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书写(5 分)
二、积累(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班级开展主题为"身边的嵊州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指尖奇艺
“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如果说,嵊州文化是一□风光秀丽的山水长卷,
那么,嵊州竹编便是镶(qiàn)_________ 在其中的一颗明珠。嵊州竹编历史悠久,文化底
蕴深厚,以造型美观、工艺繁多、花色丰富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东晋诗人许询迁(xī)
__________ 居住在嵊州金庭观.时曾题《竹扇》诗:“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篾疑秋蝉
翼,团取望舒景。”
(1)给文中“□”处选择合适的汉字。(
)
A.副
B.幅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镶(qiàn)__________________ ②迁(xǐ)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金庭观 (A.guān
B.guàn )
(4)许询的诗歌“篾疑秋蝉翼”一句中,诗人运用了①___________修辞手法,赞美创制竹
编的竹片具有② _______________特点。
【答案】(1)B
(2)
①. 嵌
②. 徙
(3)B
(4)
①. 比喻
②. 薄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副:读作 fù,本意是指用刀剖开;形容词意为非正的;名词意为辅助等;量词意为套、双。
幅:读作 fú,名词意为布的宽度,泛指事物的宽度;量词意为用于布帛、图画等长条或方
形的东西。
根据“风光秀丽的山水长卷”语境,是指图画,作量词,应选“幅”,故选 B。
【小问 2 详解】
镶嵌:拼音 xiāng qiàn,指将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使二者固定;也指以物嵌入,
作为装饰。
迁徙:拼音 qiān xǐ,1.迁移,改变居住的地方。2.动物学上指鸟类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居
地区。有迁徙习性的称为候鸟,没有的称为留鸟。
【小问 3 详解】
观:读音 guàn,名词,道教的庙宇;读音 guān,动词,看。根据语境“金庭观”是庙宇的
名字,故选 B。
【小问 4 详解】
根据把“篾”比作“蝉翼”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蝉翼”薄而透明的特点,
可知形容“篾”的细薄。
2. 越剧文化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积极推进,越剧正迎来新的发展期。
②越剧正在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如果成功,这标志着越剧成为世界文化的
珍贵奇葩。
③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第二国剧”之称。
④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越剧将继续承载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任重而道远。
⑤从田间地头到世界舞台,从单一唱腔到多种流派,从传统演绎到现代创新……自创立 115
年来,越剧以多元化的呈现方式遍布乡村老戏台、都市大剧院,更漂洋过海走出国门。
A. ③④②①⑤
B. ①②⑤③④
C. ①⑤②④③
D.
③⑤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
这几句话都是围绕“越剧”展开的,③总的介绍越剧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是领起句;⑤历数
越剧发展历程,紧接其后;接着①介绍越剧现在正迎来新的发展期;随后②紧承“发展期”,
具体指出越剧正在申遗;④则提出对越剧的希望和祝愿,即:③⑤①②④;
故选 D。
3. 美食文化
为弘扬嵊州美食文化,小剡的妈妈打算开设一家嵊州小吃美食店,并想仿照下面的示例为
“嵊州炒年糕”、“嵊州榨面”取一个漂亮的名称。请你选择其中一款美食,帮小剡完成妈
妈的愿望。
示例 1:糖醋里脊——大吉大利。“里脊"和“利吉”谐音,大吉大利不仅点出了里脊肉的
大,还能以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待。
示例 2:嵊州小笼包——溪山第一笼。借用嵊州城隍庙的“溪山第一楼”的名称,既点明了
小笼包的产地,也使小笼包更具有文化韵味;同时“第一笼”也彰显出了小笼包的美味独绝
天下的特点。
【答案】示例:嵊州榨面——面面俱道。成语“面面俱到”的谐音,“面面”说明榨面烹制
的方式多样,“道”一语双关,既指“味道”,汤面、炒面以及鲜香麻辣各种口味齐全;同
时,“道”还有称道的意思,每一种面都被人称道,突出了榨面独到鲜美的味道。竹笋炒年
糕——节节高升。“糕”与“高”谐音,以竹子节节生长比进步。表达了对顾客事业、学业
进一步发展的良好祝愿。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题(名)的能力。给美食取名既要体现出美食的口味和特点,又要易读
易记,体现美好的祝福和希望。取名时可运用谐音、比喻等修辞。可仿照示例进行。
示例:
嵊州榨面——长长久久。“长长久久”一词“长长”既能表现嵊州榨面的外形特点,“久
久”则暗示它给人留下美妙的品味,久久难忘;
嵊州炒年糕——一团和气。既表现了“年糕”团团糯糯的外形的特点,又表现品尝时给人温
暖、惬意舒服的感受,肚子里一团温暖的气息升腾。
4. 地域人文
根据下面表格对联的内容,分别选择相应的嵊州人文景点。
对 联
出处(填序号)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1)__________________
一管擎天笔;千秋誓墓文。
(2)________________
进来摩摩心头,自当迁善改过; 出去行行好事,
(3)__________________
何须点烛烧香。
A.溪山第一楼(城隍庙)
B.王羲之故居(金庭观)
C.朱熹讲学处(贵门更楼)
D.越剧发源地(施家吞)
【答案】
①. C
②. B
③. A
【解析】
【详解】(1)“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这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
为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所题的楹联。意思是说,天地因日月得光,人靠读书致圣。上联以日
月作喻,将炽热发光的太阳和洁白明亮的月亮喻为天地的两只清澈的眼睛,时刻注视人们的
视听言动。下联所指的圣贤,乃道德才能极高之人,经书诗文则是圣哲先贤智慧的结晶。该
对联是朱熹所写,又有劝人学习的意思,所以适合放在朱熹讲学处,故选 C;
(2)《誓墓文》是王羲之著名的作品之一。晋时,骠骑将军王述与王羲之齐名,而王羲之非
常轻视王述。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王述为扬州刺史。会稽为扬州之属郡,王羲之耻居其下,
遂称病去职,并且在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做官,后以“羲之誓墓”指辞官归隐。该对联中“擎
天笔”是指王羲之书法地位高,“誓墓文”是王羲之人格的写照,适合用在王羲之故居,故
选 B;
(3)根据“迁善改过”、“行行好事”和“点烛烧香”等词语可以看出,该对联主要劝人
多行善事,不要作恶多端,符合道教的教义,适合作为城隍庙的对联,故选 A。
5. 诗画剡溪
嵊州的山水,曾吸引了大批诗人纷至沓来,从而成就了浙东唐诗之路的辉煌。诗人们对剡溪
山水的歌咏与感悟竟然与我们学过的诗文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咏剡诗句
相通之处
课文诗句
短棹乘风湖上游,湖光一鉴湛于秋。
(1)________,(2)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
蔚蓝的湖水和天色互
相映衬,明净如镜。
__________
——元·袁士元
——范仲淹《岳阳楼记》
潮生潮落朝还暮,堪叹浮生似转蓬。
无奈的人生起起伏
(3)_________,(4)
《次嶀浦庙》
伏,似蓬草一样天涯
_________
——元·黄庚
四处飘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
(5)_________,(6)________
《刘晨阮肇游天台》
往事已随风飘零,归
来却物是人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唐·曹唐
席上见赠》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7)__________,(8)
《秋下荆门》
我意本不在此,而是
另有所属。
________
——唐·李白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①. 上下天光
②. 一碧万顷
③. 寂寂江山摇落处
④. 怜君何事到
天涯
⑤.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⑥.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⑦.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⑧. 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
【分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是诗
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碧、顷、寂、
落、涯、赋、柯、酒”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阅读(62 分)
(一)名著阅读(8 分)
6.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
片天真烂漫到底。”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结合《水浒传》中的相关内容,分析金圣叹为什
么将李逵归入“上上人物”。
【答案】李逵憨厚、淳朴,直率且鲁莽,真实而不虚伪,李逵是宋江最忠实的追随者,可是
当他误听宋江抢夺民女的消息后,便大闹忠义堂,砍倒杏黄旗,不论关系亲疏,不偏不袒,
当知道事情真相时,他便负荆请罪,勇于承认错误。他又是一位极富正义、侠气、豪气并富
有反抗精神的人。在英雄云集的水泊梁山,李逵是最坚决最彻底的反抗者,他不相信任何招
安,在他身上看不到丝毫的妥协。不但冲锋陷阵、一马当先,更是屡次提出推翻宋朝统治的
要求。所以金圣叹把李逵归入“上上”人物。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分析。
李逵是一个淳朴、粗鲁、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的游民典型,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鲁莽、
耿直。这个黑大汉,感情胜于理智,行动胜于思想,有时滥杀无辜。从这个角度看,李逵极
为可恨,心智体能不全。但他江州救宋江,高唐救柴进,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黑旋风。李
逵的感情最真诚,从不掺假做作,发现宋江居然也干起了强抢民女的勾当,立刻气恼万分,
一口气冲.上山去砍倒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字撕得粉碎。及至了解到事情真相,证明
他错怪了人,他又勇敢地承认错误,负荆请罪。招安时,李逵更是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
扯了皇帝诏书。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单纯、毫无
心计。因此,他“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是上上人物之选。
7.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内容,它应该属于下面哪个选项,并说明理由。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A.捷悟
B.方正
C.雅量
D.德行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雅量。 ②. 谢安和客人在下围棋,忽然收到侄子谢玄从淝水之战的战
场寄来取得胜利的家信。谢安看完信,神态举止都跟平常没什么两样。表现了谢安见喜不喜,
镇定自若,举重若轻、宽容平和、处变不惊的宽宏气量。这正是魏晋名士所追求的雅量与风
度。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这是综合题。解答此题要对《世说新语》这部作品相关文学常识有
所了解,对作品分类的“捷悟”“方正”“雅量”“德行”等三十六类的含义以及所给文言
文选段的意思理解了才能正确选择分类并说明理由。《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
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依内容
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捷悟”“方正”“雅
量”“德行”含义如下:
A.捷悟:意思是悟性敏捷。
B.方正:指正直,指言语、行动、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正直品质。
C.雅量:是指宽宏的气量。魏晋时代讲究名士风度,这就要求注意举止、姿势的旷达、潇洒,
强调七情六欲都不能在神情态度上流露出来。不管内心活动如何,只能深藏不露,表现出来
的应是宽容、平和、若无其事,就是说,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
这才不失名士风流。
D.德行:值得学习、可以作为准则和规范的言语行动的美好道德品行。
理解《世说新语》内容词条含义后,结合具体选段,理解大意后进行选择作答。
示例:我选雅量。因为选文主要讲谢安和客人在下围棋时,忽然收到侄子谢玄寄来取得胜利
的家信,他看完信后神态举止都跟平常没什么两样。
根据“默然无言,徐向局”“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可知,前线军情紧急,谢安却在后方和
客人安然下棋,可知他是一个举重若轻、镇定自若的人。前线信至,信上写大获全胜,他神
色也没任何变化,见喜不喜,而是神情如常,可知他是一个性情沉稳的人。这种见喜不喜,
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的举止体现了魏晋名士所追求的雅量与风度。
【点睛】参考译文:
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
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间,
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二)(16 分)
文学作品阅读
曹铁匠的小尖刀
南翔
①周日这天,曹木根有点心神不宁。昨天接到在深圳当大老板的老同学吴天放的电话,
讲是今天要带一个孙姓学者过来采访他,曹木根自言自语道,采访我?我有啥子好采访的!
老同学的不由分说令铁匠曹木根芒刺在背。直到下午三时许,一声汽车喇叭的脆响从街口传
来,曹木根一直绷紧的心思,才骤然如江边解缆的船只,悄然松滑。
②孙老师过来问,这条街恐怕就你一家铁匠铺子了吧?曹木根道,是啊。整个县里十镇
八乡不会剩下两个巴掌的铁匠,讲起什么家伙都能打的铁匠,恐怕也就是本人一个了吧。
③曹木根顺着孙老师的目光,瞥见的是右侧一块灰蒙蒙的铁匾,是自家錾的一块铁牌,
上有"曹铁匠"三字草书,已经生锈了。
④孙老师便谈起这次来的意图,是领着学生做一个非虚构民间匠艺的采集,可以称作"
非非遗"写作。现在上上下下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却还有很多没有列入各
级非遗的匠艺,譬如散落在乡野的铁匠、篾匠、箍桶匠、油漆匠等工匠及他们的技艺没有引
起足够的重视。正因这些"非非遗"一不来钱,二不能引起重视,所以比非遗式微得更快。
⑤曹铁匠喉咙里响咳了一声道,《国风·邺风·式微》就有一首写的是:式微,式微!
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⑥孙老师赞曰,我只知"式微"一词来源《诗经》,早不记得这首诗了!环顾左右两个弟
子问,你们知道出处吗?两人均摇头,一起说:真不知道。孙老师叹道:真正是野有遗贤人
未知啊!
⑦曹木根其实不是本地人。他父亲在饥荒年头,一路做手艺来到了江南,后来做到了天
福铁木器材厂的厂长。那时放学之后,木根都要到铁木厂来耍闹,木根最迷恋的,还属铁匠
炉,无论是父亲操钳,还是其他工人掌锤,他都饶有兴致。
⑧后来曹铁匠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又重演了他少儿时的一幕,从小在铁木厂厮混。有一
次他们调皮弄坏了车床皮带,曹铁匠大怒,收缴他们的东西,包括儿子的一把木制小尖刀,
一起折断,儿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几天都没理爸爸。一周之后,曹铁匠送给儿子一把精心
打制的小尖刀,挽回了儿子开心的笑容。
⑨孙老师朝炉子那边看一眼道,我小时候是看过铁匠干活的,年头太久印象都模糊了,
我的学生则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几乎都没有这方面的记忆。能否劳烦曹师傅打一件铁器
给我们看看?这也是我们田野调查,或者说"非非遗"调查的一个好机会。
⑩曹铁匠起身,朝炉子走去。俩学生都雀跃跟随。曹铁匠用火钳夹着螺纹钢送入炉膛,
烧得通红取出两面锤打,复烧,复打,淬火之后,再打、削、磨……便见他的脑门上摔下了
一粒一粒的汗珠。
⑪吴天放贴近他的耳朵问,为何放着空气锤不用?他答,就是想让你带来的老师和学生,
看一看最本色的打铁方式。
⑫一根生锈的螺纹钢,眼见得在曹铁匠的手中,在火红的炉膛里,在冰冷的铁毡上,在
沁凉的水桶里……该扁的扁,该圆的圆,该尖的尖,最后出示的是一把比巴掌略长的小尖刀,
上面还做了三个圆环把手。
⑬孙老师啧啧道,这么短的时间,完全手工制作,你们看这把刀的两条刃,简直像拷贝
出来的兄弟,觉不出有任何差别。这三个环也真是圆,如同圆规画出来的,左右两个小环又
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就是老铁匠的功夫!
⑭听到孙老师的夸赞,曹铁匠的一撮浓眉猛地一弹。他撩起洗不净的灰色 T 恤擦擦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