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九年级上学期化
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0 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下列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的是
B. 锌
C. 碘
D. 碳
A. 铁
【答案】D
【解析】
【详解】铁、锌、碘均属于微量元素,碳属于常量元素。
故选 D。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蜡烛燃烧
C. 汽油挥发
D. 金刚石
A. 冰雪融化
加工成钻石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汽油挥发是分子的运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金刚石加工成钻石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3.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B. 氢气
C. 氦气
D. 氮气
A. 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C、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由氦原子直接构成,选项正确;
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选项错误,故选 C。
4. 自然界中物质大多是化合物,下列化合物是氧化物的是
A. 高锰酸钾
B. 过氧化氢
C. 氯酸钾
D. 氢氧化
钙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是由 K、Mn、O 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是由 H、O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氯酸钾是由 K、Cl、O 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是由 Ca、O、H 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碳酸氢铵是一种化肥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受热易挥发减少并消失
C. 施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A
【解析】
B. 阴凉处密封保存
D. 由四种元素组成
【详解】A、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逐渐减少,最终消失,选项错
误;
B、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所以碳酸氢铵应阴凉处密封保存,选项正确;
C、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用作氮肥,施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选项正确;
D、碳酸氢铵由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故选 A。
6. 安全重于泰山,化学实验正确操作十分重要。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品尝药品
B. 不慎将少量酸沾皮肤上应立即涂
碳酸氢钠溶液
C.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D. 实验室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要放
入指定容器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为避免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药品危害人体健康,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品尝药品,
选项正确;
B、不慎将少量酸沾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3%~5%碳酸氢钠溶液,选
项错误;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防止酒精挥发,选项正确;
D、实验室剩余药品不要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容器中,选项正确;
故选 B。
7. 人体某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下列有关元素与人体疾病对
应正确的是
元素
疾病
侏儒症
佝偻病
甲状腺疾病
白内障
B. B
C. C
D. D
A
B
C
D
钙过少
锌过少
碘过多
硒过多
A.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中钙元素过少,易患佝偻病或骨质疏松,选项错误;
B、人体中锌元素过少,易导致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选项错误;
C、人体中碘元素过多,易患甲状腺疾病,选项正确;
D、人体摄入过多的硒元素,易导致硒中毒,选项错误;
故选 C。
8.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操作如图,错误的是
A.
气密性检查
B.
制备
C.
收集
D.
验满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
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
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
生气泡,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
行,不能用于制取 CO2,且长颈漏斗未伸入到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气体应从长导管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图中所示装
置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
条放在短导管口,木条熄灭,说明集满了二氧化碳,图中所示装置正确。故选 B。
9. 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符号中,能表示 2 个氢原子的是
B. H2
C. H2O
D. 2H+
A. 2H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的前面写出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即 2H 表示 2 个氢原子,选项正确;
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表示 1 个分子中含有某原子的数目,即 H2 能够表示
1 个氢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表示 1 个分子中含有某原子的数目,即 H2O 能够表
示 1 个水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D、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即 2H+表示 2 个氢离子,选项错误,故选 A。
10. 下列物质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氢气
D. 氮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密度小于空气且不和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装置收集;
A、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错误;
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错误;
C、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正确;
D、氮气和空气密度接近,错误;
故选 C。
11.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B. 氢气+氯气
点燃
氯化氢
C. 铁+硫酸→硫酸亚铁+氢气
D. 碳酸钙
高温
氧化钙+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生成物和产物都是两种,该反应不符合“多变
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气+氯气 点燃
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铁+硫酸→硫酸亚铁+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
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 高温 氧化钙+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
错误。
故选 B。
【点睛】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
12. 生活中接触到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等用品,其中的氟、钙指的是
B. 元素
C. 原子
D. 离子
A. 单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生活中接触到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等用品,其中的氟、钙指
的是元素,与其具体的存在形态无关,故答案选择 B
考点:元素
13.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空隙小
C. 双氧水是混合物——有不同种分子构成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人们很容易闻到气味,酒香不怕巷子深, 微观解释正确,
不符合题意;
B、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原子间间隔较小,微观解释不正确,符合
题意;
C、双氧水即过氧化氢溶液,含有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
物,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解释正确,不符合题
意。
故选 B。
14. 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
A.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但是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还可
能由同种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是由同种元素组
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是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中子,不符合题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符合题意。
故选 D。
15. 为纪念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人们将 101 号元素命名为钔。钔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钔原子的中子数为 157
B. 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01
C. 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58g
D. 钔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
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质子数=101,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58-101=157,
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1,不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58,
符合题意;
D、由“金”字旁可知,钔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6.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
A.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C. 加入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解析】
B. 闻气体的气味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详解】A、向三瓶气体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其中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另
两种气体中加入的石蕊试液不变色,无法鉴别空气与氧气,选项错误;
B、三种气体均无气味,闻气体的气味不能鉴别三种气体,选项错误;
C、向三种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后,只有一种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为二氧化
碳,加入的另两种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鉴别空气与氧气,选项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无明显变化的气体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
熄灭的是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故选 D。
17.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则下列气体密度最大的是
A. 氯气 Cl2
B. 氨气 NH3
C. 二氧化碳 CO2
D. 硫化氢
H2S
【答案】A
【解析】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气体密度越大。
【详解】A、氯气相对分子质量 35.5×2=71。
B、氨气相对分子质量 14+1×3=17。
C、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 12+16×2=44。
D、硫化氢相对分子质量 32+1×2=34。
故选:A。
18. 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用量筒量取 10 mL 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 用托盘天平称取 10.5g 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会导致氯化钠偏多
C. 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燃烧匙伸入过慢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D. 在水电解实验中,发现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小于 1:2,可能与气体的密度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水,仰视读数,读数比水的实际体积小,会导致水的
实际体积偏大,选项 A 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取 10.5g 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称取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
去游码的质量,会导致氯化钠偏少,选项 B 错误;
C、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燃烧匙伸入过慢,由于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瓶内气体膨胀而逸出瓶外,冷却至室温后,进入水的体积偏大,选项 C 正确;
D、氧气比氢气更溶于水,在水电解实验中,正极连接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连接
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发现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小于 1:2,可能与气体的溶
解性有关,选项 D 错误。
故选:C。
19. 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生长,连续测定温室内氧气含量得到的图像应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正午光照较强植物光合作用较强,产生的氧气最多,随着时间慢慢向午夜接近,光
照越来越差光合作用不断变弱,故产生氧气量慢慢下降,故曲线下降;由午夜到第二天正午
此过程正好和刚才叙述的过程相反,故曲线上升,故选: C。
20. 下图中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
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乙、图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
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 是集气瓶内初始气
压,p 和 p′ 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