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最符合题意。) 1. “嫦娥五号”发射成功,带回一杯月球土壤。下列探月任务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展示国旗 C. 点火返航 【答案】C 【解析】 B. 漫步月面 D. 采集月壤 【详解】A、展示国旗,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漫步月面,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点火返航,有新物质生成,所以为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采集月壤,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 烧杯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试管 C. 量筒 D. 燃烧匙 【详解】烧杯可以被间接(垫着石棉网)加热;试管可以被直接加热;量筒不能加热,防止 刻度不准确;燃烧匙可以被直接加热。故选 C。 3. 二百多年前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1/5 结论的科学 家是 A. 牛顿 C. 门捷列夫 B. 拉瓦锡 D. 屠呦呦
【答案】B 【解析】 【详解】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1/5 结论。 故选:B。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蒸馏水 C. 自来水 【答案】A 【解析】 B. 水泥砂浆 D. 洁净的空气 【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 合物。 【详解】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 A 正确; B、水泥砂浆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选项 B 不正确; C、自来水是由水、可溶性物质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选项 C 不正确;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 D 不正确。 B. 金刚石 D. 二氧化碳 故选 A。 5. 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 氧气 C. 氯化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故 A 错误;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 B 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 C 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C。 6.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 B. 加热液体 C. 闻气体气味 D. 取用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挨,所示操 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 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 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或稍倾斜,用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 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B。 7.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气污染物主要有 SO2、NO2、CO2 B.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 SO2、CO、NO2 以及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 于大气污染物,选项 A 错误; B、在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为电光源,选项 B 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食品保护气,选项 C 正确;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和铁、铜等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选项 D 正确。 故选:A。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烟雾,A 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 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正确;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发出白光,D 错误; 故选 C。 9.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沸腾时会掀起壶盖—分子体积变大 B.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 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沸腾时会掀起壶盖—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错误; B、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正确; C、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正确; D、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反应程度不同,正确。 故选 A。 10.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微粒观: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气分子 B. 元素观:水、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转化观: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金属汞 D. 守恒观:4g 氢气和 16g 氧气反应,应该生成 20g 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氮气 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气分子,选项 A 正确;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水、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 B 正确;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金属汞,选项 C 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2g 氢气和 16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8g 水,选项 D 错误。 故选:D。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符合题意。) 11. 从化学方程式 2 H +Cl = 2HCl ,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2 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C. 2g 氢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 73 g 氯化氢 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比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 A 正确; B、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故 B 正确; C、通过化学方程式可算出氢气、氯气、氯化氢的质量比是 2:71:73,2g 氢气完全反应消耗 71 g 氯气可以生成 73 g 氯化氢,故 C 正确; D、无法通过化学方程式得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比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故 D 错误。 故选 D。 12. 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Li+MnO2=LiMnO2,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LiMnO2 不属于氧化物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MnO2 中含有氧分子 D. 反应前后锂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AB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LiMnO2 是由锂、锰、 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 A 正确;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 B 正确; C、二氧化锰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选项 C 错误; D、化学反应前,锂单质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 0,反应后 LiMnO2 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 选项 D 错误。 故选:AB。 13. 在反应 A+2B=3C+2D 中,已知 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32:17,当 6.4gA 与一定量 B 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 9.6gC,则 D 的质量为 A. 0.2g C. 3.6g 【答案】C 【解析】 B. 1.8g D. 4.4g 【详解】设反应消耗 B 的质量为 x,A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n,则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n, A +2B=3C +2D 32n 34n 6.4g x 32n 6.4g 34n x x=6.8g =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 D 物质的质量为 6.4g+6.8g-9.6g=3.6g。 故选 C。 14.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 质 甲 反应前质量/g 26 乙 3 丙 56 丁 3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0 0 3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甲可能是单质,乙一定是化合物 C. 反应过程中,乙与丁变化的质量比为 1:1 D. 若甲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32:56,则反应中甲与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3:2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所以反应后甲物质 的质量为:  ;反应前后甲减少了 24g,丙减少了  26 3 56 30 g      110 0 3 g 2g    56g,丁减少了 27g,乙增加了 107g,即 24g 甲、56g 丙、27g 丁三种物质反应生成 107g 乙。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三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所以属于化合反应,故 A 选项错误; B、由于该反应是甲、丙、丁三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乙,所以甲、丙、丁三种物质可参是 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化合,故 B 选项正确; C、反应过程中乙与丁的变化质量比为:107g:27g=107:27,不是 1:1,故 C 选项错误; D、设该反应中甲与丙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x 、 y ,则有: 32 56 x y  , 24 56 x y  ,故 D 选项 3 4 错误; 故选 B。 15. 将 46g 纯净物 R 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 R 只含碳、氢元素 B. 消耗氧气 102g C. R 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 R 的化学式是 C2H6O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生成物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
= 88g  12 44 +54g  2 18 =30g ,该质量小于 R 的质量,可知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 为:46g-30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 A 错误; B、46g 纯净物 R 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88g+54g-46g=96g,故 B 错误; C、根据选项 A 中分析可知,R 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故 C 正确; D、88gCO2 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88g× 12 44 =24g ,54g 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54g× 2 18 =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所以 R 中碳元素、氢元素质 量分别是 24g,6g,R 物质中氧元素质量为 16g,则 R 中碳、氢、氧个数比为: 24 6 16 12 1 16 故选 CD。 ,R 的化学式是 C2H6O,故 D 正确。 : :  2 : 6 :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P 31 S 32 Fe 56 Zn 65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1 分) 1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 ①1 个氮气分子_______; ②2 个铜原子_______; ③3 个氯离子_______; ④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 (2)按要求写化学式: ①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_______; ②氧化亚铁_______; ③氢氧化钙_______。 【答案】(1) ①. N2 ②. 2Cu ③. 3Cl- ④. +2 Mg O ⑤. Al (2) ①. O3 ②. FeO ③. Ca(OH)2 【解析】 【小问 1 详解】 ①N2 表示氮气,也表示一个氮分子,故填:N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