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北京密云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北京密云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 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Ca 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 1.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B. 稀有气体 C. 氮气 D. 二氧化 A. 氧气 碳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 78%,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21%,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 是 0.9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 0.03%,其它物质的体积分数是 0.03%。 【详解】由图中空气成分的示意图可知,“c”的体积分数排名第二位,因此“c”代表的是 氧气。 故选 A。 2. 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B. 碳 C C. 铝 Al D. 钙 Ca A. 镁 Mg 【答案】B 【解析】 【详解】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 元素名称有“气”字头,因此镁、铝、钙属于金属元素,碳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选 B。 3. 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 O2 B. N2 C. H2 D. 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O2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故 A 错; B、N2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故 B 错; C、H2 是最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故 C 错; D、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等,因此二氧化 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故 D 正确。 故选 D。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B. 氧 C. 铁 D. 铝 A. 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的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考查,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 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5.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 外出随手关灯 C. 骑自行车出行 【答案】D 【解析】 B. 自带布袋购物 D. 使用一次性餐具 【详解】A、外出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自带布袋购物,能减少白色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骑自行车出行,能减少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 生活”理念; D、使用一次性餐具,树木会减少,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 D。 6. 下列气体中有毒性的是 A. 氮气 碳 【答案】D 【解析】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一氧化
【详解】A、氮气常温性质稳定,没有毒性,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没有毒性,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有毒性,符合题意。 故选 D。 7.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B. 铁丝 C. 红磷 D. 蜡烛 A. 木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A 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发生红热现象,B 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C 正确;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黄色火焰,D 错误。 故选 C。 8. 用酒精消毒时,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其主要原因是 A. 分子体积很小 B. 分子不断运动 C.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可 以再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 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 故选 B。 9. 如图所示为简易净水器,其中可吸附杂质、除去臭味的是 A. 小卵石 B. 石英砂 C. 活性炭 D. 蓬松棉
【答案】C 【解析】 【详解】简易净水器的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 附色素、异味 。 故选 C。 10. 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电器起火—用水浇灭 B.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D. 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 火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免发生触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B、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书档案着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以防损坏档案,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选项说法 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 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C. 有白色固体生成 【答案】C 【解析】 B. 看到耀眼的白光 D. 镁条变短了 【详解】判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变化中放出大量 的热、看到耀眼的白光、镁条变短了,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白色固体生成说明有新 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 C。 12. 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使用了星载氢原子钟。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下列有 关氢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为 H B. 原子序数为 1 C. 相对原子质量 为1.008g D.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1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 号为 H;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 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 1.00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 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故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13. 钠元素与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答案】A 【解析】 B. 电子数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钠元素与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 A。 14.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B. 2O C. O2- D. 2O2 A. 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 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O2 表示 1 个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 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氧原子可表示为 2O,符合题意;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O2-可表示氧离子,不符合题意;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 相应的数字,2O2 表示 2 个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5. 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B. 氢分子 C. 氢原子 D. 氢离子 A. 氢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可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 分子。 故选:B。 【点睛】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什么微粒构成 的物质,其化学性质就由什么微粒保持。 16.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 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 1 时不写,氢氧化钙中钙元素显 示+2 价,氢氧根显示-1 价,则氢氧化钙表示为:Ca(OH)2,故 A 错误;
B、氯化钾中钾元素显示+1 价,氯元素显示-1 价,则氯化钾表示为:KCl,故 B 错误; C、硫酸铜中铜元素显示+2 价,硫酸根显示-2 价,则硫酸铜表示为:CuSO4,故 C 正确; D、氧化铁中铁元素显示+3 价,氧元素显示-2 价,则氧化铁表示为:Fe2O3,故 D 错误; 故选 C。 17. 下列仪器中,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符合题意; B、量筒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符合题意; C、托盘天平用于一定质量固体药品的称取,不符合题意; D、集气瓶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8. 化学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 元素种类 B. 原子种类 C. 分子种类 D. 原子个 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9. 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范,能够正确处理实验安全问题,是开展化学实验的必要前提,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B. 普通的浓度较低的酸和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水冲洗 C.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将废液倾倒到下水道 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A、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B、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 水冲洗,再涂上 3%到 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符合题意; C、实验结束后,废液不能倾倒到下水道,应倒入指定容器中,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0. 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可以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判断是否为氧化物时,首先所表 示的物质必须为纯净物,然后还得为化合物;因此能表示氧化物的示意图中只含一种分子, 且该分子是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 【详解】A、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的物质为纯净物;由于该分子是由同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