⑩宋荔裳:人名。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的称呼。⑪岸然:严肃的样子。
⑫甲榜:科举考试用语。明清用以称考中进士者,俗称两榜。榜是考试后揭晓录取名次的布
告。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自.县令累官开府: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至以贿闻.: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史记》对.:____________________ (4)遂.取书阅之:____________________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曹何知,多多益善!
(2)亦不见佳,读之何益?
9. [乙]文刻画的老甲榜形象和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哪一人物相似?请举一例,简要说明理
由。
10. [甲][乙]两文分别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哪些人?
【答案】7.
①. (1)从
②. (2)出名
③. (3)回答
④. (4)于是。
8. (1)你们哪里知道?钱这东西,越多越好啊!(2)也不见得好,你读它又有什么好处呢?
9. 范进(或“孔乙己”),深受科举制度毒害(言之有理即可)。
10. 甲文讽刺了视财如命、贪得无厌的贪官;乙文讽刺了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装腔作势,
不懂装懂,迂腐可笑的一类人。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①句意:从县令积功升到开府。自:从。
②句意:所到之处以贪污受贿而出名。闻:出名。
③句意:回答说在读《史记》。对:回答。
④句意:于是(装腔作势地)取过《史记》来看。遂:于是。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①汝,你们;何,哪里;知,知道,了解。
②亦,也;佳,好;益,好处。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阅读迁移。
乙文中老甲榜不知《史记》为何书,不知太史公为何人,这样愚妄无知的人偏能金榜题名,
这是对科举制度的莫大讽刺。课本中的范进、孔乙己也像他这样,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
子。
范进,吴敬梓所作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是一名书生;出场于小说第三回至第七
回。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他喜不自胜进入
了癫狂状态。在恢复过来后,他的岳丈胡屠户由从前的对他不屑一顾变为阿谀奉承;同县的
“名流”也纷纷巴结。范进中举后,因丁母忧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又中了进士。
孔乙己,鲁迅所著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是清朝科举制度下的牺牲者。他在
“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沦落到求乞还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说起话
“满口之乎者也”,时刻强调自己是读书人,甚至被别人戏弄,还自命不凡、孤芳自赏。他
读过书,一心想向上爬,但却连一个秀才也没有考上。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思想对孔乙己的
毒害,使他养成了鄙视劳动、好喝懒做的恶习,他不愿以自己的劳动(替人抄书)去争取生
存,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他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偷到丁举人家之后,先
写服辩”,又打了大半夜,打折了腿,最后把他推上了死路。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文,根据“自县令累官开府,所至以贿闻”可知罗森是一个
贪官污吏;根据“汝曹何知,多多益善”,可知罗森是一个十分贪财的人。乙文文中的老甲
榜自认为自己的学问高,从“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和“不数行,辄弃去,曰:‘亦
不见佳,读之何益?’”可以看出,他却连《史记》作者都不知道,还乱加评价,说读此书
无益。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装腔作势,不懂装懂,迂腐可笑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罗森,字约斋,北京大兴人。顺治丁亥年间的进士。舌头短,说话发音不正。从县令
积功升到开府,所到之处以贪污受贿而出名。做四川巡抚期间,不断贪贿受贿。他的几个儿
子相约进谏:“父亲大人官居巡抚,年事已高,家中资财基本够用,为什么您还要这般努力
不懈地收取钱财呢?”罗森仔细听完儿子们的意见,许久才说:“你们哪里知道?钱这东西,
越多越好啊!”
(乙)宋荔裳布政使在学堂里读书的时候,(某一天)有一个表情严肃的人走了进来,(一看)
原来是一位老甲榜。老甲榜(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问他:“(你这个)小孩子在读
什么书啊?”宋荔裳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在读《史记》。老甲榜(又)问他:“什么人所写的
呢?”宋荔裳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是太史公写的。”老甲榜(奇怪地)问道:“太史公是
哪一科(中的)进士?”宋荔裳说:“太史公是汉朝时候的太史,不是现在的进士啊。”老
甲榜于是(装腔作势地)取过《史记》来看,看了没几行,就丢下书,说:“也不见得好,
你读它又有什么好处呢?”(说完)就仰着头走出去了。
三、(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缘何频频破圈
①传统文化正在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惊喜。《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电
视节目持续热播,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等节目火遍全网,故宫彩妆等传统
文化类 IP 爆火,直播带货国风产品备受欢迎……在多元化盛行的今天,传统文化不断焕发
出新的活力。
②传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不同于昙花一现的流行文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
民族繁衍发展、生生不息的重要滋养。尽管多元文化、消费文化形成风潮,传统文化看似与
社会生活疏离,但它无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深厚滋养。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③传统文化始终与时俱进。中国文化之所以数千年不辍,原因在于传统文化从未停下过
发展的脚步。以今年破圈的典范节目《唐宫夜宴》为例,该节目努力破除自身的文化圈层和
壁垒,在坚持传统文化内核的前提下引入更有吸引力的叙事策略,以年轻化、趣味化和市场
化的节目形态赢得更广泛的观众。以前的“中国风”在年轻人看来是老土的,但现在通过紧
跟时尚潮流,许多传统历史文化品牌设计出新“国潮”,完美诠释了“中国风格”。国潮流
行、传统文化破圈的背后,是传统文化与新元素的不断结合及创新发展。
④技术赋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播、转化、创新开辟了新的空间和路径。如许多博物馆利用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
时的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地体验
“云游”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优秀传统文化可视、可闻、
可感,能够引发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强烈的情感共鸣。
⑤熟悉的文化基因和全新的创作与传播体验,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性发展。从传播主体角度看,传统文化破圈是文创工作者在不断拓展形式,是社会主流文化
在寻求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和内容呈现形式,以获得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广泛认同。从社会
受众角度看,是在国家崛起背景下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认同。
⑥传统文化复兴,离不开经济发展、教育为本、政策支持,同时也应充分发挥文化作品
创作者、传播者的引导作用。文艺工作者应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创作出更多当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