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天津市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及
答案
一、请你选择: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来将此答案
的序号填在下表的对应处。(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
大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8000 美元,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这揭示了( )
A. 改革开放推进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国家
B. 我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C. 改革开放能解决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D.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题文中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取得的经
济成就以及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改革开放不仅深刻
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A 观点错误,1956 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B 观点错误,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C 夸大了改革开放的作用,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D 观点正确,所
以正确答案选 D。
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
会生产力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其基本内容是(
)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A.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①②④:根据所学可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以①②④符合题
意;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门锁、智能窗帘等智能家居逐渐成为人们的贴心助手。
这反映了
A.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C. 创新促进社会变革
【答案】A
【解析】
【分析】
B. 创新引领国家走向富强
D.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题文中智能门锁、智能窗帘等智能家居对人
们生活的影响, 表明创新让生活更美好,A 观点正确;BC 观点虽然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
体现;D 观点错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所以正确答案选 A。
4. 时代需要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 )
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怀
A. ①②③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创新精神的认识,根据所学,时代需要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
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
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等,所以
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 D。
5.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A. 人民当家作主
B. 公民当家作主
C. 人民民主专政
D. 坚持社
会主义道路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教材内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
义的生命。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A 正确。B 错误,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公民。C 与题意不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
的国家性质。D 与题意不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故选 A。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自 2018 年 8 月起先后 6 次网
上公开征求意见,提出 796681 条意见,这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是(
)
A. 民主选举
B. 民主管理
C. 民主监督
D. 民主决
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
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
【详解】ABCD:依据教材知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包括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选
举;民法典编制广泛征求民意体现了民主决策,故 ABC 不符合题意,D 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 D。
7.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 依法治国
B. 依宪治国
C. 以德治国
D. 依宪行
政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A 说法正确。依法治国首先要依
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行政,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BCD 与题干不符。故选
A。
8. 习近平主席曾经提到一个特别的等式“100-1=0”。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 99
个公平审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这个等式启示我们必须做到
A. 全面立法
C. 公正司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全民守法
D. 依法行政
【详解】题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
足以摧毁 99 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这说明司法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
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才能维护人民权益,故 C 项符合题意;A 项立法属于人民代表大会的
职权,不属于司法机关的;B 项题文主旨是公正司法,不是全民守法,与题文无关;D 项行
政机关依法行政,不符合题意;故选 C。
9. 近年来,国家环保督查组加强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督查,发现多起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如果发现此类问题,作为公民你不应该(
)
A. 崇尚法治精神,举报违法行为
B. 促进依法行政,主动合法检举
C. 避免惹祸上身,漠视此类行为
D. 依法民主监督,维护公众利益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有关知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
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ABD:题干体现作为公民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举报与检举,
要依法行使监督权,ABD 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错误,选项属于不履行公民义务的行为,若发现环境问题要及时举报。
故本题选 C。
10. 中国已在 14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所孔子学院和 1073 个中小学孔子课堂。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正走向世界
②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最优秀的文化
④优秀的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①②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已在 14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所孔子学院和 1073
个中小学孔子课堂。这表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这
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故①②④正确;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最优秀的文化之一,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11.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句所蕴含
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
A.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B.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C.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D. 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相关知识。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
体现了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A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 错误;
C: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错误;
D: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错误;
故本题选 A。
12.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伟大的民
族精神。这一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爱国主义
B. 自强不息
C. 团结统一
D. 勤劳勇
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根据所学,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所以 BCD 属于中华民
族精神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 A。
13. 我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铸就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
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是(
)
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②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
③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④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基石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A.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
①②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伟大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
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
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
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说法①②③正确;
④:教育是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基石,说法④错误;
故本题选 D。
14. 2020 年 12 月 1 日《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垃圾分类正式走入天
津市民的生活。要把垃圾分类意识变成自觉行动,要求公民( )
A. 提高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参与
B. 倡导简约生活,杜绝丢弃垃圾
C. 完善基础设施,科学处理垃圾
D. 坚持以德治国,提高居民素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从公民角度考查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A:要把垃圾分类意识变成自觉行动,公民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参与,落实行动,A
说法正确;
B:公民要倡导简约生活,实行垃圾分类处理,而不是杜绝丢弃垃圾,B 说法错误;
CD:国家要完善基础设施,科学处理垃圾 ;坚持以德治国,提高居民素养,C、D 说法正确
但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 A。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实现由
“单独二孩”向“全面二孩”政策的转变。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B. 促进人口快速增长,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
C. 促进社会发展,消除人口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
D. 促进人口快速增长,彻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促进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
展,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所以选项 A 符合题意;选项 B 错误,城
镇化进程,需要与人口的增长协调,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不需要人口快速增长;C 错误,
要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不能消除人口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选项 D 错误,
不可能彻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要认真读题,正确分析题目考查的意图,准确把握题干与题支的关系,做
出正确选择。
16. 多年来,西藏自治区人民守望相助、和谐共处,取得了辉煌成就。这得益于我国实施____
这一独具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
A.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
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西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
就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结果,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故 C 符合题
意;
A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但不符合题意,故 AD 排除;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 B 排除;
故本题选 C。
17. “简体字、繁体字都是中国字”,“从今以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海峡两岸专家
学者赋诗献歌,共表两岸浓情。这表明(
)
A. 祖国已经实现完全统一
B. 要严厉制裁分裂国家行为
C. 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D.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解。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的政治基础。
【详解】D:题干描述说明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文化薪火相传、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有利于
促进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D 表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