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五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doc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资料共3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同步练习(光的折射)
同步练习(平面镜成像定理)
2022-2023 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五节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 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演员们双手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一朵朵晶 莹洁白的雪花如影随形,这一创意来自于冰面倒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如影随形”和“冰 面倒影”的中“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C 【详解】 “如影随形”中的“影”,指的是影子,影子是物体挡住光线,在物体后面形成的暗影区, 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冰面倒影”的中“影”是雪花状的光束在冰面反射形成的像,是光 的反射现象,故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2.如图,平面镜 OM 与 ON 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 ON 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 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A.15° B.25° C.30° D.45° 【答案】B 【分析】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下面两点: (1)做出光的反射光路图,根据光路图可以确定每次入射时入射角两个平面镜夹角θ的关 系. (2)光线原路返回的含义:必须是经过多次反射后,最后的一次入射是垂直于其中的一个 平面镜,即入射角等于零.
【详解】 光路图如下所示, 由图知:光线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为:90°-θ; 第二次入射时的入射角为:90°-2θ; 第三次的入射角为:90°-3θ; 第 N 次的入射角为:90 N  . 要想沿原来光路返回需要光线某次反射的入射角为零,所以有 90 N   ,解得: 0 N  由于 N 为自然数,所以θ不能等于 25°. 90   故选 B. 3.“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立竿见影的“影”, 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 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立竿见影的“影”——光的反射 C.倒影——光的反射 D.照相机摄影——光的折射 【答案】B 【详解】 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 的暗区叫影子,即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立竿见影,竿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B 不正确,符合题意; C.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 C 正确,不 符合题意; D.摄影时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4.如图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现象是( )
景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 从后视镜观看车后景 手影游戏 D.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 A. 物 C. 【答案】D 【详解】 A.景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从后视镜观看车后景物,是光的反射,故 B 不符合题意; C.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故 C 不符合题意; 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5.如图所示,两平面镜 A和 B之间的夹角α为 9°,自平面镜 B上的某点 P射出一条与 B 镜面成β角的光线,在β角由 0°至 180°范围内(不包括 0°)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发现 当β取某角度时,光线经镜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 P点,则符合该要求的β的 个数有( ) A.1 个 B.4 个 C.6 个 D.9 个 【答案】D 【详解】 可按以退求进法解,因为入射光线与镜子的夹角为 90 垂直时即可原路返回。所以一次反射 就能返回则,β=90-α=90-9=81,若 2 次反射后返回则,β=90-2α=90-2×9=72,三次则β =90-3α=63.这样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分别都可以按照β=90-nα算
出来。到当第九次时β=9,此时若第十次则为负了,所以不可能再有第十次。故 ABC 错误, D 正确。故选 D。 6.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C.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D.无论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 是可逆的 【答案】D 【详解】 A.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但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如果光从水中斜 射空气中,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 A 错误; B.光线如果经过不均匀的空气,路线会发生偏转,所以光只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才能沿 直线传播。故 B 错误; C.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要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的光线向各个方向是因为反射面 不在一个平面上造成的。故 C 错误; D.光路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可逆性,无论是反射还是折射都是的,所以无论反射和折射现象 中,光路都是可逆的,故 D 正确。 故选 D。 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像的原理与日食、月食的原理相同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色散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D 【详解】
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光 源是太阳;发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线上,都可以用光沿直线 传播来解释,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造成的,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应佩 戴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 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故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 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8.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若入射光绕 O点顺时针转动,则反射光也绕 O点顺时针转动 B.图甲中若入射光沿 NO方向入射,则反射角为 90°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甲、丙两图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D 【详解】 A.图甲中若入射光绕 O 点顺时针转动,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则反射光线会靠近 法线,即反射光线会逆时针转动,故 A 错误; B.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图甲中若入射光沿 NO 方向入射,此时反射光线沿 ON 方向射出,则反射角为 0°,故 B 错误; C.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但反射光仍然存在,故 C 错误;
D.如果让光线逆着 OB 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 OA 返回,也就是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 D 正确。 故选 D。 9.卡文迪许扭秤是用来测定万有引力恒量的重要仪器,为了观察悬挂的石英丝发生的微小 扭转形变,卡文迪许采用了光放大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悬挂在石英丝下端的 T 形架的竖 直杆上装一块小平面镜 M,M 可将由光源 S 射来的光线反射到弧形的刻度尺上(圆弧的圆心即 在 M 处).已知尺子距离 M 为 2m,若反射光斑在尺子上移动 2π cm,则平面镜 M 转过的角度 是( ). A.0. 9° B.1. 8° C.2. 7° D.3. 6° 【答案】A 【详解】 由题意得,光斑移动的距离与周长的比等于光线转动角度与圆周角的比, 即:  2 cm  2 r  2 cm  2 200   解得: 1.8   1 200   360  , cm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不变时,反射光线旋转的角度是镜面转动角度的二倍,所以镜 面转动的角度为:  1.8 2  0.9  .选 A. 10.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 A和 B。 (1)若保持入射点 O的位置不变,欲使 A点下移至 A1,应使入射光线 MO绕着点 O沿_______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亮点 B点会移动到点_______ (选填“B1”或“B2”)。 (2)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如果水面上升,则 B点会移至_______(选填“B1”或“B2”)。 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 顺时针 B1 B2 不变 【详解】 (1)[1][2]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现保持入射点 O 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 A 下移至 A1 处,则反射光线偏 离法线,反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角也需增大,故使入射光线绕着 O 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会相应增大,因此,会观察到另一亮点 B 点会移动到点 B1,故下图所示: (2)[3][4]在水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入射光线不变,即入射角不变,则折射也不发生改变, 保持入射光线不变,如果水面上升,如图所示,显然入射光线不变,使 B 点下移至 B2,在 水面变化过程中,入射角大小不变,折射角不变,故下图所示:
11.如图所示光的色散实验,光屏上 A、B 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 A 为 ______(选填“红” 或“紫”)光;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应用于遥控器的光的区域是 ______(选填 “①”“②”“③”);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空 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成 53°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 100°, 则反射角大小为 ______,折射角大小为 ______。 【答案】 紫 ③ 37° 43° 【详解】 (1)[1][2]由图可知,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光屏上 A 处为紫光,B 处为红光;红光之外是 红外线,遥控器的光主要是红外线,因此,红外线的区域应该是③区。 (2)[3]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 53°,所以入射角为 90°﹣53°=37° 如图: 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 37°。 [4]因为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100°,所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100°﹣53°=47° 因此折射角为 90°﹣47°=43° 12.如图所示,一盏探照灯的灯光与水平面成 50°角射向水池,在没有水的池底 C处形成 一个光斑,则入射角大小为 _____,在逐渐注水的过程中,折射角大小 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将 _____移动。(选填“不会”、“向左”, “向右”)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