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中试题及答案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一部分(1-4 题 21 分)
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虽看不见,却无处不在。山川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森
秋市村庄,她都用温柔的手抚摸..过。春风过处,万物葳蕤,生命力旺盛。北方的四季泾谓分
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
会为之一镇,苏醒,返青,拨节,生长。
(1)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陶醉(
)
②抚摸(
)
(2)加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加波浪线的文字。
春风过处,万物葳蕤,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táo
zuì
②. fǔ mō
(2)
①. 镇
②. 振
③. 拨
④. 拔
(3)生机勃勃或生意盎然、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等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陶醉(táo zuì):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
得内心的安慰。
抚摸(fǔ mō):用手指轻轻触摸,来回移动。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为之一镇——为之一振,因此而振奋起来。
拨节——拔节,稻、麦、高粱、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到一定发育阶段时,主茎的各节长得很快,
叫做“拔节”。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葳蕤”形容枝叶繁盛;“春风过处,万物葳蕤”指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物焕发生机与活力,
可替换的成语有:生机盎然等。
2.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4)李商隐的《无题》中,巧用比喻和双关,突出有情人之间爱恋之深,生死不渝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身处逆境,我们要善于从经典中汲取力量,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长风破浪会
有时,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你作为座右铭激励我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答案】 ①.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②. 云归而岩穴暝
③. 但愿人长久
④. 千里
共婵娟
⑤.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⑥.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易错字有“笛赋、暝、婵娟、蜡炬、沧”。
3. 下面是学校食堂粘贴的标语,请你选出最喜欢的一条,并说明理由。
①饭菜穿肠过,礼让心中留。
②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③知青的年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
④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⑤光盘!光盘!!光盘!!!
选第__________条,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示例:选①
②. 理由:化用电影中经典台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
中留”合辙押韵,朗期上口,凸显了打饭吃饭时的文明礼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语。任选一条标语,阐述喜欢的理由即可,可从标语运用的手法、句式
等角度思考。
示例一:选②。“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作得来,
所以一粒米就代表着一滴汗,体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使人能够自觉珍惜粮食。
示例二:选③。“知青的年代”,上山下乡,“插队”劳作,在此与“插队”联系在一起,
委婉告诉学生排队时不要插队打饭。
示例三:选④。“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运用对偶的方式,表达粮食是农民伯伯
辛苦劳作得来,来之不易,理应珍惜。
示例四:选⑤。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感叹号逐渐递增,情感表达强烈,告诫学生,“光盘
行动”射势在必行。
4.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3 岁的“北海爷爷”凭借儒雅气质在网络上走红;89 岁的“敏慈不老”上传的视频单
条最高播放量 500 万;79 岁的“穿高跟鞋的汪奶奶”在短视频平台上有 1500 多万人关注。
近来“银发网红”不断刷屏。在网络体中洒下一抹美丽的风景,让人惊呼“这下,轮到爷爷
奶奶成为网红了”。“穿高跟鞋的汪奶奶”一开始以时尚装粉、精致生活的内容受到关注,
后改用“过来人”身份分享人生经验,赢得了更多粉丝。阅历是与“银发”更匹配的“人
设”,与其看到“银发”被刻意“染黑”,粉丝们更愿意倾听“银发人生”的故事及其蕴含
的哲理。这再一次表明“内容为王”是互联网条件下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的一条铁律。
材料二:
截至 2020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9.4 亿,较 2020 年 3 月增长 3625 万,相当于全球
网民的 1/5;手机网民规模达 9.32 亿,占比超 99%。互联网普及率达 67%,较 3 月提升 2.5
个百分点,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5 个百分点。
材料三: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课题组对全国 7~18 岁的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
查,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 99.2%,显著高于我国总体互联网普及率。
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 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 78%,首次
触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 6~10 岁。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银发网红”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2)综合材料二、材料三,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不超过 60 字)
【答案】(1)①丢掉经过粉饰的生活,以真实的一面展示自己。②以丰富的阅历搭建自己的
“人设”,因为粉兰们更愿意倾听“银发人生”的故事及其蕴含的哲理。③传播健康积极向
上的正能量,秉持“内容为王”的铁律。
(2)在我国网民规模发展迅速的同时,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显著高于我国总体互联网普
及率,且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呈低龄化发展趋势。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一“‘穿高跟鞋的汪奶奶’一开始以时尚装粉、精致生活的内容受到关注,后改用
‘过来人’身份分享人生经验,赢得了更多粉丝”可知,丢掉经过粉饰的生活,以真实的一
面展示自己;
根据“阅历是与‘银发’更匹配的‘人设’,与其看到‘银发’被刻意‘染黑’,粉丝们更
愿意倾听‘银发人生’的故事及其蕴含的哲理”可知,以丰富的阅历搭建自己的“人设”,
因为粉兰们更愿意倾听“银发人生”的故事及其蕴含的哲理;
根据“这再一次表明‘内容为王’是互联网条件下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的一条铁律”可知,
传播健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秉持“内容为王”的铁律。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提炼。
根据材料二“截至 2020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9.4 亿,较 2020 年 3 月增长 3625 万,相
当于全球网民的 1/5;手机网民规模达 9.32 亿,占比超 99%。互联网普及率达 67%,较 3
月提升 2.5 个百分点,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5 个百分点”可知,我国网民规模发展迅速;
在联系材料三“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 99.2%,显著高于我国总体互联网普及率。
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 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 78%,首次
触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 6~10 岁”可知,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显著高于我国总体互联网
普及率,且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呈低龄化发展趋势。综合概括即可。
第二部分(5-21 题 49 分)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
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5.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意
思对即可)
6. 表达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酸楚和愤懑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
精神。(意思对即可)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述诗句所展现的画面,基本要求是会翻译诗句,在理
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使所描述的画面更加优美,语言更加生动,还要注
意语句通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
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示例: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
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可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作者情感。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
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凄凉地”指荒凉偏远之地,点明了“巴山楚水”之地地处偏远,
远离朝廷,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表面是说“地”之凄凉,实际上是形容诗人内心之凄,表
现了诗人的被贬谪的无限心酸、凄苦。“弃置身”是指遭受贬谪的自己;而诗人已被“弃
置”“二十三年”,体现了贬谪之久,作者满腹才华,却没有施展的舞台,流露了诗人内心
长期遭到贬谪、遭弃置的无限酸楚和愤懑不平。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
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
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
来,于是作《思旧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在革新运动中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
人;表现对故友的怀念及伤痛,满是对物是人非的悲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
也是万木争春。“沉舟”“病树”是旧事物的象征,代表的是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是白居
易所说的“独蹉跎”之人;“千帆过”“万木春”是新事物蓬勃发展的象征,代表的是仕途
得意的新贵,是白居易所说的“满朝官职(仕途得意的同僚们)”;沉舟旁“新生事物”(千
帆)正以昂扬姿态向前方进发,病树前方“希望”(春)就在眼前,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
示社会的发展,寄寓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蓬勃发展的道理,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了作者不再因被贬“凄凉地”而苦闷凄凉,不再因被贬“二十
三年”而抑郁不平,不再因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而满心愁绪。联系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可知,作者振奋精神,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向前方,面对未来,表现出诗
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二、(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
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③不足,甚可虑也。”公犹④夷不
能决,事又寝⑤。
【乙】
项籍⑥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⑦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⑧。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
锲⑨而舍⑩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⑪。
【丙】
①治:修建。②颠踬.(zhì):被东西绊倒。③下房:仆人住的屋子。④犹夷:迟疑不决的样
子。⑤寝:停止。⑥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⑦项梁:项羽叔父。⑧竟学:学完,学到底。
⑨锲:用刀雕刻。⑩舍:废止、停止。⑪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节选自荀子《劝学》)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地置.土
置:___________
(2)或.曰:“土可垒山。”
或:___________
(3)不足.学
足:___________
(4)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乃:___________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善之,欲行。
(2)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9. 【甲】文中的鲁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0. 阅读【乙】文和【丙】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7.
①. 放置,安放
②. 有的
③. 值得
④. 于是,就
8. (1)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2)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
9. 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意思对即可)
10. 示例 1:做事要有坚定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有所收获。
示例 2: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没有地方放土。置:放置,安放。
(2)句意: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或:有的人。
(3)句意:不值得学。足:值得。
(4)句意: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乃:于是,就。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
(1)善:意动用法,认为好;之:代词,指这个意见;欲:想要。行:做。
(2)略:粗略;知:懂得;竟:最终。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鲁公想建园子,可每当稍稍遇到一点困难或他人提出一点质疑,就会选择放弃,由此可见鲁
公“缺乏主见,优柔寡断;做事情犹豫不决,畏首畏尾”。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乙文讲述项羽求学的经历,但不能坚持始终,最后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失败。丙文讲
如果不能坚持,连朽木都不刻断;如果可以坚持,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因此,悟出的道
理要以“坚持”为中心。
示例:做事只有懂得坚持,无惧困难,坚持始终,才能有所收获。
【点睛】甲参考译文: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
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
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
“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
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
(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乙参考译文: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
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
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匹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
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后来刘邦、项羽争夺天下,刘邦靠智慧,
项羽靠武力争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
丙参考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
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三、(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承认“我不懂”
①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学贯中西,满腹经纶,是著名的“清华四大导师”之一,从不
以通才、全才自居,更不会不懂装懂。他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出的生疏问题时,常常会老老
实实地承认说:“这个问题我不懂。”他的学生、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还记得,有时,一节课
下来,王国维先生竟说了好几个“我不懂”。
②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关于本学科问题,他常常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