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 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的沸腾 B. 胆矾研碎 C. 纸张燃烧 D. 石蜡熔 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 水的沸腾只是物质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 意; B. 胆矾研碎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纸张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D. 石蜡熔化只是物质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B. 氧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 A. 氮气 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在常温下化 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故选 A。 3. 下列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B. 氢气 C. PM 2.5 D. 二氧化 A. 臭氧 氮 【答案】B 【解析】
【详解】二氧化氮、臭氧、 2.5 PM 都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氢气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故选 B。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量筒读数 B. 称量固体 C. 点燃酒精灯数 D. 倾倒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错误,不符合题 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左物右码,图示错误,不符合题意;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图示正确,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时要满足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紧挨着,图示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稀有气体 B. 洁净空气 C. 水泥砂浆 D. 高锰酸 钾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所以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 题意; B. 洁净空气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水泥砂浆由水、沙子、水泥等,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高锰酸钾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6. 市售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B. +3 C. +1 D. -7 A. +5 【答案】A 【解析】 【详解】KIO3 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 代数和为零,碘元素的化合价+5,故选 A。 7. 2020 年 7 月 23 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 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推进器采用偏二甲肼(C2H8N2)与 N2O4 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 2N2O4= 2X↑+3N2↑+4H2O↑。X 的化学式为 B. CO2 C. NO2 D. O2 A. CO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 C、H、N、 O 的个数分别是 2、8、6、8,生成物中含 C、H、N、O 的个数分别是 0、8、6、4,故生成物 中还应含 2 个 C、4 个 O,故 X 的化学式为:CO2。故选 B。 8. 钙是使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主要存在于谷歌和牙齿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钙的原子序数是 20 B. 钙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钙原子中质子数为 20 D. 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40.08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选项说法正 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钙,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
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 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钙原子中质子数为 20,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选项说法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9.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 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和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燃烧,能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会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 杯,能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gO=2Hg+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生成氧化汞分解 为汞和氧气,据此分析。 【详解】A、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根据分析可知氧化汞反应生成汞和氧 气符合分解反应定义,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B、根据图示和分析可知,反应前的氧化汞分子分解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再结合成氧 分子,氧分子聚集形成氧气,汞原子直接构成汞,选项正确; C、根据图示和分析可知,反应前有汞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仍为汞元素和氧元素,化学反 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选项正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答案为:D。  HgO Hg  2 O 2  ,选项错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每题有 1~2 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 1 分;一对一错不给 分。 11. 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C.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正确。 C、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较大,易于压缩。正确。 D、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是说明原子真实存在,不能说明分子不断运动。错误。 故选 D。 1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B. 如果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 C. 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应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D. ag 碳和 ag 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2ag。 【答案】AC 【解析】 【详解】A、水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故 A 正确;
B、如果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体积大,则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故 B 错误; C、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应先预热,再集中加热,故 C 正确; D、碳与氧气反应生在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 + O2 CO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点燃 每 12 份质量的碳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44 份质量的 CO2,由于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不为 1:1,ag 碳和 ag 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不为 2ag,故 D 错误。 故选 AC。 13. 蓝莓中含有的花青素(化学式为 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花青素属于氧化物 B. 花青素中含有 32 个原子 C. 花青素分子保持花青素的化学性质 D. 花青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5∶11∶6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由花青素分子构成, 每个花青素分子由 15 个碳原子、11 个氢原 子、6 个氧原子共 32 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花青素由花青素分子构成,花青素分子是保持花青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5∶11∶6,符合题意。 故选 CD。 14. 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中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B C D 区分硬水和软水 取等量水样于试管中,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 降低饮用水的硬度 将水煮沸后饮用 验证蜡烛熄灭后白烟可燃 点燃蜡烛熄灭后未凝固的石蜡 铁丝燃烧实验中防止集气瓶炸裂 在集气瓶外底部垫石棉网
B. B C. C D. D A. A 【答案】AB 【解析】 【详解】A、区别硬水和软水,取等量试样于试管中,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若有大量泡 沫出现,则为软水,若出现大量浮渣则为硬水。选项设计正确,符合题意; B、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水垢除去,从而降低饮用水的硬度。选项设计正 确,符合题意; C、验证蜡烛熄灭后白烟可燃,应该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选项设计错误,不符合题 意;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及瓶底炸裂,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 细沙,而不是在集气瓶外底部垫棉网,选项设计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AB。 15.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A. x 的值为 11 比为 6∶5 H2O 1 10 O2 20 4 W 4 0 CO2 0 x B. 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 C. W 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D. W 中碳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4 【答案】AD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 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 进而书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判断反应的类型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详解】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 量总和,20+1+4=10+4+x,x=11,x 的值为 11,故选项正确; B、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0g-4g):(10g-1g)=16:9,故选项错误; C、由于四种物质中 W 和氧气质量减小,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 为 W+O2→CO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 W 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 的质量为: 9g  16 18  100% 8g 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 11g  32 44  100% 8g  ,两 者的质量和为 1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20g-4g=16g,所以可判断 W 中不含有氧元素, 故选项错误; D、W 中碳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1g 8g 9g 8g :  12  1  1: 4 ,故选项正确。 故选:AD。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20 分) 16. 掌握仪器用途,实验技能和方法对于化学实验很重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于吸取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填“胶头滴管”或“药匙”)。 (2)量取 7.2mL 水,需要使用______(填“10mL”或“50mL”)量筒。 (3)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______(填“内焰”或“外焰”)。 (4)过氧化氢溶液等液体通常存在______(填“广口瓶”或“细口瓶”)。 【答案】(1)胶头滴管 (2)10mL (3)外焰 (4)细口瓶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常用于吸取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小问 2 详解】 根据量筒的使用原则“近、大”原则,量取 7.2mL 水,需要使用 10mL 量筒。 【小问 3 详解】 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因此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 【小问 4 详解】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