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北京丰台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资料共2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北京丰台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 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5 分) 本部分共 25 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B. 21% C. 0.94% D. 0.03% A. 78%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 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故选 B。 2. 下列元素的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B. 氯 Cl C. 钾 K D. 铜 CU A. 碳 C 【答案】D 【解析】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一大二小”。 【详解】A、碳元素符号为 C,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氯元素符号为 Cl,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钾元素符号为 K,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铜元素符号为 Cu,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 3. 食用瘦肉、蛋、鱼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B. 原子 C. 分子 D. 单质 A. 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食用瘦肉、蛋、鱼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元素,是因为这些食品中有含有 铁元素的物质,铁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是指的铁单质和铁原子,故选 A。 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味 B. 沸点低 C. 能支持燃烧 D. 不易溶 于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 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详解】A、物质的颜色与气味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 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沸点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 B 选项不符合题意; C、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 C 选项符合题 意; D、不易溶于水描述的是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 质的物理性质,故 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 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B. 海水 C. 空气 D. 石灰石 A. 氮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B、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D、石灰石中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中还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 A。 6. 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 可吸入颗粒物 C. 二氧化硫 【答案】D 【解析】 【分析】 B. 二氧化氮 D. 氮气
【详解】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的颗粒物都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能造成 空气污染。氮气属于空气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气体。 故选:D。 7. 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中子数不同 B. 电子数不同 C. 质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 同。 故选 C。 8.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B. 石油 C. 乙醇 D. 天然气 A. 煤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乙醇不是化石燃料,故选 C。 9.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B. 2O C. O2- D. 2O2 A. 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表示 1 个氧分子,或表示氧气;故选项错误; B、表示 2 个氧原子;故选项正确; C、表示 1 个氧离子;故选项错误; D、表示 2 个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 下列物质的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 氧气用于灭火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以用来裁玻璃,故 A 对应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用于食品防腐,故 B 对应正确;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 C 对应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于灭火,故 D 对应不正确; 故选 D。 11. 下列物质中,含有金属元素的是 B. P2O5 C. NO2 D. H2SO4 A. Al2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Al2O3 是由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中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B、P2O5 是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NO2 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H2SO4 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 A 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 B 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 C 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 D 正确。故选 D。
13.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 用淘米水浇花 B. 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C. 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D. 洗手涂肥皂时关闭水龙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淘米水浇花,实现了一水多用,有利于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B、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会造成水的浪费,不利于节约用水,符合题意; C、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实现了一水多用,有利于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D、洗手涂肥皂时关闭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4. 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B. H2O C. H2 D. Ca(OH) A. H2O2 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 H2O2,H2O2 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 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A 错误; B、H2O 中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无氢分子,B 错误; C、H2 是氢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C 正确; D、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不含氢分子,D 错误; 故选 C。 15.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B. HNO3 C. NaOH D. MnO2 A. CaCl2 【答案】D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CaCl2 由 Ca、Cl 两种元素组成,则不属于氧化物; B、HNO3 由 H、N、O 三种元素组成,则不属于氧化物; C、NaOH 由 Na、O、H 三种元素组成,则不属于氧化物; D、MnO2 由 Mn、O 两种元素组成,则属于氧化物。
故选 D。 16. 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26 个质子和 30 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B. 26 C. 30 D. 56 A. 4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核外电子数为 26,故选: B。 1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 B. 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倾倒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 灯,故选项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选项错误。故 选 A。 18. 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为 24 C. 中子数为 24 【答案】C 【解析】 B. 元素名称为铬 D. 相对原子质量为 52.00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 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 g。 【详解】A、铬原子原子序数为 24,该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名称为铬,该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24,中子数为 52-24=28,该选项 说法不正确; D、铬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 52.00,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9. 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 氧化镁 MgO2 C. 氯化钠 NaCl 【答案】A 【解析】 B. 碳酸 H2CO3 D. 硫酸铜 CuSO4 【详解】A、氧化镁的化学式为 MgO,故选项书写错误; B、碳酸的化学式为 H2CO3,故选项书写正确; C、氯化钠的化学式为 NaCl,故选项书写正确; D、硫酸铜的化学式为 CuSO4,故选项书写正确。 故选 A。 20. 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H + Cl 2 2 点燃 2HCl C. CaO+H O=Ca OH 2   2 Δ 2HgO 2Hg+O  2 B. D.
C H OH+3O 2 5 点燃 2 2CO +3H O 2 2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两种物质,生成物为一种物质,则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物质,生成物为两种物质,则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两种物质,生成物为一种物质,则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中反应物 为两种物质,生成物为两种物质,则不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 B。 21. 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A.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 高楼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 C. 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D. 档案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容易触电,所以错误; B、高楼发生火灾,不能乘电梯逃生,容易被困在电梯,所以错误; C、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汽油蒸气, 打或接听移动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气体,所以错误;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适宜扑灭图书、档案等的 火灾,所以正确; 故选:D。 22.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O =CO 2 2 MnO 2 C. 2H O 2 2 【答案】C 【解析】 2H O+O  2 2 B. 2P+5O 2 点燃 2P O 2 5 D. H +O 2 2 点燃 H O 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