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语文期中 试题及答案 一、(20 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书不薄穷贱之人,亦不厚富贵之人,唯有刻苦自 lì、学而不弃者,方得其精髓,孕其 瑶华!一旦胸有珠玉,何愁生命不灵光四射?所以,读书求进之人,得到的应该是尊重,是 敬幕,是扶持,而不是讥笑和打击,因为你不知道在日后的岁月里,他们将(成为成就)什 么雄业佳绩!年年春风得意的蒲柳,或许会嘲笑霜欺雪压的松柏,但是,蒲柳只能为薪为柴, 而松柏才是庙堂之材啊!读书人,就是成长中的松柏!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 年第 2 期)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灵光四射 春风得意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自 lì( ) 精髓.( )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______改为______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 【答案】(1)灵光四射 春风得意 (2) ①. 励 ②. suǐ (3) ①. 幕 ②. 慕 (4)成就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汉字书写。注意:射、得。 【小问 2 详解】 考查字音字形。 自励,zì li,自我勉励。 精髓,jīng suǐ,精华。 【小问 3 详解】 考查字形。
敬幕——敬慕:尊敬,仰慕。 【小问 4 详解】 考查词语运用。 成为:变成。成就:完成某种事业。 根据后面的“雄业伟绩”可知,应用“成就”。 2.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 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班级响应学校号召,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完善活动环节。 赛前准备 ①个人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 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 ③__________________ 现场比赛 ①选手依序上场,发表演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2)历史上有很多自强不息的故事,请从下列成语中选择一个讲述故事。 闻鸡起舞 断齑画粥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打算组织一次关于“自强不息人物”的采访。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对朱彦夫采访 的提纲设计。 2022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朱彦夫被称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参加了抗 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经过 47 次手术、93 天的昏迷,朱彦夫失去 了双手双脚,仅剩下一只 0.3 视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他回到家乡, 用残肢夹着粉笔,教乡亲们认字;他拄着拐、拖着假肢,一步一步带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 60 岁时,他执笔写下《极限人生》,将他和曾经战友的故事捧给了世人…… 【答案】(1) ①. 赛前准备示例一:推选主持人,撰写串词,安排演讲顺序。 示例二:推选评委,设计奖项,制定评选细则。 ②. 现场比赛示例:评出奖项(或等级), 公布结果。 (2) ①. 示例一:闻鸡起舞 ②. 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 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示例二: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 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蕭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示例三:车胤年少 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晚上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来读书;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示例四: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读书,直至深夜,到了半夜容易疲劳瞌睡,他就把
绳子的一头拴在屋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如果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疼,使他清醒。 苏秦在游说秦国失败后,回到家里发愤学习,每当晚上读书读得疲倦打瞌睡时,他便用锥子 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鲜血淋漓。 (3)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可结合日常比赛的形式进行设计。开展演讲比赛,赛前环节一般是拟发通知组织报 名,个人搜集资料撰写讲稿,选拔主持人,确定比赛选手顺序,邀请评委,制定评分细则, 设计奖项。比赛现场环节一般为选手上场比赛,评委打分并公布比赛结果,评委点评并颁奖, 获奖选手发表感言等。据此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示例 1:闻鸡起舞: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 立即起来舞剑。语出《晋书祖逖传》。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及时奋发。作为自强不息的故 事,合适。 示例 2:断齑画粥:范仲淹年少时家穷,在长白山寺庙里读书,晚上做成的稀饭放置一晚后 凝固成块,他就用刀画分成四块,晚取块,切斯十几根腌咸菜就着吃下。这样过了三年。“断 齑画粥”意思是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作为自强不息的故事,合适。 示例 3: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用练囊装萤火虫数十只来照明。 映雪:晋代孙康聪明好学,但家贫不能点灯,冬天利用雪地的反光来读书。形容在极端困难 的条件下勤学苦读。作为自强不息的故事,合适。 示例 4:悬梁刺股:以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作为自强不息的故事,合适。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采访提纲拟写。注意采访问题的设计要合理,要能表现人物特有的品质,对人物有 更为深入的了解。 采访提纲示例:朱爷爷您好,是什么让您鼓起勇气与命运抗争?您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 划?您想对即将中考的初三学习们说些什么呢? 3. 诗、文名句填空。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南朝宋人宗悫的典故,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胸怀、坚定 不移的信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千里共婵娟 ②. 露从今夜白 ③. 鸡声茅店月 ④.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⑤.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婵娟、露、茅、沧海” 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70 分) (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 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5. 同样用典,李白《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与本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在抒情 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4. ①诗人长期被贬谪,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朝廷冷落的遭遇。 5. ①李白《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的典故),表现诗人盼望 自己也像姜太公那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表达作者建立一番伟业的渴望和信心)。②本诗中 “怀旧空吟闻笛赋”(引用向秀怀念嵇康的典故),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对亲旧凋零的伤 痛、人事全非的怅惘的感叹。 【解析】 【4 题详解】 考查诗句赏析。 本诗首联意为: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联系写作 背景可知,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他先贬到朗州, 再贬连州,调夔州、和州,未离谪籍。“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通过“凄凉地”和 “弃置身”倾诉了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 【5 题详解】 考查诗句赏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运用典故,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作者借这一典故, 表达了自己的希望也能像姜尚一样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建立一番功业。
“怀旧空吟闻笛赋”,“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 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 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 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也表现自己经历了亲旧凋零、人事全非的惆怅与感叹。 (二)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②,因洿③以为池。 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纵锚⑤以浚⑥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 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其上⑦,潜形于毫芒⑧;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 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 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⑩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 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欧阳修《养鱼记》) 【注释】①非非堂:堂名,在作者衙厅西侧。②植物:种植花草。③洿:掘土为池。④懿: 指砌池壁。筑:指夯平池底。⑤铺:铁锹,掘土的工具。⑥浚:疏通,挖深。⑦偃息其上: 在池旁休息。⑧潜形于毫芒:把自己比作微末细小之物,可以毫芒之间藏身。⑨罟:捕鱼的 网。⑩嚚昏:愚蠢糊涂。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6.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 7.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修.竹环绕阴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数十鱼_______________ (3)临.溪而渔__________________ (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_________________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9. 【甲】文中的小小池塘,为什么让作者产生了“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的感慨?请 简要分析原因。 10. 【甲】文中欧阳修因童子养小鱼,而把大鱼丢在岸上任其枯涸一事而“感”,《醉翁亭 记》中他虽遭贬谪,却“乐其乐”,这一“感”一“乐”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请 结合上述两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 【答案】6.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 7. ①. 长,高 ②. 买 ③. 靠近,在……旁边 ④. 离开 8. (1)童子认为池塘水量有限又不能扩大容积,他把小鱼放进池塘,把大鱼丢在一边。 (2)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9. 其一,虽由人工挖浚,却能“不方不圆” “全其自然”,得天真之趣;其二,池水“汪 洋”而清明,有风时微波成漪,无风时平静澄澈,无论星月还是须眉,都能映在池中,毫芒 毕现。 10. 作者对童子的斥责正是对当时社会上主宰命运和人为地制造不公平事件的人的批判,可 见欧阳修希望人才都能得到重用。后来,被贬滁州,却不纠结于个人得失,在当地实行宽政, 为百姓造福,使当地岁物丰成,又能与民同乐,乐百姓之所乐。一“感”一“乐”,较全面 地反映欧阳修始终从百姓的利益出发,主张社会革新,切实为百姓谋福利的有担当、有作为、 有情怀的高尚形象。 【解析】 【6 题详解】 考查断句。 句意:檐转角的前面有块空地,刚好长宽四五丈。分析句意可知,“地方四五丈”中的“地” 指的是“隙”。 故断句为: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四周绿竹成荫。修,长、高。 (2)句意:买了数十条鱼。市,买。
(3)句意:面对着溪水钓鱼。临,靠近,在……旁边。 (4)句意: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去,离开。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以为,认为。广,扩大。容,容积,容量。活,使……活。而,表并列,不译。 (2)伛偻提携,老人和小孩。绝,断。者也句式表判断。 【9 题详解】 考查分析文本内容。 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可得:虽由人工挖浚, 却能“不方不圆” “全其自然”,得天真之趣; 根据第一段中的“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可得: 池水“汪洋”而清明,有风时微波成漪,无风时平静澄澈,无论星月还是须眉,都能映在池 中,毫芒毕现。 【10 题详解】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甲文中的“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联系写作背景,当时正逢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很多正直之士无法得到重用,欧阳修便是其中 一员。可知,作者借大鱼“不得其所”,小鱼却“有若自足”指出不公平,进而指出童子“嚣 昏而无识”,表现他对当时社会主宰命运和人为制造不公平事件的抨击。可见作者希望如自 己这样的人才都能得到重用。 乙文写于作者被贬滁洲之时。根据文中的“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 知,作者并没有以自己的得失为意,勤奋于政事,在他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与太守一 起出游,共赏山水之乐。“醉能同其乐”集中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甲文抒发作者的感慨,乙文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欧阳修不以个人得失为意,关心民 生,为百姓谋福利,有担当,有情怀,有作为的高尚形象。 【点睛】参考译文: 甲:檐转角的前面有块空地,刚好长宽四五丈,直对非非堂,四周绿竹成荫,不曾种植花草, 于是把它当作池塘。按照空地的地形,挖一口不方不圆的池塘,没用砖砌壁,没用泥土修建, 保全它自然的特点。用铁锹开沟疏通水路,从井里取水灌入池塘,池水满满地,清澈透明。 有风,漾起水波;没风,水面平静清澈,星星月亮都能倒映出来。 我在池塘旁休息,(池底)极其细微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沿着水面的波浪,有一种茫 然身处千里江湖上的感受,这足以让人抒发内心的忧郁不畅,安慰我这个困窘寡助的人。 我找到一个渔人,买了几十尾鱼,叫童子把它放进池塘里养,童子认为池塘水有限;又不能 扩大容积。他把小鱼放进池塘,把大鱼丢在一边。我感到奇怪,问他;他把自己的看法告诉
我。 唉!那个童子也是愚昧糊涂没有见识啊!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塘一边,而那些小鱼在又浅 又窄的池塘里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我很有感触,因而写了《养鱼记》。 乙: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 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 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 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 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 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 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 陵欧阳修。 (三) 阅读名著《水浒传》,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A 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 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 A 前面。A 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 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 A 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乙】 那大虫望 B 誓猛一扑,那 B 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领下。 那大虫不曾再掀再剪,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者他那气。那大虫退不够五七,只听得响一声, 如倒半壁山,时间死在岩下。 11. 【甲】语段中的 A 是____(人名),【乙】语段中的 B 是_______(人名)。 12.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英雄好汉因“义”而聚,但“义”的具体表现又不尽 相同。参照示例将两句话补充完整,表达你对“义”的理解。 [示例]江州劫法场,是梁山好汉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情义”。 (1)拳打镇关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侠义”。 (2)智取生辰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义” 13. 《水浒传》中人物众多,情节丰富。我们可以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梳理人物 及相关情节,请补全下面思维导图中横线处的内容。 林冲 绰号 相关情节 第七回: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刺配沧州道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