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年福建三明泰宁县六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年福建三明泰宁县六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 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有一堆煤重 15 吨,用去了 3 5 ,求用去了多少吨?列式是( B. 15  3 5 C. 15 (1   ) 15  A. 3 5 3 5 【答案】B 15 (1   )。 3 5 ) D. 【解析】 【分析】根据单位“1”×分率=分率对应量,单位“1”为这堆煤的重量,已知用乘法,据 此即可解题。 【详解】单位“1”为 15 吨,用去的分率 3 5 ,则列式为:15× 3 5 。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单位“1”的知识,关键是找到单位“1”是谁,单位“1”已知用乘法, 单位“1”未知用除法或者方程。 2. 把 25%化成小数是( )。 B. 2.5 C. 0.25 D. 0.025 A. 25 【答案】C 【解析】 【分析】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据此方法解答。 【详解】25%=0.25 因此把 25%化成小数是 0.25。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应熟练掌握。 3. 李阳一天读完一本书,上午读了全书的 4 7 ,下午读了这本书的( )。
B. 3 7 C. 1 D. 7 7 A. 4 7 【答案】B 【解析】 【分析】全书是单位“1”,上午读了全书的 4 7 ,下午读了这本书的(1- 4 7 ),据此选择即 可。 【详解】1- 4 7 = 3 7 所以下午读了这本书的 故答案为:B 3 7 。 【点睛】掌握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减法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4. 下面算式中结果最大的是(  A. 20 5 8 【答案】B B. 20  )。 5 8 C. 5 20  8 D. 20  5 8 【解析】 【分析】将各个选项计算出结果,然后再比较大小,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可以将假分数 化为带分数,整数的部分越大则那个分数越大,这样便于比较,据此即可求解。 【详解】A.20× 5 8  12 1 2 B. C. D.20 32>  =32 5 20 8 5 20  = 8 5   8 319 8 > 1 32 3 19 8 112 2 > 1 32 所以四个算式中结果最大的是: 故答案为:B 20  。 5 8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大小比较与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5. 把 5 克盐放入 20 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
A. 1 20 【答案】D 【解析】 B. 1 25 C. 1 4 D. 1 5 【分析】盐是 5 克,盐水是 5+20=25(克),求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用盐的重量除以盐 水的重量即可求解。 【详解】5÷(5+20) =5÷25 = 1 5 故答案为:D 【点睛】明确盐水的量=盐的量+水的量,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是解 答本题的关键。 6. 圆的对称轴有( )。 B. 1 条 C. 2 条 D. 无数条 A. 没有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对称图形的特点,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解题。 【详解】根据轴对称图形定义可知:把一个圆形纸无论如何对折,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所 以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直线,而圆有无数条直径,即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要熟悉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且根据其特 点解决有关问题。 7. 24 km 的 1 6 ( )20 km 的 1 5 。 B. > C. = D. 无法确 A. < 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计算,用分数乘法求出 24 km
的 1 6 和 20 km 的 1 5 【详解】24 km 的 20 km 的 1 5 :20× ,最后比较大小。 :24× 1 6 =4(km) =4(km) 1 6 1 5 因为 4km=4km,所以 24 km 的 故答案为:C 1 6 和 20 km 的 1 5 一样长。 【点睛】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8. 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用去了 1 3 ,另一根用去 A. 第一根长 B. 第二根长 米,剩下的铁丝( 1 3 C. 同样长 )。 D. 无法比 较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于不知道两根铁丝的具体长度,所以可分情况讨论: 如果两根铁丝同长 1 米,则第一根的 1 3 ,为 1× 1 3 = 1 3 米,即两根铁丝用去的同样长,则剩 下的一样长; 如果两根铁丝长大于 1 米,则第一根的 长; 如果两根铁丝长大于 1 米,则第一根的 长;据此判断。 1 3 1 3 大于 小于 1 3 1 3 米,即第一根用去的长,则第二根剩下的 米,即第二根用去的长,则第一根剩下的 【详解】由分析可知,由于不知道两根铁丝的具体长度,所以无法确定哪根铁丝剩下的长。 故答案为:D。 【点睛】完成本题要注意题目中的两个分数的不同,第一个表示具体数量,第二个表示占全 长的分率。 9. 一个比的比值是 0.2,这个比的最简整数比是( )。 B. 4∶1 C. 1∶4 D. 1∶5 A. 5∶1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把 0.2 转化成最简分数,再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写出最简比即可。
【详解】0.2= 1 5 =1∶5 1 5 所以这个比的最简整数比是 1∶5。 故答案为:D 【点睛】掌握比与分数的关系以及最简比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0. 3∶8 的前项加上 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 B. 12 C. 16 D. 18 A. 6 【答案】C 【解析】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据 此解答。 【详解】把 3∶8 中比的前项加上 6,可知前项由 3 变为 9,是前项乘 3,要使比值不变,比 的后项也应该乘 3,由 8 变成 24,也可以认为是后项加上 24-8=16。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比的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比的前项和后项是加上一个数还是乘一 个数。 11. 光明小学六(1)班女生人数占本班人数的 48%,六(2)班女生人数占本班人数的 53%, 结果是( )。 A. 六(1)班女生多 C. 一样多 【答案】D 【解析】 B. 六(2)班女生多 D. 无法确定 【分析】根据单位“1”×分率=分率对应量, 六年级(1)班与六(2)班的总人数为单位 “1”,但是这两个班的总人数不知道,则无法算出对应的量,据此即可解题。 【详解】分别把两个班的学生总数看成“1”,两个班的学生总数不一定相等,所以这两个 班的女生人数是无法比较多少的。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单位“1”的运用,在单位“1”不相同且不知道的情况下,无法算出对应 的分率,则不能做比较。
12. 把一条 5 米长的铁丝按 2:7 分成两段,较短的一段占整条铁丝长的( )。 B. 3 7 C. 2 7 D. 2 9 A. 3 2 【答案】D 【解析】 【详解】解:根据题意, 2÷(7+2) =2÷9 = 2 9 答:较短的一段占整条铁丝长的 2 9 。 故选:D。 13. 5 米比 4 米多 25%,4 米比 5 米少( )。 B. 25% C. 80% D. 125% A. 20%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用公式:(大数-小数)÷单位“1”, “比”字后面是单位“1”,据此解答。 【详解】(5-4)÷5 =1÷5 =20% 所以,4 米比 5 米少 20%; 故答案为:A 【点睛】此考查了百分数的计算,关键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计算方 法。 14. 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 28.26 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厘米。 B. 4.5 C. 6 D. 9 A. 3 【答案】B 【解析】 【详解】解:28.26÷3.14÷2 =9÷2
=4.5(厘米) 答: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是 4.5 厘米。 故选:D。 15. 用简便方法计算 88× 8 87 ,正确的是( )。  1 B. 87× 8 87  8 87 C. 87× 8 87  8 87 D. 8 87 1  A. 87× 87× 8 87 【答案】B 【解析】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 【详解】88× 加,据此解答。 8 87 8 87 8 87 =(87+1)× =87× +1× =87× + 8 87 8 87 8 87 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了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学生应掌握。 16.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 12 天完成,乙队单独做 18 天完成,如果甲、乙两队合作要( ) 天完成。 A. 15 【答案】C 【解析】 B. 10 C. 7.2 D. 6 1 1 12 18  ) 【详解】解:1÷( =1÷ 5 36 =7.2(天) 答:如果甲、乙两队合作。 故选:C。 17. 在一张长 7 厘米、宽 6 厘米的长方形纸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
B. 28.26 C. 21.98 D. 18.84 A. 113.04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长方形中画一个圆,圆的直径为短的那条边,得到直径之后可以求出半径,根据 圆的面积公式 S=πr2 即可求解。 【详解】3.14×(6÷2)2 =3.14×32 =3.14×9 =28.2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圆的面积,找到圆的直径为解题的关键。 18.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 1∶2∶3,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 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被平均分成 6 份,求出一份,再求最大角的度数,最大 角是什么角就是什么三角形。 【详解】180÷(1+2+3) =180÷6 =30(度) 30×3=90(度) 所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按比分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按比分配解题的方法。 19. 有一个百分率是 132%,它应该是( )。 B. 合格率 C. 增长率 D. 成活率 A. 出米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出米率=大米重量÷稻谷的重量×100%,合格率=合格的数量÷总数量×100%,增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