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山东青岛崂山区金家岭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
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1.请根据拼音,在括号填入相应的汉字。
(1)书 jí(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鲁滨逊流落荒岛时的 qī(
)凉处境中给
了他一丝安慰。
(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 pái huái(
)外,又剩些什么呢?我们赤 luǒ(
)
地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做些什么呢?
(3)那些在科学领 yù(
)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ɡuàn(
)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把“?”拉直成“!”。
(4)秋夜仰望星空,看到星辰满天,想起牛郎织女的故事,“yínɡ yínɡ(
)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为他们伟大的爱情感叹。
【答案】 ①. 籍
②. 凄
③. 徘徊
④. 裸
⑤. 域
⑥. 惯
⑦. 盈
盈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籍、裸、域、盈”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请根据拼音,在括号填入相应的汉字。
(1)春天到了,鸟儿欢快地 mài nònɡ(
)自己清脆的 hóu lónɡ(
),唱出宛
转的曲子。
(2)空气里 yùn niànɡ(
)着背草味儿、泥土味儿,预示着大雨来临。
(3)我们的教室十分 kuān chǎnɡ(
),老师们都十分和蔼 cí shàn(
)。
(4)水藻真绿,把终年 zhù xù(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答案】 ①. 卖弄
②. 喉咙
③. 酝酿
④. 宽敞
⑤. 慈善
⑥. 贮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
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喉”“酝酿”“敞”“慈善”“蓄”笔画较复
杂,易写错,需注意。
3. 请根据拼音,在括号填入相应的汉字。
(1)zhǎ(
)眼间又要到春节了,奶奶 zhēnɡ(
)起了大馒头,妈妈爸爸忙着
准备年货。
(2)小时候我做过许多幼 zhì(
)的事情。
(3)腊八蒜要用 cù(
)腌制,到年底拿出来蘸饺子吃。
(4)为了看一出好戏,我一大早就出门了,一点都不敢耽ɡē(
)路上被 bàn(
)
了一跤也无所谓。
(5)小明因为无 liáo(
),藏到了桌子下面,很久都没有被朋友发现。
【答案】
①. 眨
②. 蒸
③. 稚
④. 醋
⑤. 搁
⑥. 绊
⑦. 聊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眨、蒸、稚、搁、聊”容易写
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二、选择(一空 2 分,共 8 分)
4. 下列选项中,与《匆匆》一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不同的一项是(
)
A.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翻译:世界上什么东西催促时光,使人逐渐变老?
看来一半是鸡声,一半是马蹄声。)
B.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翻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
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C.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翻译: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
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D.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翻译: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
燕又归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和句子理解。
题目要求找出选项中与《匆匆》一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不同的一项,注意是“不同”。《匆
匆》这篇课文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提醒我们:
时光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A.这句话出自清代王九龄的《题旅店》,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什么东西催促时光,使人
逐渐变老?看来一半是鸡声,一半是马蹄声。鸡声催人早起,马蹄声则陪伴人们到处奔波,
漂泊不定。符合题干表达时光匆匆流逝的主旨。
B.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八)》,意思是: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
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表达了诗人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
怀旷达的情感,他相信只要自己有价值就终会被发现。与题干主题不符。
C.这句话出自唐代杜秋娘的《金缕衣》,意思是: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
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与题干主题相符。
D.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晏殊的《浣溪沙》,意思是: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
的春燕又归来。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
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与《匆匆》作者的思想情感相似。
综上所述,答案选 B。
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事情有归宿、有结果)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高高地挺立)
C.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指声音响亮明朗)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姿态优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C.“响晴”的意思是:晴朗无云。
6. 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C. 如今那些写作的女人,生长在不凋的花坛上,四季如春地绽放着。(拟物)
D.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A.正确;太阳的脸红起来,此句是拟人.三个句式相似的句子是排比。
B.正确;单个句子使用了比喻.三个放在一起是排比。
C.正确;将人当作物来写。临时赋予人以物所具有的特征。
D.有误;句中虽然有仿佛一词,但没有相似性,所以不是比喻修辞。
7. 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
)
A.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B.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C. 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D. 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
出一截儿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比喻句。
B.这里把“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所以“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
是本体,“铜墙铁壁”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A、C、D 没有喻体,所以“像”不是比喻词,答案选择 B。
古诗鉴赏。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①月如钩。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①燕山:指燕山的山脉。②金络脑:金属做的辔头、嚼子以及缰绳之类。
8. 请描绘《马诗》的前两句所展现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
9. 《马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蜂》也是一首描写动物的咏物诗,结合诗句分析都写出了蜜蜂的什么特点?并说说你
是怎么理解结尾“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 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
9. 表现了志士们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10. 写出了蜜蜂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
这里的“谁”表疑问,是泛指:作者表面上是在问蜜蜂,实际上是饱含赞美蜜蜂不辞辛苦,
为他人酿造甜蜜生活的感情。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意思: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
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
的景色。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结合重点语句来体会诗
人所表达的情感。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意思: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
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作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出了一匹骏
马渴望驰骋疆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歌的意思,根据意思分析。
这首诗意思是: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有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
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是为谁辛苦忙碌?又是为谁在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根据意思可知
“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意思是:到头来是为谁辛苦忙碌?又是为谁在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这里
的“谁”表疑问,是泛指作者表面上是在问蜜蜂,实际上是饱含赞美蜜蜂不辞辛苦,为他人
酿造甜蜜生活的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 18 分)
阅读下面《鲁滨逊漂流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659 年 9 月 30 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逊•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
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我且把此岛称之为“绝望岛”吧。同船伙伴皆葬
身鱼腹,我本人却九死一生。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
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
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
我却睡得很香。
10 月 1 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这大大
出乎我意料。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但又想到那些失
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
从 10 月 1 日至 24 日,我连日上船,把我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
运上岸,这几天雨水很多,有时也时停时续。看来,这儿当前正是雨季。……
10 月 26 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
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
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11. 这部小说是用第几称、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
12. 这篇短文中共讲述了哪三件事?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你觉得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他身上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这部小说是用第一人称,按时间的顺序来写的。
12. 这篇短文讲述了鲁滨逊流落孤岛缺衣少食怀念同伴;从船上搬运物品;搭建住所三件事。
13. 鲁滨逊是一个机智勇敢,面对困境不退缩,积极努力地想办法的人。他在遇到困难和危
险时总能保持积极向上和冷静镇定的态度值得我学习。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积累运用。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为我、我们等。 所以这部小说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
文章是以记日记的形式呈现的,所以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叙述的。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或抓住关键句子概括即可。
例如:第①~②自然段可概括为:沉船遇难,流落荒岛;第③~④自然段可概括为:上船搬运
东西;第⑤自然段可概括为:寻找地方,搭建住所。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分析。
可由选文中鲁滨逊的行为结合他流落荒岛的经历进行概括。如流落荒岛后没有放弃求生而是
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活下来能体现他的乐观向上,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等。鲁滨逊在遇到
困难和危险时总能保持积极向上和冷静镇定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
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
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
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
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
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
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
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
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
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
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
暖的春意。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
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
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
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脸,让
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
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
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
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
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
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看,可不,
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
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
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14. 文章开头描写户外初春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从②③④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放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
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概括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____________,赞颂
了师生之间____________,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
1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
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教室里春意盎然的样子。
15. ②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
③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千娇百媚,绚丽多姿。
16.
①. 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②. 和谐美好的关系
17.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再现插满鲜花的课桌的美丽情景,衬托出师生喜
悦的心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此题要联系下文来分析,下文写了在教室里发现了第一抹春痕,进而发现更多的春意,开头
户外的景色与下文教室内的情景形成对比,突出了教室里春意盎然,在结构上也引出了下文
教室里春意的内容。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
要浏览全文,了解内容,梳理思路,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句提取。第②段“草芽针一样细,
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春意表现在草尖上。第③
段“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
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这是春意的萌动和蔓延,春意表现在芽苞和小野花上。
第④段“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千娇百媚,绚丽多姿。”,花事纷繁,春意表现在花朵的
千娇百媚上。这些句子,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中心思想的概括。
此题要理解、体会作者在语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第②段“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
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第③段“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
的课桌上”第④段“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这些语句表
现了孩子们热爱春天和热爱自然的感情。第②段“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
仰脸望着我,笑了”第⑤段“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
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些语句表现了师生和谐美好的关系。可据此分析回答。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句式、表现内容、表达情感、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
简洁准确表述。画横线的句子将“课桌”比作“一块芳草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
出课桌插满鲜花的的美丽情景,优美的景色表现出师生喜悦愉快的心情。生动形象,贴切新
颖。
18. 作文。(二选一)
题目一:
请以“
变了”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