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2024 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末试题及答案 I 阅 读 (共 55 分) 一、(10 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钝感力是治愈生活的良药 ①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快速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如同置身于一座巨大的感官市场。 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职场的压力、人际的摩擦,还是社交媒体上的喧嚣与争议, 都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的感知和反应。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 高度敏感的状态。长此以往,这种高敏感度成了压在心头的负担,让我们变得易怒、焦虑, 甚至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③于是,“钝感力”这个概念,应运而生,它被认为是现代人在复杂社会中寻找心灵平 静、保持精神健康的一剂良药。 ④为什么说钝感比敏感更重要?敏感,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丰富感知力的同时,意 味着更容易被入侵,产生自我否定、精神内耗的消极心态。因此,有时候,一个人“钝”一 点儿,就不会陷入精神内耗的漩涡,反而更简单也更容易获得幸福。当然,这里的“钝”, 不是木讷、迟钝,而是面对外界杂音所展现的通透豁然。 ⑤简单来说,“钝感力”就是在面对生活中的非关键性问题时能够不去过度关注和反应 的能力。它是一种选择性的关注,是对精力和情绪投放的一种智慧分配。当我们谈论钝感力 的时候,并不是在鼓励人们对所有事情都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而是在倡导一种平衡的心态, 让我们能够把有限资源投入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物上,对那些小烦恼、无休止的纷争和负能 量保持一定距离。 ⑥很多时候,生活的不如意是需要用“钝感力”来治愈的。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探讨 钝感力为何能成为生活中最好的解药。 ⑦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期望,如果我们对这些都异常敏感,就容易陷入无休 止的焦虑和自我怀疑中。拥有钝感力的人,可以忽略外界杂音,他们不会因为每一个小问题 而焦虑,从而减轻了精神上的负担,更能保持心态的平和。 ⑧人生处处充满竞争的环境,学习和工作的压力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应对策略。如果我 们对每一个评价、每一次失败都过于敏感,就很难保持清晰的判断和稳定的情绪。相反,拥
有钝感力的人,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上,而不是在于外界的评价本身。 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我们对他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过度解读, 就容易陷入无谓的猜疑和纠结中。钝感力让我们学会了放下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去计较 每一个细节,从而能够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心情舒畅。 ⑩钝感力还能帮助我们在面对社会舆论和网络暴力时保持坚韧。在这个时代,每个人如 果对网络上和社会舆论的每一个评论都异常敏感,就会很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影响。而拥有钝 感力的人,则能够对这些声音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让它们过度干扰自己的生活,保护自己的 心灵不受伤害。 ⑪在日常生活中,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钝感力”,才能更幸福地生活。罗翔也曾说: “你在外人眼中,其实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所以,收起你敏感的触角,不要被情绪 绑架,当你忽略他人的目光,也就拔下了心上的刺。我们每个人本不完美,都各有缺点和不 足,也都会烦恼和苦痛。你要能够承认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一生,我们既要努力“追求” 更好,又不过分“苛求”完美。 ⑫在这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拥有钝感力,就为自己的人生修炼了一层金钟 罩,无惧无畏,笑看人生。 1. 关于“钝感力”的理解,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钝感力”是人们在高速运转的时代,寻找心灵平静、保持精神健康的能力。 B. “钝感力”让我们摆脱精神内耗,面对外界杂音展现出通透豁然的积极心态。 C. “钝感力”是对精力和情绪的智慧分配,让人们把有限资源投入到重要事物。 D. “钝感力”倡导一种平衡的心态,让我们的生活不再有烦恼、纷争和负能量。 2. 关于“钝感力是治愈生活的良药”的理解,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钝感力让我们忽略外界杂音,减轻精神的负担,更能保持心态的平和。 B. 钝感力让我们保持清晰的判断和稳定的情绪,它可以提升我们的能力。 C. 钝感力让我们避免无谓的猜疑和纠结,保持人际关系和谐与心情舒畅。 D. 钝感力让我们生活不被网络暴力和社会舆论过度干扰,让心灵不受伤。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钝感力”? 【答案】1. D 2. B 3. ①提高“钝感力”,需要控制情绪,忽略他人的眼光。②提高“钝感力”,需要承认和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根据第③④段“‘钝感力’这个概念,应运而生,它被认为是现代人在复杂社会中寻找心 灵平静、保持精神健康的一剂良药”“有时候,一个人‘钝’一点儿,就不会陷入精神内耗 的漩涡,反而更简单也更容易获得幸福。当然,这里的‘钝’,不是木讷、迟钝,而是面对 外界杂音所展现的通透豁然”,可以得知:“钝感力”是人们在高速运转的时代,寻找心灵 平静、保持精神健康的能力。因此,该选项正确; B.根据第④段“为什么说钝感比敏感更重要?敏感,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丰富感知力的 同时,意味着更容易被入侵,产生自我否定、精神内耗的消极心态。因此,有时候,一个人 ‘钝’一点儿,就不会陷入精神内耗的漩涡,反而更简单也更容易获得幸福。当然,这里的 ‘钝’,不是木讷、迟钝,而是面对外界杂音所展现的通透豁然”,可以得知:“钝感力” 让我们摆脱精神内耗,面对外界杂音展现出通透豁然的积极心态。因此,该选项正确; C.根据第⑤段“简单来说,“钝感力”就是在面对生活中的非关键性问题时能够不去过度关 注和反应的能力。它是一种选择性的关注,是对精力和情绪投放的一种智慧分配”,可以得 知:“钝感力”是对精力和情绪的智慧分配,让人们把有限资源投入到重要事物。因此,该 选项正确; D.根据文章第⑤段“当我们谈论钝感力的时候,并不是在鼓励人们对所有事情都不闻不问、 漠不关心,而是在倡导一种平衡的心态,让我们能够把有限资源投入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物 上,对那些小烦恼、无休止的纷争和负能量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得知:“钝感力”倡导一 种平衡的心态,让我们对那些小烦恼、无休止的纷争和负能量保持一定距离,而不是不再有 烦恼、纷争和负能量。因此,该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原文第⑦段提到“拥有钝感力的人,可以忽略外界杂音,他们不会因为每一个小问题而焦 虑,从而减轻了精神上的负担,更能保持心态的平和”,故该项表述正确; B.原文第⑧段提到“拥有钝感力的人,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上,而不是在于 外界的评价本身” ,这并不意味着钝感力可以直接提升能力,而是指钝感力的人在面对评 价和失败时,更注重于自己的提升而不是被评价影响。故该项表述有误;
C.原文第⑨段提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我们对他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 都过度解读,就容易陷入无谓的猜疑和纠结中。钝感力让我们学会了放下那些无关紧要的小 事,不去计较每一个细节,从而能够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心情舒畅”,由此可知:钝感力 可以让我们不去计较每一个细节,从而能够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心情舒畅。故该项表述正 确; D.原文第⑩段提到“而拥有钝感力的人,则能够对这些声音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让它们过度 干扰自己的生活,保护自己的心灵不受伤害”,可以得知:钝感力能帮助我们在面对社会舆 论和网络暴力时保持坚韧,避免被负面情绪所影响。故该项表述正确;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信息提炼。 首先,从文章第⑦段中可以了解到,拥有钝感力的人可以忽略外界杂音,不会因为每一个小 问题而焦虑,从而减轻了精神上的负担,更能保持心态的平和。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钝感 力,我们可以学会忽略外界杂音,不因小问题而焦虑。其次,文章第⑧段指出,拥有钝感力 的人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而不是在于外界的评价本身。因此,我们也可以 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来提高自己的钝感力。第三,文章第⑨段提到,拥 有钝感力的人学会了放下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去计较每一个细节,从而能够保持人际关 系的和谐与心情舒畅。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钝感力,我们可以学会放下那些无关紧要的小 事,不去计较每一个细节。最后,文章第⑪段提到,要承认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要过分 “苛求”完美,而是要努力“追求”更好。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钝感力,我们可以学会接 纳不完美的自己,不过分“苛求”完美。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段落和具体内容, 我们可以总结出提高钝感力的方法。 二、(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迟 行 ①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树干直挺 耸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赭黄橘红的花。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 只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 闪烁。 ②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路过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悦。有些路人或许有急事要
办,匆忙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头看地上落花,听到他们脚步声 急急走来,赶快让开,怕阻挡了他们的去路,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遗憾 .....。 ③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是暂时供人短暂休憩。在 山水画里,亭子常常只是一个小点,或在水边,有扶栏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 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 ④ “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 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而不只是四处浏览、匆匆赶路?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 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或者,我更希望在这条路上,可 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迂回,多一点停留,多一点过程。 ⑤人类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间范围很有限。这座城市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 四个城门连接起来,也就是原来城市步行走出来的尺度。不只是这座城市,所有以步行速度 规划的城市空间,范围都不太大。欧洲许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西耶那、翡冷翠,西班牙的 托莱多都还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很有自己的特色,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 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 ⑥或许,我们已经遗忘,人类最初的文明,是在漫长步行的路上,一步一步,缓慢行走 出来的结果。 ⑦我步行走去灞桥,黄埃漫漫,仿佛还听得到桥下的流水,桥边杨柳依依,送别的人与 告别的人缓缓走来。送别和告别,时间都很长。人们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纪念,可以劝君更尽 一杯酒。迟行的脚步迎来吟诗唱和,仿佛每走一步,都会让诗人多一些感激与珍重。“门前 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李白说的是男子离去后地上的脚印,女子在门前凝视。脚印一步一 步,一天一天,长满了绿苔。若是没有迟行的脚印,哪里有如此真挚的思念,又怎会有诗歌 的悠扬跌宕的咏唱? ⑧人类慢慢地走着,在步行的速度里慢慢探索自然奥秘,随时停下来,观察季节的变化, 看天上星辰转移,等待太阳落山。他们一步一步走着,好像步行的节奏成就了思想的节奏, 他们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的生命的状态,思索自我信仰的价值。 ⑨我的脑海里,还有一些步行队伍的画面。在古老的印度,修行的僧侣,手上捧着钵, 一步一步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走到河边,洗脚沐浴。洗完脚,僧侣们在树下铺了座位,静 静聆听佛陀说法。我步行去了恒河边的鹿野苑,也步行去了已成废墟的那烂陀,在玄奘读书 的经院,体会步行者思想的节奏。我在雅典卫城铺了大理石板的山路上徘徊迟行,想象古希 腊的哲人如何一边走,一边议论哲学。他们的步行也好像一种逻辑,每一步都条理分明。荷
马的吟咏唱叹,流传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双眼,看不见路,手里的棍子,一步一步是 逻辑的节拍,一点一点是思想的节奏。迟行的脚步,让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 ⑩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文明.. 的厚重绵长 .....。 (文/蒋勋,根据命题需要有修改) 4. 读第①②段,概括作者感到“莫名的遗憾”的原因。 5. 作者为什么喜欢“亭子”?请结合③④段内容说明原因。 6. 读第⑤段,概括适合“步行”的老城市的特点。 7. 作者认为人类是如何在“迟行”中走出“文明的厚重绵长”?请结合⑥~⑩段概括。 【答案】4. 路的木棉花开得感大、明亮,灿缆而匆忙的路人(疾行、赶路或急走或匆忙行 走)却无视木棉花的盛放 5. ①供人短暂休憩,观赏美好风景;②“亭”与“停”谐音,暗示人生要懂得停留,关注 过程。 6. ①适合“步行”的老城市空间规划范围有限。②适合“步行”的老城市的巷弄有自己特 色。 7. ①人类在迟行中产生丰富的情感。②人类在迟行中探索自然奥秘,思考自我(自身、个 体)的价值。③人类在迟行中形成逻辑和思想,让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原文第②段“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路过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悦。有些路人或 许有急事要办,匆忙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头看地上落花,听到 他们脚步声急急走来,赶快让开,怕阻挡了他们的去路,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遗憾”可知, 作者感到“莫名的遗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行人匆匆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 的盛放。他们因急事而匆忙赶路,无法停下来欣赏周围美好的事物。这种现象让作者感到遗 憾,因为美好的事物被忽视,本应被欣赏和珍惜。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1)供人短暂休憩:在③段中,作者描述了亭子作为暂时休息的地方,可以让人们在行走 过程中享受片刻宁静,放松身心。这表明作者认为亭子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短暂休憩的需求,
提供一个舒适的场所,让人们能够暂时摆脱忙碌和疲惫。 (2)观赏美好风景:在③段中,作者提到亭子常常是美景的点睛之笔,可以让人欣赏周围 的风景。亭子作为观赏风景的地点,能够让人们更好地领略自然和人文的美,感受到生命的 美好。这表明作者认为亭子能够提供观赏美好风景的视角和平台。 (3)“亭”与“停”谐音:在④段中,作者提到“亭”与“停”谐音,暗示人生要懂得停 留。这意味着作者认为亭子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建筑实体,更是一个象征,提醒人们在人生的 道路上要适时停留,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和目标。停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领悟和欣赏 生命的过程。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空间规划范围有限:根据原文第⑤段“这座城市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四个城门连接 起来,也就是原来城市步行走出来的尺度”可知,这表明老城市的规模较小,空间范围有限, 因此适合步行。 巷弄有特色:根据原文第⑤段“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 可知,这表明老城市的巷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是居民长期步行探索的结果,为步行者 提供了有特色的行走体验。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原文第⑦段“送别和告别,时间都很长。人们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纪念,可以劝君更尽一 杯酒。迟行的脚步迎来吟诗唱和,仿佛每走一步,都会让诗人多一些感激与珍重”可知,这 说明在迟行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深沉,从而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和感慨。 根据原文第⑧段“他们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的生命的状态,思索自我信仰的价值”可 知,这表明在迟行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深入思考自然奥秘和自我价值,不断探索和领悟生命 的意义和目的。 根据原文第⑨段“他们的步行也好像一种逻辑,每一步都条理分明。荷马的吟咏唱叹,流传 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双眼,看不见路,手里的棍子,一步一步是逻辑的节拍,一点一 点是思想的节奏。迟行的脚步,让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可知,这说明在迟行的过程中,人 们能够形成逻辑和思想,不断推动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 三、(7 分)
阅读《水浒传》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卢俊义开言道:“我夜来算了一命,道我有百日血光之灾,只除非出去东南上一干里 之外躲避。我想东南方有个去处,是泰安州,那里有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帝金殿,管天下人民 生死灾厄。我一者去那里烧炷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晦,三者做些买卖,观看外方景 致。李固,你与我觅十辆太平车子,装十辆山东货物,你就收拾行李,跟我去走一遭。燕青 小乙看管家里库房钥匙,只今日便与李固交割。我三日之内便要起身。”李固道:“主人误 矣。常言道:卖卜卖卦,转回说话。休听那算命的胡言乱语,只在家中,怕做甚么?”卢俊 义道:“我命中注定了,你休逆我。若有灾来,悔却晚矣。”燕青道:“主人在上,须听小 乙愚言:这一条路去山东泰安州,正打从梁山泊边过。近年泊内是宋江一伙强人在那里打家 劫舍,官兵捕盗,近他不得。主人要去烧香,等太平了去。休信夜来那个算命的胡讲,倒敢 是梁山泊歹人,假装做阴阳人来煽惑主人。小乙可惜夜来不在家里,若在家时,三言两语, 盘倒那先生,倒敢有场好笑。”卢俊义道:“你们不要胡说,谁人敢来赚我!梁山泊那伙贼 男女打甚么紧,我观他如同草芥,兀自要去特地捉他,把日前学成武艺,显扬于天下,也算 个男子大丈夫!” ②燕青又道:“小人靠主人福荫,学得些个棒法在身。不是小乙说嘴,帮着主人去走一 遭,路上便有些个草寇出来,小人也敢发落的三五十个开去。留下李都管看家,小人伏侍主 人走一遭。”卢俊义道:“便是我买卖上不省的,要带李固去,他须省的,又替我大半气力, 因此留你在家看守。自有别人管账,只教你做个桩主。”李固又道:“小人近日有些脚气的 症候,十分走不的多路。” 8.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9. 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燕青的形象特点,两点即可。 【答案】8. 燕青劝阻卢俊义外出避难消灾,被拒绝。卢俊义不听燕青的劝告,执意要去避 灾。 9. ①忠诚,有情有义,知恩图报;②智慧,机智 ;③细心、谨慎,心思缜密,思虑周全。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内容概括。这段题目要求从提供的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简洁 的概括。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筛选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联系“卢俊义开言道:‘我夜来算了一命,道我有百日血光之灾,只除非出去东南上一千里 之外躲避……我三日之内便要起身’”“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什么……我既主意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