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年安徽蚌埠市淮上区六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年安徽蚌埠市淮上区六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及 答案(部编版) 1. 看拼音写词语。 yòu zhì rǎn gāng qīng fù tōng xiāo ( ) ( ) ( ) ( ) fáng yù pái huái míng mèi pi jìng ( ) ( ) ( ) ( ) 【答案】 ①. 幼稚 ②. 染缸 ③. 倾覆 ④. 通宵 ⑤. 防御 ⑥. 徘徊 ⑦. 明媚 ⑧. 僻静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稚、覆、宵、御、僻”容易写 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填关联词。 (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答案】 ①. 因为 ②. 所以 ③. 如果 ④. 不管 ⑤. 只要 ⑥. 就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关联词。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与后面构成因果关系,“我们优缺点”与“不怕别人指出”构成 假设关系,后面两小句前后部分是条件关系,“不管……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是表示无条件的结果,放在第二小句正合适。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宋朝文天祥写的。 ( ) 4. “惊惶”的近义词是“恐惧”。 ( ) 5.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忧思。 ( )
6. 读名著可以在空白处写感触,可以摘抄喜欢的段落,画人物图谱,写全书结构。( ) 7. 即兴发言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要提前写草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 说什么。 ( ) 8. 《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十五这几天过节的内容。 ( ) 【答案】3. √ 4. × 5. √ 6. √ 7. × 8. × 【解析】 【分析】 【3 题详解】 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题详解】 惊惶,惊慌:~不安。 近义词:惊恐、张惶、惊慌、惊惧、错愕、惊悸、慌张、惶恐、惊惶、惊愕、慌乱、恐慌、 着急。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文内容理解。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 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 得团聚的悲哀。 【6 题详解】 读名著可以在空白处写感触,可以摘抄喜欢的段落,画人物图谱,写全书结构。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本题要掌握即兴发言场合和对象,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完 成作答。 即兴发言是临场有感而发的演讲。是对眼前的景、事、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作的演 讲。即兴发言时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提前打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 说什么。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 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 1951 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 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 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 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课文重点写了除夕、初一、元宵这几天过节的内容。 选择题。 9.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苦刑 浪漫 凄凉 无瑕顾及 B. 宽慰 彼此 觉查 精兵简政 C. 处境 侵袭 拨弄 焉知非福 D. 剥削 严峻 沉郁 万不得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生字的书写。 根据题目要求,找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仔细观察每一个词语的书写,找出错误,排除选 项,学生平时要多积累生字,多读多记。 A 项正确书写应该是:无瑕顾及——无暇顾及,比喻某人十分繁忙,没有闲暇空余的时间做 别的事。 B 项正确书写应该是:觉查——觉察 D 项正确书写应该是:万不得以——万不得已,意思是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10.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纤纤擢素.手(白皙) B. 何当..金络脑(怎么能够)
C. 中庭..地白树栖鸦(庭院中) D. 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作答时,要注意题目要求,选择有误的一项,将诗句意思大致翻译一遍,再推测字词意思, 不要望文生义,平时要多做题。 A 项:本题出自《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意思是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素: 白皙。故 A 项正确; B 项:本题出自唐代李贺《马诗》,“何当金络脑”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故 B 项不正确; C 项:本题出自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意思 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 息着鹊鸦。中庭:即庭中,庭院中。故 C 项正确; D 项:本题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 很平常的一件事。等闲:平常,轻松。故 D 项正确。 11. 下面关于写作品梗概,说法错误的是( ) A.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B. 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C. 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D. 写完之后,无需修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识的理解。 作答时,要认真审题,题目要求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仔细读选项,平时要多做题。写作品 梗概时,要先读懂内容,把握脉络,再筛选概括,合并成段,然后再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在筛选概括时,应该保留“主干”,去掉“枝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写 完后读一遍,看语句是否通顺再适当进行修改。故 D 项错误。 12. 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李明的这篇作文,立意上鹤立鸡群....,值得同学们借鉴。 B. 想到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 我们的灯光设计庙会露在秀,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荜生辉....。 D. 那些作恶的坏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死得其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平时对词语的积累,不仅要学会背默,更要理解词语含义和其常用语 境,这样才能快速判断其运用是否正确。 A 项中,鹤立鸡群,意思是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 里显得很突出。形容人的仪表或才能的,不能用在立意上。 C 项中,蓬荜生辉,形容贵客来访令主人感到增光不少。蓬荜是用来形容自己的居所,蓬荜 生辉形容客人的尊贵,非常欢迎他的来访。此处用来形容别人的新居不合适。 D 项中,死得其所,意思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死得有价值,坏人的死是罪有应得。 13. 下面句子说法错误的是( ) A.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说要接受别人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B. 史铁生写的《那个星期天》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C. “阅读链接”中《十里长街送总理》表达了人民对周恩来总理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不舍, 进一步阐述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观点。 D.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用神态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坚贞 不屈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以及对课文的理解。 D 选项中,“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是外貌描写,表现父亲 在经历残酷的折磨后坚贞不屈的样子,同时现父亲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 按要求写句子。 14. 写出习俗的吉祥寓意。
过年守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插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寓意辞旧岁迎新年。 ②. 寓意驱病、辟邪、招福,家人身体健康,好 运随身。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习俗寓意的掌握。 需要学生平时多加积累节日的习俗、起源等,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所了解。 本题中过年守岁的寓意是辞旧岁。 在端午节挂艾叶是为了驱病、防蚊、辟邪。在民间有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到 端午节的时候,将艾草、菖蒲等用绳子捆绑成为一束,悬挂在门上,或者是窗户边上。插艾 和菖蒲是重要的习俗之一,具有有辟邪、驱病的寓意。 15. 写出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意思及表达出的诗人志向。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志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不害怕,只要能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就可以。 ②. 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精神。 【解析】 【分析】 【详解】选自《石灰吟》[ 明 ]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 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16. 根据“听雨”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的两种状态,分别写一两句话。 “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窗外下着小雨,“淅淅沥沥”的,好像奏响了春天的合奏。 ②. 天阴 沉沉的,窗外大雨如注,雨水打在阳台上,噼里啪啦作响,扰人心绪。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想象写话的能力。
要求根据“听雨”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 自然地表达出来。完成时要注意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 心情好的时候,周围的情境也会变得美好。 心情不好的时候,周围的情境也会变得糟糕。 17. 课外阅读,根据要求填表。 书名 ________ 作者 ________ 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 ________ 的内容 阅读后,我的收获 ________ 【答案】 ①. 《昆虫记》 ②. 法布尔 ③. 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 光下在唱歌五个星期 ④. 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课外阅读的书籍可以填入自己感兴趣的书。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林黛玉初见贾宝玉。 《红楼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很多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了解了描写人物的方法。 18. 按要求填空。 1.默写郑燮所写的古诗《竹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五夜望月》是________写的,其中委婉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其他古诗 中类似的诗句还有 “________”。 3.百川东到海,__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__! 4.《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表达了对________的感慨,使用一连串 问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和结尾运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6.文章会把感情融入具体的人、________或________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答案】 ①.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 王建 ③. 不知秋思落谁家 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⑤. 何时复西归 ⑥. 老大徒伤悲 ⑦. 朱自清 ⑧. 时光流逝 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⑩. 首尾呼应##前后照应 ⑪. 使文章结构严谨,强化文 章中心,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对父亲的无限追思。 ⑫. 事 ⑬. 景物 ⑨. 更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吸引读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 的过程。 1.清代郑燮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十五夜望月》是唐代王建写的。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 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 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本句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