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年河北沧州南皮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1-2022 年河北沧州南皮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I(每题 2 分,共 24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上阙(juè) 廿(niàn)位 阻遏(è) 沁(qìn)园春 B 携(xié)带 峥(zhēng)嵘 挥斥方遒(qiú) 拈(niān)花 C 百侣(lǔ) 百舸(gě) 岿(guī)然 载(zài)体 D 饥馑(jǐn) 跬(kuǐ)步 莫(mò)春 喟(kuì)然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一望无迹 凛冽 高梁 候车 B、油腻污秽 退辟 感概 崭新 C、眼花缭乱 沉默 垝垣 骐骥 D、川流不息 揉烂 无耐 暴燥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 春的绚丽,有夏的 ,更有冬的 ,有秋的 。 A.泼辣 蕴蓄 丰硕 B.丰硕 蕴蓄 泼辣 C. 蕴蓄 丰硕 泼辣 D.泼辣 丰硕 蕴蓄 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商场营业员服务态度之差是有口皆碑的,所以,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差。 B.许多农民将服装厂裁剪下来的“下脚料”做成帘子,用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 念之差,变废为宝。 C.王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高,再难懂的问题他也能讲得天花乱坠,使人一听就明白。 D.刚刚还是一片晴空,现在竟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父亲的《背影》为什么会给朱自清留下最难忘的印象?课文是怎么紧扣《背影》来写,使 内容和题目相互照应的? B.会后,许多代表抓紧时间查阅资料、补充、修改学术报告,许多代表互相访问。交流研究 心得和学习体会。 C.老师说了声:“下课!”就走了。
D.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继承和发扬传统又突破传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B.学校及时就这一事件对全体师生和党员、团员进行了一场法制教育。 C.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和一切领域都将卷入空前 的知识大革命。 D.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造成了不少城市的供应、就业、住宅、水电等问题日益严重。 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 B.生非异也 C.鼓瑟希 D.其曲中规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是爱情诗的开山之作。《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至春秋中 叶 500 多年间的作品。 B.《诗经》的内容包括赋、比、兴三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风、雅、颂。“风、 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C.《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作者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 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又称“诗三百”,共 305 篇。 9.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偶) B. (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 犬之于骆驼。(排比 对比 比喻) C. 你怎么见了他就拘谨起来,说话时舌头像是短了半截。(比喻) D. 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的人爱他,有的人恨他。(借代) 10. 从括号中选出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城东四公里处,(①高峡背依,长江下临,形势雄壮②背依高峡, 下临长江,形势雄壮;)这是三国时蜀主刘备败兵临终托孤之处,(③城内有白帝庙、武侯 祠、望江亭、观星亭等古迹④白帝庙、武侯祠、望江亭、观星亭等古迹就在城内)。白帝城 扼守瞿塘峡的西口,江面狭窄,水流湍急。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①④ 阅读苏轼《东栏梨花》,请完成第 9、10 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清,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张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11.下列关于苏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之一 B.“豪放派”代表词人 C. 晚唐著名的文学家 D. 与父、弟合称“三苏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深青的柳色以映衬梨花的洁白,色彩鲜明。 B.次句将纷飞柳絮与满城梨花两相对比,突出主旨。 C.三句以白雪摹状梨花,比喻巧妙,自然铺垫下文。 D.末句用议论方式收束点睛,由物及人,寄意筑永 二、单项选择题 II(共 8 分)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 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 0 到 1500 米的 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 油、天然气等)的两倍。“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 160—180 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 2℃至 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 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 0℃时,只需要 30 个大气 压就可以形成“气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 10 米,压力就增大 1 个大气压。因此, 海深 300 米就可达到 30 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 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 入地壳。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 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 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 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 “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 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 量的 3000 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 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 10—20 倍。如果开采时甲烷 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 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 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 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 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 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 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气冰”的开发 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13.下列对“气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物质。 B.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 结晶水合物。 C.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D.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 晶水合物。 14.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 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 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 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 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15.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气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些列严重 问题。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从目前情况来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 功用。 C.如果开发“气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造成极大的 威胁。 D.“气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分解成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 质灾害。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气冰”成为新一代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B.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有“气冰”存在的可能。 C.开采过程中,必须确保“气冰”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烷气体泄漏。 D.“气冰”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短期内还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 三、单项选择题 III(共 8 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7. 对下面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 (一步,跨两脚为跬) B.骐骥一跃 (骏马) C.锲而舍之 (刻) D.用心一也 (专一) 18.下列各句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格,神明就会眷顾你,你就成为圣人了。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不汇聚大大小小的流水,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C.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译文:刻一下就放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刻断。 D.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蟹有六脚,两只蟹钳,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存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啊。 19.下列不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的一项是( ) A. 学习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 B. 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C. 学习要善假于物 D. 学习要用心专一,不浮躁 20.对本段文字使用的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B.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C.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D.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 分,每空 1 分) 21. ,美人之贻。 22.今我来思, 。 23.故木受绳则直, 24. ,善假于物也。 25.吾尝终日而思矣, 五、应用文写作(5 分) 。 。 26.李主任外出开会,办公室的张明接到了人事处张处长的来电,请李主任明天下午 2 点接 待宏发设备厂的技术人员。请你代张明给李主任写一张留言条。 六、阅读理解(10 分) 荷包蛋
在田野里画水彩写生,画完时夕阳斜铺过来,各种植物的气息氤氲入鼻,身心大畅。携 着画具,慢慢往我书房所在的村子移步。四周全是绿野,忽见百米外大片藕田一侧,有间小 砖房,坡顶上的烟囱逸出白烟,便朝那里拐去。小屋里是位五十来岁的藕农,我边喝他递来 的热茶,边跟他聊天。 他从南方来,承包了这百亩湿地,不仅种藕,还种茭白,经济效益很好。我去时他已烧 好饭准备吃,大钵的白米饭上盖浇着清炒藕丁茭白,闻着好馋!他问我要不要吃一碗,我说 买一碗吧。他说卖是不卖的,信得过就吃。他给我舀了一碗,又到锅上去煎荷包蛋。我说这 菜已经很香,何必再煎蛋?他说藕和茭白吃腻了,只有荷包蛋百吃不厌,你不来我也还是要 煎的。他把煎好的蛋往我那碗盖浇好菜的饭上一搁,真像一只荷包,热腾腾,滋滋响,被蛋 白裹住的蛋黄微微跳动着,仿佛是他把自己那一颗好客的心,揣在荷包里,奉献给我了。 鸡蛋是全球性食物,到处都有人煎蛋吃,但是,荷包蛋这个称谓,似乎只是我们中国才 有。出国访问时,吃过典型的西式早餐,一份煎蛋端上来,蛋白铺得很开,蛋黄跟没受过火 似地裸露着,完全产生不了荷包的联想,吃起来感到半生不熟。记得小时候看母亲煎蛋,总 要用锅铲把边上已经凝固的蛋白,轻轻往当中卷铺过来,把蛋黄裹上;后来自己成家立业, 煎蛋时也这样处理。记得我头一回离家住校读书,临行前母亲往我的榨菜肉丝面上,又搁了 一个热乎乎的荷包蛋,咬开那蛋白形成的“荷包”,里面的蛋黄刚好脱生,不过嫩,更不老 硬,那味道真是妙极了!还记得我头一回出国访问归来,妻子也是煎荷包蛋给我吃,吃着那 香喷喷的荷包蛋,回国回家的感觉,浓酽到眼睛发热。有一回在饭馆,我非要点他们菜单上 没有的荷包蛋,人家服务态度很好,给我端上来了,但一看吓了一跳,油汪汪的,不像荷包 倒像个拳头。也不能怪人家,荷包蛋原是家里小锅小灶的产物,它满溢着太平岁月里小康生 活中的温馨亲情,那是所谓仕宦情、商海情都绝对不可与之相比的。 藕农兄弟跟我说,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本省的大学,前些时暑假里还来这里帮他。他也是 常煎荷包蛋给儿子吃,儿子说这荷包蛋真香死人了。我说:“等你儿子有了成就,在这边买 栋别墅,把你老伴也从家乡接来,你们住小楼,坐小车到处玩,那可就苦尽甘来啦!”他挑 起蛋头:“苦?现在我真是一点不觉得苦!我冬天回去,春尽过来,我在这边做自己喜欢做 的事,过自己喜欢过的日子,煎自己喜欢的荷包蛋吃,我觉得成了活神仙呢!儿子以后就是 成了你说的那样,我也不想去沾他的光,他能知道我心里喜欢什么才叫真孝顺!” 从藕农兄弟那小屋道谢出来,消化着那美味的荷包蛋盖浇饭,漫步在田野里,晚风爱抚 着我整个身心,西边绿野尽头晚霞裹护着落日,恰似一份足够天下百姓共享的荷包蛋,引出 我缕缕不绝的感悟。莫道藕农不起眼,人微言深耐寻味。小康胜大富,难得是怡然。试问熙 熙攘攘人世中,有几多能心怀对平凡的敬畏,对纯情的依恋。 27、阅读文章第②~③段,说出“荷包蛋”承载了哪些情意。 (2 分) 28、作者为什么写西式煎蛋和饭馆里的荷包蛋?请从写法和目的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 分) 29、文章第⑤段,作者为什么说“人微言深耐寻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50 字以内) (6 分) 七、作文(60 分) 日本有个童话,两个孩子在海边玩,玩累了就在沙滩睡着了。其中一人做了一个梦,梦 见对面岛上住了一个富翁,他的花园里有一整片的茶花,在一株白茶花的根下,埋了一坛黄 金。他把梦告诉另一个孩子,叹道:“可惜只是个梦。”另一个孩子深被感动:“你可以把 这个梦卖给我吗?” 另一孩子买到梦后,就往那岛上出发。果然有个富翁,他自告奋勇做了富翁的佣人,富 翁花园也真有许多茶树,他辛勤侍侯,茶树愈种愈好,富翁也对他愈好。终于有一天,他在
白茶花的根下挖出一坛黄金。 买梦的人回到家乡成了最人富的人;卖梦的人虽不停在做梦,但他总没能圆过梦。 请就这个童话以“做梦与圆梦”为话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考试答案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 B 11 C 2 C 12 B 3 D 13 C 4 D 14 A 5 D 15 B 6 A 16 D 7 D 17 A 8 B 18 A 9 C 19 C 10 A 20 B 21. 匪女之为美 22. 雨雪霏霏
23. 金就砺则利 24. 君子生非异也 25.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6. 应用文写作(5 分)略 27. (2 分)(1)藕农的好客之情。(2)家人的温馨亲情。 28. (2 分)写法:对比。目的:突出家里的荷包蛋不仅形美味美,还蕴含着亲人的浓浓亲 情。 29. (6 分)人微:不起眼的藕农。 言深:简单的话语蕴藏着对幸福独特的感受。 作者寻味:生活的甜就在于平凡简单的追求和纯美质朴的情感之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