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一部分(1~4 题 20 分) [甲]在第五届进博会上,河北展区的展牌融入了长城、坝上草原、雄安新区等特色, 令人眼前一亮。 [乙]展牌以一面巨大的旗帜..为背景,上面是河北省的地形轮廓图。 [丙]展牌下方是蜿蜒的山脉、矗立的风车、皑皑的白雪,传递出坝上草原(guǎng mào) 苍茫的印象。 [丁]展牌底部右侧的高铁于无形中带给人一种速度感,让人______(恍惚、恍若)身 临其境,乘坐在高铁上喜看生活巨变。 (1)给[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丙]段文字中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①旗帜______ ②(guǎng mào)______ (2)[甲]文段中加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3)从[丁]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丁]段文字中的空缺处。 【答案】(1) ①. qí zhì ②. 广袤 (2)在“特色”后面加“元素” (3)恍若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旗帜,qí zhì,泛指悬挂在杆上、具有特定的颜色、图案的布。 广袤,guǎng mào,(名)土地的长和宽。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判断和修改。该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特色”后面加上“元 素”。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恍惚:迷离,难以捉摸。心神不宁。 恍若,好像,仿佛。 结合语境“展牌底部右侧的高铁于无形中带给人一种速度感,让人______(恍惚、恍若)身 临其境”分析,应用“恍若”,指好像身临其境。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像是在追溯明月 的起源,又似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表达出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乙]中国自古流传着许多关于名相的传说,比如姜太公垂钓获文王赏识、伊君在受商 汤拜相前曾梦见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为历史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丙]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此以“蛾眉..”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如《楚辞·离骚》: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丁]唐朝边塞诗中记载了很多乐器的情况,主要有角.、箱、鼓、羌.、管.、胡琴、琵琶 等。从美学特征来讲,这些乐器本身就带有鲜明的音韵美、悲壮美与豪迈美。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段文字中加波浪线句子所记叙的传说,在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是通过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的。 (3)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秋瑾《满江红》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乐器,在范仲淹的词作《______》中也曾出现过。 【答案】(1) ①. 把酒问青天 ②. 不知天上宫阙 (2) ①. 闲来垂钓碧溪上 ②. 忽复乘舟梦日边 (3) ①.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②. 殊未屑 (4)渔家傲•秋思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把、青、阙。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与默写。“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采用了典故,其句意 为:这两句暗用典故。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 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 任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所 以,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 抱负的思想感情。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由词语“蛾眉”可想到秋瑾《满江红》中的诗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 屑”。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丁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乐器“角、羌、管”,在范仲淹的词作《渔家傲•秋 思》“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管悠悠霜满地”中也曾出现过。 3. 晓语为方便复习,对部分九年级所学文学、文化常识进行了梳理。请你浏览她所整理的 资料,帮她找出不恰当...的一项( ) A.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罗贯中。 B. 很多成语来源于古诗文,比如“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援疑质理”出自《送 东阳马生序》。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阐述观点等,如《醉翁亭 记》。 D. 古人运用天干地支计时,申时大约是下午三时到四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申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 15 时正至 17 时正。大约是下午三时到五时。 故选 D。 4. 学校开展“重视青少年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主题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观察下面图表,回答问题。
“双减”落地前,中小学生 “双减”落地后,中小学生 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图 1 图 2 上面图表是调查组针对某地区中小学生“双减”前后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所进行的 调研,资料组据此汇总出几条结论。请你从中选择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 ) A. “双减”后,对体育活动积极性非常低的人数降低了近一倍。 B. “双减”后,对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的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C. “双减”前后,对体育活动积极性非常高的人数变化不大。 D. “双减”前后,对体育活动积极性较高的人数均超过了半数。 (2)你的同桌小北认为九年级的学生正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应该好好复习功课,上体育课 会耽误学习。你该如何劝说他上体育课?请将劝说的话语写在下面。 【答案】(1)A (2)示例:小北,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 育课是帮助我们增强体质的一门课程,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还能有效激活我们大脑中处于疲劳的神经细胞,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让我们一起上 体育课吧!(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A.“对体育活动积极性非常低的人数降低了近一倍”表述错误,“倍数”是不能用降低的, 正确的表述应是“对体育活动积极性非常低的人数降低了近一半”。 故选 A。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有称呼,语言委婉,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劝说时阐明“体育 锻炼”的益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可。 示例:小北,学习虽然重要,但前提要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因为 体育锻炼能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能够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学习压力,能够让我们拥有一 个健康的体魄。走,让我们一起锻炼吧! 第二部分(5~21 题 50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 两首诗均写到了“______愁”,李商隐因为______,产生联想,尽诉相思之苦;龚自珍 因为辞官离京,心情苦闷,将情志寄于落花之中。 6. 教师节时,同学们打算写两句诗在贺卡上,以此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请你从这两首 诗的任意一首中选择两句,并解释选择的理由。 【答案】5. ①. 离 ②. 与恋人分离无法相聚 6. 示例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后又用来形容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这与老 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相符,所以选用此句赞美老师。 示例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 但依然关心国家,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奉献精神,后来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这与 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相符,所以选用此句赞美老师。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由两首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和“浩荡离愁白日斜”可知,两首诗均写到了“离愁”;结合
“相见时难别亦难(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可知,李商隐因为与恋 人分离无法相聚,产生联想,尽诉相思之苦;龚自珍因为辞官离京,心情苦闷,将情志寄于 落花之中。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 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对偶和双关的手法,以春蚕 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的双关的手法,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 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 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表达了作者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爱恋和无尽的相 思。今天多形容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所以,选用此句赞美老师对事业的忠诚与奉献 精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 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花落归 根,化为春泥,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 国效力的献身精神,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现在多用在来赞美一个人甘愿牺牲自我, 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相符,所以选用此句赞美老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炀帝即位,称矩①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②,朕未发 顷③,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及义兵入关,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 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④,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 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 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乙]臣光⑤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 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⑥也,臣者景⑦也,表动则景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有删改) 随矣。” ①矩:裴矩,历仕北齐、北周、隋、唐四朝,著名的外交家、战略家。②成算:打算。③顷: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时间很短。④诸曹案典:司法部门的各个官吏。⑤光:司马光。⑥表:计时间的器具。⑦景: 物体的形影、阴影。 7.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帝既.昏侈逾甚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B.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 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C. 君明.臣直 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D. 非其性之有变.也 晦明变.化者(《醉翁亭记》)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9. [甲]文中的唐太宗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10. 你从裴矩在隋朝和唐朝为官时的不同表现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7. C 8. (1)如果不 是用心为国家,谁能像他这样呢? (2)君王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臣也会变为佞臣。 9. ①知错能改;②善于纳谏。 10. 示例: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 乐于讲真话。(或“统治者有好的表率作用,才会影响人们做正直的人”)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两个都是“已经”; B.两个都是“接受”; C.英明/明媚; D.两个都是“变化”;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 (1)奉国,治理国家;孰,怎么;若是,如此。 (2)恶:厌恶。闻:听到。则:那么。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甲文中“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 忧不治!’”的内容可知,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面对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入以罪,不 合礼义,唐太宗善于纳谏,知错能改,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根据甲文“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和“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 的内容可知,面对不同的帝王,会采取不一样的应对策略,面对昏庸的隋炀帝,他选择投其 所好,面对开明的唐太宗,他选择直言进谏;根据乙文“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 景随矣”的内容可知,臣子的言行会受到君王的影响。据此可以指,统治者的表率作用,会 影响臣子做人的准则。 【点睛】参考译文: [甲]炀帝即位后,炀帝称赞裴矩很忠诚,说:“裴矩很懂得我的心思,大凡所上奏的,都是 我想好的,我没有说出来,裴矩却说了出来.除非用心治理国家,不然怎么能如此呢?”等 到义兵进入函谷关,炀帝愈加昏庸奢侈,裴矩不力谏,只是巴结谄媚而已。唐太宗刚即位, 就惩治奸邪官吏,有一次听说许多案件都有受贿的人,就派人用财物去试探他们。有个官员 接受了馈赠的一匹丝绢,太宗很生气,将要杀了他,裴矩进谏说:“这个人接受贿赂,确实 应该严惩,但陛下您用财物试探他们,接着施以极刑,这就是用罪来陷害别人,恐怕不合礼 仪。”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召集百官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如果 每件事能象这样,何愁天下不能治理好!” [乙]臣司马光说:“古人说:君主英明臣子就会正直。裴矩谄媚于隋朝而忠诚于唐朝,不是 他的本性发生了变化。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爱听到正 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因此可知,君王是个计时的标杆,臣子是影子,标杆移 动,影子就会跟着移动啊。”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做充满自信的脊梁 ①日前发表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所展现出的良好的综合素 质、精神风貌给予了积极而充分的肯定。其中,“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的相关内容给 人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自信,是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一个关键词。 ②1934 年 9 月 25 日,鲁迅先生撰文质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先生撰写这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