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资料共2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题及答案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用 2B 铅笔将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布洛是现代实验美学的代表,他继承了“自下而上”的实证研究方法,把对传统美学中, 审美客体的研究转向对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美感体验的研究,建立了以观赏的效应为研究 对象的美学理论。他提出,在审美观照中,主体在心理上必须和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 也就是说,把眼前的对象同实践的、现实的自我联系割裂开来,切断同事物的实用、功利方 面的联系,以一种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的态度来看待它。保持距离会使司空见惯的东西发出奇 光异彩,使身处焦虑、烦躁、恐慌之境的心灵体会到一种奇异的镇定与寂静,领略到一种功 利的“我”难以企及的审美之境。 为了形象地说明“心理距离”的含义,布洛举了一个海上航行遇上大雾的例子。对于一 般人而言,这不能不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因为海雾不仅会耽误行程,还会令人呼吸不畅, 让人因置身无边的、未知的恐惧之中而感到惊慌无助。可是,那让人紧张焦虑的海雾也可能 会霎时成为趣味与欢乐的源泉。一旦抛开海雾可能带给我们的危险及不愉快,聚精会神、心 无旁骛地去看周围的景观,我们就能够欣赏海上雾景奇妙无比的美。 布洛所说的“心理距离”指的就是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本身的分离,与人的实际需要、 道德、目的、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由于这种分离,日常事物的某些平时为人们所忽视的侧 面就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震撼我们的心灵,从而成为一种“艺术的启示”。因此布洛认 为心理距离构成了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但同时布洛又指出,作为一种审美原则,心理距离 又有其矛盾的二重性。在欣赏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脱离出来,抛弃事物的科学价
值、使用价值以及伦理价值;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要拿自身的经验来印证、 诠释作品,从而激起感情的共鸣。只有将“距离的自我矛盾”安排妥当,才是艺术欣赏与创 作的成功。 “心理距离说”矛盾的二重性强调了“美感的人”“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的辩证 统一,认为处于美感经验中的主体也是“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无法将其从整个有机 体中分离出来。作为“美感的人”,一方面须超脱实际生活,心中不能存有任何外在目的; 另一方面又必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以获求更高层次的审美体 验。这种理论的一大优点是其在像形式主义那样强调审美经验的纯粹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 有利于或不利于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而且“心理距离说”将美感经验之前、美 感经验之中、美感经验之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综合考察美感经验之前及之后的现实 生活、伦理道德、实用功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因素对美感经验的影响。 (摘编自彭志勇《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 材料二: 在审美欣赏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距离太 小,主体离客体太近,客体的局部相互遮挡会使主体领略不到审美对象的整体风貌,造成主 体对客体感知的困难。距离太大,离审美对象太远,由于光线漫射、空气浮尘等因素,审美 主体会感到对象模糊不清,自然就无法欣赏到审美对象的美了。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听音乐、看油画、看电影时,都会保持一个适中的空间距离。 听音乐时,太远了会听不清,太近了又会觉得震耳欲聋:看电影时,如果坐得太近,屏幕上 的画面就会扁平得像一张纸,立体感的消失会使欣赏索然无味。欣赏艺术,“距离”是非常 重要的,只有保持适中的距离才能领略作品的美的魅力。 空间距离能够产生美感,同样,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旧物、往事经过时间的沉淀, 往往具有某种美的力量,让人感到情意依依。如乡情是一种人情美,时间隔得愈久,其情愈 烈。 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时间是一个最好的过滤器,是一个 回想和体验过的情感的最好的洗涤器。不仅如此,时间还是最美妙的艺术家,他不仅洗干净, 并且还诗化了回忆。”的确,一件曾经让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也许就会 形成很美的意象。卓文君不守寡却和司马相如私奔,这在西汉时算是一件秽行丑迹,后世却 把这段情史当作佳话。在李贺的诗句“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中,我们感受到的只是画 一般的幽美。并且,时间距离还能使往日伤痛、悲哀的情感,转变为感人肺腑的艺术创作。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在其妻王弗离世后的第十年写下的悼亡之作, 时间的距离,使深切的哀痛变成了情真意切的艺术之美,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纵观中国 古代诗词史,除了悼亡诗的审美内涵和时间距离有关,咏史怀古诗同样如此,我想这也是时 间距离具有美化、诗化作用的原因吧。 (摘编自曹熠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浅谈审美距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洛的美学理论承袭实证研究方法,以观赏的效应为研究对象,注重对审美主体的心理 功能和美感体验的研究。 B. 布洛认为心理距离构成了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人只要与客体及其吸引力相分离,就会 发现一些平时忽视的侧面,震撼心灵。 C.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要适中,距离太小或太大都无法欣赏到审美对象的 美。 D. 在中国古代诗词史中,悼亡诗、咏史怀古诗的审美内涵和时间距离有关,这体现了审美 欣赏中时间距离的美化、诗化作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洛以海雾为例,证明审美主体想要体会到独特的审美之境,就要忍受审美客体所带来 的危险。 B. 与布洛“心理距离说”的美学理论相比,形式主义审美观存在明显不同,它忽视了产生 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 C. 适中的空间距离能够让人领略作品的魅力,而时间距离则不然,时间隔得越久,产生的 美感越强。 D. 西汉时被人诟病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行为,后世却传为佳话,说明时间距离一定 会美化过往的事。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观点的一项是( ) A. 真诚的回忆,将是明月的照临,清风的吹拂,而没有迷雾和尘沙的干扰。 B. 在“忆之路”上,走得愈远,愈是有味,这是苦味渐已蒸散而甜味却还留着的缘故。 C. 一个人,只有跋涉过漫长的生活道路,才会有各种滋味的回忆。 D. 人们在重温旧事时,便会发现生命之书中最美的一页莫过于其中一些段落所勾起的甜蜜 回忆。 4. 鲁迅说过:“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
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 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请结合材料和鲁迅的这段 话,从“心理距离”二重性的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欣赏《红楼梦》。 5. 请分析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答案】1. B 2. B 3. C 4. ①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一方面应该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将宝黛或者贾政与现 实的“我”分离开来,才能客观全面地鉴赏宝黛不同于世俗男女的心灵契合以及贾政作为一 家之长的内心世界:②另一方面,无论读到宝黛的爱情故事还是贾政的利害打算,也不能将 自己从现实生活中完全分离出来,必须依靠自身生活经验才能理解作品中青年男女爱情的美 好或封建家长利益打算,从而形成感情共鸣。 5. ①(论证方法)采用引用论证,引用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继续对前文“时 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这一观点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论证语言)运用比 喻,把“时间”比作“过滤器”“洗涤器”和“艺术家”,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论证语言的 生动性;③(论证思路)点明观点,强调时间距离对美感的形成所发挥的净化、美化和诗化 作用,与后文中的论证相互印证。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人只要与客体及其吸引力相分离,就会发现一些平时忽视的侧面”错误。材料一第 3 段说的是“由于这种分离,日常事物的某些平时为人们所忽视的侧面就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注 意”,原文用的是“可能会”,选项中“只要……就会……”表述绝对。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就要忍受审美客体所带来的危险”错误。材料一第 2 段中说的是“一旦抛开海雾可能带 给我们的危险及不愉快……我们就能够欣赏海上雾景奇妙无比的美”,此处意在说明审美主 体想要体会到独特的审美之境,要与审美客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C.“时间隔得越久,产生的美感越强”错误。材料二第 3 段中只是举例说乡情是“时间隔得 越久,其情愈烈”,并未说时间距离的远近与美感的强弱有确切的联系。 D.“说明时间距离一定会美化过往的事”错误。根据材料二第 4 段中的“一件曾经让人嫌恶
的事情……也许就会形成很美的意象”,可推知时间距离具有美化的作用,但并未说其“一 定会美化过往的事”。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第 4 段内容可知,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观点是时间距离具有净化、诗 化和美化的作用。 C.“跋涉过漫长的生活道路”,强调的是漫长的生活历程可以提供丰富的回忆素材。故不能 支持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观点。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鲁迅的这句话揭示了有些读者不能区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距,从而导致了可悲又可笑 的结果;我们阅读小说是为了欣赏作者的艺术手法,感受其中的思想内容,不能硬去充当小 说中的某个人物,将艺术形象和现实世界混淆,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表现形 式,要注意区分与现实的区别。 根据“在审美观照中,主体在心理上必须和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把眼前的 对象同实践的、现实的自我联系割裂开来,切断同事物的实用、功利方面的联系,以一种漠 不关心的旁观者的态度来看待它”可知,布洛强调“心理距离”会使司空见惯的东西发出奇 光异彩,使身处焦虑、烦躁、恐慌之境的心灵体会到一种奇异的镇定与寂静,领略到一种功 利的“我”难以全及的审美之境。所以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应该保持合适的“心理距 离”,将小说中的人物与“我”分离开来,才能客观全面地鉴赏艺术形象不同于现实中的人 的精神世界。 根据“又不能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要拿自身的经验来印证、诠释作品,从而激起感情的共鸣” “‘心理距离说’强调了‘美感的人’‘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的辩证统一,认为处于美 感经验中的主体也是‘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无法将其从整个有机体中分离出来,须 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以获求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可知,“心 理距离说”强调不能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要拿自身的经验来印证、诠释作品,从而激起感情 的共鸣。所以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能将自己从现实生活中完全分离出来,必须依靠自 身生活经验才能理解作品中宝黛爱情和贾政的利害算计,从而形成感情共鸣。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证方法方面,采用了引用论证。“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时间 是一个最好的过滤器,……并且还诗化了回忆。’”这是引用了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 斯拉夫斯基的话,论证了前文“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这一观点,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增 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论证语言方面,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时间是一个最好的过滤器,是一个回想和体验过 的情感的最好的洗涤器,不仅如此,时间还是最美妙的艺术家”,这是把“时间”比作“过 滤器”“洗涤器”和“艺术家”,“他不仅洗干净,并且还诗化了回忆”论证了“时间距离也 能够产生美感”的观点。运用比喻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论证思路方面,这段文字点明了“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的观点,“时间是过滤器、洗 涤器、艺术家”强调了时间距离对美感的形成所发挥的净化、美化和诗化作用,后文又例举 了西汉时被人诟病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行为,后世却传为佳话的例子,也强调了“时 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的观点,前文的引用论证与后文中的举例论证相互印证。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第五幕】关汉卿的书斋 田汉 他的好友杨显之,在看已经写成的几折。关汉卿站在其后面。 关汉卿:显之,你看这样写,行了吗? 杨显之:行。我看这倒是你的压卷之作。不过有几点想问问你:第一,蔡婆婆这人物, 你是要当好人写呢,还是当坏人写呢?当作坏人写吧,她又是窦娥的婆婆,窦娥是为了救她 才屈死了的。 关汉卿:这个人大体上还是善良的,她不是很爱窦娥的吗? 杨显之:不过你当她是好人写,她又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借给你五两银子,隔一年连本 带利要你十两;借给你十两,隔一年要你二十两。没有钱还她,你就得把女儿卖给她做儿媳 妇。这样的人还能是好人?我倒是赞成赛卢医那个办法,要用绳子勒死她。 关汉卿:勒死她,就没有人再放高利贷了? 杨显之:那当然还会有。 关汉卿:却又来了。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相比之下,蔡婆婆还是比较好 一点的了。要找真正的好人,除非世界上没有高利贷了。
杨显之:好,这一点算过去了吧。第二点,山阳县逼供之后,马上说“明日杀窦娥”, 既不经三审六问,也不申请刑部批准,就处决人犯。作一个前代的戏,不是符合惯例啊! 关汉卿:你这一点提得好。可是我问你,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忽辛 杀朱小兰,不是刚问过一堂,第二天就稀里糊涂把她给砍了吗? 杨显之:哦,原来你是这个用意,那就没有说的了。此外在文字上,我觉得第二折那支 《感皇恩》很好。“……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 血,一层皮”写得又生动,又深刻。后面那支《滚绣球》,“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 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我看干脆改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 做天”,这样感情不是更强烈一些吗? 关汉卿:好,那就这么改吧。 杨显之:不,你自己斟酌吧,我说得不一定对。 关汉卿:不,你说得很对,(确定地)改! 从桌上落下一张纸,杨显之忙拾起,看了一下。 杨显之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 苍冥。 关汉卿:(低声)这是文丞相写的。 杨显之:文丞相?你是说文天祥丞相? 关汉卿:对,就是他。 …… 杨显之:好。我今天还有事,我走了。(站起)文丞相的诗,我带着了。 杨显之匆匆地走出去了。关汉卿看着已经改过的前三折,出了神,不觉朗诵起来。关忠 上场。 关忠:老爷,叶先生来了。 关汉卿不应。他已独自沉浸在艺术世界里好半天,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叶和甫上,关忠欲再报告,叶和甫止住他,轻轻地走进来,听关汉卿朗诵。 关汉卿朗诵:【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 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 关忠:(提醒)老爷,叶先生来看你来了。 关汉卿:谁?(他醒过来似的)哦,和甫。 关忠:叶先生来了好一会儿了。
关汉卿:请坐,请坐。没有知道你来了。失迎得很。 叶和甫:哪里,哪里。还是我来得莽撞,扰乱你的文思了。 关汉卿:(吩咐)关忠,点茶。 关忠:是,(端茶给叶和甫)您请喝茶。 叶和甫:昨儿个帘秀告诉我,你在给她打一个新本子,就是你刚念的这个吗? 关汉卿:对。 叶和甫:已经完稿了? 关汉卿:没有。还差一折,不过也快完了。 叶和甫:一定又是个杰作吧,刚才的这支《滚绣球》就不错。让我先观为快吧。(他接 过前几折,看了一下。) 关汉卿:哦,还是所谓的“乱头粗服”,刚才想请显之给仔细改一改,可他没工夫。 叶和甫:“乱头粗服,丰韵天然”,你从来不是这样写的么?不过听刚才念的,什么“不 分好歹难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连天地也骂起来了,不能像往常那样轻松一点吗? 关汉卿:你是内行,当然应知道,这戏的写法是随着情节而定的。这戏原本就不是轻松 愉快的情节,怎么能用这些笔法呢?我甚至鄙视那些写法,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 管管伤风、咳嗽。 叶和甫:(不了解)哦,不。还是往常那样的好。你开的是薄荷、甘草的店,人家就向 你买薄荷、甘草,这不是很自然的吗? 关汉卿:你们那样看我? 叶和甫:哦,这是开玩笑。(转话题)刚才这个戏是写的哪个朝代的故事呢? 关汉卿: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应是汉朝吧。东海地方有一个孝妇被东阿太守给冤杀 了,后来那地方三年没下雨。直到于公治狱,这案子给平反了,这才下起雨来。 叶和甫:这不过是个传说,你不会是还要替传说中的人物担忧吧? 关汉卿: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 叶和甫:唔,帘秀告诉我,你对最近朱小兰一案很抱不平。 关汉卿:对,每个有良心的人,都会为她不平的。 叶和甫:是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更何况你这样多情的文人呢?不过,别人议论尽 管议论,你可千万别写。 关汉卿:(反感)那为什么? 叶和甫:我觉得,你近来的几出戏,像《救风尘》《望江亭》啊,称得上是洛阳纸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