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片九年级上学期语
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1. 根据课文默写
①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___________________,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_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⑤相隔千里,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中秋之夜,常会轻吟“_______,_______”表达对故乡亲人
的祝福。(苏轼《水调歌头》)
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喻
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②.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④.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 但愿人长久
⑥. 千里共婵娟
⑦.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⑧.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
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竞、
醉、弊、沧、婵娟”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1914 年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引述《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解释“君子”。自此,“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也成了
清华的校训。尊重别人,恪.守时间, 甲 ,有风度,有教养,便是“厚德载物”;心无
,敬业,乐业,便是“自强不息”。梦
旁(wù)
,不忘初心,坚持不(xiè)
想,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努力做好这两点,你也就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
(1)给加点字注音。
)
恪.守(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心无旁(wù)(
)
坚持不(xiè)(
)
(3)下列词语填入原文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附庸风雅
B. 随心所欲
C. 宽容待人
D. 言不及
义
【答案】(1)kè
(2)
①. 骛
②. 懈
(3)C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恪守,kè shǒu,严格遵守。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心无旁骛,xīn wú páng wù,意思是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坚持不懈,jiān chí bù xiè,意思是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附庸风雅,指缺少文化修养的人,硬装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
B.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C.宽容待人,对待别人能做到宽大容忍。
D.言不及义,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结合“尊重别人”“有风度,有教养”可知,应用“宽容待人”;
故选 C。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①有趣但不失厚重
②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
③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
④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A. ①③④②
B. ③②①④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②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第一空:从前面“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可知,这里应该填写的
是文化遗产的未来,故选③;④是条件,②①是结果,①句紧随②句,是“让……,……”
的句式。所以正确的排序是:③④②①。
故选 D。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
中以“风骚”代指文章辞藻。
B. 古代人对平辈或尊长一般称“字”表示尊敬。“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遗。如欧
阳修,字永叔;苏轼,字子由。
C. 《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D. 《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杜甫,“舍弟”是诗人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左迁至蓝关示侄
孙湘》中“左迁”指“降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苏轼,字子瞻,“子由”是苏辙的字;
故选 B。
5. 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开展“君子自强不息”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知自强故事】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一些故事,与自强不息无关..的一项是( )
A. 卧薪尝胆
C. 凿壁偷光
B. 负荆请罪
D. 断齑画
粥
(2)任务二:【敬自强英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自强不息的英雄和先锋。如致力于
肝胆外科研究,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吴孟超院士;潜心研究杂交水稻,解决国人吃饭问题的袁
隆平院士……
请根据画线句内容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百年杏林披肝沥胆解病痛
下联:万亩稻田____________
(3)任务三:【述自强心得】小文觉得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长津湖》这样的电影战争
画面过于惨烈,没必要看。你是否同意小文的观点?请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示例: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等都可以)求温饱
(3)示例:不同意。电影画面虽惨烈,但它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志愿军的顽强不屈、视死
如归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所以,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梦,更需要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拼搏。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与自强不
息有关;
B.廉颇背着荆条,表示服罪,向蔺相如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与自强不息无关;
C.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与自强不息有关;
D.范仲淹小时家贫,只好住在庙里读书,昼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用两升小米煮粥,
隔夜粥凝固后用刀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经过苦读终于被录取为官
员。与自强不息有关;
故选 B。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主题要围绕“君子自强不息”,形式上,根据对联上下联结构相
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字数相等的要求,从“潜心研究杂交水稻,解决国人吃饭问题的
袁隆平院士”中总结词性相同的词语和结构相同的短语,如“鞠躬尽瘁”可对“披肝沥
胆”,同属成语,“求温饱”可对“解病痛”同属动宾结构。最后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
知识,合理组织上下联。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看法。先点明观点“不同意”。然后结合战争电影的意义(还原了真实的历史,
志愿军的顽强不屈、视死如归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和对今天和平生活的作
用(启示我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更需要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拼搏)来谈。
注意语言要简洁、连贯。
二、阅读与赏析(63 分)
6.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甲】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
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吃了些
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店。A 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鲁智深道:
“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两个公人听了,暗暗地道:
“苦也!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
(节选自《水浒传》第八回)
【乙】直到天明,公孙胜起来安排早饭,相待两个吃了。戴宗道:“再请先生同引我二
人上山,恳告真人。”李逵听了,暗暗地冷笑。三个依原旧路,再上山来。入到紫虚观里松
鹤轩中,见两个童子。公孙胜问道:“真人何在?”童子答道:“真人坐在云床上养性。”
李逵听说,吃了一惊,把舌头伸将出来,半日缩不入去。三个揭起帘子,入来看时,见罗真
人坐在云床上中间。
(节选自《水浒传》第五十三回)
(1)【甲】段中“兄弟”是谁?“兄弟”到了沧州,未能立足,最终上了梁山,其原因是什
么?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段【乙】中的画线句。
【答案】(1)林冲,林冲到了沧州,被派去看管草料场,高俅派人火烧草料场,想把林冲烧
死,林冲躲过一劫,杀死了陆虞侯等人,走投无路,被逼投奔梁山。
(2)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逵的天真、率真的特点。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结合“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可知,“兄弟”是林冲。
大闹野猪林后,鲁智深护送林冲到了沧州,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因大雪压
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
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陆谦
剖腹剜心。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被逼上梁
山。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吃了一惊”是神态描写,“把舌头伸将出来,半日缩不入去”是动作
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逵的天真、率真的特点。
7. 《水浒传》中武松血溅鸳鸯楼,杀人后留名,表现了他敢作敢为的精神,但他连妇孺童
仆都不放过,也暴露了他滥杀无辜的缺点。有人评说施耐庵塑造人物善于选择这样“一箭双
雕”的写法来使人物性格瑕瑜互见,更显人物形象的饱满。请结合选文中鲁智深或李逵的其.
他相关情节
.....,简要分析。
【答案】例如:鲁达在听闻金翠莲的遭遇之后马上说要去打死镇关西,被史进和李忠三番五
次才劝住,既写出了他的嫉恶如仇的优点又暴露了他的性格急躁的缺点;李逵被李鬼欺骗,
听说他家有老母要赡养就放了他,既体现了他单纯善良孝顺的品质,也暴露了他轻信人言的
弱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一箭双雕’的写法来使人物性格瑕瑜互见”的要
求分析。
示例一:“大闹野猪林”一节中,鲁智深见薛霸、董超将林冲绑在树上,要用水火棍打死林
冲,鲁智深举禅杖便要杀死两个公人,被林冲三番五次才劝住,写出了他的性格急躁的特点。
但是他担心林冲被暗害,一路相随,发现两个公人一路上折磨林冲,人多时不方便阻止,于
是特意在野猪林等待,在野猪林救下正要被两个公人暗害的林冲,并且告诉二人,是因为林
冲求情,所以留下二人性命,让二人感激林冲,路上能够好好待林冲。又写出鲁智深粗中有
细的特点。
示例二:宋江害怕自己死后李逵造反,毁了自己的名声,便骗李逵一起喝下毒酒。李逵知道
自己的公明哥哥拉上他做垫背时,对宋江也毫不怨恨,反而说:“罢,罢,罢!生时伏侍哥
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既体现了他重情重义的品质,也暴露了他过于愚昧的
弱点。
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
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
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①欲奔行在②,为贼所得。至德
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
路。”帝解,不复问。
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
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
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甫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①羸服(léi):指穿破旧的衣服。②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8.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客.吴越、齐赵间 (客居)
(适逢 )
C. 会.禄山乱
9. 下列句中的“之”与“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B. 擢.河西尉(提拔)
D. 或.时不巾(或许)
B. 前人之.述备矣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10. 翻译下列句子。
(1)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2)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11. 请简要概括文中杜甫的形象。
【答案】8. D
9. B
10. (1)(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见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
(2)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 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拜访)。
11. 富有才华;忠诚;敢于直谏,注重友情;狂放率真,不拘小节。
【解析】
【8 题详解】
D.“或时不巾”的意思是: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或:有时。不是“或许”。
故选 D。
【9 题详解】
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中的“之”是助词,的。
A.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B.助词,的;
C.代词,这件事;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
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
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亡(逃亡)、走(跑)、上谒(拜见皇上)、拜(授给官职)”几个词是重点词
语。
(2)句中的“以(因为)、世旧(世交老友)、善(好)、诣(到)”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1 题详解】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概括作答。从“李邕奇其材,先往见
之”“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
胄曹参军”等内容,侧面表现了杜甫很有才华;从“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
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可见杜甫
是一个忠诚之人;从“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可见杜甫是一个重友情、敢直谏
之人;从“甫见之,或时不巾,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可见杜甫是
一个狂放率真,不拘小节之人。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是京兆人。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
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在太清宫朝拜献祭,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
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
接受任命,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适逢安禄山叛乱,皇帝逃亡入蜀,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
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至德二年的时候,
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琬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
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
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
才缓解,不再问这件事。
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
居住。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
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常常喝醉酒以
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
怀恨。当时杜甫与李白齐名,人们称之为“李杜”。
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平乐
温庭筠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殇,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1)请分析“杨柳花飘雪”一句放在开头的妙处。
(2)比较本词划线句与《商山早行》中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在抒情方式和表达的
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1)比喻/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絮飘飞的样子,点明时令,烘托了诗人
离别时的伤感。
(2)划线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依依惜别的离愁。《商山早行》借景抒情,抒发了游子漂泊在
外的羁旅之思。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上阕写桥上送别。“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意思是:当我辞别洛阳
的时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伤心欲绝,杨花柳絮飘舞着如漫天飞雪。属于景物描写,“杨柳
花飘雪”点出了这次送别的地点和时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絮飘飞的样子,结合“洛阳愁
绝”可知,烘托了诗人离别时的伤感。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意思是:燕赵儿郎也伤愁,挥不尽千行泪,又回头。直抒
胸臆,抒发了依依惜别的离愁。《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通过“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六个意象,组合成“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
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的初春山村黎明图。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