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 答案 A 卷(共 100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篝.火(gōu) 积攒.(zǎn) 大发雷霆.(tíng) B. 汲.取(jí) 箴.言(zhēn) 忸怩.作态(ní) C. 拮据.(jū) 阔绰.(zhuò) 歇.斯底里(xiē) D. 侥.幸(jiǎo) 桑梓.(zǐ) 锲.而不舍(qiè) 【答案】C 【解析】 【详解】C. 阔绰.(zhuò)——chuò; 故选 C。 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B.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住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C.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犷,因此,这叫声既让人觉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 D.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定为踞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答案】A 【解析】 【详解】B.住米虫——蛀米虫; C.空犷——空旷; D.不足为踞——不足为据; 故选 A。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星堆遗址考古再度发现的金面具,是三星堆迄今为止发现的完整金面具中体量最大的 一件,其研究价值不言可喻....。 B. 随着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在非洲被检测出,全球受其感染的病例与日俱增....,疫情防控丝毫 不能放松。 C. 美国擅自以“民主”的名义召集峰会,此举扯掉了其自吹自擂....的“美式民主”的遮羞布。 D. 在学校运动会年级接力赛中,各班选手争先恐后、前仆后继....,誓为班集体争光。 【答案】D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详解】A.不言可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句中形容考古价值,符合语 境,使用正确; B.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句中形容感染病例的 趋势,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自吹自擂:意思是比喻自我吹嘘。句中形容“美式民主”的特点,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跟着上,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句中形容各班 选手参加接力赛的状态,不合场景,使用不恰当; 故选 D。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今社会,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 径之一。 B. 通过科技创新,北京成为冬奥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采用碳排放接近于零的二氧化碳制冰 技术的主办城市。 C.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让同学们体验了宇宙奥秘,感知了探索乐趣。 D. 《长津湖》可以登上北美院线,是因为中国人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大国底气的原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成分赘余,删去“之一”; C.搭配不当,将“体验”和“感知”互换位置; D.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故选 B。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至若春和景.明 景:风景 C. 醒能述.以文者 述:记述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宠辱偕.忘 偕:一起 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尽力 A. 此乐何.极 然则何.时而乐耶 B. 其.喜洋洋者矣 问其.姓氏 C.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 而.不知人之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沙鸣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A.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聚集,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 草,长势茂盛颜色青绿。 B.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 草,长势茂盛颜色青绿。 C.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聚集,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 草,香气浓郁颜色青绿。 D.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 草,香气浓郁颜色青绿。 8. 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明丽的景象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 怀。 B. 乙文写了“乐”的三种情境: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髙, 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 C. 丙文写湖心亭奇遇,叙事上运用了错落互见的表现手法。写对方惊叹作者的不期而至, 犹如作者惊叹对方的捷足先登。言简意丰,含蓄深婉。 D. 三个选段的语言都很美,都穿插了四言对偶句。如甲文中的“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 这些句子为文章增添了诗意,增强了音乐效果。 【答案】5. A 6. C 7. B 8. D 【解析】 【5 题详解】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翻译,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含义。 A.句意: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景”译为日光;并非“风景”;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可译为“哪有”/疑问代词,什么; B.代词,那/代词,他们的; C.都为助词,都译为“的”; D.表转折,但是/表顺承,可不译;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重点词:集,停歇;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故译为: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 的花草,长势茂盛颜色青绿。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D.根据【丙】文“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等语句可知, 丙文多 用长短句,整散结合,富有韵律美;【丙】文并无对偶句; 故选 D。 【点睛】【甲】参考译文: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 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 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那种乐趣哪里有尽头呢?这时登上这 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 快乐高兴极了。 【乙】参考译文: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 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 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是庐陵欧阳修吧。 【丙】参考译文: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 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 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 人啊!” 三、默写(共 6 分) 9.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 ........;如三句都答 .....,按前两句判分 ......) ①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2)默写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颈联和尾联或许浑的《咸阳城东楼》的首联和 颔联。(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②.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③. 野芳发而幽香 ④.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颈联和尾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咸阳城东楼》的首联和颔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 欲来风满楼。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拔、吟、赋、幽香” 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第(2)题若默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颈联和尾联需注意“蒹葭、汀洲”的写法; 若默写《咸阳城东楼》的首联和颔联时要注意“溪、阁”的写法。 四、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我在工作中也常被问及:“为什么要读书啊?读书有什么用 啊?”本以为这还用问,后来我一想,我年轻时候也这样。 ②现在,我也经常碰到一些年轻朋友问我,读书能有什么用?能帮我涨工资吗?看一本 书,今天挣一百,明天挣二百?这些是功利主义,但是读书也确实有这方面的作用。其实读 书的最高境界,是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人生的态度,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③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改革,当时我正在农村上山下乡,干活一天挺累的,但自己还 是想要读书。是什么原因?就是由于心灵上的沙漠。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就考上了大学, 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没有高考制度的改革呢?那我读再多的书,能改变个人的命运 吗?我忽然悟到,我个人的读书学习,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读书学习是离不开的。 ④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根本路 线。“实事求是”哪儿来的?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里的一句话:“修学好古,实 事求是”,书中确实有我们思想的闪电,有我们历史的智慧。 ⑤当今世界出现了许多问题,战争、疾病等等,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就提出,要应对这 些问题就要回到 2500 年前去,向中国的孔子寻找智慧。耳熟能详的法国《人权宣言》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已经被誉为世界的黄金定律,这也是汲取了我们古人的 智慧。2020 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从哪儿来的?两千年前的《诗经》就提 出来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所有这些历史智慧,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 ⑥屠呦呦女士,获得了诺贝尔奖,她就讲到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典籍给她以巨大的启示。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意义是,只要读进去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⑦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绵延不断的精神特质与追求,是通过 历史典籍传承下来的,典籍是用文字书写下来的。我们要使中华文明传承下去,要使中华文 明能在当今发扬光大,就只有一条路:读书。古人说得好:“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 荣辱!”读书学习一直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所倡导。 ⑧人们常会问我,你怎么看待现在的阅读现象。比如地铁里,大家都在低头看手机,而 发达国家(包括日本),大家都是拿一本纸质书在看。其实这太片面,我们中国爱读书的人 也有很多。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中国国家图书馆每天都有几千人在书香中过;现在平均每 天到馆的读者有一万多人。随着我们社会发展下去,我相信爱读书又善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多。 ⑨我们怎么读书?必须要读经典。所谓经典就是思想精深、文化厚重,审美意识非常强, 特别是经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欢迎的著作。经典要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我特别欣赏张载 的“横渠四句”,作为当代的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 (韩永进《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有删改) 10.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11. 文章第⑦段和第⑧段能否调换位置?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2. 文章第④段和第⑤段引用古籍中的句子有何作用? 【答案】10. ①读书可以丰盈心灵的荒漠,改变一个人、一个国家的命运;②书中有历史的 智慧,能给我们以启示;③读书能使中华文明传承下去,发扬光大;④读书学习一直是我们 国家、民族倡导的。 11. 不能。因为第⑦段论述“读书是中华文明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的唯一途径,是国家和民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族所倡导的”,谈的是我们要读书的原因,与上文论述内容紧密相承,而第⑧段论述的是“如 何看待现在的阅读现象”,与前文论述内容不一致。 12. 这两段引用古籍里的句子,都论证了古典书籍确实具有历史的智慧,至今仍然影响着我 们;有力地阐明了读书的意义,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解析】 【10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本题阐述“为 什么要读书”的内容是文章③~⑦段,可筛选第③段中的“自己还是想要读书。是什么原因? 就是由于心灵上的沙漠。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就考上了大学,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第④段中的“书中确实有我们思想的闪电,有我们历史的智慧”;第⑤段中的“所有这些历 史智慧,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第⑥段中的“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意义是,只要读进去 一定会大有收获的”;第⑦段中的“我们要使中华文明传承下去,要使中华文明能在当今发 扬光大,就只有一条路:读书。……读书学习一直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所倡导”等内 容,分条概括作答。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写作思路的理解。从文章第⑦段所写的内容看,主要论述的是“我们要使中华文 明传承下去,要使中华文明能在当今发扬光大,就只有一条路:读书”,是“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民族所倡导”,谈的是读书的原因,这与上文③~⑥段所论述内容是一致的,是紧密 相关的,而文章第⑧段论述的是“怎么看待现在的阅读现象”,与前文论述“读书的原因” 这一内容是问题的两个方面。由此可知,文章第⑦段和第⑧段是不能调换位置的。据此理解 分析作答。 【12 题详解】 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使用论证方法 的目的就是为了论证观点,因而在解答论证方法作用时,要紧扣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分析作 答。文章第④段引用《汉书•河间献王传》里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和《诗经》里的“民 亦劳止,汔可小康”,具体地论述了“书中确实有我们思想的闪电,有我们历史的智慧”“所 有这些历史智慧,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观点,从而阐明了读书的意义,使论证更有权威 性和说服力。 五、作文(60 分) 13. 在“孤独之旅”中,一场暴风雨过后,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时常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请以“总有些美好不期而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答题卡上写好题目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 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不得抄袭套作或引用本题卷阅读理解部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的材料。 【答案】例文 总有些美好不期而至 遇见她时,她正在食品专柜前选购商品。依旧是梳得乌黑油亮的齐耳短发,依旧是一身 黑白色的套装,严肃,仍然是她的代名词。或许是对那些属于她的味道印象太深刻了,我很 快就从熙攘的人群中认出她来——我六年级的班主任。 这位是我遇见的老师中最不亲切、最不和蔼的一位“园丁”,那时或许由于我们是毕业 班的学生,也或许因为她很早就闻知这个异常活跃的差班,自她接班来,就很少对我们微笑。 她的严厉是出了名的,她曾经将一个不爱学习的男生赶回了家;曾经撕碎很多人的本子;曾 经一次又一次地训斥我们……就这样,一个相当有个性的老师和一群同样个性的学生走过了 那匆匆的一年。但她,是个好老师,她会为了我们这个“差”班与那些瞧不起我们的老师争 论;她也会在毕业茶话会上自己掏钱请我们吃零食,她从不认为我们是扶不起的阿斗。于是 当我偶尔回忆时,发觉那漫漫的一年里,陪伴我度过风雨的还是她…… 想到这些,我有些不知所措,原本应该急忙上前跟她打招呼,却又担心她是否还能想起 自己,我不想面对那尴尬的场面。与她三年未见,喊她一声“老师”竟如此难以开口。 就在愣神之际,耳畔传来那熟悉的女声:“是不是 XX 啊?”抬头,看见她正在说出我 的名字。“啊,是您啊!老师……” 她很欣喜,双眼笑成两轮小弯月,眼角浅浅的皱纹拧成一朵淡淡的菊,暖意顿生。我回 报她以同样灿烂的微笑,虽然心里有丝愧疚,但不可否认,还是惊喜:原来,她竟还记得我。 她拍拍我的肩,说想不到我已经长这么高了,话语里满是慈爱。又问了我的近况,才和 我告别。 我看着她重新回到人海里,背影越来越小,最后缩成一个点,淡至不见。看着她远去的 背影,我有点难过,说不清是我们长大了,还是她,慢慢变老…… 那段有她陪着我们的日子突然鲜活起来,许多的故事又重新浮现,是她的肩膀,承担着 我们的风雨;是她的双手,托起那一个一个破碎的梦。 如果存在轮回之说,我们和她又是怎样的关系?前世我不知,只知今世,她是我们的恩 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 1.审题立意:“总有些美好不期而至”,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题目。“美好”是对“不期而 至”对象的修饰,这就要求“不期而至”的对象要充满美感、给人温暖的感觉,文章主题要 积极向上。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这道题目比较适合写成叙述性文章和散文,围绕 “不期而至”这一主题展开叙述,写清楚“什么不期而至”和感到的“美好”。 立意方面,可将这种“美好”作为写作立意点,强调这一不期而至的“美好”带给自己的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