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资料共2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Ca-40 Fe-56 Cu-64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海水 【答案】B 【解析】 B. 冰水 C. 空气 D. 硬铝 【详解】A、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冰水中含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 B 选项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硬铝是铝、铜、镁、硅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D 选项不符合 题意。 故选 B。 【点睛】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单 一。 2. 《天工开物》所述下列过程,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 烧取硫黄 B. 禹铸九鼎 C. 泥制陶坯 D. 耕土拾 铁 【答案】A 【解析】 【详解】A、烧取硫黄是将含有硫的矿石进行加热得到硫,该过程有新物质硫生成,属于化 学变化,故 A 选项符合题意; B、禹铸九鼎的过程只是金属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选项 不符合题意; C、泥制陶坯的过程中只是泥土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选 项不符合题意; D、耕土拾铁是利用铁的颗粒大小不同,将其进行分离的过程,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解释化学知识的能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 用水银制作温度计 【答案】D 【解析】 B. 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 D. 用酒精作实验室燃料 【详解】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硬度属于物理性 质; B、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是因为液氮汽化吸热,能使温度降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 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C、用水银制作温度计,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D、用酒精作燃烧,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 D。 4. 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安全、绿色、舒适”生活理念的是 A. 银耳漂白,硫磺熏蒸 C. 低碳生活,节约能源 【答案】A 【解析】 B.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D. 限放鞭炮,保护环境 【详解】A、硫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不能用来熏蒸银耳等食品,做法错 误;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起到灭火的作用,做法正确; C、低碳生活,节约能源,符合环保理念,做法正确; D、限放鞭炮,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做法正确。 故选 A。 5.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带电微粒 原子、质子、钠离子 B 可燃气体 氧气、氢气、天然气 C 常见溶液 盐酸、碘酒、蒸馏水 D 常见合金 焊锡、黄铜、不锈钢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钠离子为阳离子,带正电,故 A 错误; B.氢气、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氢气、天然气是可燃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是可燃气 体,故 B 错误;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为混合物,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为纯净物,不是溶液,故 C 错误; D.焊锡主要是由锡、铅组成的合金,黄铜主要是由铜、锌组成的合金,不锈钢主要是由铁、 铬、镍组成的合金,都是常见合金,故 D 正确。 故选:D。 6. 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并制取 CO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量取 B. 稀释 C. 产生 CO2 D. 收集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 B、浓盐酸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时,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浓盐酸,倒入 烧杯中稀释,操作正确; C、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操作正确; D、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应从长管通入,操作错误。 故选 D。 7.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取 6.35g 食盐 B. 用水区分 NaOH 和 NH4NO3 固体 C.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2 中的 CO D. 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加
快过滤速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 0.1g,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剧烈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不符合题 意; D、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容易把滤纸搅破,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含量: O Al Si 由高到低  NaN NaNO NaNO  由大到小 3 2 3 B. 氮元素质量分数: C. 金属活动性顺序: Fe Al Cu 由强到弱  D. 物质的溶解性: 3  CaCO Ca OH CaCl   2 由大到小 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 故选项排序错误; B、NaN3 的氮元素质量分数= 3 14    23 3 14  100% 64.6%  ,NaNO2 的氮元素质量分数 = 14   23 14 2 16   100% 20.3%  ,NaNO3 的氮元素质量分数 14    100% 16.5%  ,故选项排序正确;  23 14 3 16 C、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l>Fe>Cu,故选项排序错误; D、CaCl2 易溶于水,Ca(OH)2 微溶于水,CaCO3 难溶于水,故物质的溶解性由大到小为:CaCl2 >Ca(OH)2>CaCO3,故选项排序错误。 故选 B。 9. 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氢气燃烧: 2 H O+ 2 点燃 2H O 2
B. 高炉炼铁中高温的产生: 2C O+ 2 点燃 2CO C. 铜器上铜绿的形成: 2Cu O CO H O Cu OH CO + + + = 2 2 2 3  2  2 D. 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氯气和氢氧化钠: 2NaCl 2H O+ 2 通电 2NaOH Cl+ 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 2H +O 点燃 2 2H O 2 ,不符合题意; B、高炉炼铁中高温的产生是因为碳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 O + 2 点燃 CO 2 ,不符合题意; C、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化学方 程式应为 2Cu+O +CO +H O=Cu OH CO ,符合题意; 2 2 3 2  2  2 D、食盐水通电反应生成氯气、氢氧化钠、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NaCl 2H O + 2 通 电 2N aOH Cl + + H 2  2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 下图是甲转化为丁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转化中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B. 转化①是碳中和的一种有效途径 C. 转化①、②都是化合反应 D. 丁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6:1: 8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转化①即二氧化碳与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后二氧化碳被固定化变为甲醇, 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不符合题意; C、转化是甲醇与过氧化氢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醛和水(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不变,根据丙、丁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每个丙分子去除 2 个氢原子转化为 1 个丁分子,结合过
氧化氢中所含的原子推断有水生成),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 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转化不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丁即甲醛,化学式为 CH2O,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2 1) :16 6:1:8  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1. 古代制取黄铜的原理是: 错误的是 C ZnCO Cu O + + 3 2 高温 2CO 2  + + 2Cu Zn 。下列说法 A. 反应方程式中有三种氧化物 B. 气体产物中可能含有 CO C. 反应中有三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 黄铜由锌、铜组成,其硬度比纯铜 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氧化亚铜是由铜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氧化物,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氧化物,所以反应方程式中有两种氧化物, 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有 C 参与反应,则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若碳不充分氧化,也有可能产生一 氧化碳,说法正确; C、反应中碳单质生成了二氧化碳,氧化亚铜和碳酸锌生成了 Cu、Zn 两个单质,说明反应中 碳、铜、锌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说法正确; D、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其成分金属的硬度,黄铜是铜合金,则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说法 正确。 故选 A。 12. 已知: Δ 2 4 CaC O CaCO CO + 3 高温 , CaCO 3 CaO CO+ 2  。用下图装置研究炼 铁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时,先加热 Fe2O3,后加热 CaC2O4 B. 装置②中粉末由红变黑,取黑色粉末溶于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 Fe 生成
C. 装置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说明装置②中有 Fe 生成 D. 若装置①中 CaC2O4 质量为 12.8g,经充分加热分解,将所得残留固体加入 100.0g 水中, 搅拌,得到 105.6g 澄清石灰水,无固体剩余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加热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属于易燃易爆气体,故应先加热草 酸钙,使得生成气体驱赶净装置中空气,避免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不生成气体,而草酸钙分解生成的一氧化碳可以在加热时与氧化铁 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符合题意; C、装置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因为草酸钙分解生成的碳酸钙再分解生成的二氧化 碳,不符合题意; D、一份草酸钙生成一份氧化钙,故设 12.8g 草酸钙完全分解生成氧化钙质量为 4 ~ CaO 56 x ,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氢氧化钙微溶于 x, CaC O 2 128 12.8g 128 56  12.8g x ,解得 x =5.6g 水,生成的氢氧化钙不能完全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3.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MnO     2 A. H O 2 2 H 2 O  点燃 2 H O 2 B. Cu OH CO 2   2 加热 3 CO 2 Ca OH    2 溶液 CaCO 3 C. Cu 稀 H SO  4 2   CuSO 4 NaOH  溶液   Cu OH   2 沉淀 D. AgNO 溶液 3 Cu  Cu NO  3  2 溶液 【答案】B 【解析】 Fe 粉  Fe NO  3  3 溶液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B、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水 和碳酸钙,符合题意;
C、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的后面,不与稀硫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银与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硝酸铜再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不是 生成硝酸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B C D 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鉴别 取样,滴加肥皂水,观察现象 KCl 中混有 KClO3 除杂 先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再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H2 中是否混有 CH4 检验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MnO2 和 KCl 粉末 分离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结晶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都属于软水,滴加肥皂 水振荡都会产生大量泡沫,现象相同,无法鉴别;A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先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再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KClO3 完全分解生成 KCl 的同时二氧化锰 混在氯化钾中,不能除去;B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气、甲烷都能燃烧,燃烧后都有水生成,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只能说明燃烧后 生成水,C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后即可除去二氧化 锰,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所以 D 能达到实验目的。 综上所述:选择 D。 15. 以甲烷为燃料、含铜氧化物为载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流程中无需补充 CuO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