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 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与运用 1. 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mào chì bǎng yān wù chéng qún jié duì 【答案】容貌 翅膀 烟雾 成群结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 “貌”“膀”“雾”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给下列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1.(1)这个假.期(jiǎ jià),他阅读了很多课外书,增长了许多知识。 (2)他依然做着自己的事情,假.装(jiǎ jià)没有听见。 2.(1)他喊了好几声,可是都没有人答.应(dā dá)。 (2)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回答.(dā dá)老师提出的问题。 【答案】jià jiǎ dā dá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 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假:[ jiǎ ]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话。~发。~山。~ 证件。~仁~义。2.假定:~设。~说。3.假如:~若。~使。4.借用:久~不归。~公济 私。不~思索。5.姓。[ jià ]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暑~。
病~。婚~。春节有三天~。 答:[ dá ]1.回答:对~。一问一~。~非所问。2.受了别人的好处,还报别人:~谢。报~。 3.姓。[ dā ]义同“答”,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3. 根据拼音写汉字,组成词语。 1.gǎn ( 2.xī 气( )受 ) 勇( 呼( ) ) 【答案】 ①. 感 ②. 敢 ③. 息 ④. 吸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 “感”“敢”“息”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4. 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汉字并组词。 虫 汉字:_________________ 组词:( 虫 汉字:_________________ 组词:( ) ) 【答案】 ①. 蝇 ②. 苍蝇 ③. 蛙 ④. 青蛙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给汉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本题中给“虫”字加偏旁组成新的字,例如有蛙、萤、蝴、蜘、蚜、蚂、茧、蚁、蝶、蚊、 蚪、蚯、蛋、蜻、蛛、蜂、蜓、蚓、虾、蛇、蝉、蝌、蛮、蜕、蛾、独、虽、蝈、蜜、触、 蝇、虹、蜗、融。然后进行组词即可。 5.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冬天快要来了,小动物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 ①经过,度过 ②数量或程度等超出 2.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 ①出行,在外作客 ②共同 3.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
①重,分量大 ②深入,程度深 【答案】 ①. ① ②. ① ③. ②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多义字知识,注意区分多义字在具体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还要注 意平时的积累。解答本题时可将释义代入题中,结合语境,看表意是否通顺。 1.句中“过冬”意思是度过冬天,“过”是“经过,度过”的意思。故填上序号①。 2.句中“旅行”意思是指远行;去外地办事;去外地行走,“旅”是“出行,在外作客”的 意思。故填上序号①。 3.句中“沉思”意思是认真、深入地思考,“沉”是“深入,程度深”的意思。故填上序号 ②。 第二部分 阅读与积累 6. 按要求完成。 1.本学期,我积累了形容秋季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原文填空。 (1)_________,白云生处有人家。 (2)___________,泰山移。 (3)水,___________________。下雨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秋高气爽 ②. 硕果累累 ③. 远上寒山石径斜 ④. 人心齐 ⑤. 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⑥. 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点有词语的积累、诗句与课文的默写及俗语的识记能力。解答 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与平时的知识积累,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 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 更准确地写出答案。 1.根据词语的积累,写出形容秋季的词语,如:五谷丰登、硕果累累、春花秋月、天高云 淡、秋风送爽等。 2.(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原文是:远上寒山 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人心齐,泰山移。”民间俗语,意思是: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3)“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出自课文《大自然的 声音》。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性文章。它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以及大量的形象鲜活、熟悉生动 的有新鲜感的语句,分别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故根据课文原 文填空即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泉城济(jǐ)南 ①人们说到济南,就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 的晶莹剔(tī)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狮虎吼叫;有的声音低细,听 起来如秋雨沙沙。这些泉中,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bào)突泉各具特色。 ②珍珠泉清澈(chè)见底。泉水从地下往上涌,真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照射下, 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līn)到了水面上 来。 ③五龙潭由五处泉水汇(huì)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为“五龙潭”。在五龙潭的周围还 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④黑虎泉的源头就在悬崖下的洞穴中。泉口是用石头雕(diāo)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 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吐出来。 ⑤众多泉中,趵突泉尤其让人难忘。它在趵突泉公园里,一个开阔(kuò)的方形泉池, 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zǎo)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 有三股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⑥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7. 济南的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各具特色。 8. 短文第⑤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你用“ ”在原文中画出来。 9. 人们称济南为“泉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从短文中挑选一句你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 ①. 珍珠泉 ②. 五龙潭 ③. 黑虎泉 ④. 趵突泉 8. 众多泉中,趵突泉尤其让人难忘。 9.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10.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 听起来如狮虎吼叫;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沙沙。这些泉中,珍珠泉、五龙潭、黑虎 泉和趵突泉各具特色。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第一段的内容“这些泉中,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各具特色。”可以得 出本题的答案。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找出文段中的关键句。 结合原文的内容,第五段主要是围绕趵突泉来描写的,所以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众多泉中, 趵突泉尤其让人难忘。”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最后一段的内容“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可以得出 人们称济南为“泉城”的原因。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原文的内容,选择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即可。注意抄写的时候不要写错别字, 不要写错语句的顺序。选择一些有好词好句等句子即可。 阅读。 理想桥 ①小雨已经( )不断下了几天。周末,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②这条乡间的小路我已经走过了无数次,一到雨天,便会格外难行,我举着伞小心地走 着。这时,我看到不远处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男孩,正蹲在一个积满雨水的小水塘边。他在 做什么?出于好.(hǎo hào)奇,我走近他。只见雨花不停地飘落在他的身上,他的发梢上 也不断地滴着水,可他好像一点儿也不在意,依然聚精会神地做着什么。 ③小弟弟你在干什么呀 我疑惑.(huò huǒ)不解地问 ④“您看,我在造桥啊!”只见他将手中的木头往水塘里一一排列开去,一块又一块,
他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这雨天,这小水塘,造什么桥啊?”我又问了一句。“造大桥!” 他一边回答一边将一块较大的木头小心地放在已经造好的桥墩.(dūn dū )上,好像马上就 要完成一件大事!真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大桥造好啦!大家可以过桥了!”小男孩高兴.(x īng xìng)地跳了起来。这时,只听“啪”的一声,他一脚踩进了泥水里,泥水溅了开去, “大桥”倒塌.(tā dā)了…… ⑤我正在好奇男孩接下来会怎么做,只见他抓了抓头皮,又( )蹲下来,心疼地捡 起木块,认真重新搭了起来。嘴里还说着:“这座木头桥不好。等我将来长大了,一定要造 一座又大又牢的桥!” ⑥我被跟前这个可爱的小男孩感动了:木头桥虽然没有搭成,但是男孩的心里已经建起 了一座理想之桥!他的坚持不懈.(xiè jiě)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弯下腰,跟他一起,用心 搭建起这座桥…… 11. 给短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12. 给短文第③自然段添加合适的标点符号。 13. 从“连续、继续、陆续”三个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 )里。 14. 联系上下文理解,“聚精会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请你用“ ”在文中第④段画出一句描写小男孩认真搭桥的句子。 16. 阅读短文后,文中的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hào huò dūn xìng tā xiè 12. “?”。 13. 连续 继续 14. 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15. 只见他将手中的木头往水塘里一一排列开去,一块又一块,他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 16. 小男孩我的印象是坚持不懈、刻苦学“造桥”。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 声调、韵母等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好.(hào)奇 疑惑.(huò)不解地 桥墩.(dūn) 高兴.(xìng) 倒塌.(tā ) 坚 持不懈.(xiè)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应用。解答本题时,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 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台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 综合应用。 结合第③段句子可知,这是“我”问小男孩的话,故“小弟弟你在干什么呀”要用双引号引 起来,“呀”后加上“?”,最后一句话结束要用上句号。即:“小弟弟你在干什么呀?”我 疑惑不解地问。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 选出合适句子意思的词填空。 连续:指一个接一个;不间断。 继续:指连续下去、不中断进程。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结合语境“小雨已经( )不断下了几天”可知,应填上“连续”词语。 结合语境“我正在好奇男孩接下来会怎么做,只见他抓了抓头皮,又( )蹲下来……” 可知,应填上“继续”词语。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 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聚精会神”的意思是: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寻找关键句子能力。解答时注意看清题目要求,在文中第④段画出一句描写小 男孩认真搭桥的句子。 通过阅读第④段可知,描写小男孩认真搭桥的句子是“只见他将手中的木头往水塘里一一排 列开去,一块又一块,他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按照要求用横线画出来即可。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通过阅读文章,从中抓住人物形象的特点答题。 结合文章可知,文中“造大桥”的小男孩心有大志向,他那种坚持不懈、刻苦学造桥的精神
值得人学习。据此整理作答,写出给你留下的印象即可。 第三部分 习作 17. 习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让自己难忘的人,经历让自己难忘的事,参加让自己难忘的活动……请 选择其中一个你最难忘的写下来。 要求:1.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完成习作。 2.要把让你难忘的原因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让我难忘的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让我难忘的一件事 往事如烟,但这件事我还记忆犹新,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宽容的人。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寒风凛冽,路旁的小树随着微风轻轻摇晃。我走在路上,忍不住把 手伸进口袋里,把脖子缩进了领口,我都恨不得马上钻进被窝里呢!这时,我眼前又出现了 那个熟悉的身影,是她——那位总是冒着严寒酷暑,推着车子给人们送来美味早点的阿姨。 天这么冷,她怎么还出来卖早点呢? 这时,从远处走来个衣冠不整的年轻人,粗声粗气地说:“喂,来一包豆浆。”那位阿姨 笑着说:“好的,要不要再来个馒头或包子?”“不用。”那个年轻人冷冷地说。阿姨挑了一 包热乎乎的豆浆,并叮嘱道:“小伙子,拿好了!”那个年轻人似乎心不在焉,刚接过,“啪” 的一声,这包豆浆就滑落在地上了。“你是怎么搞的!”年轻人大声的吼道。那位阿姨二话没 说,弯下腰,把袋子捡入垃圾桶里,重新拿了一包豆浆,用剪刀在左上角剪了一个小口,插 上吸管,热情地递过去:“拿好啰!”年轻人接过豆浆,付了钱,默不作声的走开了。 我走过去问:“阿姨,刚才明明是那个年轻人不对阿,您为什么还要赔给他包豆浆?” “自家做的,没有关系。”那位阿姨说道。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善良的心!是啊,要不是 阿姨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友善,多一份善良,事情怎么会是如此的结局呢?一切都在于那位 阿姨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较他人的态度,她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每每想起这件事,我就会想起那位阿姨。我暗想, 我也要做一个宽容的人!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写一篇作文半命题作文。写好这类作文需注意以 下几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