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北京房山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北京房山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 案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学校开展“走进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下面是活动的宣传稿,请阅读后完成后面小题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 的情境,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放。节日,给平淡的日子打上一个漂亮的领结。有 了节日,日子便有了起伏。 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它们从历史烟尘中逶迤而来,浸满了丰厚的文化意 蕴,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弥散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断魂。”那霏霏细雨,【甲】了祭祖怀亲的心绪,使中华历史长卷笼上一层淡淡的哀思。端 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乙】成 粽叶式的青绿。人们赛龙舟,插菖蒲,千百年来沿袭不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的那一轮明月【丙】着亲人间浓浓的祝福和思念。“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 旧符。”春节是节日旋律中最高的音符,人们心灵深处的情绪在这时彻底爆发。灯笼、爆竹、 春联成了节日的( ① )典形象,绚丽的色彩和欢庆的声浪使春节尽情绽放。 传统节日承载了古老而年轻的文化气息和地方风情,像水一样拍打着你,让你感到一种 无形的东西已经穿透你的肌肤,进入你的灵魂深处。 (1)依次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和在括号处选填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调 tiáo 悄 qiāo ①经 B.调 diào 悄 qiǎo ①精 C.调 tiáo 悄 qiǎo ①经 D.调 diào 悄 qiāo ①精 (2)结合文意,在【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浸湿 B.晕染 C.凝聚 D.浸湿 凝聚 浸湿 浸湿 晕染 晕染 凝聚 晕染 凝聚 (3)文段中引用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作者是_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_。 (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本句把节日比作码头,生动 ) 地写出了节日能让人们停下奔波的脚步,享受美好的休闲时光。 B.“节日,给平淡的日子打上一个漂亮的领结。”本句以“漂亮的领结”作喻,形象传神 地写出了节日对生活的装点作用,让平凡的生活增加了仪式感。
C.“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悄然走来”赋予了端午节以人的情态,把端 午习俗源远流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特点写得形象而含蓄。 D.“春节是节日旋律中最高的音符,人们心灵深处的情绪在这时彻底爆发。”因为春节有 敲锣打鼓、放鞭炮、逛庙会等热烈的庆祝仪式,所以这句话把春节比作节日旋律中最高的音 符,活画出春节期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 2. 保护传统节日,珍爱中华文化,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则 材料,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节日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在 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 。这种努力无疑为我们保护传统节 日的愿望打了一针强心剂。 A. 国家将三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展示出重视和保护传统节日文 化的姿态 B. 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展示出重视和保护传统节日文 化的姿态 C. 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展示出保护和重视传统节日文 化的姿态 D. 国家将三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展示出保护和重视传统节日文 化的姿态 3.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的习俗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春节即将到来, 学生会开展了多种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在“有福同享”活动中,同学们准备选择不同字体的“福”字,并配上相应的新年寄 语送给朋友。请仿照下面示例,任选一个完成。 【示例一】 送你“圆润福”,祝你新的一年圆圆满满。 【示例二】 送你“洒脱福”,祝你新的一年无忧无虑,自在潇洒。 【选项一】 送你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项二】 送你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联联共庆”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几副对联,请帮他们找出适合春节张贴的一副。 上联和下联分别是( )和( )
A. B. C. D. E. F. 【答案】1. ①. C ②. D ③. 宋 ④. 苏轼 ⑤. B 2. A 3. ①. 【选项一】送你“方正福”,祝你新的一年正直坦诚。 ②. 【选项二】送 你“灵动福”,祝你新的一年轻松如意。 ③. 上联:C ④. 下联:B 【解析】 【1 题详解】 (1)“调”与“波段”相搭配,动词,意思是调整,读音为:tiáo; 悄然:读音是 qiǎo rán,形容安静而无声; 经典: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历久不变的;精:精神,精力。 故应为经典。 综合分析,故选 C。 (2)选词填空。甲处:根据“霏霏细雨”和“心绪”选择“浸湿”;丙处:与“祝福和思 念”相搭配,选择“凝聚”;乙处用排除法填“晕染”。故选 D。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 (4)B.“打上一个漂亮的领结”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文段主要表达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所以句子主语应是“国家”,排 除 BC 项;根据逻辑关系,应先“重视”再“保护”,故选 A。 【3 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字体鉴赏兼语言表达。 选项一:正楷字,字体方正,笔画规范,没有勾连。根据字的特点仿写。示例:送你“端庄 福”,祝你新的一年端庄儒雅。 选项二:行书,笔画相连,收放自由,疏密得体,活泼灵动。送你“自由福”,祝你新的一 年自由快乐。 (2)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仄起平落。 上联:首先根据“仄起平落”原则,选出适合做上联的句子:ACD;其次在内容上选择适合 春节张贴的。A 由“并蒂”可知,适合婚庆;D 由“诚”“客心”可知,适宜商庆;故上联 选 C。
下联:在 BEF 中选择适合春节的下联。E“佳偶”适宜婚庆;F“信”“财路”适宜商庆;故 下联选 B。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一)(共 5 分) 4. 默写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2)羹饭一时熟,_______。出门东向看,_____。(《十五从军征》) (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① “_____,_____” (《渔家傲·秋思》) 表现了范仲淹 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②“_____?_____” (《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 祥身陷敌营宁死不降的坚贞气节。你还记得哪些表现家国情怀的古诗文?请写出连续的两 句:③“_____,_____。” 【答案】 ①. 苟全性命于乱世 ②.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 不知饴阿谁 ④. 泪 落沾我衣 ⑤. 浊酒一杯家万里 ⑥.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⑦.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⑧.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⑨. 示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⑩.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解析】 【详解】作答此题时,要求句子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字的笔画写准确。 注意“侯、饴、汗、哀”易写成别字,“勒、戍”笔画易写错。 (二)(共 5 分) 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 此诗写景凸显了一个“奇”字:在“八月即飞雪”的奇特天气下,诗人通过奇妙想象,
将严冬大雪比作“___”;又通过“冷难着”“不得控”等细节,表现出边塞天气的___。面 对边塞风雪,诗人不觉其苦,反觉壮美,字里行间流露出___之情。 6. 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A.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B.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5. ①. 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开/梨花; ②. 奇寒/寒冷; ③. 豪迈/ 乐观/喜悦/昂扬 6. D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题空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仿佛一夜之间 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将雪比喻成“梨花”;题空二:“将军角弓不得控,都 护铁衣冷难着”,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表现出边塞天气的奇 寒。题空三: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豪迈,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远去的 人,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运用画面传神地写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意蕴深远。 A.“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王勃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发了王湾的思乡之情;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描写了临行劝酒,蕴含朋友间的深情;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 帆,渐去渐远,指看到江水流向天际。运用画面传神地表达了李白与友人深挚的情谊; 故选 D。 (三)(共 7 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甲】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 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 7. 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执.经叩问/执.迷不悟 B. 持汤.沃灌/赴汤.蹈火 C. 圣贤之道./中道.崩殂 D. 走.送之/走.投无路 8.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无慕.艳意/慕.名而来 稍降辞色./喜形于色. 久而乃和./春和.景明 穷.冬烈风/理屈词穷. ( ) 【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翻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理解:因为人们都知道“我”小时候就“好学”但又家境贫寒,所以愿意帮助我。 【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翻译:又忧虑没有大师、名人交往。 理解:因为家里贫穷,又担忧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所以作者在成年后才想办法 去学习。 【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并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理解:虽然与同舍生相比自己的生活贫困艰难,但作者独得其乐,这也正是他最终能学有所 成的原因。 9. 宋濂与王冕的求学过程有相似之处,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请结合上文和下面【链 接材料】分别加以说明。 【链接材料】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②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 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 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会稽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诸暨:古地名,今浙江省诸暨市。②蹊:践踏。③曷:为何,为什么。④策:通“册”, 书本。⑤恬:心神安逸。⑥韩性:字明善,会稽(今属浙江绍兴)人,大学者。 (节选自宋濂《王冕传》) 【答案】7. B 8. 丙
9. 【答案示例一】最打动我的是他们都非常勤奋。宋濂在冬天手指不能屈伸的情况下借书 抄书(成年后到百里外问师求教,寒冬季节行走在数尺深的大雪里四肢被冻僵);王冕每晚 看书到天明。【答案示例二】最打动我的是他们都热爱学习。宋濂没书就借书、抄书,没有 老师就到百里外求师;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忘了放牛的事,即使被父亲责打也“复 如初”,在寺庙读书时,庙里的土偶“狞恶可怖”,他虽然年纪小,但“恬若不见”。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拿/坚持,羡慕/向往,敬仰; B.热水/热水,脸色/脸色; C.学说/路、途,暖和/和煦,和暖; D.跑/行,极/穷尽; 故选 B。 【8 题详解】 【甲】理解有误。根据“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知,因为“我”借书按时归还,人 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乙】理解有误。根据“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可知,作者是成年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才到百里之外同乡前辈求教。理解为“在成年后 才想办法去学习”不正确; 故选丙。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及语言表达。宋濂与王冕的求学过程的相似之处:1.热爱学习。宋濂“幼 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他没书就借书、抄 书,没有老师就到百里外求师;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 牛”,对读书到了痴迷的程度。2.勤奋刻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宋濂抄书,手指冻到不能屈伸;从师“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裂而不知”,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求学;王冕“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琅琅达旦”,每晚看书到天明。3.专一。宋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专注于学习,不在物质上攀比;王冕“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读书 专注。从以上三点任选其一,进行表达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 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 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
借给我,我因而能够博览群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 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 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脸色不曾略变得温和一些。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 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 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 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 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 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 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 辛大概就是这样。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 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 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 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 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 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他刻苦学习,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三、名著阅读(共 5 分) 10.《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两部作品分别为我们展现了江湖“群英图”和士林“群丑图”。 两位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都非常注意表现他们的共性和个性,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人,也 有着不同的特征。请从任意一部作品中选出两个人物,说说他们的相似之处,并结合具体内 容谈谈他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答案示例一】我选择《水浒传》中的武松和林冲。共同点:两人都武艺高强,有 勇有谋。不同点:林冲性格中有隐忍退让的一面,,比如在大相国寺里,高衙内调戏他的妻 子,他竟然忍气吞声地放走了他(或:刺配沧州道中,差役董超、薛霸将林冲的双脚按进滚 烫的水中,烫伤了脚,第二天又让他穿硌脚的新草鞋上路,他忍了下来;/初到沧州牢营, 被差拨骂得狗血淋头也没有抬头应答一句,待其发作后,再陪笑施礼);武松则有仇必复, 有恩必报,比如为兄报仇,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或:为施恩报仇,醉打蒋门神等)。 【答案示例二】我选择《水浒传》中的李逵和鲁智深。他们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 爆。鲁智深粗中有细,比如,在打死郑屠后说“你这厮诈死”,趁机离开现场;李逵头脑简 单,直爽率真,比如,宋江有一天在宴会上吟诗道“盼招安”,李逵一脚踢翻桌子,怒吼: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