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 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1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0 分) 1. 下列符合“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 A. 明矾净水,杀菌消毒 C. 农药化肥,禁止使用 B. 植树造林,防沙降尘 D.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明矾净水,除杂净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防沙降尘,是健康、绿色生活理念,选项符合题意; C、农药化肥,禁止使用,不符合“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选项不 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不是安全的生产生活理念,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 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 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 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否有新物 质生成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详解】A.试管干燥是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合题 意;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合题意; C.铁架台生锈过程中产生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D.量筒摔碎是玻璃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合题意。 【点睛】题中所表述的是否是化学变化,关键是分析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 C. 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制炊具 D.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作制干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助燃剂,但本身不燃烧,不能用作燃料,性质与用途 不具有对应关系,选项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除味剂,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 选项符合题意; C、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造导线,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作制碳酸,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4. 学习化学要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缺少锌元素易得贫血症 B.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 21% C.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体缺少铁元素易得贫血症,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 下图是某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的工作原理。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 Y 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装置 X 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氧气 C. 在装置 X 反应中,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的两个电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D. 通过该工作原理获得氢能成本低、效率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装置 Y 中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且产生电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项 正确,不符合题意; B、装置 X 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氧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装置 X 反应中,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的两个电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和氢气,其体积 比为 1:2,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通过该工作原理直接使用太阳能,获得氢能成本低、效率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6. 学习化学要科学使用化学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2:两个氮原子 C. 2Fe2+:两个铁离子 B. H2O2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 价 D. 氯化钙(CaCl2)中含有 2 个 Cl 元 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N2:可以表示一个氮分子或氮气这种物质,不能表示两个氮原子,选项错误, 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 H2O2 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所以氧元素的化合 价只能是-1 价,(+1)×2+(-1)×2=0,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2Fe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钙(CaCl2)中含有钙、氯两种元素,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7.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的是 A. 二氧化碳 水   碳酸 B. 镁 氧气  点燃 氧化镁 C. 氢气 氧气  点燃 水 D. 石蜡 氧气  点燃 二氧化碳 水 + 【答案】A 【解析】 【详解】多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 氧化反应; A、 二氧化碳 水   碳酸 ,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 B、  镁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 C、 氢气 氧气  点燃 水 ,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 D、 石蜡 氧气  点燃 二氧化碳 水 ,不属于化合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 + 答案:A。 8.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关于白血病和印度药的电影作品,药品“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可 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其化学式是 C29H31N7O·CH4S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是由 8 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589 D.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0:35:4 【答案】C 【解析】 【分析】 【 详 解 】 A 、 甲 磺 酸 伊 马 替 尼 片 中 碳 、 氢 、 氮 、 氧 、 硫 元 素 的 质 量 比 为 :  12 30 360:35:98: 64:32 ,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   :  32 1   16 4    :    : 1 35    : 14 7  数最大,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是由碳、氢、氮、氧、硫 5 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选项错误,不符合 题意;
C、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0)+(1×35)+(14×7)+(16×4)+(32×1) =589,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甲磺酸伊马替尼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30):(1×35):(16×4)=360: 35:64,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9.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三条都正确的选项是 A.化学史话 B.化学之最 ①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 ②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②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③张青莲测定了铟、锑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③最轻的气体是氢气 C.实验操作 D.物质鉴别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 12.25g 食盐 ①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 ②用 100mL 的量筒量取 5.5mL 液体 ②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小木条 ③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盖好玻璃片再正放桌上 ③铁和铜:看颜色 B. B C. C D. D A. A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①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②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提出 了原子学说和分子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③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测定了铟、锑等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全部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B、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②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③最轻的气体是氢 气正确,有错误,选项不符合题意; C、①用托盘天平的精度为 0.1g,所以无法称量 12.25g 食盐;②用 100mL 的量筒无法准确 量取 5.5mL 液体,应用 10mL 量筒;③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盖好玻璃片再正放桌上,有错误, 选项不符合题意; D、①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可以鉴别;②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小木条不能鉴别, 因为二者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铁和铜:看颜色可以鉴别,铁是银白色,铜是紫红色, 有错误,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0. 如图可表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
下列物质中属于 X 范围的是 B. 水 C. 氯化钠 D. 锰酸钾 A. 液氧 【答案】B 【解析】 【分析】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酸碱盐和氧化物,因为图示只表示纯净物、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所以 X 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详解】A、液氧属于单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属于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种,选项符合题意; C、氯化钠属于化合物中的一种,但不是氧化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D、锰酸钾属于化合物中的一种,但不是氧化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 4 小题,共 16 分) 11. 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 镁粉 ②氮气 ③水 ④ 氧气 ⑤金刚石 (1)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_。 (2)照明弹中常含有的是______。 (3)膨化食品包装中常用的是______。 (4)使金属器皿锈蚀的气体是______。 【答案】(1)⑤ (2)① (3)② (4)④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制作钻头,切割大理石、玻璃的玻璃刀,故选⑤。 【小问 2 详解】 金属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所以照明弹中常含有镁粉,故选①。 【小问 3 详解】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保护气,故选② 【小问 4 详解】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尤其是金属的生锈,就是金属与空气中的 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故选④。 12. 请用“>”、“<”或“=” 填空。 (1)质子个数:一个钠原子______一个钠离子; (2)微粒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_____一个氧原子质量; (3)分子间空隙:水蒸气 ______冰; (4)人体中元素含量:钙 ______铁。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解析】 【详解】(1) 钠原子核内有 11 个质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 2 个电子、第二层 上有 8 个电子,最外层上有 1 个电子,失去 1 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质子数相等;(2) 1 个 原子的质量中,因为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因此碳原 子的质量小于氧原子的质量;(3)分子间的间隔关系为:固体小于液体小于气体; (4) 人体 中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13. 我国力争在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含义是产生的 CO2 和消耗的 CO2 相当, 达到相对“零排放”。 (1)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2)我国科学家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实现了 CO2 的转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3)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 A. 生活垃圾集中焚烧 B. 鼓励使用私家车出行 C. 利用化学技术捕捉 CO2 并转化 【答案】(1)温室效应 (2)乙和丁 (3)AB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实现“碳中和”可减少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填温室效应。 【小问 2 详解】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乙和丁,故填
乙和丁。 【小问 3 详解】 A、生活垃圾集中焚烧,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符合题 意; B、大量使用私家车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不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符合题意; C、利用化学技术捕捉 CO2 并转化,减少了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B。 14. 厨房里有很多的化学物质,某同学对蔗糖的制备及成分进行如图探究。 (1)操作 1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知识拓展: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 萄糖(C6H12O6)和一种气体,再将葡萄糖转化为蔗糖。写出反应生成葡萄糖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②操作 3 的过程中如果时间过久,温度过高,会在容器底部出现大量黑色固体。以上现象可 以说明蔗糖中一定有______元素。 【答案】(1)引流 (2)物理 ①. 二氧化碳+水 叶绿素 光照 葡萄糖+氧气 ②. 碳##C (3)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操作 1 是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 【小问 2 详解】 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过滤、吸附和蒸发结晶的过程,所以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故填物理。 【小问 3 详解】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