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考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积累运用。(32 分)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徐园作为瘦西湖的一个子园,其园林艺术很值得研究和鉴赏。园子占地面积不大,但山 石水土、亭台楼阁之布局精致得当,富于人文气息。 徐园的大门——月洞门,比一般园林的月洞门要大出很多,这是因为当时建园者为了显 示徐宝山的地位。月洞门里边的池沼东南角,置黄石数粒,上植松树及紫藤。由月洞门外往 里看,发现此处的树石正好挡住视线。这是造园手法中的“障景”之法。而此景一造,景观 就有了节奏,有了深度,有了悬念。 徐园不仅园门高大,院墙也不同于一般中式园林的风格。中式园林的院墙为多为花墙, 镂空砌成,以便景色内外呼应。而徐园的院墙高大实心,以体现“侯门深似海”的气派。门 口那一对(A)栩栩如生的石狮子也格外高大威猛。 入月洞门,(B)首当其冲的便是门额上龙飞凤舞的“徐园”二字。但见“徐”字为行楷, 而“园”字则为草书,但两字笔墨(和谐 和协),过渡自然,稳健灵动,(C)相得益彰。 步入徐园,有一汪清池广过半亩,池中莲叶田田,游鱼可数,周遭嘉木繁荫,树影婆娑.。 池上架小拱桥一座,立于津梁之上,抬头看树花,低头见水天,竟有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之深 suì阔大。跨过小桥左转,便是“听鹂馆”。听鹂者,人云取杜甫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听鹂馆”匾额本为扬州城中旧物,后修葺瘦 西湖公园时移悬此处,倒也十分(妥帖 贴切)。 zhù立于堂前,看鱼跃水面,听鸟鸣翠柳,确是有声有色佳美之境。今厅堂内徐宝山木 主早已不存,代之以一幅中国山水画。此地现常用来举办各种艺术展览。游客徜.徉山水美景, (D)流连忘返的同时,欣赏丹青书画艺术,又增了一层美意。 1.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婆娑.( ) 徜.徉( ) 深 suì( ) zhù立( ) (2)语段中两处括号内正确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 (3)修改语段中画线的病句。(写出修改意见即可) 2. 语段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栩栩如生 B. 首当其冲 返 C. 相得益彰 D. 流连忘 3. 关于语段内容,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游鱼可数 A. 人文气息 龙飞凤舞 挡住视线
解说:语段中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 门口那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子也格外高大威猛。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石狮子威猛”。 C. 听鹂者,人云取杜甫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 解说:这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正确的。 D. 徐园不仅园门高大,院墙也不同于一般中式园林的风格。 解说:这是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答案】1. (1)suō cháng 邃 伫 (2)和谐 妥帖 (3)删去“发现” 2. B 3. B 【解析】 【1 题详解】 (1)婆娑:pó suō,盘旋舞蹈的样子; 徜徉:cháng yáng,安闲自在的徘徊; 深邃:shēn suì,深远;深奥; 伫立:zhù lì,长时间地站着(多指沉思)。 (2)和谐:(形)协调而匀称; 和协:和睦无间、同心协力。 句中修饰“徐园”二字笔墨间的关系,故用“和谐”恰当。 妥帖:妥当;十分合适; 贴切:恰当、确切。 句中形容“听鹂馆”匾额与徐园景物间的对应关系合适,故用“妥帖”恰当。 (3)重复矛盾。“发现”一般是“观察”所得,“看”,一般看到的是表现景象。故删去 “发现”即可。 【2 题详解】 A.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句中形容石狮子外形生动,恰当; B.首当其冲: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句中形容“徐园”二字位置,表意不恰当; C.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句中形容“徐园”二 字的映衬关系,恰当; D.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忘记了回去。句中形容对景色的留恋,表意恰当。 故选 B。 【3 题详解】 B.“门口那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子也格外高大威猛。”这句话的主干是“石狮子高大威 猛”。 故选 B。
4.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采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朦胧 的西湖夜雪图,其中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读之令人感叹唏嘘。 B.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结构严格按“引论”—“本 论”—“结论”的顺序,中心论点是: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C. 余光中的《乡愁》巧妙地将“乡愁”物化,使情感更含蓄蕴藉。“海峡”将个人的故园 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使情感更隽永深沉。 D. 《沁园春·雪》融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表达了词人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D.“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表述错误。《沁园春·雪》 主要表达的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扬和对当代建功立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赞扬之情。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不是对古代五位帝王的文采缺少的惋惜,而是抒发作者自己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愿意 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备更卓越的才能,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 故选 D。 5. 默写。 (l)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3)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扁舟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如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自己对被朝廷重用的渴望;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答案】 ①. 千里共婵娟 ②. 凫雁满回塘 ③.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④. 静影沉 璧 ⑤. 汉文有道恩犹薄 ⑥. 闲来垂钓碧溪上 ⑦. 忽复乘舟梦日边 ⑧. 沉 舟侧畔千帆过 ⑨.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 子;三,答题内容要准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婵娟、凫雁、弊、 沉璧、薄、钓、沉舟、畔”等字词容易写错。 6. 语文综合性学习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惟其如此,才有“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学校举 行了“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同学们课外搜集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古诗词等材料,请依据材料说说自强不息包 含哪些含义。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③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④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画说扶贫攻坚】 (2)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要解决好“扶持谁”“怎么扶”等问题。请为右边漫画 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划说攻坚楷模】 (3)张桂梅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清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她拟写一则颁奖辞。(至 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30 字) 2021 年 2 月 25 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 书记在这里的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张桂梅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1996 年,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 任教,教学过程中,女孩辍学、退学的情况时有发生,数量远远高于男孩。几年下来,张桂 梅下定决心,要解决山区贫困女孩的读书问题。从 2002 年开始,她就怀揣着创办一所专供 贫困女孩就读的免费高中这一梦想,四处奔走呼吁。经过多年的努力,2008 年 9 月,华坪 女子高级中学成立并招收第一届学生。 10 多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先后有 1800 余名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而作为校长 的张桂梅,两袖清风,孑然一身,无车无房无财产,身患肿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 10 余种疾病…… 【答案】(1)坚持不懈、积极进取、仁爱、宽容(根据材料提炼,答到三点即可) (2)有志(智)者事竟成 众志成城(围绕“智”与“志”拟标题皆可) (3)示例:你是毅然屹立山间的一株傲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为给女孩们创造一个改 变一生命运的机会,孑然一身,身患多病,却永远鲜活令人敬仰“只有香如故”。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 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表现出坚持不懈、积极 进取的精神。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 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引申为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 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给人以激励。 ③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君子 像天一样自强不息,像地一样厚德载物,具有仁爱、宽容的精神。 综上分析,概括归纳即可。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拟写。 要仔细观察漫画,围绕“精准扶贫”这一主题来拟写。 从漫画来看,两只大手扶助正在行走的人,一只手上是“扶志”,重在培养贫穷人员的“志 气”,让他们做一个有志之人;另一个大手是“扶智”,也就是发挥教育功能,提高贫困人 员的知识水平。故围绕“智”与“志”拟标题皆可。 示例:壮“智”凌云。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考查颁奖词拟写。 可围绕材料,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对张桂梅的事迹进行颁奖,注意“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 30 字”的要求。 示例:总有一种力量,担当奉献,苦干实干;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代,化育人心。她用自 己平凡的双手,托起了许许多多贫困山区女孩的求学梦。她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带来希望, 种下梦想,谱写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大爱无疆。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名著阅读(9 分) 7. 以下是某班的九年级上学期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艾青擅长绘画,他的诗歌创作明显地表现出__________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 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__________(国籍)文学巨匠泰戈尔在吸收传统文学 精华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格律和形式进行大胆探索,于平淡无奇的事物中发掘自然的美和生 活中的诗意。他的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和__________等。 【品节奏】 (2)艾青的诗歌较少押韵,却富有节奏美,请结合他的诗歌《冬天的池沼》至少从两个方
面分析这一特点。 冬天的池沼 冬天的池沼, 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 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 冬天的池沼, 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析主题】 (3)读了《艾青诗选》,同学们纷纷对自己读诗的感受发表了看法。下面是四位同学对书中 的四首诗发表的看法,请你谈谈这四位同学哪一位说得不对?理由是什么? 甲同学:《礁石》一诗赋予礁石以生命,使之人格化,并将其长期受浪迫害却依然坚强不屈、 乐观自信的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乙同学:《鱼化石》一诗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 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丙同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通过大雪过后中国大地的红装素裹娇艳美丽,表现了 诗人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以及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丁同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 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 说的不对的同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诗中有画” ②. 印度 ③. 《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 (答出其中之一即可) (2)①通过长短句交错安排赋予诗歌以节奏美。如每一节诗第一句短,第三句长,长短交
错,使诗歌具有节奏美。 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赋予诗歌以节奏美。“冬天的池沼”每隔两句出现一次,间隔反复, 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美。 ③通过相同的句式结构营造节奏美。运用“……得像……”的句式形成排比,结构整齐,从 而使诗歌具有节奏美。 (3) ①. 不对的是丙同学。 ②. 理由是:《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以“雪夜” 为背景,以人民受难图为主体,以满腔的忧郁、悲愤、哀伤和对祖国无限的赤诚和中心为线 索再现了中国遭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一空:根据题干提示“艾青擅长绘画,他的诗歌创作明显地表现出”可知,艾青的诗歌做 到了诗与画相交融的地步,展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第二空: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 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 《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需结合诗歌《冬天的池沼》体现艾青诗歌富有节奏美的特点,可从句式、 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如:“冬天的池沼”每隔两小句就出现一次,反复出现,运用了反复 的手法,使诗歌具有回环往复的节奏美,韵律美;根据“寂寞得像老人的心”“枯干得像老 人的眼”“荒芜得像老人的发”可知,连续运用两句以上“……得像……”的句式,构成排 比,结构整齐,富有气势,富有节奏;“冬天的池沼”“寂寞得像老人的心——饱历了人世 的辛酸的心”,长短句相结合,错落有致,长短交错,富有节奏美。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主旨。 表述有误的同学是丙同学;写作背景:1937 年 12 月 28 日,艾青来到武昌,“七七事变” 以后,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空前高涨;而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大好河山的国土大片丢失;在 这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人们一方面在寻求如何战胜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正确道路,另一方面 则不免面对严峻的现实而陷入深沉的思考;于此时现代诗人艾青写下现代诗《雪落在中国的 土地上》。 从开头到全诗中反复咏叹的两句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 两句诗,通过大自然的季节更替所给予人的感受(封闭),来写战争带来的灾难。诗人把自 己的感情关注于北方的“中国的农夫”和“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上,关注于
南方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和“年老的母亲”的坎坷命运上,这一切正是构成“寒冷在封锁 着中国”的具体形象和生活画面;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 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 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而非“通过大雪过后中国大地的红装素裹娇艳美丽,表现了诗人对 祖国大地的热爱以及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诗歌阅读(6 分) 山行 项斯①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③。 【注】①项斯:生逢唐末乱世,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 ②蒸茗:炒茶。缲丝:煮茧抽丝。③岛云:白云飘浮山间,有如水中岛屿。 8. 诗歌二、三联写景为人称道,试赏析其妙处。 9.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8. 示例 1:动静结合。山峰、“草带泥痕”本是静态,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 群鹿竞奔、蹄落草掩,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明丽而富有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象的喜爱 之情。 示例 2:多感官多角度写景。诗人看炊烟袅袅,嗅蒸茗清香,闻缲丝之声,虽未描述山村农 民如何忙碌于捡茶、分茶、炒茶和煮茧、退蛹、抽丝场景,但读者却从多个感官领略农事丰 收的盛景。(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即可) 9. 对山村野景的喜爱,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前三联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 在村里村外的见闻,以深林、流水、风影、草痕、蒸茗气、缫丝声等生动勾勒出清新明丽、 生机无限的山村风景,表达了对山村野景的喜爱。尾联“不惜”随卖药归来客遁迹空寂的云 山,表现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示例 1:“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意为: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草叶 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 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静止的高山与移动的山峰影子交相辉映;静止的路旁草丛被奔跑 的鹿群溅起点点泥痕,两幅画面动静结合,极富画面感,表达出诗人对山间美景的沉醉。 示例 2:“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意为: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