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福建福州福清市六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
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共 8 分。)
1. 若 a 是非零自然数,下列算式中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 a×
5
8
【答案】B
【解析】
B. a÷
5
8
C. a÷
3
2
D.
3
2
÷a
【分析】若 a 是非零自然数,假设 a=120,代入到 4 个选项中,利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
的计算法则,求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即可得解。
【详解】假设 a=120,代入到各个算式中,
A.a×
B.a÷
C.a÷
5
8
5
8
3
2
=120×
=120÷
=120÷
5
8
5
8
3
2
=75
=120×
=120×
8
5
2
3
=192
=80
3
2
÷a=
3
2
÷120=
3
2
×
1
120
=
1
80
<75<80<192
D.
1
80
所以算式中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a÷
故答案为:B
5
8
。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采用赋值法,利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再通过比较
大小得解。
2. 据专家介绍,按照“七步洗手法”,采用流动的水洗手,可去除 80%以上生物。下面是
四位同学用画图的方法(涂色部分),哪一幅图是错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表示一种关系;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为若
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再利用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可
验证图片中的涂色部分能否表示 80%。
【详解】A.涂色部分占 80 个小格,全部的小格子是 100 格,80÷100×100%=0.8×100%
=80%,即这幅图能正确的表示 80%;
B.把整个图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5 份,其中涂色部分占 4 份,用分数
把
4
5
化成百分数,可得
4
5
=0.8=80%,即这幅图能正确的表示 80%;
C.把整个图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6 份,其中涂色部分占 5 份,用分数
把
5
6
化成百分数,取近似数可得
5
6
≈0.833=83.3%,即这幅图不能正确的表示 80%;
4
5
5
6
即可表示,
即可表示,
8
10
即可表示,
D.把整个图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10 份,其中涂色部分占 8 份,用分数
把
8
10
化成百分数,可得
8
10
故答案为:C
=0.8=80%,即这幅图能正确的表示 80%。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灵活运用百分数以及分数的意义,通过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从而解决问题。
3.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 11:6:5,按角分类,这是一个(
)三角形.
B. 直角
C. 钝角
D. 无法判
A. 锐角
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三角形内角之和为 180°.解法一:可根据按比例分配计算出其中最大的一个角为
90°;解法二:引导学生思考,表示最大角的份数 11 与总份数 22 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正
确结果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4. 以下事件的百分率可能大于 100%的是(
)。
A. 栽种 200 棵树苗的成活率
B. 花生的出油率
C. 某校六年级学生的近视率
D. 2019 年某股票上涨的幅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成活棵数÷总棵数×100%=成活率,近视人数÷六年级学生人数×100%=近视率,
油的质量÷花生的质量×100%=出油率,股票的上涨幅度是不受限制的。根据百分率的求法,
结合实际意义,一一判断各个选项的正误即可。
【详解】A.成活率=成活棵数÷总棵数×100%,由于成活的棵数不可能大于总棵数,所以
成活率不可能大于 100%;
B.出油率指的是油的质量占花生质量的百分比,油的质量一般要小于花生的质量,所以出
油率小于 100%;
C.近视率=近视人数÷六年级学生人数×100%,由于近视人数不可能大于总人数,所以近
视率不可能大于 100%;
D.增长率是指增长的占原来的百分之几,如果增长的比原来的多,这个增长率就大于 100%。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百分率的知识,明确常见百分率的求法和实际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5. 图书馆在剧院的东偏南 30°方向 500 米处,那么剧院在图书馆的(
)。
A. 东偏南 30°方向 500 米处
B. 南偏东 60°方向 500 米处
C. 西偏北 30°方向 500 米处
D. 北偏西 30°方向 500 米处
【答案】C
【解析】
【分析】以剧院为观测点,图书馆在剧院的东偏南 30°方向 500 米处,如果以图书馆为观
测点,根据位置的相对性,东对西,南对北,那么剧院在图书馆的西偏北 30°方向 500 米
处,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图书馆在剧院的东偏南 30°方向 500 米处,那么剧院在图书馆的西
偏北 30°方向 500 米处。
故答案为:C
【点睛】明确根据位置的相对性解决观测点变化后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6. 某小学五年级有学生 400 人,比六年级少
,六年级有多少人?正确的列式是(
)。
A. 400×(1+
)
C.
400÷(1+
1
9
)
B. 400÷(1-
1
9
1
9
)
D. 400×
1
9
(1-
1
9
)
【答案】B
【解析】
【分析】
1
9
的单位“1”是六年级的人数,比六年级少
1
9
,即五年级是六年级的(1-
1
9
),
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即可。
1
9
)
【详解】400÷(1-
=400÷
=400×
8
9
9
8
=450(人)
故答案选:B
【点睛】这种类型的题目属于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只要确定单位“1”,找准对应的
量,利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7. 要剪一个面积是 12.56cm2 的圆形纸片,至少需要面积是(
)的正方形纸片。
A. 12.56cm2
B. 14cm2
C. 16cm2
D. 20cm2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是一个外方内圆的图形,即在正方形内剪一个最大的圆,那么圆
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已知圆的面积是 12.56cm2,根据圆的面积公式 S=πr2,求出圆
的半径的平方,进而求出圆的半径,半径乘 2 即是圆的直径,也就是正方形的边长;最后根
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这个正方形纸片的面积。
【详解】12.56÷3.14=4(cm2)
因为 4=2×2,所以圆的半径是 2cm;
圆的直径(正方形的边长):
2×2=4(cm)
正方形的面积:
4×4=16(cm2)
至少需要面积是 16cm2 的正方形纸片。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明白在正方形内剪一个最大的
圆,圆的直径与正方形边长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 把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
3
7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3
7
,(
)。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两段一样长
D. 无法比
较
【答案】A
【解析】
【分析】此题的
3
7
米表示具体的长度,而
3
7
则表示把整条绳子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 7
份,第二段占了全长的 3 份,因为第二段占了全长的 3 份,所以第一段就占了全长的 4 份,
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因为第二段占全长的
3
7
,则第一段占全长的 1-
3
7
=
4
7
,而
4
7
>
3
7
,所以第一段
长。
故答案为:A
【点睛】要弄清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此题关键在于分清具体的米数与分率所表示的意义。
二、计算题。(共 32 分)
1+2%=
7
8
×4×
8
7
=
3
7
=
×15=
2-
2
3
=
4
3
×75% =
÷3=
9. 直接写出得数。
3
6
7
5
7
8
7
10
÷
=
5÷
【答案】
2
7
;9;
;1;4
;
15
2
5
4
【解析】
【详解】略
10. 求未知数 x。
11
7
;1.02
5
7
x
,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
1
14
1x
,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
8
10
,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1
4
7
12
1
4
,再在方程
x
2
7
x
1
14
x
1
8
15
2
3
40%x
1
4
7
12
x
;
1
10
x
;
5
4
x
25
12
【答案】
【解析】
【分析】(1)先计算方程的左边,把原方程化为
两边同时除以
5
7
即可;
(2)先计算方程的右边,把原方程化为
时乘
1
8
即可;
(3)把原方程化为
0.4x
两边同时除以 0.4 即可。
x
1
14
2
7
1
14
1
14
5
7
2
3
10
10
1
8
【详解】
x
解:
x
5
x
7
5
7
1
10
1
15
8
1x
8
1 1
8 8
5
4
5
7
x
x
x
x
解:
40%x
1
4
7
12
1
4
1
4
0.4x
1
4
5
6
解:
0.4x
0.4x
7
12
7
12
1
4
.4
5
6
0.4x 0.4
x
25
12
1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7
2
5
6
×
5
8
-
3
2
8
5
×
1
15
7
18
1-
5
8
-
25
28
3
10
(
2
3
+
4
15
×
5
6
)
20
21
2
9
×0.375
6
7
4
5
÷[(
3
5
+
1
2
)
5
4
;0;
7
72
;
×2]
【答案】
;
;
14
1
7
15
【解析】
4
11
【分析】(1)除以
8
5
变为乘
5
8
,提取相同的分数
5
8
(2)先计算分数除法,再利用减法的性质,先计算
,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7
3
10 10
的和,再计算减法;
(3)把小数 0.375 化成分数
3
8
,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4)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5)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分数乘法,再计算加法,最后计算小括号外的分数除法;
(6)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计算中括号里乘法,最后计算中括号外的除法。
【详解】
7
2
3
2
8
5
×
-
5
8
3 5
2 8
5
8
)×
5
8
-
-
3
2
×
7
2
5
8
=
7
2
=(
=2×
=
1-
5
4
5
8
-
25
28
3
10
3
10
5 28
-
8 25
3
7
10
10
-
7
10
+
)
3
10
=1-
=1-
=1-(
=1-1
=0
2
9
=
=
=
6
7
6
7
×0.375
×
3
8
÷
×
7
6
2
9
1
12
7
72
7
18
7
18
18
7
5
6
×
1
15
÷
×
=
=
=
1
18
1
18
1
7
(
2
3
+
4
15
×
5
6
)
20
21
20
21
21
20
=(
2
3
+
2
9
)
=(
6
9
×
)×
+
2
9
21
20
=
=
4
5
=
=
8
9
14
15
4
5
4
5
÷[(
+
1
2
)×2]
÷[(
6
10
+
5
10
)×2]
÷[
×2]
3
5
1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