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江苏泰州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 年江苏泰州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1 分) 1.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选 C. 2.“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 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忽必烈改革 ) 选:C. 3.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选 B. 4.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苏湖熟,天下足” ) 选 D. 5.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 选 D.
6.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选 D. 7.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②元朝设置宣政院 ③郑和下西洋 ④清朝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选 A. 8.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 被“惩罚”导致了(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选 D. 9.“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 人”对联歌颂的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 选 B. 10.“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 绘的是中共( A.一大 B.遵义会议 C.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选 B. 11.如图是小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选 A. 1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不能用于解决( A.台湾问题 B.少数民族问题 C.香港问题 D.澳门问题 ) 选 B. 13.在雅典城邦具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 A.全体居民 B.雅典的成年男性 C.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 D.外邦人和奴隶 ) 选 C. 14.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7 世纪 80 年代”“社会上层政变”“不流血”等 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制改革 ) 选 A. 15.“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 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 向光明.”材料中的“他们”不包括( ) A.但丁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选 A. 16.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 20 人的小 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 见当时苏俄实行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自由放任政策 选 B. 17.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 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 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恢复工业 B.整顿金融业 C.调整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 ) 选 D. 18.联合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 选 C. 19.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 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撼动” 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 ①欧共体的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②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 ③欧盟的成立. 选 A. 20.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历史,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A.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D.苏联的解体 ) 选 C.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30 分) 21.“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 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沟通] 材料一
(1)图中“中华文明”通过什么通道与欧亚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为这条通道开辟 奠定基础的历史人物是谁? [当代开放] 材料二 1979 年 4 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 有钱,你们自己搞,开创一条出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 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据材料二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我国设计经济特区的目的又是什么? 材料三“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 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3)对比材料二、三,分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 么变化? [学史感悟] 材料四 古代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 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 淀形成了世人公和和推崇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4)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精神的理解. 【答案】 (1)丝绸之路,张骞. (2)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 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3)经济特区 建立时,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提出重在输出. (4)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 22.古今中外的教育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大学, 教授儒家经典;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 材料二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 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1898 年 7 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 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3)据材料三概括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 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材料四 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 的那些组成部分感逃走.…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 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4)据材料四,概括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非凡的改革方案”中,教育 改革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请说出这个改革方案中的教育内容.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答案】 (1)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2)考生可以自由报考,可以平等地参加公开考试. (3)中西结合;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 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4)学习其中能增加民族力量的部分,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建立起 了近代教育体制. (5)教育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应重视 教育.(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3.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 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据材料归纳这场运动的作用. 材料二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 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 至 1921 年这八年中,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 1000 万两以上.20 世纪 20 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分析推动张謇企业在 1914 年至 1921 年快速发展的外 因.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 100 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 重任.但是…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 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怎样的发展战略?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第一 批国产“解放”牌汽车的诞生基地. 材料四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一再证明,发达的制造业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中国制 造 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本目标就是通过 10 年的 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4)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答案】 (1)洋务运动;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初步基础. (2)实业救国;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任答一点, 言之有理即可) 24.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关于工业革命的三幅图片 (1)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机器的发明是从哪个行业 开始的?为解决图三的问题,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 材料二 在 19 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 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 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尔《美国世纪》 (2)写出材料二中美国在电的应用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的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进 行这次科技革命的政治条件.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 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3)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 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一项成就. 材料四 (4)材料四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材料五 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 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 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答案】 (1)棉纺织业;鸦片战争. (2)爱迪生;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 (3)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东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4)环境问题、交通问题、资源问题等,即科技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 (5)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负面影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