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为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秀文化,班级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
加。
【活动一】自强不息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下面是活动要使用的材料,
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关键词
批注
诗文名句
抛开个人悲苦,表达乐观进
(1)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乐观
沉郁中振起,坚定乘风破浪
见赠》)
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
(2)______,______。(李白《行
气。
路难》)
自信
旷达
超越历史英雄人物,坚信必
(3)______,______,还看今朝
将创造伟大业绩。
(毛泽东《沁园春·雪》)
由心中郁结,到心胸开阔,
(4)______,______,此事古难
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全。(苏轼《水调歌头》)
万籁俱寂,淡泊的情怀、内
淡泊
心的感悟随古寺钟磬声起伏
飘扬,袅袅不绝。
(5)______,但余钟磬音。(常
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担当
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
(6)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
残年,忠君之心弥坚。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案】 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②.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
俱往矣
⑤. 数风流人物
⑥. 人有悲欢离合
⑦. 月有阴晴圆缺
⑧. 万籁此
都寂
⑨. 肯将衰朽惜残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注意易错字词“畔、济、俱、籁、衰朽”。
【活动二】家国情怀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从“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的中秋节,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教师
节,这既是中华文明 yuán ① 远流长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民族 甲 的精神标识。
今年中秋节、教师节前,一群英雄凝固成历史,一些瞬间书写着永恒。四川地震时,救
援队伍紧握绳索攀爬过江、抬着老乡踏过树枝“桥梁”,重现了新时代的“飞夺泸定桥”;
重庆山火中,上千名志愿者的头灯连成一条拦截火海的防线,逆火而行的“英雄气”筑起了
“新的长城”。正是在 丙 。因为这片土地上,有一直憧. ② (A.chōng
憬的团圆,有值得 乙 的家园。只要有你有我,有家有国,就一定有未来,就一定有希
B.tōng)
望。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yuán______(A.渊 B.源)
②憧.______(A.chōng
B.tōng)憬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A.生生不息 B.休养生息)
乙______(A.看护 B.守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感知内心深处的共鸣
②一次次不离不弃
③一个个奋不顾身中
④我们感知脉搏共同的跳动
A. ②③①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③
D.
④①③②
【答案】(1)
①. B
②. A
(2)
①. A
②. B
(3)一群英雄书写着历史,一些瞬间凝固成永恒。
(4)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yuán yuǎn liú cháng: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
根底深厚。
故选 B。
②憧憬:chōng jǐng,形容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故选 A。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①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大动荡之后,所
采取的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增加人口的措施。根据句子语境形容“中华民族精神”,
甲处应选用“生生不息”。
故选 A。
②看护:意思是护理,照料。守护:意思是守卫保护。根据句子语境形容 “家园”需守卫
保护,乙处应选“守护”。
故选 B。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
“一群英雄凝固成历史,一些瞬间书写着永恒”属于搭配不当,应该用“英雄”搭配“书写
着历史”,用“瞬间”搭配“凝固成永恒”。
因此应修改为:一群英雄书写着历史,一些瞬间凝固成永恒。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阅读前文以及选项的内容,可知这句话是说上千名志愿者打造了拦截火海的防线,他们一次
次地救火行动,带给我们的触动和感受。②句“一次次不离不弃”和③句“一个个奋不顾身
中”是并列关系,③句“一个个奋不顾身中”有“中”字,是进一步延续后文的标志,故②
句放在③句的前面。④句“我们感知脉搏共同的跳动”中有主语“我们”,①句“感知内心
深处的共鸣”与“我们感知脉搏共同的跳动”句式结构相同,应先④后①。因此正确排序是:
②③④①;
故选 B。
【活动三】经典引路
3. 校文学社决定举办《水浒传》人物专题展,他们引用了鲍鹏山评价林冲和鲁智深的诗,
请帮助文学社选择其中一首,结合人物的性格和经历,扣紧诗意,写一段解说词。
鲁智深
人生无坏事,天下无大事,
无论什么事,反正不怕事。
林冲
人生太多事,天下皆难事。
无论什么事,都是烦恼事。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示例一:鲁智深:鲁智深侠肝义胆、豁达明理,路见不平,喜欢拔刀相助,
义救金翠莲、野猪林救林冲体现了他的不怕事。他把功名甚至是生死都置之度外,随遇而安,
所以说是人生无坏事,天下无大事。
②. 示例二:林冲:林冲在上梁山之前谨小慎微,
委曲求全,可是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而且缠着不放,林冲又不敢大胆反抗,一忍再忍,
可是高俅仍步步紧逼,在野猪林要加害林冲,后来又在草料场要杀死林冲,这些对林冲而言
就是“人生太多事”,而且都是难事、烦恼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解说词。
结合鲁智深和林冲的性格和经历,扣紧诗意,写一段解说词即可。可结合鲁智深性格豪爽,
爱打抱不平。在酒楼喝酒,因听见金氏哭声,了解情况后,便去找镇关西,为素不相识的金
氏父女讨回公道。他重义气。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路上险些遇害,鲁智深大闹野猪
林,救下林冲,并一路保护他。鲁智深听闻桃花山二寨主周通欲强娶刘太公之女,便想办法
为刘太公解除逼婚之忧。“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只要是不公平的,他都敢
出手,不怕事。
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对事业尽职尽责,对上级毕恭毕敬。若不是高俅之子调戏他的妻
子,也许他会一直做一个大宋的好官员。他之所以上梁山,是被高俅所害。即使在发配的路
上,他还是逆来顺受。后来在梁上遇到高俅想要报仇却被劝阻,这些对林冲而言就是“人生
太多事”,而且都是难事、烦恼事。
据此写出解说词即可。
二、阅读(65 分)
(一)(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4.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紧扣诗题,“一上”对应“万里”,有力地表现出诗人愁绪的突兀而浓厚。
B. 颔联写溪云、夕阳、山雨、风声,层层推进,极力营造萧条苍凉的氛围。
C. 颈联描写秋日夕阳下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D. 尾联对行人嘱托,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东流的渭水,顺其自然。
5. 后人常把“山雨欲来风满楼”看作使用了什么修辞?用来形容什么?
【答案】4. D
5. 比喻,形容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D.“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的意思是:行人啊,休提起,当年咸阳的旧事。古
往今来一切过往的历史,都已随着滔滔的渭水消逝。“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
人思索之语,“莫问当年事”中饱含作者的沉痛;东流的渭水也非“顺其自然“之意,诗人
其实希望读者从物是人非、颓败的自然景物中思索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
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让读者从悲凉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委婉含蓄地融铸了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怀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选项“劝告友
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东流的渭水,顺其自然”说法有误;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赏析句子。
“山雨欲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其意思是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周围的群山雨意越
越浓,大雨即将到,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
雨即将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
特点。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唐皇朝的统治,
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这种社会大变动的征兆,已经反映
得极为明显。也是出现了“山雨欲风满楼”的局面。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
形象的诗句。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此处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就比较容易理解,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用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的某种
征兆以及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二)(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富弼知青州,河朔大水,民流就食①。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
官廪②,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③。官吏自前资④、待缺、寄居者皆赋以
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
饭糗⑤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
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
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
——《宋史·富弼传》节选
注:①就食:要饭、讨饭。②官廪:官家仓库。③薪水:柴和水,借指生活必需品。④前资:
已去职的官吏。⑤糗:干粮。
6. 小文同学想依据上文制作文言词句积累卡,请结合提示帮助他完成任务。
任务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释义
解释句 益.以官廪 查阅词典:
(1)益:______
中加点
的词
翻译文
中画横
线句
①利益、好处;
②更加;
③加,增加
明年..,麦大
熟
古今异义
(2)明年:______
遣.使褒劳
课内迁移: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桃花源记》)
(3)遣:______
约.他日为.
奏请受赏。
注意省略句和加点词
语在句中的含义。
(4)______
7.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率五日辄遣人/特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B. 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C. 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D. 率五日辄遣人/特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8. 富弼在赈灾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请简要概括。
【答案】6.
①. (1)加,增加
②. (2)第二年
③. (3)派
④. (4)
约定以后(到时候)替他们上奏请求赏赐。
7. B
8. (1)调动官民(国家和老百姓)的力量,解决灾民吃饭问题。
(2)征集民间与公家的房子,把灾民分开住。解决灾民住宿问题。
(3)有效动员官员,解决管理人手不足的问题。
(4)任由老百姓获取山林、池塘等地方出产的有利于生活的物资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及句子翻译。
(1)句意:增加官府的粮食储备。益:增加。
(2)句意:第二年麦子丰收。明年:第二年。
(3)句意:派使者来褒奖慰问。遣:派。
(4)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
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
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语:约,约定;他日,以后(到时候);为,替;请,请求。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
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
句式等。
句意为:他还每五天,就派人拿酒肉饭食去慰问办理流民事务的官员,完全以至诚之心相待,
所以官吏们人人为这件事尽力。根据句意可知,本句包括四个分句:“率五日”“辄遣人持
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因此可断句为: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
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由“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可知,富弼调动官民(国家和老百姓)的力量,解决灾民
吃饭问题。
由“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可知,富弼征集民间与公家的房子,把灾民分开住,
解决灾民住宿问题。
由“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
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可知,富弼有效动员
官员,解决管理人手不足的问题。
由“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可知,富弼任由老百姓获取山林、池塘等地方
出产的有利于生活的物资。
【点睛】参考译文:
富弼,字彦国,是河南人。富弼在青州当知府时,黄河以北地区发大水,百姓四处流亡
讨饭吃。富弼说服他管辖地区的百姓拿出粮食来,增加官府的粮食储备,还找到了公房私房
十几万处,让这些流民散住其中,以便他们打柴取水。官吏们亲自前往资助缺衣少食、寄居
在此的流民的,富弼都给他们发薪俸。如果官员到流民所住的地方,给年老体弱和有病的人
发放赈粮,富弼就记载他们的功劳,约定以后替他们上奏,为他们请求赏赐。他还每五天就
派人拿酒肉饭食,去慰问办理流民事务的官员,完全以至诚之心相待,所以官吏们人人为这
件事尽力。凡是山林湖泊中的出产,只要是可以帮助人们生存的,听凭流民们去拿;死了的
集中为他们建大坟埋葬,远远看去是一片丛冢。第二年麦子丰收,流民们各自按路途的远近
接受了粮食回到家乡,共救治五十余万人,这些人中被募去当兵的以万计。皇上听说后,派
使者来褒奖慰问富弼,要封他做礼部侍郎。富弼说:“救灾,是臣分内的事。”请辞不接受。
(三)(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帮助小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开在心头的花
赵晓波
①李阳在顺河街开了一家花店,生意不是很好,隔三岔五李阳都会忍痛往街角的垃圾桶
扔一些快凋谢枯萎的花朵。
②情人节过后,李阳的玫瑰花还没有卖完,焉塌塌的,李阳只好拿去处理。在垃圾桶旁
边有一位穿着环卫服正在清洁的男人,四十多岁,满脸的沧桑。他看见李阳手中的玫瑰花,
迟迟地说:“妹子,这些花你都不要了吗?”李阳点头。他说:“你能把它们都给我吗?”
反正这些花都是要扔的,李阳就顺手给了他。
③男人很高兴,抱着花就地坐下来,小心地把花朵外层枯萎的花瓣去掉,把整理好的花
用一张旧报纸包了起来放在三轮车上,然后欢快地哼着歌骑车走了。
④第三天下午,男人出现在李阳的店里,他不好意思地问李阳,还有要丢的花吗?李阳
好奇地问他,这些快枯萎的花有什么用呢?男人憨憨地笑,不回答。看他有些尴尬的表情,
李阳也不好再问,心想一定是给他老婆送吧,这人还挺浪漫。
⑤后来隔三岔五,男人就来拿花,走时还顺便帮李阳把店里的垃圾收走。花店的生意不
是很好,时间久了,李阳就有些不甘。这些花虽说要扔掉,可毕竟都是钱啊,而别人却像捡
了宝似的。她心理不平衡,态度也就不那么好了。男人好像看出了什么,沉默了半天才下了
很大决心地表示多少还是给点钱。李阳当然高兴,生怕他反悔,赶紧就说店里卖剩下的花都
便宜给他,100 元包月吧。男人想了想咬牙答应了。
⑥这样的交易一直持续了半年。后来,男人就不来了。李阳想他一定是后悔了吧。李阳
只好又自己跑去街角的垃圾桶扔那些花。
⑦一天,李阳的店里来了位妇女,她开口就问:“妹子,是你一直给我男人的花吗?”
李阳心里咯噔一下,这女人长得五大三粗,莫不是来找她算账,要退钱吧。李阳迟疑地点点
头,不知如何是好。谁知女人从衣服口袋里摸出一把皱皱巴巴的零钱递到李阳手上,说:“以
后,你的花我来拿。”李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赶忙把那些卖剩的花给她。女人拿了
花,临出门回头对李阳说:“谢谢你,妹子,我男人说你是个好人。”
⑧李阳跟出去,看见女人正站在垃圾桶旁边像她男人一样整理那些花朵。女人看见李阳
说:“你一定很想知道这些花有什么用吧,那跟我来吧。”
⑨李阳随女人去了一家敬老院,她看见女人把那些花一朵一朵插在每个房间的花瓶里,
那些老人看见花都围过来开心地笑了。
⑩女人告诉李阳,她男人是个志愿者,经常来照顾老人们。他知道老人们喜欢花,可男
人的收入不高,买不起花。后来有了李阳这里那些卖剩下的花,剥去快枯萎的花瓣,养在花
瓶里,还可以摆放两三天,这样老人们有花看,可开心了!
⑪李阳问男人呢怎么不来,女人告诉李阳,男人在扫街的时候出车祸了,躺在病床心里
一直记得要她来找李阳,继续买花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