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1年湖北武汉大学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1 年湖北武汉大学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1.完全竞争的厂商在短期与长期的盈利情况有什么特点? 答:(1)完全竞争市场是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 期生产中,市场的价格是给定的,而且,生产中的不变要素的投入量是无法变动的,即生 产规模也是给定的。因此,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 现 MR=SMC 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我们知道,当厂商实现 MR=SMC 时,有可能获得利润,也可能亏损,把各种可能的情 况都考虑在内,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可以具体表现为图中的五种情况。而图中的阴影 部分表示利润或亏损。 (2)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生产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厂商是通过对全部 生产要素的调整,来实现 MR=LMC 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原则。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 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 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图中的 E2 点是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在厂商的长期均衡点 E2,LAC 曲线达最低 点,相应的 LMC 曲线经过该点;厂商的需求曲线与 LAC 曲线相切于该点;代表最优生产规 模的 SAC2 曲线相切于该点,相应的 SMC2 曲线经过该点。总之,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出现在 LAC 曲线的最低点。这时,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商品的价 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 最后,我们得到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MR=LMC=SMC=LAC=SAC 式中,MR=AR=P。此时,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所以在长 期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为零。 2.当总需求增加时,国民生产总值会怎样变化? 答:当总需求增加时,根据总供给曲线的不同特点,需要如下讨论。 (1)凯恩斯情形。在图中,将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结合起来。 设经济初始均衡位于 E 点,在此点 AS 和 AD 相交。假定政府进行一次财政扩张,如所 知的,这样使 AD 曲线向右移动,且从 AD 移动至。这时经济的新均衡在点。这时产量增加。 由于厂商在价格水平尸。下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产品,因而不存在对价格的影响。根据上 图,政府财政扩张效果只是提高产量和就业。 同样可以说明,在凯恩斯情形下,名义货币量的增加会导致经济中均衡产量即国民生 产总值的增加,且也不存在对价格的影响。 (2)古典情形 在古典情形下,总供给曲线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上是垂直的。不论价格水平如何, 经济中的全体厂商的供给量为。在这样的供给假定之下,可以得出与上述凯恩斯模型完全 不同的结果。
该图考察了在古典供给假定下一次财政扩张的效果,图中,总供给曲线为 AS,经济初 始均衡为 E 点。政府的财政扩张使总需求曲线从 AD 移动到。在初始价格水平,经济的支出 升至点。在价格水平,产品需求上升了。但厂商不可能获得劳动力来生产更多的产量,产 品供给对新增的需求无法做出反应。由于厂商试图雇用更多的工人,他们抬高了工资和生 产成本,因而必须为他们的产品索取更高的价格。于是,产品需求的增加只会导致更高的 价格,而不能提高产量。 价格的上涨降低了实际货币存量并导致了利率的上涨和支出的减少。经济沿曲线不断 向上移动,直至价格的上升和货币实际余额的下降是以将利率提高和支出降低到与充分就 业相一致的水平。这就是在价格的情形。在点,总需求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上再次与总供给 相等。 (3)常规总供给曲线情形下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这里用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 曲线说明政府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两条曲线相交于何 处。图进一步说明了这一问题。 前面说过,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有弹性的)部分,经济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这时,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如(a)图中从移动到,这时产量较大的增加只伴随着价格以较小的幅 度上升。另一方面,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弹性较小)的部分,经济接近于其生产能力。这时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如在(b)图中从,移动到,产量或者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很少,而价 格却显著上升。 3.当一个企业规模扩大时,其产出会怎样变化?
答: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很 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 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 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 的阶段。 在企业生产的开始阶段,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 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后,企业的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产分 工和生产经营管理达到最优状态,此时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模报酬 不变以后,由于企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降低了生产效 率,从而出现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 4.已知一国某年经济数据如下:私人对住宅的支出为 1000 亿,私人购买的汽车等耐用 消费品为 100 亿,私人在食品等日用消费品上的开支为 400 亿,企业对厂房、设备的购买 为 1200 亿,政府总支出为 300 亿,政府转移支付为 100 亿,总税收为 200 亿,当年出口为 600 亿,进口为 800 亿。请只根据上述数据(缺损数据理解为 0)计算如下指标: (1)国民生产总值; (2)私人总投资; (3)私人消费支出; (4)私人储蓄; (5)政府预算盈余; (6)国内对各种产品的总支出; (7)对国内产品的总支出。 解:由题意得, ( 1 )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GNP 近 似 等 于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GDP=C+I+G+ ( X-M ) =100+400+1000+1200+300+600-800=2800(亿元) (2)私人总投资 I=1000(亿元),私人总投资也就是私人对住宅的支出。 (3)私人消费支出为私人对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即 C=100+400=500(亿 元)。 (4)私人储蓄 s=2800-1000-(100+400)-200+100=1200(亿元) (5)政府预算盈余为政府支出与政府收入的差额,即为 200-(300+100)=-200(亿元)。
(6)国内对各种产品的总支出为 100+400+300+800=1600(亿元)。 (7)对国内产品的总支出为 100+400+300+600=1400(亿元)。
分享到:
收藏