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北京房山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北京房山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试卷及答 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a 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0 分) (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 1.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主张的是 A. 用洗菜水冲厕所 C. 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答案】B 【解析】 B. 城市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 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详解】A、用洗菜水冲厕所,一水多用,符合节约用水的主张,选项 A 正确; B、城市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会造成污染,不符合防治水污染的 主张,选项 B 错误; C、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可以降低每次的用水量,符合节约用水的主张,选项 C 正确; D、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以减少和降低化肥与农药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符合防治 水污染的主张,选项 D 正确。 故选:B。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氧 C. 铁 D. 铝 A. 硅 【答案】B 【解析】 本题的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考查,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 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3. 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B. 镁 mg C. 氮 Ne D. 铁 Fe A. 钠 NA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素符号通常用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名称 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在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后面加上元素名称中另一个字母(必须小
写)以示区别。 A、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 Na,A 错误; B、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即 Mg,B 错误; C、氮的元素符号是 N,C 错误; D、铁的元素符号是 Fe,D 正确; 故选 D。 4. 下列微粒数,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电子数 B. 中子数 C. 质子数 D. 电子层 数 【答案】C 【解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 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故选 C. 5. 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He-3),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2,中子数为 1, 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B. 2 C. 3 D. 4 A. 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氦(He-3)的原子核内质子 数为 2,中子数为 1,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选 B。 考点:原子的构成。 点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 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6.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添加酒精 B. 取用块状固体 C. 滴加
液体 D. 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容易引起火灾,A 错误; B、取用块状固体,应将试管横放,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立起来,使块状固 体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B 错误;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保持橡胶胶帽在上,垂直于试管滴下液体,胶头滴管 不能伸入容器内,C 正确; D、加热液体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D 错误; 故选 C。 7. 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B. 碘原子 C. 碘分子 D. 碘元素 A. 碘单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加碘食盐中一般添加的是碘酸钾,碘酸钾中含有的碘元素可以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 故答案选 D。 【点睛】人体补钙、铁、碘、锌等补的均为元素,只需要摄入含有此种元素的物质即可。 8.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需要用 B. 烧杯 C. 量筒 D. 托盘天 A. 试管 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量筒,故选 C。 9.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B. 铁 C. 汞 D. 氯化钠 A. 氮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金属单质、非金属固态单质和稀有气体都直接由原子构成。 【详解】A、两个氮原子构成一个氮气分子,氮分子构成氮气,选项正确。 B、铁直接由铁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C、汞直接由汞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D、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钠,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 A。 10. 下列符号表示 2 个氧分子的是 B. 2O2 C. 2O2- D. O2 A. 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表示 2 个氧原子,B 表示 2 个氧分子,C 表示 2 个氧离子,D 表示氧气或者一个氧 气分子。 故选 B。 11. 生活中软化硬水的常用方法为 B. 吸附 C. 煮沸 D. 搅拌 A. 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沉淀是将水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沉降下来,不能软化硬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吸附是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不能软化硬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煮沸是生活中软化硬水的常用方法,此选项符合题意; D、搅拌能加速溶解,不能软化硬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2. 在压强和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18mL 的液态水完全蒸发成水蒸气后,体积扩大了约 1700 倍。这是由于 A. 分子体积变大 C. 分子数目增多 【答案】D 【解析】 B. 分子停止运动 D. 分子间空隙变大 【详解】18mL 的液态水完全蒸发成水蒸气后,体积扩大了约 1700 倍,此过程是物理变化。
A、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故分子的体积没有变大,A 错误;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错误; C、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分子数目没有增多,C 错误; D、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改变,D 正确; 故选 D。 13.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氧气无色无味 C. 蔗糖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B. 酒精易燃烧 D. 冰的密度比水的小 【详解】A、氧气无色无味,描述的是氧气的颜色和气味,不需经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 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易燃烧,酒精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表现出化学性质,选项 B 符合题意; C、蔗糖易溶于水,描述的是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表现 物理性质,选项 C 不符合题意; D、冰的密度比水小,描述的是冰与水的密度关系,不需经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 于物理性质,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氧气(O2) C. 甲烷(CH4) 【答案】B 【解析】 B. 水(H2O) D. 高锰酸钾(KMnO4) 【详解】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A、氧气由一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B、水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C、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D、高锰酸钾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 B。 15. 医用双氧水的有效成分是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 H2O2,该化学式可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 是 A. 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 过氧化氢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D. 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此选项正确; B、分子都由原子构成,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此选项错误; C、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1:16,故过氧化氢中氢元素 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此选项错误。 故选 A。 16. 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如果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碳原子,则下图中能表示 二氧化碳分子模型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1 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 CO2; 通过图示可知 A、化学式为 O2,错误; B、化学式为 CO,错误; C、化学式为 CO2,正确; D、化学式为 C2O,错误; 故选 C。
17.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固定装置; 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撤酒精灯;⑦从水槽中撤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 A. ②①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⑦⑥ 【答案】D 【解析】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②①③④⑤⑦⑥ 根 据 制 取 氧 气 的 操 作 步 骤 可 记 住 口 诀 “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 可 知 正 确 的 操 作 顺 序 为 : ②①③④⑤⑦⑥。故选 D。 18.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只有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C. 加入催化剂可增加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质量 D. 加入催化剂可加快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能是减慢反应 速率,A 错误; B、除了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其他物质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例如 CuO 等,B 错误; C、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C 错误; D、加入催化剂可加快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速率,D 正确; 故选 D。
19.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 11 个质子 B. 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 C. 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 个电子 D. 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 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 11 个质子,说法正确;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说法正确;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由 1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 个电 子,说法正确;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质子数=电子数,表示的微粒是一种原子,说法错误; 故选 D。 20. 下图是氢分子与氧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的示意图。从该图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 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 B.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此选项正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